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农业技术创新有哪些

物联网农业技术创新有哪些,第1张

有以下创新点:

监控功能系统:根据无线网络获取的植物生长环境信息,如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监测功能系统:在农业园区内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太阳能供电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路由设备、配备无线传感传输系统,每个基点配置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植物养分含量等参数。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农业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是实现农业上作物与环境、土壤及肥力间的物物相联的关系网络,通

90后大学生掘金开启智慧农业

因为梦想和现实总有距离,所以你的“梦想”可以不必过于“现实”。哪怕有人认为你的想法只是“痴人说梦”,你也大可不必放在心上,毕竟超越现实的梦想才值得我们用心去追逐,也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我们的潜能。

章斌:1992年出生,毕业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成立了杭州万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任该公司总经理

瓜果蔬菜是不是该“喝”水了施肥、打药如何掌握分寸设施环境因素可控吗如果你要问农民们在传统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病虫害管理靠什么来掌握,或许你得到的答案非常简单:“感觉+经验”。

从过去农民单纯的经验,过渡到如今运用信息化智能系统来控制农业生产,一位大学生实现了从学生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在一般人眼里,创业者和老板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90后创业者章斌的口中却得到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是老板,我是现代农民,我要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农耕方式”。

从学校到社会,从学生到经理,他创建了杭州万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经发展到了12名员工、200万注册资金。尽管公司规模还不大,摆在他面前的困难还有很多,但他坚定地认为,创业首先要能吃苦,而且要吃得苦中苦,如果没有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是不可能干成一番事业的。

学生时代“水培种植”的经营经验

让他赢得了创业导师的青睐

大学期间,章斌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各种创业培训、创业实践和创业比赛上。

大一的下半学期,他对水培花卉植物很感兴趣,就以个人的名义向学校租了一块实验用地,专心做起了“水培花农”,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田头。“十几平方米的一块小地,就是我的花卉培育基地,让我尽情地倒腾,放开手脚去实践。”他说,自己坐公交车去石桥路的花卉市场拿种苗,然后剪枝育苗,长到一定程度时就把它放入 玻 璃器皿进行水培。

根据课堂所学,加上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很快,章斌掌握了普通花卉的水培技术,第一次200多盆绿萝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鲜嫩欲滴。当他把自己的成品展示在宿舍楼下叫卖时,碧绿的颜色搭配精美的 玻 璃器皿,引来学生们纷纷驻足,220盆植物以15元的单价很快被抢购一空,而他投入的成本每盆不到5 元。第一次成功的尝试让他激动不已,于是他用赚来的钱继续引进品种,并叫来几个同学一起合伙干,申请成立了花卉协会,直接从市场拿货,辗转卖给高校的学生和老师,这样的业务,每个月给他们带来几千元的收入。

他的举动引来了一位老师赞许的目光,这位老师就是他现在的导师吕伟德教授。章斌告诉记者,现在公司的骨干成员就是以他为首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吕教授就是公司的技术带头人,当年吕教授带领他们一起参加了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参赛的“农业物联网项目”得到了在场评委和专家的充分肯定,获得特等奖。“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一个这么好的团队,还有一名资深的创业导师。”他说。

后来,章斌在“挑战杯”项目的基础上,提出了“智慧农业”的理念,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参加了第四届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获得一等奖、最佳职业规划之星的荣誉称号。

他说,“每一次参赛,都是一次洗礼,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项目还存在诸多不足,通过评委一次次的问答和交流,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创业信念。”2012年9月,章斌引入注册资金200万,成立了公司。

点击鼠标打理农田

物联网技术成为种植企业的智慧助手

章斌创立的杭州万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于下沙高教园区,专注于园艺信息化技术化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专门为园林、园艺、现代农业等行业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短短半年,他的公司已经为多家农业企业搭建了农业物联网项目平台,其它农资公司闻讯后,也纷纷向他伸出了 橄 榄枝。

目前,公司与省内5家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共建农业互联网试验基地,成为省内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支新秀,公司成立9个月时间,章斌就通过设备安装、技术转让和出售知识产权软件等合作方式,盈利数十万,让公司的经营步入正轨。在章斌的带领下,公司申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著作权登记5项,公司在软件产品开发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等方面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国内共有13所中职、高职院校选用他们开发的软件产品。

走进公司,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台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我们在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建德一家农业合作社大棚苗圃的全景,另一个屏幕上不断闪动着数字、曲线和图表,工作间里的技术人员正在实时记录,将数据汇总入库。

谈到自己努力经营的事业,章斌言语中透露着自豪感。他说,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当前农业领域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去年,他的公司就给余杭一家农业科技企业装上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平台,给大棚装上了“千里眼”,实现了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远程控制,成为了国内首家水培植物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他拿出手机,给我们现场演示农业物联网的 *** 作系统。在他登录管理平台后,记者发现,距离公司几十公里外的种植大棚全景就显示在手机屏幕上,通过简单的 *** 作,安装在大棚顶端的喷雾器根据远程发射的指令开始工作了。他说:“这个系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智能化,所有大棚内的环境因子都可以自动检测,传输到平台上,实现智能化管理”。

章斌又指着一个盒子介绍说,这是无线传感器,负责采集温室内土壤的温湿度、空气的温湿度和光照强度。传感器每隔30分钟将采集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监控室,实时反映温室内植物生长环境的变化,技术员足不出户就能及时、准确掌握设施内的环境情况。除了传感器,温室内还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监测设备,并且安装了IP网络对讲系统,对讲系统与中控系统连接, *** 作员与温室工作人员直接交流,实现“无缝隙”对接。

在某农业合作社3000平方米左右的种植大棚里,记者看到,一米多高的地方装上了感应装置,地面上铺着黑色地膜,地膜下隐隐露出滴灌管,井然有序的农业生产,却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章斌说,有了农业物联网技术,种植大棚的整个生产过程都靠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当然不用那么多人了,你只要用手机或者电脑登录管理系统,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实时看到棚内的温度、光照、作物生长情况,对大棚内的水阀、排风扇、卷帘门进行开关控制。

数字农业让以前简单的对天和作物的了解,跨越到通过数据、气象、卫星遥感更好地感知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及时预知天气与各类风险,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打通农业的各环节,从而产生更高效、更抗风险的农业整体解决方案。

那么,你知道所谓的数字农业到底是指什么吗?

数字农业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综合和全面的应用,它是一个集合概念,主要包含以下4个主要部分。

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从本质上讲,是一套数控系统。在一个特定的封闭系统内,以探头、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为基础的物物相联。它根据已经确定的参数和模型,进行自动化调控和 *** 作。由于需要以硬件设备的投资和联网为基础,因此投资额较大,主要用于设施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和 *** 作,也用于农产品的加工、仓储和物流管理。

农业物联网能够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系统控制,实现作物生产的实时监测功能、远程控制功能、查询功能和警告功能。

农业大数据

农业大数据是与农业物联网相对应的概念,它是一个数据系统,在开放系统中收集、鉴别、标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参数、模型和算法来组合和优化多维和海量数据,为生产 *** 作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并实现部分自动化控制和 *** 作。

因为它是在完全开放的系统中运作,因此主要用于大田农业的生产和农业全产业链的 *** 作和经营。

结合农业本身特点以及农业全产业链切分方式,农业大数据可以分为农业环境与资源大数据、农业生产大数据、农业市场和农业管理大数据四类,基本囊括从产到销全过程。

从农业生产环节来看,农业大数据可以用于指导农事生产、辅助农业决策,以此达到规避风险、增产增收、管理透明等预期目标,拉动农业产业整体内需,大幅提高农业整条产业链的效率。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建立在农机硬件基础上的执行和 *** 作系统。它主要是以农机的单机硬件为基础,配以探测设备和智能化的控制软件,以实现精准 *** 作,变量控制(包括变量播种、变量施肥、变量喷药等),无人驾驶,以及最佳的工作环境和场景适配。

精准农业强调的是(单体)设备和设施 *** 作的精准和智能化控制,是硬件+软件。

精准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 *** 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根据土壤性状和作物生长状况的空间差异,调节对作物的投入,即一方面查清田块内部的土壤性状与生产力空间变异,另一方面确定农作物的生产目标,实施定位、定量的精准田间管理。显然,实施精准农业不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而且是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是建立在经验模型基础之上的专家决策系统,其核心是软件系统。

智慧农业强调的是智能化的决策系统,配之以多种多样的硬件设施和设备,是系统+硬件。

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的决策模型和系统可以在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智慧农业阶段,专家系统和信息化终端成为农业生产者的大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改变单纯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模式。另外,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生产效益越来越高,必将催生以大规模农业协会为主体的农业组织体系。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环境温湿度、土壤水分、二氧化碳、图像等)和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智慧农业”是云计算、传感网、3S等多种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综合、全面的应用,实现更完备的信息化基础支撑、更透彻的农业信息感知、更集中的数据资源、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控制、更贴心的公众服务。“智慧农业”与现代生物技术、种植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于一体,对建设世界水平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64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