神州五号在哪发射的

神州五号在哪发射的,第1张

2003年10月15日中国在甘肃省酒泉市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神舟五号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称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自行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及其区位因素

世界主要的航天基地:

1、肯尼迪航天中心

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宇航局(NASA)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2、西部航天和导d试验中心

位于美国西部洛杉矶北面的西海岸,成立于1964年5月,是美国最重要的军用航天发射基地,主要用于战略导d武器试验,武器系统作战试验和发射各种军用卫星、极地卫星等,航天发射次数居全美之首。

3、拜科努尔航天控制中心

位于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市西南288公里处,建于1955年,是前苏联最大的导d和各种航天飞行器发射场地。

4、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阵地

位于俄罗斯白海以南300公里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建于1957年,主要用于发射大倾角的侦察、电子情报、导d预警、通信、气象和雷达校准卫星,是世界上发射卫星最多的发射场,发射次数占全世界总数一半以上。

5、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位于我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于1958年,是利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大倾角、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主要基地。

6、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位于我国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的幽深峡谷中,建成于1983年,专门用于发射地球静止卫星。

7、种子岛航天中心

位于日本本土最南部种子岛南端,建成于1974年,主要用于发射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

8、库鲁发射场

位于南美洲北部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建成于1971年,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所,也是欧空局(ESA)开展航天活动的主要场所。

9、圣马科发射场(范登堡空军基地)

位于肯尼亚福莫萨湾海岸约5公里的海上,正式启用于1967年,是世界是唯一的海上航天发射场,曾多次用美国的“侦察兵”火箭发射小型航天飞行器。

10、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

位于印度南部东海岸的斯里哈里科塔岛,正式使用于1977年,是印度的导d试验和卫星发射场。

我国最终选定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场址。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具有如下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然条件:

1、位于40°6N,999°E,地处我国甘肃酒泉市东北部的戈壁腹地,海拔约1000m,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发射场区占地面积广,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要求,也是先进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最理想的发射和回收着陆场,而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属于温带沙漠性气候,深居内陆,全年干旱少雨,光照时间长,年均气温85°C,相对湿度为35%~55%。场区气候条件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1、酒泉,矿产种类繁多。工业门类齐全—我国古代飞天艺术的故乡,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现代航天工业的诞生地和发源地,贯穿欧亚大陆桥的交通要冲。

2、已建场30年,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

3、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场区内已建有大型机场,既可以满足航天器使用飞机快速运输的要求,又可作为参试人员往返乘降飞机的场所。

4、可以充分利用西起喀什、东至福建闽西,距离数千公里,并已基本形成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当尘埃落定时,西昌幸运地独占鳌头。距西昌市区60公里左右的一条叫做松林的幽深峡谷从此横空出世,成为共和国的第二个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1、首先是海拔高、纬度低。发射场地处东经102度,北纬28.2度,平均海拔1500米。而我们知道,卫星轨道倾角与发射场的纬度关系十分重大,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就既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从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燃料,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载。此外,还可避免一系列火箭研制上复杂的技术问题,简化制造过程。同时还能够满足将来发射大、小倾角卫星的要求,也有利于卫星和火箭部件的回收。

第二是地形隐蔽。西昌地处大凉山腹地,与其它几个候选之地相比,这也是得天独厚的,那些终年云雾弥漫的崇山峻岭仿佛是西昌的一方方屏障,挡住了外界探索的目光和脚步。

第三是气候。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称,它的气候丝毫不逊色于四季如春的昆明。西昌的气候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是中国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更重要的是,西昌地区雨旱两季分明,每年只有6月至9月为雨季,且多半是夜雨和午后阵雨,其余月份为旱季,晴天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日。每个初到西昌的人往往都惊讶于头顶的那片蓝天为何能像刚刚清洗过一样纤尘不染,而这如洗的碧空也恰恰大大地增加了卫星的年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

第四是西昌水源丰富,能满足发射中心的大量用水。

第五是交通。距发射场50公里处是西昌飞机场,发射场距离成昆铁路和川滇公路都不远,加之东面的金沙江航道还可以水路通宜宾、重庆直至上海,这些条件极利于运输所需物资和卫星、火箭产品。 天时加地利,西昌终于从古老的彝族州首府深化为当代航天城。

几十年后的今天,卫星发射中心早已声名鹊起,为西昌争得了航天城和中国休斯顿这样的美名。

海南航天基地:

中国航天事业要持续持续发展,就必然研发大推力火箭,而这个大推力火箭必然以海南为基地。众多科学家都曾指出,在海南建新的航天发射中心有许多优势。

首先,海南是我国纬度最低的距离赤道最近的一个省份,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所需要的能耗就越低,速度也越快。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所消耗的燃料可节约约100公斤,卫星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第二,交通方便。发射基地选在海南,火箭可以通过水陆运输,火箭的大小就不受限制。

第三,安全性能好,发射地海南文昌,航区与落区安全性好,射向1000公里范围内为无人居住的海洋,这会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这也是在海南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独特优势。 库鲁航天基地的研究小组(法国建在南美圭亚那的库鲁航天发射中心)

库鲁发射场 也称圭亚那航天中心,建于1971年,是目前法国唯一的航天发射场,是国际上公认的理想的发射场。从地形、气候、交通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区位优势。

1、地形 发射场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在沿大西洋海岸的一片狭长草原上。纬度位置为北纬5°。地处赤道附近,地势平坦开阔,地质坚实,并且所在区域人烟稀少。

2、气候 法属圭亚那属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7℃。因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以至全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为2000~3000毫米。所以当地温度高,湿度大,温差变化不大。

3、交通 发射场位于法属圭亚那中部的库鲁地区,与大西洋相邻,无铁路但有便捷的水运、海运运输,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方便能源供应。

结论:(1)发射场要求地质坚实,有较好的安全条件,又要求地势平坦开阔;(2)发射场应有方便的交通条件,但又应远离人口稠密的地区;(3)发射场应处在温差变化不大,又要有丰富的水源,且应尽量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

拜科努尔航天基地(前苏联建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

1、地理位置: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基地位于北纬46度、东经63度的哈萨克斯坦半沙漠地区

2、交通:以陆路交通为主,铁路长约15万KM,公路长14万KM,交通便利有铁路干线与中亚铁路相连。

3、科技:境内有著名院校哈萨克国立大学,哈萨克工学院,哈萨克农业大学,哈萨克国家管理学院提供科技支持。

太原航天基地

位于黄土高原,具有发射极地轨道卫星的良好地理条件,能满足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的卫星发射要求。 共同得出结论

一、建立发射场,首先,要有可靠的安全保障。需要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域,有建立禁区的可能,以便运载火箭各级分离后坠落不致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如拜科努尔发射场位于哈萨克斯坦的半沙漠地带,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30千米,发射场区幅员辽阔,人烟稀少,是内陆发射的最佳场所。

二、其次,要有有利的地理位置。在地形上要求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坚实,避开地层断裂带和地震区。在纬度位置上要求尽量选择在低纬度地区,最好选择在赤道附近。

三、再次,要有良好的气象及水文条件。发射场通常选择在雷雨少、湿度小、风速弱、温差变化低的地方。影响卫星发射和飞船发射的最直接、最关键因素是气象条件。还需要有良好的水质,主要用于发射台及相关设备的降温。

四、便利的交通。发射场常建在工业中心和铁路干线,便于大型火箭卫星的运输及回收。如果通过海洋运输可解决大直径火箭内陆铁路运输的难题,以利于我国未来发展火箭及大型航天器的要求。

五、最后,还要有最佳的监测系统。既要考虑监测系统的布局,又要照顾绵延几千千米的空中和地上监测站的设点。如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场,运载火箭航区沿东南方伸向大西洋,航程可达8000千米,还可延伸到印度洋,航程延长到12000千米。各跟踪和观测台站设在大西洋上的大马哈岛、达特克岛、安提瓜岛的阿森松岛上,与测量站相比,可减少海浪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发射观测环境。 卫星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和返回地的选择条件

(1)发射基地

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区位

1、纬度: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2、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

3、气象条件: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少,云离地表高,风速小;

4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5、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

(2)返回地点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

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

返回地的选择:为了便于搜救,返回地多选择在人烟稀少,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地区是我国酒泉,其选择该地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大气的透明度好。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升空过程中所穿过大气温度变化是:降———升———降———升的过程。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下降到80Km(大气中间层)左右,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外表变成一团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体,形成电磁屏障,进入“黑障区”,致使地面与飞船失去联系,天文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流星”。

“神舟”一、二、三、四号飞船的发射时间选择在夜间,主要是因为飞船升空后光学仪器易于跟踪测控。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选择在白天,主要是保证降落时也在白天,便于在紧急状态下航天员逃生和进行地面搜救。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主着陆场选择在内蒙古中部的原因是,该地区为沙质草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人烟稀少。

卫星发射基地:1、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美国西部航天和导d试验中心、范登堡空军基地等;2、俄罗斯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等;3、中国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及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和中国东方航天港。
4、日本的种子岛航天中心、鹿儿岛航天中心;5、欧洲的欧洲航天发射中心;6、意大利的圣马科发射场;7、印度的斯里哈里科塔发射场。
卫星发射基地简介

肯尼迪航天中心:其位于美国东部佛罗里达州东海岸的梅里特岛,成立于1962年7月,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载人与不载人航天器测试、准备和实施发射的最重要场所。
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为世界第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空间发射中心始建于1955年6月,是前苏联建造的航天器发射场和导d试验基地,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克孜勒奥尔达州一片半荒漠地区。

西海卫星发射场又称东仓里飞d基地,位于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东昌里,发射场主要有发射区、试验区和发射观察区。朝鲜2012年3月16日宣布卫星发射计画,于2012年4月在“西海航天中心”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2012年4月8日,朝鲜对外国媒体开放该发射场,允许参观“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综合指挥所和发射塔。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西海卫星发射场 又称 :东仓里飞d基地 位置 :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东昌里 发射场 :发射区、试验区和发射观察区 基地简介,建筑结构,选址缘由,对外开放, 基地简介 西海卫星发射场,地理坐标为北纬39度39分36秒,东经124度42分20秒,距离中朝边境仅有不到50km,距离丹东市也只有60km。因其位于朝鲜平安北道铁山郡东仓里而得名。据韩美情报当局透露,该基地始建于2000年初。2006年,西方媒体开始报导朝鲜正在西北部地区修建第二个远程飞d试验基地。2008年11月,韩国国防部长李相熹在国会作证时称,东仓里飞d基地建设已完成了80%左右。2009年6月,韩国媒体再次曝光了东仓里发射场的卫星照片。朝鲜在那年4月5日进行了第二次失败的卫星发射。经过12年断断续续的建设,朝鲜终于初步建成了东仓里基地,规模是东海岸的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基地的两倍,包括一座高10层的火箭、飞d发射塔架,可以发射朝鲜各种远程d道飞d、运载火箭。面积仅有2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半岛有3个航天发射场,堪称地球上航天发射场密度最高的地方。 西海卫星发射场卫星照片 建筑结构 1、发射场主入口。从卫星照片上看,发射场有几个入口,该入口被认为是主入口。大门两侧有很长的围墙。门口有供停车检查的场地。距离发射塔架约2km。 西海卫星发射场全貌卫星照片 2、从大门进来不远路两侧有两组建筑。西侧是一栋比较大的建筑,可能是办公楼。东侧是一组未完工的建筑。 3、铁路专线站台。用于向基地运输各种物资,包括火箭分段。铁路线旁是长约280m的站台,货物从这里通过卡车或拖车转运到基地内各处。连线平壤和东仓里基地的铁路专线于2011年底竣工。 4、火箭总装测试厂房(按照国内的术语,叫作“技术阵地”),位于铁路专线站台南侧,是基地内最大的建筑,周围有围墙。在东海岸的舞水端里发射基地也有类似的建筑。厂房全长近100m,估计可以同时总装测试多枚火箭、飞d。总装测试后的火箭、飞d从南侧出口被拖车运至发射场。技术阵地的院内出现了一部移动式蝶形天线,可能是用于遥测的。 5、发射指挥所,带围墙的建筑,院子里的地面被铺成了深色。 6、发射阵地。发射塔架高约10层(约40m),比舞水端里的发射架(约30m)高不少。由于银河二号的长度(约30m)已经达到舞水端里现有发射架的高度上限。如果要发射比银河二号更长的火箭(比如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更大的三级液体火箭),只能在东仓里基地发射,或者在舞水端里基地修建更大的发射架。若只是发射洲际飞d则不需要这么高的发射塔架,世界各国的洲际飞d最多也只有长约30m。 发射架前有长约150m的轨道,可用于放置移动式发射台。发射架底部有排焰道。左上侧的水池可能是用于在发射前向排焰道内注水的。 发射塔架高10层,推测为钢结构建筑。与南侧的四个燃料、氧化剂贮存、动力厂房有管道相连。 移动发射台下还有一块平板覆盖排焰道,在发射前将会被移除。燃料库旁若干个小罐一字排开,一辆卡车载着燃料罐停在路中间。氧化剂库旁也有小罐和车辆。 东仓里基地发射塔架的建设从2002年就已开始,历时10年才完工。 7、发射观测台,位于发射架射向背面的小山上,距离约1km。选择的位置既便于观测,又相对安全。上山的小路尚未完全竣工,门前的空地推测是停车场。 8、发射场的最西端的一群建筑,可能是发射场官员、科技人员、士兵的生活区,距离发射场核心区较远。 9、发动机试车台,位于发射场南端,是一座发动机试车台(缺少可移动发射台),有与发射架类似的排焰道。旁边有两座类似于发射架旁的矩形建筑,推测用于燃料、氧化剂的存贮和供给。据美国 的情报,2008年5月至6月期间这里曾进行过远程飞d用的火箭发动机测试。 10、观测、遥测设施,位于发射架射向对面的小山顶上。 11、距离发射架很近(约05km)的一组建筑,推测是建筑工人、工程兵临时办公、居住的房屋。旁边还有两处工程兵驻地。 选址缘由 综合美韩日媒体的观点,朝鲜在西海岸建设第二个飞d、火箭发射场的理由包括: 1、东仓里飞d发射基地接近中朝边境,美韩日除了使用卫星侦察外,不便从海上和空中进行侦查监控。 2、东仓里基地距离朝鲜核设施集中的宁边地区仅有100 km,距离平壤郊区的山阴洞兵工厂(朝鲜飞d研究制造基地)也仅有150 km,且有专用铁路线相连,便于飞d和核d头的快速运输。 3、d道飞d能力的提高需要跟踪遥测能力的提高。而朝鲜目前尚无海上航天测控能力,日本海由于地理位置敏感未来也不便部署海上观测船。若从东仓里基地向东发射,飞d飞行路线将穿过朝鲜腹地,有利于对飞d试验的跟踪遥测。 4、新基地发射位置更优越。若向东北(美国)或向东(日本)发射飞d,若飞d能在朝鲜领空上爬升到SM-3飞d的最高射界以上,则可以避开美日在日本海的宙斯盾SM-3飞d拦截。 朝鲜也确实可以用这个新基地试验远程d道飞d,但是新基地的选址有可能主要还是出于航天发射的考虑。从设向上来说,由于朝鲜国土狭小,无论向哪个方向发射,火箭都有可能经过别国(尤其是敌对国家)的领空。若要向东发射(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从本国安全考虑,舞水端里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测控确实不便。而如果要从舞水端里向南发射(太阳同步轨道),以及火箭残骸不可避免地要落在韩国领土或近海,这就近乎战争挑衅行为了。而从西海岸的东仓里基地发射,尽管存在火箭上升段发射失败的危险,但是无论向东还是向南发射,一、二级残骸落区都在公海海域,相对安全。从东仓里基地向南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时,可以选择黄海、东海、台湾以东和菲律宾以东海域的狭长走廊。 对外开放 2012年4月8日,朝鲜安排外国记者乘专列到西海卫星发射场,参观“光明星3号”卫星发射综合指挥所和发射塔。西海卫星发射场总负责人张明进带领70多名外国记者参观了联动试验场和综合指挥所,向记者展示了卫星发射塔和即将发射的“光明星3号”卫星。“银河3号”火箭已经安装在发射塔上,火箭上有朝鲜国旗和“银河3”字样,发射塔上部有塔吊,工作人员正在发射塔底部和中部工作。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在该卫星发射场 使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二颗“光明星3号”卫星,火箭发射9分钟后,卫星成功 进入预定轨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35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