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坝光很牛!规划深圳海洋大学,8号线也要来此?大鹏十四五规划

未来坝光很牛!规划深圳海洋大学,8号线也要来此?大鹏十四五规划,第1张

近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发《大鹏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表示,到2025年,确保基本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大鹏新区将构建“三城三湾一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强化海洋空间与陆地公共空间的协同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动力创新力的高品质发展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色生态生活圈。

在民生方面,大鹏新区将:

探索集团化办学,积极引入人大、亚迪等名校探索联盟型、委托管理型等发展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全力推进土地整备及周边路网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08-13地块、安居东湾半岛、安居银叶湾府、安居白鹭湾府等公共住房项目建设。到2025年,力争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4000套。

在交通建设方面,大鹏新区将:

加快推进轨道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将轨道交通由8号线溪涌站向东延伸至坝光片区,协调推动小运量和深汕城际规划建设。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与全市一道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民生保障、融合发展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功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城区、国际知名的生命健康创新试验区、全球海洋经济全要素发展高地、共建共治共享民生幸福标杆、深港东部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成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的精彩样本。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确保基本建成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到2025年,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加快构建,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落地建设,初步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到2025年,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加快构建,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海洋博物馆落地建设,初步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民生规划

教育:

推动完成谭屋围配套幼儿园、白石岗配套幼儿园、招商东岸幼儿园、青谷幼儿园等13所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

加快完成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九年一贯部)二期、白石岗城市更新项目配套学校、大鹏中心小学改扩建、08-13地块九年一贯制学校等10所中小学新建、改扩建任务,着力推进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人大附中深圳学校高中部等3所高中校园建设任务。加快启动葵涌中心小学拆除重建、葵涌中学改扩建、南澳中学与中心小学改扩建等项目开工。

到2025年,新增公办学前学位4140个、小学学位8640个、初中学位4800个、高中学位4500个。

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占比超过67%,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

加快新区公办中小学改扩建及新规划学校建设项目。探索集团化办学,积极引入人大、亚迪等名校探索联盟型、委托管理型等发展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统筹普通高中布局和建设规划,全力推进市第二十三高级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大鹏校区建设,确保市按计划建成并投入使用。支持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创建国际一流的特色高中。

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规划建设。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全力推进土地整备及周边路网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发挥深圳海洋大学在坝光科学创新湾的基础性地位,夯实海洋科学基础性学科研究体系,引进一流人才队伍,着力建设创新型、世界一流海洋大学。

医疗:

加快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葵涌人民医院、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南澳人民医院等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健康促进区建设。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建设市大鹏新区人民医院,提升区域医疗中心服务能力。

文化设施:

加快推动海洋博物馆等国际化文体设施规划建设,推进新区文体中心、咸头岭博物馆等区级文体设施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坝光文体中心、金沙湾两馆等街道级文体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葵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坝光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等社区级文体设施规划建设,依托城市更新加快推进第二工业区、谭屋围、上洞电厂等邻里级文体活动室建设,探索推动大鹏所城博物馆、东纵司令部旧址纪念馆等文化遗址文体设施综合整治及改造提升,推动构建“国际-区级-街道级-社区级-邻里级-特色”文体服务体系,打造“十分钟文体服务圈”。

住房:

加快推进08-13地块、安居东湾半岛、安居银叶湾府、安居白鹭湾府等公共住房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更新单元配建公共住房项目的土地出让、开工建设工作,探索通过市政公用设施及大型公共设施综合开发建设公共住房。

到2025年,力争累计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4000套。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健全经济适用、品质优良、绿色环保的住房标准体系,提升物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养老:

重点推进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建设,发展高端康养服务,提供养老、医疗、健身、休闲相结合的高端化、多元化养老服务产品。

构建海陆空铁立体化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轨道8号线三期、深惠城际大鹏支线开工建设,积极争取将轨道交通由8号线溪涌站向东延伸至坝光片区,协调推动小运量和深汕城际规划建设。

加快推进盐坝高速市政化、坪西路快速化、环城西路、环大鹏湾海岸公路、鹏坝通道建设,积极推动环城东路、大鹏大道、外环高速大鹏新区段、坪坝通道、南澳-东西涌干道、南西路拓宽等规划建设。

加快推动南澳码头工程(口岸)建设,与轨道交通相衔接,推动规划建设金沙湾码头、溪涌码头,有效连接轨道8号线溪涌站,缓解大鹏半岛入岛难问题,提升片区畅通能力。

积极开展南澳双拥码头、西涌码头、海上运动基地码头、龙岐码头、坝光码头等码头规划建设,探索开通连接蛇口、盐田、大鹏、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海上观光航线,尽早开通大鹏至香港、惠州等地区的城际海上航线,打造环岛海上旅游航线,规划“环海看大鹏”游线,满足高端休闲度假群体海上观光需求。

空间开发利用

加快推动棚户区改造,优先推进旧城中村、旧工业区的有机更新,统筹有序推进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深入开展土地整备利益统筹,有序推进谭屋围、白石岗、沙头片区、上洞电厂、葵涌综合市场二期、溪涌片区和鹏城第二工业区、水头沙片区、南澳大酒店等重点单元城市更新项目,到2025年,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直接供应用地累计面积突破70公顷。

试点跨街道转移的更新与整备联动机制,推动新区未利用地尽快入库成为可建设用地。

积极推进与港澳海洋领域合作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游艇旅游自由港。以大湾区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建设为契机,探索与香港试行“一船二制”管理模式,实施“一船多港”自由行模式,试点粤港澳三地海事管理部门的联办机制,促进粤港澳游艇产业形成合作联盟,实现湾区游艇自由行。

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各方共同发起国际海洋开发银行。

联合前海共建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协同发展示范区,以制度创新共建共享共创为核心,协同开展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争取。联合开展对外开放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在大鹏设立口岸,探索前海与大鹏游艇联检机制互认互通。

依托盐田区华大基因等优质生物企业、国家基因库的科研带动效应,携手推进国际生物谷建设。

构建“三城三湾一区多点联动”空间格局

借助马峦山、排牙山、七娘山及大亚湾、大鹏湾构成的“三山两湾”天然生态格局,以生态廊道为隔离,以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网络为支撑,以葵涌、大鹏、新大建设为核心,以坝光科学创新湾、龙岐海洋经济湾、大鹏滨海文旅湾为发展引擎,通过提升发展能级,强化溪涌、土洋-官湖、下沙、南澳等多节点支撑,借助轨道交通及干线道路,有效引导片区联动,构建“三城三湾一区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强化海洋空间与陆地公共空间的协同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充满活力动力创新力的高品质发展空间,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海绿色生态生活圈。

高标准打造三湾发展引擎

建设坝光科学创新湾。重点推进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落地建设,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龙头企业总部、海洋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等,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海洋检验检测与认证平台等,依托国际生命科技中心、生物家园、绿岛综合体等核心平台,支撑科技创新功能塑造、生物产业优质资源集聚,构建完善的海洋科教服务体系,打造深海科考综合服务基地,海洋总部企业集聚区,海洋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现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建设龙岐海洋经济湾。加快推进海洋生物产业园三期、海洋博物馆、乐高乐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依托海洋生物产业园重大平台设施建设深圳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推动建设海洋科技园、海洋领域专业研究所。构建沿新海大道、地质公园路、新东路、滨海栈道形成片区的旅游环线,串联海洋博物馆、乐高乐园、地质博物馆、东山海岸公园、东山滨海风情度假区等景观节点。

建设大鹏滨海文旅湾。重点打造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发挥南澳片区、下沙片区在滨海度假、健康养生、游艇码头等资源聚集优势,推动以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为主的高端旅游发展。

高质量提升三城发展能级

加快打造葵涌综合服务中心城。借鉴世界先进城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建设模式,以交通枢纽为核心,通过既有更新单元主体开发或片区整体更新统筹,开发建设超高层建筑、高效使用地下立体空间。围绕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以科创交流、商务办公为主体的中央商务区(CBD)。

加快建设大鹏旅游服务新城。加快推进大鹏所城综合整治,基于“旅游+文创”的发展思路,推动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和整体风貌提升,打造融海防文化、活力创意文化等于一体的所城特色文化旅游度假区。以大鹏街道为试点,积极推广国际化街区建设。

规划建设新大旅游服务新城。积极推进新大片区有机更新,推进深圳海洋博物馆、新大乐高乐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为南澳墟镇、新大、桔钓沙、东西涌提供城区及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同时分主题打造系列海洋文化公共空间,策划海洋主题的滨海活动,将新大片区打造成集乐园旅游、观光旅游、海上运动、休闲文化、养生度假、休闲购物、特色餐饮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一流旅游度假区。

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

前瞻谋划生物产业细分领域,依托国际生物谷、国际食品谷“双谷”规划建设,打造生命健康创新发展高地,推动全球创新资源和要素集聚,积极争取国家级生命健康领域先行先试政策支持,率先构建具有大鹏特色的大健康前沿发展新生态,力争创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生命健康创新发展示范试验区。

到2025年,引进生物医药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引进项目100个以上,培育生物医药领域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1家以上,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精准医疗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基本建成。

到2025年,坝光片区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科研、生活等软硬件设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树立宜居宜业生态城区新标杆。

到2025年,推动坝光国际生物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生物产业集聚发展高地,引入十亿级骨干企业10家,潜力型企业50家,片区年产值力争达到150亿元。

加快推进深圳国际食品科学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等项目建设,积极筹办国际食品谷科学峰会、学术交流活动等,引领未来食品产业科技发展。

加速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到2025年,将环龙岐湾片区打造为集海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平台于一体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和海洋经济文化聚集地,成为新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的先行启动区。

到2025年,引进海洋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培育技术研发机构3个以上,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5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提升至25%左右。

协调推动中广核集团设立国家未来能源产业创新中心,加快中广核在海洋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

加快在新大、下沙、坝光、较场尾等片区推动海堤、沙滩、碧道、廊道、栈道、山海公园带等一体化建设,实现新区滨海空间的海与城区腹地连接,打造海景视线走廊和滨海天际线,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生。

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博物馆、咸头岭遗址公园及博物馆、大鹏古城博物馆和非遗传承基地规划建设。

强与宝安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南山蛇口国际海洋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汕海洋产业拓展区等联动,强化大鹏承载区基础研究先导、海洋科技创新、深海科考服务和海洋人才培养等功能,构建陆海统筹、东西联动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

到2025年,新增国家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以上,新区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33亿元,占GDP比重达7%,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

推动下沙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到2025年全面建设成为集高端度假酒店群、冰雪世界、水上乐园、演艺中心于一体的国际高端旅游度假胜地。

研究增设东涌、西涌、柚柑湾等可供中小型观光艇停靠的简易码头,串联南澳海岸线,探索开通“海上看南澳”休闲观光精品航线等“一程多站”旅游产品,配套开发码头经济,打造“食、宿、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体系。

通过城际、地铁、快速公交、游艇等“快旅式”对外旅游交通和景区公交、小运量、绿道等“慢游式”对内旅游交通,全面构建“快旅慢游”的海陆空综合旅游交通体系。

到2025年,新增国际品牌酒店10家以上,全区营业酒店、宾馆、民宿床位数达到40950张,其中国际品牌酒店床位数达到6300张,过夜游客比例33%以上、入境游客比例25%以上。

加快发展多元化全龄全业态旅游:

依托大鹏所城打造小微博物馆矩阵,在推进鹏城片区有机更新中预留地块,筹建大鹏古城博物馆,推动新大片区集中建设海洋博物馆、咸头岭博物馆等重点国有文博项目,沿南澳地质公园路打造博物馆集群。

开展王母墟、高岭古村、鹅公村、西贡村、南澳墟镇等历史风貌区规划定位研究,深入挖掘古建筑、古村落、古墟镇、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与旅游价值,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滨海特色有价值村落文化、体育、旅游目的地。

结合新区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等运动休闲体验和培训项目,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丰富日常健身休闲活动供给,培育以体育运动为特色精品旅游景区。

推动新区影视产业供给逐步向投资、制作、发行、版权交易、影视节庆等产业核心环节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宋城、观印象等大型影视公司,孕育孵化国家级的影视内容IP,构建多元化新型影视产业生态体系。

以复星生命科学城、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等项目为抓手,打造集“智慧养老、医疗旅游、文化养生、绿色食品”为一体的健康旅游系列产品,构建独具大鹏特色的康养旅游产业体系。

美丽大鹏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新大废弃采矿地综合利用,与新大旅游项目协同开发,探索就地规划建设自然植物科普园、儿童自然博物馆,以及以户外游乐探险为主的青少年营地体验中心。

以葵涌河、新大河、鹏城河等为试点,因地制宜建设湖库型、河流型、滨海型等丰富多样的碧道,到2025年,完成115公里碧道建设,树立大鹏碧道新名片。

加快推动锣鼓山郊野公园、葵涌公园等5个公园提升改造,推动新建新大河出海口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园、坝光中心公园等14个公园,谋划推动新大山海生态公园、生物多样性植物公园、生态文明展示馆等规划建设。

以大鹏所城、南澳墟镇为试点,打造特色风貌精品示范村,营造自然、精巧的特色化街区。

力争到2025年,坝光片区吸引绿色高新产业龙头企业10家以上,引进项目100个以上,生活垃圾智能收集系统试点项目运行成熟,打造1个绿岛综合体示范项目。

新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台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它不单是仅仅基于某一种技术,而是包括云,人工智能等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城市更好运转,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新型智慧城市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医疗。
智慧政务:政务云建设加速,云计算、大数据以及AI等新技术不断落地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通过智慧政务体系,可以加强职能监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并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智慧政务开始进入“架构优化”阶段,存储和计算环节新技术应用显着增加,为政务、企业以及民生服务应用提供支撑。通过架构的优化,打破了原有的应用竖井和数据孤岛,真正实现了数据共享、智慧决策和管理。
智慧交通:基于智能调度系统建设,重点满足实时监控、智慧调度等需求
慧交通是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汇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智慧交通”工程建设的需求增长快速。
智慧交通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智慧交通系统主要解决四个方面的应用需求。第一,监控实时交通,获知何处发生了交通事故、何处交通拥挤等,并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驾驶员和交通管理人员;第二,实现驾驶员与调度管理中心之间的双向通信,管理公共车辆,以提升商业车辆、公共汽车和出租车的运营效率;第三,通过多媒介多终端向外出旅行者及时提供各种交通综合信息;第四,利用实时数据辅助驾驶员驾驶汽车,或替代驾驶员自动驾驶汽车。
智慧安防:国内进入公共安全事件高发期,视频监控等安防系统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地缘政治、宗教、战争问题的加剧,全球各地的安全问题呈现出明显加剧态势,国内也正在进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期”和“社会高风险期”。公开数据显示,国内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6500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高达6%。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是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城市的需要以及大型赛事、展会活动的安防需求,对公共安全有效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标准越来越高。
智慧安防系统强调的重点是对城市的更为智能的感知,主要依托的技术就是视频监控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有线、无线网络,整合城市各类视频数据,建设一个庞大的城市公共安全防控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城市视频进行存储与分析,实现事前积极预防、事中实时感知和快速响应以及事后的快速调查分析。智慧安防的优势在于信息传送及时,集布防、检测、报警、记录于一体,结构简单,适用面广,可以面向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
目前,国内主流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或者平台提供商均可以提供智慧安防的解决方案,而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方面有着明显优势的企业包括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科技等。目前,国内智慧安防典型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和展现层。感知层主要承担数据采集任务,国内领先企业基本都具备提供高清视频监控体系的能力。传输层主要通过通信专网、无线技术完成数据传输任务。平台层主要完成的是数据交换、分析和处理工作。应用层则是通过后台数据的支撑,提供监控检查、应急救援、日常监控预警等服务,变以前的被动式安防管理为主动管理。
智慧教育: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教育均等化和公平化问题
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之一,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教育资源短缺、分配不均、人才支撑体系不够、社会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开始凸显。通过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通过教育门户网站、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以及教育资源交易平台等模式,快速高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深层次变革,推动教育的均等化和公平化。通过智慧教育的发展,有望打破当前教育纯粹由政府进行投资的模式,真正能够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公司化运营,培育智慧教育产业,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终生教育体系,为学生和市民提供便捷、优质、安全、高效的教育服务。
从技术层面看,多数地区都是基于云的架构展开,在教育云和政务云的基础上,构建统一资源中心,搭建起“智慧教育云平台、智慧学习平台和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最后通过统一的门户网站或者APP对市民提供服务。
在很多地区,云平台都是基于原有教育城域网和信息化设备搭建而成,提供云存储和云计算服务。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一般而言是应用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和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是各部门乃至于全体市民提供教育管理服务的主要平台,主要是通过教育基础数据库,为教育决策服务,主要功能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育惠民等,实现教育系统横向和纵向的互联互通,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和效率。
近年来,国内智慧教育发展效果较为突出,不少地区还找到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很多地区都上线了智慧教育门户网站或者应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已经十分完善,很多城市都实现了教学、科研、管理、公共服务的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其中,教育云是智慧教育投资的重点,一些城市采用了政府采购租赁服务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政府自建机房的模式,既节省了资金,还减轻了建设运维的压力,确保了云平台始终处于技术领先的地位。
二、智慧教育帮助不少地区建立了统一教育资源数据池。资源池将教育资源和系统软件资源集成到一个平台上,通过一站式全方位的资源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信息化的边界。该平台向上为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交易提供了基础条件,向下在收集、沉淀和管理各种数据。同时,通过教育云和政务云的打通,为市民网络学习空间市民认证创造了条件。
三、智慧教育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服务实现了均衡化。通过智慧学习平台,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高效地实现低成本、大规模普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择校、家教等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智慧医疗:建设重点从HIS转向至临床信息化,资本和云商横向进入加速
除了教育之外,医疗服务也是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短板。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医疗领域的信息资源的配置,智慧医疗建设就是重要内容。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指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智慧医疗就是推动惠民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打造一个平台体系,降低患者等疗时间,并通过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给患者提供公平、安全、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
(1)智慧医院系统。该系统主要为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可提供的服务包括远程探视、远程会诊、自动报警、临床决策系统、智慧处方等。
(2)区域卫生系统。该系统包括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前者主要是收集、处理、传输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可以提供一般疾病的基本治疗,慢性病的社区护理,大病向上转诊,接收恢复转诊,科研管理等服务。后者主要提供疫情监控等公共卫生服务。
(3)家庭健康系统。该系统是最贴近市民的健康保障,包括针对行动不便无法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病患的远程医疗,对慢性病以及老幼病患远程的照护,对智障、残疾、传染病等特殊人群的健康监测,还包括自动提示用药时间、服用禁忌、剩余药量等的智能服药系统。
从目前智慧医疗发展模式来看,政府依然是投资的主体,而且侧重点还主要集中在医院的信息化上,对从根本上改善医疗服务的严重短缺问题还存在较大差距。从智慧医院系统的建设进度看,当前HIS系统的普及率明显提升,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向到临床管理信息化(CIS)方面,但短期内院内信息化以硬件为主的收入结构不会改变。国内智慧医疗提供商主要有东软集团、东华软件、卫宁健康、万达信息等,这些企业占据了全国智慧医疗40%左右的份额,但是行业议价能力整体不强,区域化明显,尚未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企业。
随着三医(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保异地支付政策的放开预期的上升,电商和资本进入智慧医疗领域的动力显着加强。2018年,阿里系创立了阿里健康和“医疗云”服务,腾讯也在加速在智慧医疗领域的部署,而且两家公司均在在二级市场直接参股了专业智慧医疗服务商,其中腾讯参股了东华软件,而阿里则参股了卫宁健康;而在H股,医疗信息化服务机构平安好医生登陆资本市场,而阿里健康也完成了自身的重大资产重组,将健康服务电商业务全面注入上市公司。

澎湃新闻

《江苏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应当推行建立首席数据官制度,首席数据官协同管理本地区、本部门数据与业务工作,推动数据共享开放,建立与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联系机制,提升本地区、本部门数据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各种政策利好也纷至沓来,江苏设立首席数据官,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各行各业都在纷纷 探索 如何拥抱数字经济。

在一系列政策扶持和AI、IoT、5G等技术的驱动下,物业行业也在悄然转型。物业服务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要想在数字化浪潮汹涌的时代,更高效地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就离不开前沿 科技 的赋能,从业务、流程、组织等多方面向 科技 型物业转变。

当前,不少物业巨头均已布局产业互联网,万物云便是其中的先行者,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以及网络优势于传统行业的应用,以提升原有的传统业态,进而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

人、事、地、物的数字化

随着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之后,产业互联网万亿级别的机会受到各方瞩目。

当前,万物云开启全新街道战略——“蝶城”,以街道为单位投资打造高浓度、高效率的服务网络,在一个半径3公里的城市区域内,构建20-30分钟服务可触达的服务圈。

蝶城突破了社区围墙的限制,将服务范围从一个小区扩大到一个街道。与此同时,蝶城还将实现住宅、商企、城市空间内的物业服务的联动,同时蝶城空间内带来更多元的服务场景。随着服务范围的倍数扩张,要保障服务的高效率,就需要借助 科技 手段,实现人、事、地、物的全面数字化,才能快速响应客户的各种需求。

而在一个街道内的多元场景,人、事、地、物的全面数字化,其实就是把这个街道的物理世界抽线到数字世界,形成一个街道内的“网”。

为此,万物云旗下万睿 科技 ,自主研发了万云星尘-空间数字孪生PaaS平台,提供可视化、音视频、AI及定位等各类物联服务,实现PaaS平台层“按需调用”。平台下接IaaS设备层,助力边缘智能硬件“即插即用”,通过感知设备设施、资产、人及活动的信息,将其整合并实时投射在数字空间中进行管理。

未来数年,万物云在全国构建300个以上蝶城,随着蝶城的规划化复制,这张网在全国的高线城市将连成一片,逐渐构成物业行业的第一张产业互联网。

科技 设施提升服务体验

万物云正持续加大对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投身于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将复杂的服务流程SOP化,既可以赋能一线员工成长,还能提供服务效率,为业主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目前,万物云正在进行首批蝶城的建设。万物云将在蝶城内进行大量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既有边缘计算、Lora组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还有智慧通行系统、自助服务终端、扫地机等高效设备,再加上智慧工单系统对人员、设备等进行智能调度。

得益于这些 科技 设施,万物云将现场服务转变成远程服务,将人工服务转变成AI服务,将人员、设备等从一个固定小区解放出来,可以服务多个项目。

在深圳坂田蝶城,万物云在物业服务中心部署了“凤梨一号”自助服务终端,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前台职能,提供缴费、办卡、房屋过户等服务,而且还能724全天候为业主服务。

“这个机子真不错,根据提示简单 *** 作几下,自己就能办好业务,确实方便。” 家住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万科城的纪阿姨,使用自助终端上缴纳物业费,全程耗时不到30秒。

万物云的 科技 设施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对水泵房等设备进行预测性维保,将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

在蝶城中的水泵房,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覆盖, 24小时监测设备的运转情况,压力、温湿度等传感器一旦告警,即可提前发现问题,大大减少了供水问题的频率。

与此同时,通过将日常的人工维保转变为云维保,还可以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一线的执行风险。仅在深圳万科城一个项目内,就有7个水泵房,过去靠人工进行检查需要2个多小时,现在通过云维保检查20秒内即可完成。因此,过去固定在一个项目的维修员也可以跨项目流动了。

工单系统高效调度

除了自助服务终端、传感器等设备建设外,万物云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工单系统,在服务区域内进行高效调度。

物业服务涉及的问题多样、场景繁杂,因此需要更多元的报事主体,实现全场景覆盖。在百川引擎中,报事主体除了业主、人力巡检,还有AI巡逻车识别、远程视频监控等数字化技术自主报事,尽可能做到监测无死角。

基于“百川引擎”,工单系统会根据不同项目、位置,查看未领单据,转发给指定合适人员;管理者也可查看不同人员当前接单情况,工单进度详情一目了然。

值得一提的是,“百川引擎”支持事件响应升级机制,若发现报事1小时无人响应,相关工单会自动推送至更高一级响应单元,响应组织层级、响应时间则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灵活配置,以保障街道、楼宇、小区运营质量。

以工单和任务调度平台为主要媒介,万物云形成了覆盖全域空间的BPaaS解决方案。我们可向具体场景的问题给予管理者、现场执行人员和服务对象提供远程协同指导等服务,实现了现场服务和远程运营的“一体化”,大幅提升了服务效率。

以保洁专项流程为例,2021年,基于BPaaS解决方案优化了现场作业调度模式,工单超时率大幅降低,且报单量环比增幅近15倍,问题解决效率提升了近38倍。

随着蝶城的建设,万物云将在全国数百个街道实现人、事、地、物的全面数字化,并以工单系统推动服务网络的高效运作。假以时日,属于物业行业的第一张产业互联网也将呼之欲出。

校对:丁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

10个篇章、2万多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雄安规划纲要》提出了“两步走”——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建设目标。

亮点之一:“组团式”格局:无单一中心、不摊大饼,城市发展富有d性

未来雄安,整个城市将呈现组团式格局。

“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呈组团式结构,形成“北城、中苑、南淀”格局。“北城”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中苑”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开发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至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和寨里、昝岗,作为5个外围组团,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河北),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白洋淀中安新县赵庄子村依水而建的民居。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介绍说,各组团之间,森林、湿地、绿地等蓝绿系统环绕间隔,有明确开发边界。功能相对完整,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

“新区规划了战略留白空间,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使城市发展富有d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说。

亮点之二:鲜明“中国面孔”:不都是水泥森林,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雄安新区将是“中国面孔”,规划建设将集中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雄安建筑将形成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雄安没有高楼大厦林立给人的压抑感。”朱子瑜说,建筑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方,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雄安遵循平原建城、尊重自然的规律,建筑不照抄照搬,将有着鲜明“中国范儿”。新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这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

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将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营造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方城”,街坊呈棋盘式布局。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组团。

建成后的城市,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林木葱郁,周边淀区碧波万顷,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亮点之三: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翻阅《雄安规划纲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写入。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规划纲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像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等这些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表示,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改革创新是雄安的灵魂,是新区成长的第一动力。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亮点之四:生态典范城市:城市就是园林,蓝绿空间占比达70%

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邬贺铨说,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说。

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步行15分钟搞定日常需求,打造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石家庄,工人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调试建筑物的幕墙(3月29日摄),新华社发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新区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之六:交通“快慢结合”:站城一体、窄路密网,“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雄安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则乘坐高铁半小时抵达北京和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城内“慢行”也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

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至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初期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

亮点之七:数字孪生的城市:同步规划“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具有智能化特征。杨保军说,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

亮点之八:绿色低碳:雨水“流不走”、管廊地下藏

“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助力节约用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

新区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之九:留住乡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殷会良说,新区规划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古树、古牌坊等将有机嵌入公园、绿地等,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印记。

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亮点之十: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等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我国安全城市的典范。

《雄安规划纲要》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

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视点

湾区(Bay Area)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纵观 历史 ,横观世界,不难发现沿海湾区往往聚集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发展优势,如今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在内的城市群,其 GDP已在2017年突破10万亿元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接力《珠三角规划纲要》,将指引该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无论是建设湾区,还是要实现经济腾飞与跨越式发展,都需 基建先行 。早在发改委2017年7月发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联”便被列为了合作重点领域之首。此次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更是明确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22年,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纲要》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一系列的基建计划,将给建设领域带来哪些利好呢?

1

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因此 交通基建 将成为大湾区早期的重点建设任务。《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 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 ,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结合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广州与珠三角各市 1 小时通达”目标,交通基建领域无疑会在区域建设中最先受益。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口粮”, 能源转型 也是大湾区引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运的安全和稳定列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石油储备基地、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另外受益于“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绿色建筑 也将蓬勃发展。

水利 即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是大湾区克服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必过难关。《纲要》提出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这为以 海绵城市 为代表的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打开了政策大门。紧接《纲要》发布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也设立了十类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大力鼓励海绵城市建设。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纲要》发布以前的半年内,共有32家券商对18家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上市公司进行了87次调研,其中被调研的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装饰等热门行业。不难推断, 地产产业 将借助大湾区的人口集聚效应逐渐向好;基建、房建发展也将带动 建材以及机械设备 需求的大幅上升。

2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 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成为焦点:围绕“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要想厚积薄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纲要》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作为 5G 物联网 的基础协议, IPv6 的政策推进也为5G(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强心针。

被誉为“千年大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其目标对接世界三大湾区,自然要建设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与 互联网、大数据、BIM技术、人工智能 等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此外,为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纲要》还在第三章第二节明确“完善 市政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的目标;为打造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纲要》在第四章第一节中提到“支持 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 、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在第八章第三节要求“完善滨海 旅游 基础设施 ”。

《纲要》发布前的2月13日,深圳前海自贸区举行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749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纲要》落地的次日,东莞市也宣布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动工,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打开的广阔市场,建设领域将再上一个台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82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