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第1张

物联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机构分析,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级市场成长可期。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AIoT大时代来临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元、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个;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是下一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 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信达证券点评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大行动目标,定性与定量齐登场,计划落地决心强。在智能革命推动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网联 汽车 等为代表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应用有望相继爆发,智能革命将开启AIoT大时代,AIoT赛道具备“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物联网成长空间大且可持续性强,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当前5G通讯网络已大规模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开始具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迎来大爆发,一场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就在眼前。”国信证券如是分析。

中信证券也认为,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连接技术迭代进步、产业政策持续驱动、下游场景需求井喷式爆发驱动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据IoT Analtytics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至少达到250亿个,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0亿个。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物联网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合计市值近5万亿元,多只个股年内涨幅明显,国民技术、国科微、上海贝岭、全志 科技 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

基金加大持仓配置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年内,机构频频前往物联网概念的公司调研。同花顺数据显示,物联网板块中颖电子、海康威视等十几家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超10次,海康威视受到超千家机构调研,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等5家公司受机构调研家数超500家。

中金公司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尤其是“场景智能”方面,智能 汽车 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产业结构层面,通信模组被机构普遍看好。中信证券称,在物联网连接数爆发、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网络连接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需求爆发等驱动因素下,物联网模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超9亿片,对应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华创证券也认为,未来5G模组、车载模组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相关产业链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应用层方面,中信证券认为,多应用场景将刺激需求爆发,除了 汽车 网联领域,万物智联领域,双碳目标下智能电网是必经之路。电网万亿元级别投资规模将逐步向配电侧和用电侧倾斜,包括智能电表在内的各类电力智能终端出货量将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快物联网相关布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华为、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早已布局AIoT,持续拓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 汽车 等消费级物联网品类,并在生态方面不断发力,尤其鸿蒙系统的发布,更加快了物联网生态构建。通信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分别采取“份额优先,规模为王”策略和“深耕高价值场景”策略,加大全球范围博弈。

1、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2、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它在美国通常称为“个人通讯服务”(外语缩写:PCS)。

3、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4、4G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在3G技术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其相较于3G通信技术来说一个更大的优势,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在智能通信设备中应用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速度更加迅速,速度可以高达100M。

5、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3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4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G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原文链接

调研:李喆 关蕾 倪贤豪

撰写:倪贤豪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的又一次信息技术变革。

自2015年新型智能硬件起步,经过两年多发展,联网和远程控制已成为智能硬件的标准配置,以语音交互为核心的产品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在语音识别、NLP、图像识别方面的进展也对新型智能硬件的发展助力不少。

诞生于杭州的涂鸦智能正是一家主打设备与语音交互连接的智能平台,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产品智能化方案。

在创立涂鸦智能之前,王学集在阿里巴巴任职,曾是阿里云第一任负责人。2014年,王学集和陈燎罕(涂鸦智能联合创始人)离开阿里,创立涂鸦智能。

成立第一年,涂鸦智能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团队组建以及产品构建。随后,通过与不同行业客户的业务往来,涂鸦智能根据不同行业的应用场景总结出标准化方案,进而完成平台搭建,实现产品化。

2015年3月,涂鸦智能组建AI团队,并明确AI+制造业的定位。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更偏重于大/小家电、电工、照明、安防等行业。

截至2017年底,涂鸦智能已完成A、B轮融资,B轮融资数亿元。

模块+APP OEM+云端,打造行业标准化方案

当前,涂鸦智能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是软硬件打包交付的解决方案,其中云端一次性收费,终身使用,硬件部分按设备数量收费。

具体而言,涂鸦智能首先对客户的传统设备做网络接入,采取的方式则是采用联网模块完成联网,具体有wifi、蓝牙、BLE Mesh、GPRS、Zigbee等方式,多协议兼容。

其次,结合客户所提需求对应的场景,比如语音控制等,运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AI相关技术(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完成产品的智能化。其中,嵌入产品内的传感器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接入互联网(Internet)的方式是通过协议转换网关的部署完成的。

图 涂鸦智能业务流程图

完成硬件智能化后,在产品内嵌入的传感器会做数据采集并上传数据中心(PaaS平台),比如设备数量、设备运行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

上述积累的数据有利于涂鸦智能改进AI算法以及完善产品。同时,数据中心所提供的用户行为分析能力也能给客户决策提供帮助。

作为整体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涂鸦智能还提供客户自有品牌的APP定制。与之对应的,涂鸦智能还提供运营平台,以供客户与产品消费者形成信息互动。具体的互动方式表现为客户推送品牌、使用技巧等信息,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意见和建议的及时反馈。

技术、数据积累上较有优势

通过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涂鸦智能支持众多应用场景,比如语音控制、温度调节、电量统计、水质超标提醒、灯光亮暗调节等。从应用场景频次来看,为客户更多实现的还是语音交互功能,日均语音交互超过600万次。

产品上,在目前布局的行业中,联网和语音控制已是标配,并且涂鸦智能针对行业通用性的需求做了标准化,在比如电工行业形成了SoC标准化方案。随着行业案例积累的越来越多,产品化率趋于升高。

从行业分布来看,客户主要分布在大家电、小家电、电工、照明及安防等行业。刨除云端收费以及部分客户选择嵌入式AI的较高收费,涂鸦智能将单件设备智能化的收费控制的较低,未来可利用已具备的产品化能力做规模化复制。

获客上,涂鸦智能销售人员占整体比例不高。研发占团队总人数70%以上,其余为市场、行政、销售人员。销售模式采取的是直销模式。

技术上,涂鸦智能团队出身于阿里云,对于AI、云计算、大数据有较深的理解。从实践角度来看,涂鸦智能目前累计接入设备在千万级,这表示技术团队在高并发、高可用的应对能力上较强。此外,涂鸦智能在搭平台实现产品化上的能力,以及云端和嵌入式AI均做到自主研发,这几个方面都体现了较强的技术能力。

数据上,累计千万级的设备接入量带来的海量数据,为涂鸦智能在AI相关技术,比如算法,带来了很好的提升潜力,当前主要采集的数据是设备数量,设备运行数据,用户与设备交互数据等,目前日处理设备请求量超过200亿次,累计数据量达到了1PB。

这些数据能为AI算法的提升以及用户行为分析带来积极影响,而最为明显的好处则体现在能帮助涂鸦智能的产品运用在更多应用场景上。

近期,爱分析对涂鸦智能创始人兼CEO王学集做了访谈,现将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软硬打包交付,缩短智能硬件交付周期

爱分析:涂鸦的产品可以分为几类?产品交付形态如何?

王学集: 因为涂鸦的产品是2B的,所涉及的技术点和客户需求众多,因此实际上还是以打包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从运营层面来看,可以分为五大特点:One-Link,联网智能化周期短;One-Module,联网模块标准统一;One-APP,自有APP定制;One-Operation,运营中心提供;One-Data,数据中心提供。

目前的交付形态是软硬件一体化打包交付。

爱分析:完成产品化后,您认为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

王学集: 首先是平台化后,产品实现了标准化,我们交付给各行业客户的平台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其次是实施周期的提升,客户提出需求后,涂鸦智能可以做到当天交付Demo,客户端验证通过后,三到四周即可实现量产。

爱分析:除了控制和联网功能,涂鸦智能还支持哪些功能?

王学集: 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我们所有的设备都支持智能语音功能,还有就是危险动物及危险行为的识别,这或许和专门做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的公司的服务相似,但侧重的领域有所不同。

爱分析:未来会重点布局哪几个行业?

王学集: 主要是大小家电、电工、照明设备、安防等领域。

爱分析:涂鸦智能的战略定位是“AI+制造业”,该怎么理解?

王学集: 从产品形态来看,涂鸦智能的产品属于物联网(IoT)。但其中更偏向于运用AI技术服务于制造业,也就是AIoT。

物联网是自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新兴领域,未来物联网发展的技术支撑是AI。同时,AI的发展也离不开物联网在各类设备上的数据积累。

相比较于物联网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涂鸦智能更看好制造业的巨大市场规模,这对于涂鸦智能的长期发展更有帮助。

累计客户过万,数据积累是AIoT发展的关键所在

爱分析:涂鸦智能的客群定位如何?

王学集: 目前涂鸦对于客户并没有规模上的要求,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都会承接业务。当然随着市场发展,不排除未来针对客户需求差异化,定位到特定类型的客户上。

爱分析:产品硬件部分的交期确保有哪些决定因素?

王学集: 主要取决于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部分硬件外包给合作伙伴,部分则是涂鸦智能自己负责。

爱分析:发展至今,涂鸦智能积累的竞争优势是?

王学集: 最重要的是数据的沉淀和积累。涂鸦智能所在的领域的技术发展与过往有所不同,更多地开始依靠大量的数据去锤炼,这对于AI是适用的。

爱分析:产品的收费模式如何?

王学集:目前 客户产品智能化方面按设备数量收费,云端的使用则一次性收费,终身使用。

爱分析:如果客户要求增加AI方面的功能,比如语音识别等,那么单个设备的价格变化程度如何?

王学集: 这要视AI类型而定,如果是云端AI,则一次性收费,终身使用。如果是嵌入式AI,则按每个设备收费,费用会比云端AI的实现方式高不少。

爱分析:现在有多少客户?

王学集: 累计为10000多家客户提供了智能化服务,总接入的设备数达到了几千万。

爱分析:团队结构如何?研发人员如何?

王学集: 研发占比在70%,其余为平台运营、销售等人员。销售人数不多。未来团队扩张也还是侧重于研发。

爱分析:销售模式是直销还是渠道?

王学集: 直销。

爱分析:以相对较少的销售,怎么做到如此多的客户?

王学集: 首先业务发展至今,我们几乎没有市场预算,因为基于涂鸦的产品和平台服务,涂鸦有很好的客户口碑,我们的合作伙伴会愿意给我们推荐更多的用户;其次,由于涂鸦低门槛的平台线上注册流程也让不少用户使用更便捷,客户成功较为容易。

爱分析:现在有很多企业开始切入物联网行业,您认为这个行业的壁垒都有哪些?

王学集: 首先是AI的算法,还有市场先入者的客户积累优势,连接的设备数量等,最重要的还是数据积累。

爱分析:对于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驱动力,您的判断是?

王学集: 支撑IoT行业发展最大的技术支撑是AI。通过使用AI与各领域结合,可以输出各种各样的IoT设备,具体的表现形式则是可通过挖掘应用场景,进而输出促进行业变革的AIoT产品。

比如语音方面,通过对音箱做智能化改造,部署传感器捕获信息,并赋予分析能力以处理用需求,从而输出智能音箱,这类产品甚至具备成为社交产品的入口的潜力,比如Echo等,这些都是AI作为物联网行业驱动力带来的行业变革。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稳步增长,跨界应用不断兴起。我国物联网数据规模及多样性持续扩大,行业生态体系逐步完善,细分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技术和应用发展进入落地关键期。

前瞻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到了2017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了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18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

物联网发展呈现新特点与趋势分析

1、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2017年以来,全球物联网设备规模、普及率和企业级应用项目的爆发式增长,物联网解决方案渐趋成熟。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强劲增长,达到84亿台,首次超过人口数量。全球物联网市场有望在十年内实现大规模普及,到2025年市场规模或将成长至39-111万亿美元。

2、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万亿,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

2017年,我国物联网市场逐步回归理性,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其中物联网云平台成为竞争核心领域,预计2021年我国物联网平台支出将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C端用户(个人用户)更加关注物联网设备带来的实际智能体验,B端用户(行业用户/企业用户)则更加关注物联网应用的投入产出比。

3、物联网细分领域热度出现分化,技术演进驱动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方向发展

2017年以来,物联网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安防、电力等领域逐渐得到规模化验证,“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细分市场开始出现分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家居成为四大主流细分市场。芯片、智能识别、传感器、区块链、边缘计算等物联网相关新技术的迭代演进,加快驱动物联网应用产品向智能、便捷、低功耗以及小型化方向发展。

4、中国物联网重点上市企业营收达48338亿元,同比增长207%,创近五年新高

2017年,我国沪深板块52家及港股板块11家重点物联网上市企业营业收入及增长率均创近五年新高,概念股交易趋于活跃,亏损面收窄,企业净利润总额波动增长,总体盈利情况出现好转。

5、无锡持续深化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

2017-2018年,无锡持续强化应用试点示范,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物联网产业发展路线图进一步细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一核两翼多元”产业格局凸显。截至2017年底,无锡物联网营业收入2437亿元,拥有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2500多件,承接的物联网工程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座城市,其中国家级重大应用示范工程21个,牵头制定国际标准“物联网参考架构”,正式掌握顶层架构标准主导权,已累计建成、获得20多个物联网相关国家级品牌,全球影响力稳步提升。

中国物联网行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市场与产业协同不足,行业标准政出多门,高端产品研发能力有待提高,网络基础设施亟待全面升级,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仍然突出等。

中国物联网产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夯实物联网应用基础,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协同,加快开发消费端规模化应用产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标准互 *** 作研究;明晰安全防护思路,各有侧重分类实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50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