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公司的竞争力在加强,对未来毛利有信心,公司有哪些特色产品?

海康威视:公司的竞争力在加强,对未来毛利有信心,公司有哪些特色产品?,第1张

首先主要产品有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因为外需疲软,很多项目都延迟了,尤其是高毛利的优质项目。因为客户资金紧张,对落地比较犹豫。因为项目落地慢,所以需要从业务选择上多往下看,做一些毛利相对较低的业务。此外,客户目前会更多选择购买中低端产品,影响收入结构。毛利的低迷是现阶段经济环境的集中表现,不会是长期的。

其次是海康威视的产品种类很多,都围绕着智能物联行业,而智慧安防是智能物联的主要应用方向。国内主营业务三季度受疫情防控影响较大,部分项目延期。三季度整体情况没有明显好转,与二季度相比基本维持。其中,PBG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子业务基本平衡,略有负增长。其中,街道、乡村等民生服务和基层治理业务需求良好,交通管理业务稳步增长。

再者是从人才竞争来看,过去几年一直持续到今年年初,整体人才竞争处于比较激烈的状态。今年上半年以来,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压力,校招和社会招聘的竞争在放缓,人才获取节奏和招聘成本有所缓解。展望未来一年,公司在人员费用上的压力不会继续被迫增加,公司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

要知道的是尽管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地域冲突、部分国家高通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海康威视不断调整和适应,以保持稳健的经营战略,优化和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公司整体情况稳定。国内主营业务方面,PBG业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各子业务基本平衡。其中,街道、乡村等民生服务和基层治理服务需求向好,交通管理业务稳步增长。EB业务保持个位数增长。

近日,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萤石网络IPO申请状态已更新为已受理。

据介绍,萤石网络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头部厂商,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猫眼、智能门锁、陪护机器人等智能家居产品的细分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萤石网络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智能家居产品,收入占比在85%左右,其中,智能家居摄像机的营收占比最大;云平台服务的业务保持相对稳定,占比超过10%。

招股书显示,2020年度,公司各类智能硬件销量突破1300万台,在智能家居摄像机、智能猫眼、智能门锁等智能家居产品的细分领域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

截至2021年6月末,萤石物联云平台IoT接入设备达136亿台,平台注册用户超过8,000万名,月活跃用户突破3,000万名,日活跃用户达到近1200万名。“萤石云视频”应用中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量近150万名,萤石开放平台注册的境内外行业客户近18万名。

从业绩情况看,2018-2020年,萤石网络营业收入分别为1529亿元、2364亿元和307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4192%;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211亿元和326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5715%。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均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萤石网络业务发展迅速的同时,对海康威视的依赖度也在逐步降低,报告期内,公司向关联方采购材料、商品的金额分别为960亿元、1832亿元、347亿元和146亿元,占各期采购物料总额比例分别为10000%、9957%、1734%和946%;公司向关联方采购劳务的金额分别为406157万元、572290万元、572112万元和253859万元。

同时,报告期内,本公司向关联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金额分别为142亿元、215亿元、524亿元和214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32%、910%、1703%和1066%。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20年全球家用摄像头出货量为8889万台,萤石网络智能家居摄像机2020年全年出货量约为1279万台,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439%,处于市场前列;智能猫眼已连续多年在双11、618等购物节的天猫平台门镜/猫眼类目品牌排行中位列第一,智能门锁也多次在双11、618等购物节天猫平台电子门锁类目品牌排行中位列前十,在2021年618购物节天猫平台电子门锁类目品牌排行升至前三位;智能控制、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创新智能家居产品也在积极拓展市场的过程中,儿童陪护机器人在2021年618购物节中在天猫平台儿童机器人品类排行中位列前十。

国内厂商方面,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三六零、凯迪仕等知名企业早早杀入智能家居领域,横向生态链布局迅猛,国际方面也面临包括亚马逊旗下的智能家居品牌Ring等巨头的直接竞争。

而在物联网平台方面,萤石网络则需要面临来自Amazon、Google、微软和阿里巴巴等在物联网云平台上的“硬件产品”之争,以及小米、华为、苹果、三星等大型 科技 公司的“软件开发+硬件研究”双向融合之争。
据悉,萤石网络的核心技术以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以视觉交互形式为特色开展研发,在物联网云平台形成强大中台能力基础之上,配合以智能家居产品的技术创新,形成了云平台构建技术、视音频AI算法技术和产品智能化技术三大类核心技术,以此为基础具备了为消费者用户和行业客户提供服务的完整技术能力。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已拥有34项授权发明专利及75项软件著作权,在申请发明专利196项。

在研发投入方面,截至2021年6月末,萤石网络拥有961名研发人员,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486%、1300%、1389%、1159%,尽管研发占比略有下滑,但在营收增长迅猛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绝对值依然高速增长。

此外,在毛利率方面,据招股书数据,报告期内,萤石网络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2692%、2979%、3646%和3924%,而萤石网络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则分别为3502%、3381%、3503%和3528%,公司毛利率总体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近。在大宗原物料上涨的背景下不降反增,显示出公司战略预判和管理能力。

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公司存货增长,与之对应的存货周转率亦有所下降。报告期内,萤石网络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736625万元、433亿元、593亿元和992亿元,账面金额较大,占各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22%、1858%、2475%和3207%,整体占比较高。应收账款方面,报告期内萤石网络的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分别为253亿元、428亿元、612亿元和55亿元,账面金额较大,占各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797%、1833%、2554%和1779%。

招股书显示,为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变动,2020年以来萤石网络采取了积极的备货策略,导致公司原材料和产成品增长较多。值得一提的是,此举保障了公司毛利率的稳定。

对于未来,萤石网络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致力于成为可信赖的智能家居服务商及物联网平台提供商。将坚持把视觉能力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特色,持续提升云平台服务、视音频AI算法、多维感知、物联通讯及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力,面向消费者用户,将根据日益多元化的智能家居应用场景完善和补充产品线,持续提升针对智能家居场景的增值服务能力,让AI算法真正赋能用户的智能生活。

招股书显示,本次萤石网络拟募资3739亿元,用于建设萤石智能制造重庆基地、新一代物联网云平台、智能家居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萤石智能家居产品产业化基地等项目。

海康威视客服电话号码:400-700-5998     0571-88075998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综合安防、智慧业务与大数据服务。海康威视全球员工超26000人(截止2017年底),其中研发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超13000人,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额的7-8%,绝对数额占据业内前茅。

海康威视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以杭州为中心,建立辐射北京、上海、重庆、武汉以及加拿大蒙特利尔、美国硅谷和英国利物浦的研发中心体系,并计划在西安、武汉、成都、重庆和石家庄建立新的研发基地。

扩展资料:

海康威视的服务体系

1、第一级:杭州全球客户服务中心

拥有雄厚的优势资源,能够面向全球的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技术支持热线:400-700-5998。

2、第二级:分公司客户服务部

由总部垂直管理,分布全球50多家分子公司与各主要平台平行对接,是海康威视本地化深度服务的关键所在。

3、第三级:授权客户服务站

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各重要合作伙伴的授权客户服务站,是本地化深入服务的延伸和有效补充。

参考资料:

海康威视官网-客服电话

hikvision是我国的监控设备品牌,中文名为海康威视。海康威视HIKVISION 海康威视是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不断提升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海康威视的营销及服务网络覆盖全球,目前在中国大陆34个城市已设立分公司,在香港、美国洛杉矶和印度也已设立了全资和合资子公司,并正在全球筹建更多的分支机构。

hikvision的产品特色。

海康威视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软硬融合、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具备大型复杂智能物联系统建设的全过程服务能力。

二十余年来,海康威视提供的感知技术手段从可见光拓展到毫米波、红外、X光、声波等领域,提供的产品从物联感知设备拓展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充分融合的智能物联产品、IT基础产品、平台服务产品、数据服务产品和应用服务产品,从事的领域从综合安防拓展到智能家居、数字化企业、智慧行业和智慧城市。

撰文 / AI 财经 社 郑亚红

编辑 / 赵艳秋

“华为很猛”

安防行业里长久以来以海康威视、大华为首形成了“两超多强”格局,而其中又以全球市占率第一、有“小华为”之称的海康威视为主,其市值近5000亿元,在A股市值总排行榜上位列第15位,在制造业中仅排在宁德时代和美的集团之后。

但现在随着华为的进入,安防市场的格局正在被悄然打破。

“华为在安防市场上进展很猛,拿下了多个省级平安城市大单。”安防行业上市企业大华公司的南方区域销售赵灵告诉AI 财经 社,“其实我们也在推,但被打得很厉害。”在这家老牌企业工作的赵灵感到很无奈。

另一家国内头部安防企业佳都 科技 的员工安鹏直言,华为是这两年切进安防市场的,一进来就很强势。“华为只做大项目的集成,比如上亿的订单。它拿单很快,招标碰到他们,我们基本都比不过。”佳都 科技 是安防领域全球Top50的企业,主要做软件,同时这家公司也在广东地区做一些集成项目,该员工称佳都与华为既是竞争对手,又有合作关系。



安防市场价值万亿。在过去一些年,随着“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代表性项目的建设,视频监控、报警调度等公共安全系统在城市和乡村应用起来,各类安防企业也突破22000家,其中海康威视、大华为首的中国企业,在国际Top50中占了10个左右的席位。而最近几年,安防已经远远超出了公共安全范畴,安防行业中使用的视频监控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如人脸识别,在城市和企业的数字化得到更广泛应用,泛安防时代已经到来。

“华为进攻安防市场的声势浩大。”多位安防人士都对AI 财经 社慨叹。华为也保持了它一贯的作风,战略一旦确定,就会高举高打,内部也会制定超高的业绩目标。

今年7月底举办的广州世界安防博览会上,本是一个小型行业展会,但在上百家参展商中,华为展台面积最大,达到了720平方米。其中一半面积的展区,只有华为的合作伙伴和客户才能进入。尽管如此,华为展台仍然是那两天最火爆的之一。



参观过那个展区的行业人士向AI 财经 社描述,华为展出的那些业务场景都是合作伙伴做的,它在用生态的玩法去做安防。更进一步说,“华为是以云的角度切进去做安防的,它只提供底座,云、平台、服务器,但它不做具体的业务。”

资深行业人士李可进一步观察到,“华为主要定位在高端市场,瞄准那些头部客户,比如政府相关和大型企业,对于安防领域更为碎片化的市场并没有明显的发力动作。”

为什么华为会选择此时杀入安防市场?原因很可能是最近两年安防已不再是纯粹的安防,而是融入政企数字化的大市场中。而政企市场是华为最重视的领域之一。于是,华为通过数字政府、云计算拿下政企市场的方式,迅速在安防领域攻城略地。

据媒体报道,在2020年上半年云计算市场公开招标的58个项目中,华为云拿下了22个项目,在这其中有12个项目公布了数额,华为中标的金额加起来达到了154亿元。有行业人士告诉AI 财经 社,通常下半年的招标项目更多,华为会斩获更多大项目。

今年8月初,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视频监控及基础设施市场份额排名中,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安讯士、华为分别为全球市场前四甲。除了来自瑞典的安讯士,海康威视和大华都是国内视频监控领域的巨头,而华为则是首次排到如此高的名次。

战略反复

华为做安防并不是一时起意,是有 历史 渊源的。

最著名的是华为“小海思”做的视频监控芯片。小海思成立于2004年,是华为全资子公司,也是当年任正非下决心要在芯片行业发力的产物。那时,安防芯片市场上的主要玩家是美国大厂德州仪器。但海思发现,德州仪器的芯片性价比不算高,而且对客户的支持不接地气,比如客户需先交50万元许可费,才能获得开发包。国内只有海康威视和大华等少数几家大厂才能用得起。



华为小海思针对德州仪器的弱项,提供了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芯片,而且服务反应快还不收许可费,在小公司很受欢迎。小海思很快攻城略地,从国外对手那里虎口夺食。“小公司用了之后,大公司要是不用,就没有竞争优势。”小海思前员工卓毅对AI 财经 社回忆。

2007年小海思拿下大华20万片芯片的合同,这是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外销芯片大合同。2010年,小海思最终搞定了全球最大的安防摄像头厂商——海康威视。之后,在监控摄像头芯片领域,华为小海思一度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卓毅回忆,海康威视后来也想自己做芯片,但这将对华为产生巨大影响。小海思急忙跑去沟通,他们给海康威视算了一笔账,“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开发芯片不如直接用小海思的,便宜而且成熟。”不知道如今再复盘,海康威视会怎么想。

2020年,华为小海思供应的高端芯片出现了紧缺。“华为有囤货,但它会视客户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供应高端芯片。”从事智慧城市的人士吴航称,“华为低端芯片供货仍然较为充足。”

除了小海思在芯片上的布局以外,华为在安防领域的动作一直不太明显,但这十几年间也曾有过几次尝试。一次是2006年,华为协助运营商做“全球眼”项目。当时华为做的是监控软件,选择其他安防设备商代工摄像头等终端产品,某种程度上,华为订单也促成了深圳大量安防企业的兴起。

另一次则是6年后。2012年,华为申请成为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同年底在一个安防博览会上正式宣布进入安防领域,发布了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

这次宣布,让传统安防企业着实紧张了一把。因为小海思的存在,华为在安防领域的定位更像是芯片供应商的角色。供应商成为竞争对手,这不得不让海康威视、大华等企业提高警惕。但事实是,这之后几年里,华为在终端产品上仍然无明显动作,小海思照常给安防企业供应芯片。有业内人士分析,也许当年安防市场过度碎片化,华为对这样的市场兴趣不大。这种相安无事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19年。

2019年深圳安博会上,华为推出了三款重量级视频监控产品,还推出了首个视频算法商城Huawei HoloSens Store。当时刚被任命为华为安防总裁的段爱国更是激情演讲,称将“调整整个行业的节奏”。

这次华为看起来是认真了。2020年5月,时任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喊出了华为安防的目标:“在安防领域,华为今年肯定能做到前三,目标五年内做到第一。”他还称,华为的打法跟传统安防厂商完全不同,以“平台+生态”为发展战略。“喊口号”之外,华为还做了一系列组织架构的调整,来支撑安防业务的开展。

而这两年,华为在安防市场攻城略地。有行业资深人士对AI 财经 社总结,华为之所以能够拿下一个个大单,主要取决于三方面:政府关系、国产品牌以及生态化玩法。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华为具备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优势。

“华为进入安防这么快,离不开它的政企关系。”多位行业人士对AI 财经 社表达了这个观点。“安防是一个很看重客情关系的行业。”科大讯飞一位政企业务线人士称。

“华为能接触到省一级的政府关系,我们接触不到这个层面。”大华的销售人员称。而华为在接触到省级项目后,再往市级、区级做也会顺利很多。

民族品牌也是华为的优势之一。从芯片、中间件到服务器,华为的自主品牌是拿下众多政企项目的核心原因之一。生态玩法,更是华为近两年常常提及的词汇,安防涵盖了硬件终端、业务平台、具体应用、解决方案、数据安全等一系列需求,华为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做好顶层设计,将其交给合作伙伴。

海康威视和大华的无奈

华为的介入,也改变了当下安防市场的格局。“现在我们的情况是比较尴尬的。”大华资深员工刘钰对AI 财经 社称。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安防行业也在被重新定义。刘钰观察到,跟华为用一样的模式进入安防领域的,还有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云厂商,以及中国系统这样有国资背景的集成商。他们的共同点是具备顶层设计、能提供底座、擅长做大平台。



刘钰称,海康威视和大华也看到各地信息化的需求在喷涌,但他们一线员工的感受有些无处下手。这不难理解,传统视频监控企业做产品出身,他们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以及如何做大平台的能力上,很难与华为或者云厂商比拼。

刘钰告诉AI 财经 社,海康和大华的优势在于早已建立起完备的分销渠道和体系。以某头部企业为例,它在全国有200多个办事处,相当于每个省有8个,这意味着它的销售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了从一线到三线城市。相比而言,华为在全国仅有32个代表处,阿里则有16个分区,腾讯的颗粒度则更大一些。

“但是我们这样的企业接触的客户,跟政府部门息息相关的不多,主要还是一些小的安防订单”,刘钰透露,公司的订单都比较碎片化,交通、教育、楼宇是主要的几个场景。而实际订单金额通常不大,比如一个小区的地下车库就是一个单,平均下来20万元级别是最常见的。他表示,他们也会接上千万做总集角色的大项目,但因能力问题,数量有限,比如在交通领域,这样的项目每年大概只有五六个,再多也接不住。

刘钰称,这两年公司开始走生态合作的思路,与阿里、腾讯、中国系统达成合作伙伴的关系。“阿里他们也愿意跟我们合作,通过我们的办事处去接触客户。”在实践过程中,却并不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销售人员不理解信息化,也不懂上云。

比如近年文博古建成为信息化的热门领域,销售人员要有这样的敏感性,比如主动去跟图书馆的馆长建立联系,这样后续可能会带来业务需求。刘钰称,但公司的销售人员就联想不到,他们只会盯传统的安防需求,“没有这样的思维。”

除了与大厂建立合作关系,以大华为代表的头部企业还在拓宽业务边界。比如除了安防市场,公司也在布局消防市场。“消防市场很大,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从精细化的用电能耗管理到安全都有涉及。”

海康威视也同样处在动态的调整中。

作为行业龙头,两年前海康威视就已经认识到安防行业的变化,当年公司开始淡化安防概念,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曾提出,海康威视经历视频感知,到智能物联,再到物信融合,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大数据公司。

为此,海康威视发展了一系列创新业务,包括物联网云平台、机器视觉、热成像传感、存储设备、智慧消防以及医疗等领域。其中它的物联网云平台萤石网络,在今年8月宣布拟分拆持股60%至科创板上市。

“云平台是投入非常大的业务,萤石网络上市有利于提高海康威视的估值,为这块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多资金。”一位业内观察人士称。但他也表示,海康做软件服务的能力与互联网云厂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华为在安防领域也不是有绝对优势的。行业人士告诉AI 财经 社,华为出的产品价格高、型号有限,它与海康威视、大华的差距是几十款对标成千上万款的差别。一位业内人士甚至称,华为的产品主要是用作品牌形象,在招标时更加方便,实际中末端设备华为仍主要靠合作伙伴。

应对市场速度上华为也要慢一些。大华的员工表示,一款新设备研发上市,大华用半年时间,华为则需要两年。

因此,可以看到尽管在大项目上受到华为的冲击,行业排名前二的海康威视和大华市值仍很高,比如海康威视的市值保持着近5000亿元的盘子,且他们仍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根据2021年半年度报,在报告期内,海康威视的营收为33902亿元,同比增长39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81亿元,同比增长4017%。同期大华公司营收13505亿元,同比增长37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3亿元,同比增长2003%。

而近日关于国资云的信息,也让处在竞争角斗场中心的云厂商有不确定性。有地区将会把部署在第三方公有云平台的信息系统迁移至国资云。

安防行业的人士也表示,政府大项目本就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以华为为代表的云厂商,和海康、大华为代表的传统安防企业之间,仍处在一种微妙的关系里。在优势的差异下,它们既有合作,也存在竞争,但长期来看,谁能占据主导尚不能一锤定音。

物联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机构分析,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级市场成长可期。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AIoT大时代来临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元、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个;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是下一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 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信达证券点评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大行动目标,定性与定量齐登场,计划落地决心强。在智能革命推动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网联 汽车 等为代表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应用有望相继爆发,智能革命将开启AIoT大时代,AIoT赛道具备“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物联网成长空间大且可持续性强,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当前5G通讯网络已大规模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开始具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迎来大爆发,一场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就在眼前。”国信证券如是分析。

中信证券也认为,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连接技术迭代进步、产业政策持续驱动、下游场景需求井喷式爆发驱动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据IoT Analtytics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至少达到250亿个,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0亿个。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物联网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合计市值近5万亿元,多只个股年内涨幅明显,国民技术、国科微、上海贝岭、全志 科技 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

基金加大持仓配置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年内,机构频频前往物联网概念的公司调研。同花顺数据显示,物联网板块中颖电子、海康威视等十几家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超10次,海康威视受到超千家机构调研,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等5家公司受机构调研家数超500家。

中金公司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尤其是“场景智能”方面,智能 汽车 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产业结构层面,通信模组被机构普遍看好。中信证券称,在物联网连接数爆发、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网络连接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需求爆发等驱动因素下,物联网模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超9亿片,对应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华创证券也认为,未来5G模组、车载模组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相关产业链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应用层方面,中信证券认为,多应用场景将刺激需求爆发,除了 汽车 网联领域,万物智联领域,双碳目标下智能电网是必经之路。电网万亿元级别投资规模将逐步向配电侧和用电侧倾斜,包括智能电表在内的各类电力智能终端出货量将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快物联网相关布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华为、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早已布局AIoT,持续拓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 汽车 等消费级物联网品类,并在生态方面不断发力,尤其鸿蒙系统的发布,更加快了物联网生态构建。通信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分别采取“份额优先,规模为王”策略和“深耕高价值场景”策略,加大全球范围博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423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