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测评DIA:专注Defi生态领域的预言机系统

项目测评DIA:专注Defi生态领域的预言机系统,第1张

下面我对这个项目做个评测,让大家可以对DIA有个全面认识。
一、立项分析(A)

区块链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安全透明的进行链上交互。但区块链不是脱离现实的乌托邦,区块链终究需要和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交互。

区块链上的许多场景下,智能合约应用都必须要获取链外信息源,进行链内外数据交互,才能触发其逻辑判断。例如,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交易市场系统、去中心化的保险系统、各种预测市场系统、航班晚点的即时赔偿系统等等,都需要及时获取链外实时真实数据以触发执行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无法自行访问链下数据,所以引用来自外部的某个数据源。

我们把链上(区块链)与链下(现实世界)中的信息桥梁称之为预言机(Oracles),通过预言机能够把信息从链下传递到链上,传递现实世界的信息并与区块链进行交互。

如果没有预言机,那么将无法实现信息的传递,将无法实现区块链与现实世界的大规模结合和应用,阻碍了区块链落地。预言机是区块链领域必不可少的中间件,是大量区块链智能合约连接到现实世界的数据的“中介”,未来将有百亿美元的空间。
近年来大火的DeFI同样需要安全的中间软件才能连接到链上和链下数据。由于整个分布式生态系统依赖于预言机(Oracle),并且其对数据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因此整个应用程序都面临预言机漏洞。

目前市场上份额最多和市值最高的预言机项目是 Chainlink,一度冲进了市值前十,LINK的去中心化主要依靠代币经济激励和信誉体系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预言机的触发需要通过转账来实现,缺点在于所有投票都走链上导致 Gas 费用较高。

除了 Chainlink 以外,传统去中心化预言机项目还有 DOS、Tellor 和 Band 等,其技术逻辑大同小异,大多是走链下收集数据,链上验证的路径。这类预言机的核心问题是验证依赖第三方,抗攻击性较弱。前段时间,一家叫做Zeus Capital的公司发布了一篇长达60页的Chainlink做空报告,指出LINK节点存在中心化、不透明,代币的经济模型存在问题等。

当前市场上主要预言机产品在很大程度上不透明、不统一、不准确且难以扩展等问题,这与DeFI所代表的安全、透明等价值不相适应。一款真正适应DeFI领域能够为去中心化金融提供数据支撑的预言机项目迫在眉睫。
二、技术特点(BBB)

今天介绍的DIA正是能够解决现有预言机问题的项目。DIA的官网是这样介绍的:金融智能合约生态系统中开放金融数据的生态系统。
DIA的目标是让数据分析师,数据提供者和数据用户一起使用平台的功能。DIA在各种来源的链下数据与链上智能合约之间建立了可靠且可验证的桥梁,可用于构建各种金融dApp。简单理解就是DIA是专门为DeFi生态领域打造的预言机系统。

预言机的模式比较简单,核心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去中心化的对获取数据的真实度进行博弈,另一方面是对提交优质数据的用户提供激励。

前面说过现在的预言机龙头Chainlink,Chainlink 预言机是通过在链上合约与链下分布式节点之间进行工单分配协作,通过奖惩机制、声誉合约和聚合模型(聚合多数据源的数据)的方式,进行数据的请求和反馈。但是这种方式得到的数据没有很强的安全背书,核心是因为如果出现上传者合谋作恶,那么受到惩罚将会是有一定延迟的,并且数据已经投入使用,一切都晚了。

而DIA系统的运行步骤是这样的:

1、数据收集机制直接从交易所API和公共来源等各种来源获取收集数据。

2、数据host在DIA服务器上,在链上哈希加密。方法源代码和scraper代码都记录在Github上。推送可通过API和预言机获得。多方博弈设定强奖惩制度,从而使价格是在链上形成的,已经是矿工们通过博弈生成的事实。数据库层可以灵活地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流,从高频交易api到高性能键值存储中永不更改和可访问的数据。

3、分布式金融协议和指数供应方及他方可以直接接入数据流,使用DIA的restapi和Oracle系统来分发收集和聚合的数据。
DIA 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请求、数据提交、验证、数据存储和通过 Oracle 或 API 访问数据这五个方面。应用了这种模式的 DIA预言机具备更好的去中心化程度、更真实的数据、更强的稳定性,以及更高的攻击成本。

像MakerDao,Synthetix,Ampleforth之类的DeFI平台特别容易受到预言机漏洞的攻击。由于这些平台被设想为可满足各种金融需求的自主金融协议,因此它们严重依赖透明,准确的价格预言。

DIA 的数据来源是透明的,每个人都可以公开访问。市场参与者可以提供、分享和使用金融、数字资产数据,DIA 的使命是实现金融数据的民主化。直接通过API或预言机访问数据,将DIA直接连接到计算代理或任何其他分布式金融(分布式)应用程序。

DIA 平台利用加密货币的经济激励模式来获取和验证数据。DeFI平台将迁移到透明且可审核的第三方解决方案,以确保其核心产品的可持续性。

三、通证经济及Bonding curve(BBB)

在整个运行过程中,DIA作为治理代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DIA代币可用于为数据收集、数据验证 、对与协会有关的决定进行投票提供资金,也用于激励平台本身的开发,使分散的社区能够自主运行DIA平台。DIA独特地满足了这些需求。
DIA有四方面的作用,激励、验证、治理和value增值。

社区可以通过为数据清洗的公共奖励提供资金、有效算法的开发、系统漏洞的发现等获得奖励。

DIA目前没有上线交易所,马上要开始众筹。DIA的信息如下:

总发行量:2亿枚

官网:diadataorg

私募:1000万枚(5%)

公募:3000万枚(15%)

公募形式:Bonding curve

这里介绍一下什么是Bonding curve,这个参与模式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联合曲线分配”。联合曲线是公开发售设计的一种创新类型,精心设计的智能合约可以自动创建 DIA 市场,当从合约中购买代币时,每个代币的价格都会增加,而在售回时会降低。因此实际上,交易是由转让批次中每个代币的平均价格和市场上代币的数量决定的。通过联合曲线出售将在 Gnosis 协议 Mesa DEX 上提供流动性。

开始时间:2020年8月3日欧洲中部时间15点(北京时间21点);

结束时间:2020年8月18日欧洲中部时间3点(北京时间9点);

持续时间:约14天

支持货币:ETH,DAI,USDC

初始价格:005美元

初始供应:3000万

受限制的国家:美国,伊朗等

DIA团队将于欧洲中部时间8月3日星期一下午3点(北京时间晚上9点)发布DIA兑换页面。兑换链接将在DIA token网站(>DJM是深圳德技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商标注册号:31623545。[1]是一家以AI为驱动,[2] 物联网解决运营模式的科技大健康解决方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科技品牌,[3][4]工厂设立于中国·深圳与德国·维利希,[5]分别生产医疗物资、美容设备和康复设备
品牌简介
DJM,英文全称:DJM Medical Instrument GmbH,[2]成立于2016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大健康解决方案品牌,[2]工厂设立于中国·深圳与德国·维利希,[5]分别生产医疗物资、美容设备和康复设备。DJM整合全球资源,把制造业放在德国,[2]软件、AI人工智能、物联网放在中国深圳。[4]部分运算方法放在美国硅谷。[2]利用中国市场空间分散模具成本,并结合德国的制造能力与德国制造的严谨性,从而使产品根据未来可定义。[2]
品牌简介
DJM,英文全称:DJM Medical Instrument GmbH,[2]成立于2016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大健康解决方案品牌,[2]工厂设立于中国·深圳与德国·维利希,[5]分别生产医疗物资、美容设备和康复设备。DJM整合全球资源,把制造业放在德国,[2]软件、AI人工智能、物联网放在中国深圳。[4]部分运算方法放在美国硅谷。[2]利用中国市场空间分散模具成本,并结合德国的制造能力与德国制造的严谨性,从而使产品根据未来可定义。[2]

建议倒入50度左右的水静置20分钟后使用,可以现倒2/3冷开水,再倒入1/3热水;如何水喝冰水的话,建议静置30分钟后再用。

这款水杯耗时8年研发制造,每一支水杯都经过层层质检,终于在今年5月通过德国海德堡大学公开发布,其中,水杯中的水可以通过活性电解粉碎顽固脂肪,分解肠道及体内有害物质及毒素,力求打造新时代碎脂科技新典范。

目前德国智能碎碎杯已进驻澳洲、中国市场进行销售,获得年轻消费者的强力追捧。

其次,除了矿石做成的杯体,这种智能水杯还拥有AI智能系统。上述负责人表示,其采用德国最新的物联网智能科技,能够实时监测杯内的水温及水的活性状态,并在杯盖通过不同的颜色对用户进行提醒。让用户不会错过饮用每一杯活性水的最佳温度和活性状态。

扩展资料:

J&H智能碎碎杯将消费者从各种有刺激性或者依赖性的减肥药物中解脱出来,每天科学喝水,就可以轻松实现‘变瘦变美’的梦想。

这种活性水由于具有极强的渗透力,能增强身体代谢能力,清理血管壁,溶解油脂,甚至调理三高,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1、首次提出时间不同

德国工业40: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

中国制造2025: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

2、目标不同

德国工业40: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将使德国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会使德国在继续保持国内制造业发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

在社会根本上,德国完善的民主法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德国制造业健康发展的坚实后盾,更是降低社会生产成本、提升效率的真正利器。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3、主要内容不同

德国工业40:

1、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2、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3、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中国制造2025: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到2020年,重点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力争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2智能制造工程

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

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3、工业强基工程

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

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缓解,航天装备、通信装备、发电与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家用电器等产业急需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先进制造工艺得到推广应用。

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

4、绿色制造工程

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

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到2020年,建成千家绿色示范工厂和百家绿色示范园区,部分重化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出现拐点,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20%。到2025年,制造业绿色发展和主要产品单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建立。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到2020年,上述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4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制造2025

1 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利用从他们客户那里收集到的大数据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并且优化产品使其能更好地服务客户。这就是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它更看重数据的质量,而非数量。将数据最大化地转变为有价值的创新,利用数据洞悉市场,以此为基础做出明智的商业判断。
如果关注数据质量,将收集到的所有信息进行筛选就变得至关重要。例如人工智能,其需要迅速地完成一系列动作:数据收集、分析,并且瞬间作出判断采取行动。严格来讲,对数据质量的关注需要嵌入到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在这样的数据分析背后也要关注消费者信息的私密性。GfK2015年进行的针对全球20个地区的消费者研究结果表明,全世界消费者都在担心他们的数据是怎样被收集、售卖和利用的。
2 虚拟现实(VR)
2016年,从行业到消费者,从硬件到软件,关于虚拟现实,一切都处在被普及教育的阶段。随着三大巨头接连推出消费级产品,且“售罄”之讯频传,虚拟现实作为最受关注的新智能领域迅速席卷全球。全球VR头显市场规模预计在2020年会达到28亿美元,其中供游戏者使用的VR头显设备占据多数份额。中国市场2016年全年零售量会达到300万台左右,从GfK监测的VR头显在线市场来看,从2016年1月到4月,VR头显零售量几乎翻了20倍,虚拟现实硬件产品正在经历一场初期爆发式的增长。但目前依然是以VR盒子为主。整体来看,中国的VR市场现在还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相信在未来VR应用会逐步向直播、旅游培训、医疗、装修、房地产、教育等领域渗透。
3 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最终是重现一遍人类思考的过程。作为一个人工制造的机器,终极形态的AI将拥有与我们相同的智力水平:学习、推理、使用语言、构想原始创意。然而只拥有学习能力的AI已经快速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了。语音识别是目前人工智能中落地较早、目前投入及研发的核心领域之一。基于人工智能,各个厂商可发挥的空间很大,不一样的应用及方向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2016年,AI助理的发展或许会超越智能手机的发展。人工智能是一块有待探索与开发的市场,这块市场拥有多种可能性。
4 可穿戴产品
智能手表、健康监测手环、相机、GPS定位设备及心率监测设备进入主流市场还需多久尽管万众瞩目的Google Glass及Apple
Watch的发布已经俘获了消费者的想象力,但只有少数消费者接纳了这些设备。中国可穿戴市场2016年销量预计达3160万台,环比2015年上涨32%,但其中以价格较低的手环产品占据市场的大多数,整体市场销量持续上升的同时增速减缓,市场经过了2015年跳跃式发展后开始进入一个更趋理性的阶段。如果可穿戴产品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以下四点需要注意:一是与物联网的融合,把可穿戴设备和现有的个人科技生态相融合将会成为扩大市场的基础性举措。二是设计和材质,外形设计已经成为可穿戴产品跟上时代潮流的一大绊脚石。三是精准有效的信息收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解读能力是可穿戴厂商正在解决的另一大问题。四是引人注目的新案例,特色鲜明的产品会逐渐与消费者建立特有联系。
5 视频消费
视频消费的发展速度比之前任何人预期的还要快,并且线上已经成了人们观看视频的主要渠道。从社交媒体上的短片到视频网站的服务和套餐服务,甚至到最近大火的视频直播,消费者似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平台看到想看的视频内容。事实上,有人预言到2019年,80%的互联网流量消费将来自于视频观看。而随着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玩家越来越多,从内容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到各大品牌、厂商,互相合作会成为一种需求,只有通过这样多方之间的信息互换才能够释放更大的能量。
6 无人机
据GfK中国估算,2014年中国航拍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为近6亿元,到2018年将激增到60亿元。而民用无人机市场更是有望在未来10年形成千亿元级规模,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无人机并不算是新产品。无人机在航拍、地形测绘、商业运输以及救援部署,甚至在自动机械化生产上,都可以起到作用,无人机技术在诸多领域所能发挥的用途正在被进一步挖掘出来并且会在降低商业成本、提高商业效率方面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但是在实现这样的美好愿景之前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无人机依然面对诸多阻碍,如缺乏“感知-避障”技术、载物重量上的限制、没有夜视功能以及电池续航时间有限等。
7 移动支付
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比较复杂。目前传统的支付方式在许多成熟市场中都有着强大的根基,无法轻易撼动。相反,一些非洲市场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市场则直接迈入了移动支付时代。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环境中,对于品牌、制造商和零售商来说,理解移动支付当下的全球格局以及它的演变趋势至关重要。在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第三方玩家已经率先鼓励联网用户通过手机在实体店或网店进行支付。小米、OPPO、魅族旗下具备支付功能的手机的使用也意味着在这一市场中,移动支付不仅存在,而且触手可及。而那些被认为将第一时间接受新兴技术的市场则呈现出与上述地区的截然不同的局面。当前,一些市场仍需提高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认知度,而对于另一些市场而言,要做的则是减少移动支付的使用壁垒。
8 智能汽车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越发成熟,智能汽车也将应运而生。许多豪华轿车已经配备了大显示屏,并且车载大屏也会继续成为趋势,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为前排乘客设计的额外显示器也将出现在高档汽车中。为了让乘客更好地体验“增强现实(AR)”技术,一些OEMs甚至想要把显示屏幕延伸到整个挡风玻璃或者侧窗。屏显技术的进步为那些企图走到传统汽车供应商前头去的电子消费厂商和初创企业们打开了大门。过去,受到物联技术的限制,OEMs很难找到一个正确的商业模式,但是现在,机会来了。通过了解细分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量身开发车载APP和配套服务从而获取相应的报酬成为可能。
9 3D打印
3D打印机的销量目前还比较小。但是,随着更多的厂商加入到该领域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这种情况在明年应该可以得到改变。拿德国为例,3D打印机的销量在去年增长了71%,而且需求还在进一步扩大。消费者认为3D打印技术极具吸引力,3D打印在最有可能影响他们生活的科技中排名第三。这比智能汽车、云计算、可穿戴设备还有物联网的排名都要靠前。这表明这项新技术的知识普及在全球已经非常高了。价格一直是新兴科技难以普及的主要障碍。但是随着成本的下降,价格也将不再是阻碍,3D打印技术的优势会变得越加明显和突出:更低的装配成本,减少浪费,极低的运输和配送费用和更快的新产品上市速度。
10 智能家居
一股智能家居的“淘金热”正在各领域中展开,传统厂家、互联网公司、国际技术提供商及零售商等各种组织都在寻求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未来家居领域中来。根据GfK针对全球7国消费者所作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消费者(90%)知道智能家居,50%的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能改变他们的生活,78%的消费者同意这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理念。目前智能家居想要获得成功的关键是让消费者能明白智能家居技术是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并且提供参与度高且有效的用户体验。现在需要行业协作和消费者教育来驱动需求,并推动智能家居从厂商领导发展向消费者需求主导发展的创新转变。行业相关参与者需要合作并组建不同以往的合作关系。这会确保不同的设备和服务能在后台彼此连接来满足对便捷的需求。只有满足了这一点,智能家居的真正价值才能得以体现。根据GfK中国对家电智能化研究,中国家电产品智能化应用发展速度位于世界前列,但目前也处于厂商、零售商等供给方主导的阶段,还处于智能连接、手机远程控制等初级智能向更高级智能功能探索和尝试的阶段。中国庞大的用户基础和互联网业态演变将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土壤,预计智能家居未来将会催生类似BAT级别的新企业。
参考:十大技术全面开启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的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涉及国防军事领域方面,虽然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但物联网应用带来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大到卫星、导d、飞机、潜艇等装备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物联网技术的嵌入有效提升了军事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极大提升了军事战斗力,是未来军事变革的关键。

一、智能交通

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普及,交通拥堵甚至瘫痪已成为城市的一大问题。对道路交通状况实时监控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驾驶人,让驾驶人及时作出出行调整,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

高速路口设置道路自动收费系统(简称ETC),免去进出口取卡、还卡的时间,提升车辆的通行效率;公交车上安装定位系统,能及时了解公交车行驶路线及到站时间,乘客可以根据搭乘路线确定出行,免去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社会车辆增多,除了会带来交通压力外,停车难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不少城市推出了智慧路边停车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云计算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与移动支付技术,共享车位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用户的方便程度。

该系统可以兼容手机模式和射频识别模式,通过手机端APP软件可以实现及时了解车位信息、车位位置,提前做好预定并实现交费等等 *** 作,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

二、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就是物联网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随着宽带业务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涉及到方方面面。 家中无人,可利用手机等产品客户端远程 *** 作智能空调,调节室温,甚者还可以学习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实现全自动的温控 *** 作,使用户在炎炎夏季回家就能享受到冰爽带来的惬意;

通过客户端实现智能灯泡的开关、调控灯泡的亮度和颜色等等; 插座内置Wifi,可实现遥控插座定时通断电流,甚者可以监测设备用电情况,生成用电图表让你对用电情况一目了然,安排资源使用及开支预算;

智能体重秤,监测运动效果。内置可以监测血压、脂肪量的先进传感器,内定程序根据身体状态提出健康建议; 智能牙刷与客户端相连,供刷牙时间、刷牙位置提醒,可根据刷牙的数据生产图表,口腔的健康状况;

智能摄像头、窗户传感器、智能门铃、烟雾探测器、智能报警器等都是家庭不可少的安全监控设备,你及时出门在外,以在任意时间、地方查看家中任何一角的实时状况,任何安全隐患。看似繁琐的种种家居生活因为物联网变得更加轻松、美好。

三、公共安全

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情况频发,灾害的突发性和危害性进一步加大,互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

美国布法罗大学早在 2013 年就提出研究深海互联网项目,通过特殊处理的感应装置置于深海处,分析水下相关情况,海洋污染的防治、海底资源的探测、甚至对海啸也可以提供更加可靠的预警。该项目在当地湖水中进行试验,获得成功,为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供了基础。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智能感知大气、土壤、森林、水资源等方面各指标数据,对于改善人类生活环境发挥巨大作用。

趋势和特征

物联网近年来的主要显着趋势是由互联网连接和控制的设备的爆炸性增长。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意味着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的具体细节可能大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都具有基本特征。

物联网为将物理世界更直接地集成到基于计算机的系统中创造了机会,从而提高了效率、经济效益和减少了人力。

物联网设备的数量在 2017 年同比增长 31% 至 84 亿,预计到 2020 年将有 300 亿台。物联网的全球市场价值预计为到 2020 年达到 71 万亿美元。

环境智能和自主控制并不是物联网最初概念的一部分。环境智能和自主控制也不一定需要互联网结构。然而,(英特尔等公司)的研究发生了转变,将物联网和自主控制的概念结合起来,初步成果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将物体视为自主物联网的驱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深度强化学习,其中大多数物联网系统提供动态和交互式环境。训练代理(即 IoT 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表现得更聪明,无法通过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例如监督学习)来解决。

通过强化学习方法,学习代理可以感知环境状态(例如,感知家庭温度),执行 *** 作(例如,打开或关闭暖通空调)并通过最大化其长期获得的累积奖励来学习。

可以在三个级别提供物联网智能:物联网设备、边缘/雾节点和云计算。每个级别对智能控制和决策的需求取决于物联网应用的时间敏感性。例如,自动驾驶汽车的摄像头需要进行实时障碍物检测以避免发生事故。

通过将数据从车辆传输到云实例并将预测返回给车辆,这种快速决策是不可能的。相反,所有 *** 作都应在车辆本地执行。集成高级机器学习算法,包括深度学习物联网设备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使智能对象更接近现实。

此外,通过分析物联网数据、提取隐藏信息和预测控制决策,可以从物联网部署中获得最大价值。物联网领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机器学习技术,从回归、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传统方法到卷积神经网络、LSTM和变分自动编码器等高级方法。

未来,物联网可能是一个非确定性和开放的网络,其中自动组织或智能的实体(Web 服务、SOA组件)和虚拟对象(化身)将可互 *** 作并能够独立行动(追求自己的目标)目标或共享目标)取决于上下文、情况或环境。

通过上下文信息的收集和推理以及对象检测环境变化(影响传感器的故障)并引入合适的缓解措施的能力的自主行为构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趋势,显然需要为物联网技术提供可信度。

市场上的现代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来支持这种上下文感知自动化,但需要更复杂的智能形式,以允许在真实环境中部署传感器单元和智能网络物理系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物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807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