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解决农村晒小麦难的烘干机,真有说的那么好吗?

可以解决农村晒小麦难的烘干机,真有说的那么好吗?,第1张

在以前,每一个生产队都有晒谷场,因此,农村是不存在晒粮难的问题的。而现在,没有了生产队,也没有了晒谷场,再加上许多农户的庭院面积都比较小,所以,许多农民朋友都面临没有地方晒粮的难题。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生产厂家生产制造出了一种粮食烘干机,能够将粮食快速烘干,从而帮助农民朋友解决了晒粮的难题,受到了许多农户的好评。

据资料介绍,粮食烘干机主要用于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粮食产品的烘干处理,这种设备多采用单循环进风的方式向“粮食筒”内吹送热风,在外滚筒上设置的瀑布式抄板的不断翻动下,进入“粮食筒”内的湿粮就能够快速风干。

据技术专家介绍,粮食烘干机工作时,先点燃热风炉,然后启动风机,洁净的热风经过散热器交换后经进风道进入热空气分配器,从而使热风进入烘粮斗为湿粮加热烘烤,烘干后的湿粮经检测达到干燥标准后,再由风机吹入冷风循环系统进行冷却降温,待粮温冷却至常温后会由出粮口输出。

使用粮食烘干机烘干粮食,不但具有快速、安全、低成本的优势,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杀死粮食中粘附的各种细菌及虫害,可以比较久地保证粮食在贮藏的过程中不生虫,同时,还不影响粮食的发芽率,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粮食烘干方式。

然而,粮食烘干机毕竟属于一种比较大型的机械设备,如果不是种田大户,一家一户去购买这种设备是非常不划算的。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便想到了利用粮食烘干机从事粮食烘干的生意。那么,从事粮食烘干生意的经济效益如何呢?能赚到钱吗?我们来算一笔账就知道了。

据有关资料介绍,某厂家生产的5H-5型粮食烘干机单价为68万元,日烘干玉米15-20吨;烘干水稻10-15吨。主电机为4kw; 提升机电机为22kw ;拨粮轮电机为04kw ;出料机电机为15kw。

该型号烘干机还需要配备换风炉,换风炉可以烧煤、柴、生物质颗粒、天然气、液化气、油等物质。仅30万大卡的换风炉就需要42万元。

我们按照每天烘干20吨(10小时)玉米计算:81kw的电机每小时需要81度电,一度电按照06元计算,每小时的电费约为49元,10小时的电费为49元。每烘干一斤玉米的电费成本为0001225元。如果每烘干一斤玉米按一分钱收费,每斤粮食可以赚到0998775厘(元),那么,单单计算电费成本,每天烘干20吨玉米就能够赚到39951元。

不过,烘干粮食还需要烧煤、柴、生物质颗粒、天然气、液化气、油等物质。这也是一项重要成本,况且,还需要投入人工成本,同时,购买粮食烘干机的前期投入也是非常大的。毕竟购买一台粮食烘干机的基本成本就需要11万元,如果烘干一斤粮食不能够加价15-2分钱,这种生意做下来是不划算的。因此,奉劝那些想利用粮食烘干机做生意的农民朋友一定要慎重一些才对。

1顺流粮食烘干机:顺流粮食烘干机是通过漏斗式进入到气道和角状盒排气道相结合的,它不同于混流烘干机是通过一个主风管的供热风,而是通过多个热风管来提供不太那个或者部分形同的热风。其烘干效率高,适合烘干水分大的农作物和种子。
2混流粮食烘干机:混流粮食烘干机多数是由三角或者五角盒交错排列组合的结构,具备优势是热风供给均匀,烘干后的粮食均匀度好,单位的消耗量降低了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五左右,在相同的条件下,所需要的风机动力小,干燥的介质单位的消耗量也小,烘干粮食品种比较广,既能烘粮,又能烘种。便于清理,不会造成混种的现象。
3横流粮食烘干机:横流粮食烘干机是属于我国最先引进的一种机型,多位圆柱性筛孔或者塔型筛孔结构,具备的优势是在制造上的工艺简单、安装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但是,对于水稻的干燥均匀性能比较差,单位的热耗量偏高,不能实现一机多用。烘干后的粮食难以达到标准效果。

混流粮食烘干机: 混流粮食烘干机的生产厂家比这横流粮食烘干机的厂家要明显得多,因为这种粮食烘干机大多是由三角、五角盒交叉排列的塔式结构,这就使得混流粮食烘干机比这顺流粮食烘干机在性能上提升很多。热风均匀、烘干后的粮食含水量也很均匀,能够达到标准的同时消耗的功率也比较少节约了能源成本,并且能够烘干多种品种不管是粮食还是种子都能烘干。在清理方面也远比横流粮食烘干机简便。但是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比这横流粮食烘干机要高出很多。

及时烘干安全入仓”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耕耙播收后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同时,有效的烘干处理对于粮食丰产丰收、提升生产效益、提高加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安徽省机械化烘干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全省烘干机保有量达138万台,烘干能力552万吨,居全国第2,次于江苏。近期,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人员开展了粮食烘干机械化现状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一、安徽省粮食机械化烘干发展的主要特点
1.粮食烘干需求旺盛,烘干机数量快速增加。安徽省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粮食烘干机。2006年烘干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且随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机械化收获水平提高、收获期集中,人们对粮食品质的要求提升,粮食机械化烘干的需求愈加旺盛。2011年以后,烘干机保有量以每年超过1000台的速度增加,2016、2017年年均增长量均超过3000台。正常天气条件下能基本解决晾晒不足的问题,但遇到连阴雨灾害天气时,烘干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2.烘干机区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稻麦产区。发展机械化烘干的需求中,气候条件是当前最主要因素。在安徽省稻麦产区,收获时节阴雨天气概率大,粮食烘干装备的投资回收期短,推广应用的积极性比较高。从统计数据看,2018年全省烘干机保有量前五位分别是:六安市1889台,滁州市1599台,芜湖市1556台,蚌埠市1427台,合肥市1409台;保有量后五位是:淮北市34台,黄山市70台,宿州市166台,亳州市183台,阜阳市358台。安徽粮食机械化烘干呈现沿江、沿淮稻麦产区需求持续较快增长的趋势。
3.购买群体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加工大户为主,批处理能力10-30吨的烘干机最受欢迎。从购买群体上看,合作社、种粮大户、粮食加工大户是购买烘干机的主体,购买目的是自用和社会化服务。据统计,2018年全省补贴批处理量10-20吨循环式谷物烘干机545台,批处理量20-30吨循环式谷物烘干机413台,批处理量30吨及以上循环式谷物烘干机366台,批处理量4-10吨循环式谷物烘干机16台,批处理量100吨及以上连续式谷物烘干机28台。其中,批处理量10-30吨的烘干机占比超70%,最受安徽用户欢迎。实地调查发现,机械化烘干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一些流转土地量大及签订大订单的大户开始选择成组购买批处理量15-30吨的烘干机,经营万亩土地的需要烘干机组达10台以上。如霍邱县城西湖乡农民李厚林已购置44台,今年还预订了22台批处理量30吨的烘干机。
4.省内烘干机生产企业异军突起,占据全国市场大头。近年来,安徽省烘干机生产企业异军突起,占据了全国近六成市场份额。目前全省共有57家烘干机生产企业,依据产量排名前4名分别为中联、正阳、金锡、辰宇,其产品覆盖全国产粮区且出口多国,其中辰宇出口量最大。六安市近年力推烘干机产业发展,全市拥有烘干机生产企业10家,2018年生产烘干机近4000台,占全省产量近1/2。在2018年农业农村部关于谷物烘干机质量调查情况的通报中,六安市辰宇、正阳两家公司生产的烘干机质量分别位于第二和第四名。农机购置补贴是近年来安徽机械化烘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据统计,2018年,全省共补贴各类粮食烘干机械1368台,38家省内企业申领补贴,补贴机具1176台,占粮食烘干机械补贴总量的8596%;使用补贴资金463429万元,占粮食烘干机械补贴资金总额的8229%。省内企业生产的烘干机是安徽省机械化烘干作业的绝对主力。
二 、存在的问题
1.烘干设备用地难解决。粮食烘干设施占地较大,一组烘干机(按3台套),需要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虽然有关文件将烘干机械用地纳入了农业设施用地范畴,但是其转化手续繁杂,造成粮食烘干机械设施用地难以落到实处。特别是部分不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仅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的农户,无法按照规定获批设施农业用地。用地难成为制约烘干机械化发展的第一难。
2.环保要求高增加烘干成本。由于燃煤使用成本低,过去烘干机使用热源大都以燃煤为主。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很多地区禁止使用燃煤,使用成本大大增加。一是以前购置的设备需要改造或购买新设备;二是按照环保转型后的机械制造、安装费用增加;三是符合环保要求的能源如天然气、电力、生物质价格高,使用天然气、电力还需要高额开户费。这些成本令烘干机使用者难以承受。
3.一次性投入高。粮食烘干经营一次性投入高,不仅要购买烘干设备,还要有相关附属设施。据测算,建设一座中型谷物烘干中心需投入200万元左右,包括购置烘干机械70万元(可获得比例不高于30%的财政补贴),建设烘干配套设施130万元(含土建设施、库棚、燃烧炉、卸粮升粮设施等)。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的购买力有限,投资建设烘干中心难度较大。
4.粮价下跌影响购买力。2017年以来,粮食价格下跌较大,部分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建设的粮食烘干中心出现大范围亏损。这一方面让其他准客户打消购买念头,持观望态度;另一方面,准备扩建的老客户也望而却步。如果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可能导致烘干机行业整体销量滑坡。
5.烘干机市场恶性竞争严重。由于烘干机利润较为可观,生产制造技术难度不大,进入门槛不高,导致生产企业一哄而上、相互抄袭仿造现象严重。部分企业产品质量不过关,机器使用寿命低、烘干不均匀等。同时,企业之间存在恶性竞争,特别是打价格战,在竞标政府项目时靠低价中标,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从抵御自然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需要由市场和政府两端发力,全面提高安徽粮食主产区烘干覆盖能力,以确保面对突发异常气候的应急烘干需要。建议加强政策创设和统筹规划,解决粮食烘干机械化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将烘干能力建设纳入应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烘干机械的战略储备作用,探索灾害天气下粮食机烘作业政府购买服务和应急补偿机制。建议根据粮食种植面积和农民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粮食烘干服务半径,倡导产地烘干,防止一哄而上。
2.保障粮食烘干机械设备建设用地。建议国土部门落实对农业用地的相关政策,将粮食烘干机械设备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范畴,加快审批进度。同时积极盘活农业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废弃学校、乡镇企业、办公场所等用于烘干中心建设。
3.支持烘干机生产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安徽在烘干机产业领域的先发优势,优化烘干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整合资源,建设区域性产业园区,打造烘干机械产业集群。对于符合条件的生产企业,给予金融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69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