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需要建备用垃圾中转站吗?

城市需要建备用垃圾中转站吗?,第1张

垃圾中转站作为城市生活一种不可或缺的配套,承载着垃圾转移的功能,不仅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反而更有利于生活环境保持干净整洁。城市要发展,配套需跟上。如今,已经建成的垃圾中转站运行良好,给周边居民带来的便捷有目共睹,而需要建设的垃圾中转站却困难重重。作为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之一,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尴尬——生活中离不开,但因一定时间段内会产生恶臭气味,大家也都对其心生抵触。
其实,在国家层面对城市垃圾中转站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它范畴于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之下的城市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现执行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的国家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在2003年12月1日发布实施的,其中第4章第2条的相关规定是,“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辆集中地区。”同时,现执行的《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自2013年5月1日实施,第4章第2条相关规定指出,“垃圾转运站宜设置在交通运输方便、市政条件较好并对居民影响较小的地区。垃圾转运量小于150t/d(t为单位吨,d为单位天)为小型转运站;转运量为150-450t/d为中型转运站;转运量大于450t/d为大型转运站。转运站的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小型转运站每2-3k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宜小于800m2,垃圾运输距离超过20km时,应设置大、中型装运站。”
所以,垃圾中转站不仅仅是名众的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垃圾中转站与建筑物的距离根据垃圾中转量不同规定为8-30米。

根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垃圾转运站一般在居住区或城市的工业、市政用地中设置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收集车的类型、收集范围和垃圾转运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型转运站每07~1km²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²,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m。

2、大、中型转运站每10~15km²设置一座,其用地面积根据日转运量确定。

3、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其收集服务半径不大于200m、 占地面积不小于40m²。

规划选址原则

1、垃圾转运站建设宜独立占地;新开发区、工业区、新建大型住宅区、高层楼宇、旧城(村) 改造等区域可考虑附建式;确买无法选地,可考虑选在绿地、山边等区域或建地下式、半地下式。

2、垃圾转运站建设应按规划人口、人均垃圾产生量、垃圾站转运能力等条件设置。

3、垃圾转运站选址应充分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各项污染指标应达到相应环保要求。

4、垃圾转运站应方便接电、通水、交通;应设置三相动力线路,每个厢体用电功率25 千瓦; 每个站需配15 寸水表;进站路宽≥8m,入厕人行通道应与入站小型机动车或手推车通道分开。

5、应尽可能远离民居,与居民区住宅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m。

6、应便于连接市政污水管网,排污管直径应≥300mm;站内应采用暗管排放渗漏液,站内排放管直径应≥200mm。

百度百科-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法律分析:对于垃圾站与住宅的距离没有强制性规定,以卫生、便民为原则;垃圾中转站与建筑物的距离根据垃圾中转量不同规定为8-30米。垃圾转运站一般在居住区或城市的工业、市政用地中设置垃圾转运站的设置数量和规模取决于收集车的类型、收集范围和垃圾转运量,并应符合下列要求:小型转运站每07~1m2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m2,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小于5m。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七条 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八条 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依法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五)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资金安排、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六)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五十二条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安全标准的要求,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有关建筑工程安全的国家标准不能适应确保建筑安全的要求时,应当及时修订。

您好,陆川县良田镇第二垃圾中转站位于陆川县良田镇南部,距离县城约15公里。具体位置在良田镇南郊的乌江河畔,位于乌江河谷的东侧,靠近县道205线,交通便利。中转站占地面积较大,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其中包括垃圾分类、存储、运输等设施。该中转站属于陆川县垃圾分类处理中心的一部分,是该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转站的主要功能是对陆川县各乡镇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初步处理,分类、压缩、包装等,然后运输到处理中心进行进一步处理。该中转站的建设和运营是陆川县政府致力于推广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环境卫生水平,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用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配置及分类作业要求,适用于XXXX区域内的居民住宅区、机团单位、农贸市场与餐饮商业服务网点的生活垃圾收运,不适用医疗、餐厨、建筑、绿化、工业固废等垃圾收运。

基本要求

(一)交通安全

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进行 *** 作,确保安全无事故。环卫作业人员应穿着统一制式环卫工作服,穿戴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夜间作业应佩戴反光安全标志。

收运作业不得影响交通通行,禁止占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车道收运作业。垃圾运输车行驶途中,装运工人不得站在垃圾车尾板上。垃圾装运过程中垃圾车应打警示灯,树立雪糕筒。

(二)收运作业

每个临时收运点的垃圾收运时间要进行公布并严格实行,原则上临时收运点的垃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

街道可自行调整本地区垃圾收集运送时间,并减少集中清理的次数,防止短时间内垃圾量剧增;运输车辆要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临时收运点,确保生活垃圾及时清运。

临时收运点从开始存放垃圾起,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整理现场,并联系协调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车辆在规定时间到达。特殊原因(如:交通管制、车辆事故、恶劣天气等)车辆不能按时收运,车队要提前与临时收运点告知,临时收运点对无故未到的情况要及时报告街道主管部门。

装运工收运作业中推送垃圾容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扬尘污染;爱惜垃圾容器,禁止脚踢、高空抛掷垃圾容器,禁止作业噪音扰民;在作业过程当中,不得赤膊作业,不得穿拖鞋进行作业;

(三)打扫现场

垃圾装载后,垃圾运输车辆人员要监督临时收运点应将桶(箱)归位,并保持桶(箱)干净整洁,将地面打扫干净,做到车走地净。

垃圾中转站设置与管理

1生活垃圾转运站宜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生活垃圾产量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地区。 

2当生活垃圾运输距离超过经济运距且运输量较大时,宜在城市建成区以外设置二次转运站并可跨区域设置。

3生活垃圾转运站设置标准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生活垃圾中转站设置标准

注:(1)表内用地面积不包括垃级分类和堆放作业用地。(2)用地面积中包含沿周边设置的绿化隔离带用地。(3)当选用的用地指标为两个档次的重合部分时,可采用下档次绿化隔离带指标。(4)采用非机动车收运方式时,生活垃圾转运站服务半径宜为04~lkm;采用小型机动车收运方式时,其服务半径宜为2~4km;采用大、中型机动车收运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服务范围。

4.垃圾中转站开放时间:与垃圾收集时间对应,个别因垃圾量大,适当提前和延时开放以留出收运进站和转运时间。

5.垃圾中转站内应有防止粉尘飘散和垃圾飞扬、防污染扩散、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设施,以防止污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6.垃圾中转站内应有除臭设施,并在开放时间保持启用状态。

7.垃圾中转站内外应通风良好,无恶臭,墙壁、窗户及机械部分应无积尘、蛛网、无杂物、干净、整洁、无乱贴、乱画、站内张贴管理规章制度。周围5米内无晾晒衣服、乱牵乱搭等有碍市容观瞻的物品,绿化良好。

8.垃圾中转站应有专人管理,管理员、 *** 作员必须经过安全、 *** 作等相关的职业培训,持证上岗,并应保持相对稳定。

9.不得随意改变中转站内所有设施设备的使用功能,不允许堆放私人杂物,站内物品、工具、 *** 作台应有序整洁,保持干净,无污物,码放要整齐,不影响观瞻,不影响车辆进出及 *** 作。

10.如进行垃圾分类,分拣人员应佩戴胸卡上岗,分拣出来的物品按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不得乱堆乱放,中转站管理人员必须对分拣人员加强管理。

11.所有垃圾贮存设备应加盖封闭。垃圾收集车、运输车禁止发生跑、冒、滴、漏等现象,应在中转站内卸清全部垃圾。

12.在垃圾卸料、压缩过程中,应启动空气净化系统除臭降尘,确保站内外的空气清新。垃圾转运车辆作业时应控制噪音扰民。

13.装载垃圾时打开排污水阀,离站前检查污水阀是否关闭复位,并保证垃圾箱密封,确保运输途中不发生滴漏、满溢、抛撒。

14.垃圾箱装车过程中箱体离开地面时要对箱体进行清洗,垃圾箱出站后必须对站内进行清洗。

15.集装箱后门要求扣好后钩,上盖一定要盖严,不得有污物及挂物。集装箱要整洁完好,无损坏,定期油饰,遇有重大活动可增加油饰次数。

16.转运作业场地和道路每次作业完毕后,应对设备箱体和水槽进行清掏,做到槽内无垃圾、无积水、无蛆、下水通畅;对站内的卫生进行清扫冲洗,设施设备全方位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地面要用水冲刷尘土,无积水。

17.站内垃圾转运设施、设备应干净、整洁,无积垢、无锈渍,无吊挂垃圾。对转运设施定期保养,及时维护维修,各支点部位每次清除干净,润滑到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18.蚊蝇孳生季节,应每天喷灭蚊灭蝇药物,在可视范围内,基本无蚊蝇。

19.定期对空气净化设备和污水沉淀池进行检查清理,做好日常消毒杀菌工作。

20.收集站和中转站禁止转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严禁进站。

垃圾点管理规范

(一)场地秩序管理

1.场地要求

临时收运点要设置合理,不影响车辆、行人通行,不压占盲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2.规范设置

(1)有条件的临时收运点应设置标志牌,公布收运点名称、管理单位、责任人及联系电话、作业时间,标志牌应保持完好、整洁。

(2)应配备冲洗设施。

3.场地秩序

地面应硬底化,垃圾桶与垃圾收集车摆放应整齐,开口方向应统一对外,不得横向占道。垃圾桶(车)文字标识应规范,不得采用手写方式进行标识。不得将破损不堪的垃圾收集车和桶摆放在收运点。

4.场地卫生

临时收运点及周边无刺激性臭味、地面无残留垃圾、无大件物品乱堆放与污水。每个临时收运点必须一天一清洗,确保地面清洁卫生,定期杀菌消毒除四害。

5.分类存放

接收生活垃圾以外的其他垃圾,要分类收集,分别存放。大件物品存放要有序摆放,尽快清运。收运容器外面要统一标示,分清类别,不得混装混运。

(二) 收运工具卫生管理

1.收运容器卫生

收运容器表面无明显污渍、积尘。每天清洗,保证容器内壁无积尘、无堆积污垢、无蛆虫。

2.收运容器完好

垃圾容器完好,无破损。垃圾容器应密闭覆盖,确保无超高、超装垃圾,无裸露、暴露垃圾。各临时收运点应根据垃圾日产量合理配置垃圾桶(车)数量。

3.标识规范

垃圾容器应统一文字标识。文字标识应规范,统一编号喷涂,不得采用手写方式进行标识。具体标识为“XXX+所在街站(所)”的拼音首字母。

4.车容车貌

垃圾装运过程中垃圾运输车应保持整洁卫生,运输过程中垃圾覆盖封闭,无超高、超装、超载行为。车身干净,无外挂垃圾,沿途无垃圾漏撒与污水滴漏。

5.禁止事项

禁止使用五类车: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非法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改(拼)装报废车)收集运输垃圾。

垃圾中转站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1、垃圾中转站的外形要美观、 *** 作应封闭、设备力求先进。

2、其飘尘、臭气、噪声、徘水等指标应符合环境监测标准。

3、大、中型中转站内应绿化,绿化面积应符合国家标准及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

4、垃圾中转站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设计和外部装修应与周围居民住房、公共建筑物及环境相协调。

5、垃圾中转站的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情况,做到经济合理。大、中型中转站应拉区域布置,作业区宜选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站前布置应与城市干道周围环境相协调。

垃圾中转站的作用:

垃圾中转站的推广和运用,既美化了环境,又杜绝了二次污染,减少了蚊蝇的滋生,提高了车载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运行成本。从转运站运出的垃圾,有的被运到卫生填埋场,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加盖盖好并压实。

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在这些坑中铺有专门的管道和防渗层,用来收集垃圾发酵产生的气体和渗滤液。气体经过燃烧处理,渗滤液一部分经过净化处理成中水,用于清洁垃圾车辆以及地面扬尘。

还有部分渗滤液经过过滤后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再排放出去,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垃圾中转站是连接垃圾前端收集与最终处理之间的纽带。垃圾中转站接纳各种垃圾收集车辆的垃圾,经过压缩体积,然后装进体积更大的运输车辆,以最经济的方式运输至垃圾最终的处理场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城乡传统意义的垃圾站已不能满足人们对高效、环保、节能低耗等新概念的要求,因此压缩式垃圾站的推广势在必行。压缩式垃圾中转站以其占地面积小,隐蔽性好,空间结构合理等优势,引领着垃圾中转站行业的发展。

垃圾中转站的工艺流程 

整个压缩箱底部安装一套液压升降系统,压缩箱后部设有一套压缩推进油缸,以及填料口开启关闭液压系统和前出料口帘门开启关闭液压系统。压缩箱顶部降至与地面平行时,自动停止,压缩箱顶部设有一个自动开启关闭垃圾填料门盖,门盖开启110度关闭后与地面平行。

当垃圾堆积接近填料口时,开始启动压缩油缸按钮“推钮”进行垃圾压缩。当垃圾在箱室内压缩到4m³体积时,压缩油缸再进行往复压缩3至4次,最后对垃圾保压压缩1至2分钟,将其榨干水分,然后将压缩油缸回位,等待后续转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848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