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表怎么看电表的10位数编号?

电表怎么看电表的10位数编号?,第1张

电表用户号,供电公司也叫顾客编号,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查询

1、通过国家提供的催缴垫款通知单,下方红色箭头位置。

2、通过家用电表进行查询,电表的生产厂家和出厂号记起来,到供电公司缴费厅去咨询,它是与客户编号对应的。

3、在您开户时和供电公司签订的供电合同上可以查询。

4、在就近的营业厅查询,提供户名、地址、电表资产号、预留电话任意一个都可以查询。

扩展资料:

于居民用电,在与机械式电表、电子式电表作对比时,它有以下几点的优势:

1、具有多种防窃电功能,起动电流小、无潜动、宽负荷、低功耗,误差曲线平直、长期运行时稳定性好。单相本地费控智能电表

2、外形美观、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

3、准确度高:全电子式设计,内置进口专用芯片,精度不受频率、温度、电压,高次谐波影响。

4、长寿命:采用SMT技术,优化的电路设计,整机出厂后无需调整电路。

5、功耗低:采用低功耗设计,降低电网线损。

6、预购电量:IC卡传递数据,实现数据回读,包括:回读总电量,剩余电量,表内累积购电量,总购电次数等信息。

7、储存表常数、初始值、用户住址、姓名等信息。

8、超负荷报警断电、剩余电量报警,提醒用户及时购电。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推智能电表 每户一个终身编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智能电能表

一是标准表。
精密智能电表作为量值传递中的电能计量标准。
二是有功智能电表。
以时间积分的方式测量有功功率的仪器。
三是脉冲电能表。
将感应电表的圆盘转数按正比关系转换为脉冲信号,输出与电能成正比的脉冲信号。
四是复费率电表。
在规定的不同费率时段,有多个计度器记录有功或无功的智能电表。
五是最大需量表。
测量三相交流电网中最大需求和有功电表。
六是多功能电表。
由数据处理单元和测量单元组成。除了测量有功(无功)电能外,还具有分时、测量需求等功能。智能电表可以显示、存储和输出数据。
七是最大需量。
用户在电费结算周期内(一个月)每个固定时间段的平均功率中最大功耗的数据。
新型的智能电表还具有双向多功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盗功能等智能功能。更换电表后,居民的电表与低压电力用户集中抄表系统联网,可以享受一系列新服务。

物联表网上缴费10分钟之后才能查到,物联表网上缴费是通过燃气公司提供的手机APP或其他充值通道,登录APP给物联网表进行充值。物联网电表与智能电度表区别的在于它是用无线通信方式来 *** 控。它除了拥有智能插卡电度表的优点以外,它还可以把硬件和软件联合起来发挥更大的功能。物联网电表其中比较突出的功能就是在线充值。

HDGC3520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现场校验仪是一种全数字化、多功能、高精度、智能化的多参数工频测量仪器。该仪器应用最新微处理器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直接交流采样法实现工频电参数测量(如电压、电流有效值,有功、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工频频率、功率因数,相位关系等)可以直接显示向量图,尤其适用于各供用电单位检查电能计费系统及继电保护系统的接线状况。

符合国 家电网公司计量中心检测标准的单相、三相智能电能表及配套的集中器、采集器。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采用标准IC卡、CPU卡、红外卡、射频卡等各类接口的“水、电、气、热一卡通”方案,实现预付费式、后付费式、或阶梯计费式、复费率式等各种收费管理模式;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基于电力线载波、M-BUS总线、485总线、LoRa无线、GPRS/CDMA物联网、NB-IOT物联网等远程无线通讯方式的“水、电、气、热仪表的解决方案”,与我公司的有线远传仪表、无线远传仪表、物联网远传仪表等各类网络化智能表计,构成完整的自动抄表系统,实现全自动抄表收费管理。

电度表的选用要根据负载来确定。也就是说所选电度表的容量或电流是根据计算电路中负载的大小来确定的,容量或电流选择大了,电度表不能正常转动,会因本身存在的误差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容量或电流选择小了,会有烧毁电度表的可能。
一般应使所选用的电度表负载总功率为实际用电总功率的125~4倍。所以在选用电度表的容量或电流前,应先进行计算。
注意事项:
1、普通计量型电能表,不要超负荷用电,长时间超负荷用电会使计量不准,直至表具烧毁。
2、预付费型电能表,注意电表的报警提示并及时购电,要了解预付费型电能表的基本特性,如超负荷会自动断电以及表上的各类错误提示,并应随时掌握自己电表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3、多功能型电能表,应了解不同时段的电价,尽量避开高峰区,多用低价电。
4、总线型远传电能表和电力载波远传电能表使用时不要超负荷用电。

Nfc智能电表的话,现在基本上不是太流行,现在基本上用的是互联网远程表,用的是物联网,这种表的话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远程抄表,nfc的话叫近场通讯,就是说必须要到现场才能使用,所以说还是没有物联网方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632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