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换客易物网有几几家?是不是有一家不能打开了?

上海换客易物网有几几家?是不是有一家不能打开了?,第1张

上海有好多家,没有10家也有5家。国内也有很多。百度或者GOOGLE搜索一下“易物”“换客”都出来了。
你指的有家打不开是——>“易物网”
>繁易物联网模块通过MQTT协议接入第三方服务。繁易物联触摸屏,可以直接接入繁易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真正的设备远程联网和售后运维等功能。同时,还支持MQTT,通过MQTT协议接入到第三方的物联网平台中。

2007年初,《上海金融报》梳理和回顾年度理财流行语,分别是基民、房奴、卡奴、威客、换客、晒客、交强险、地下保单、天使投资、月光族、团购、啃老族。无论这个结果是否具有权威性,但毋庸置疑,“换客”一词已经被大多数年轻人所熟知,成为当下新的时髦语。

换客由来:红别针传奇

美国一家比萨店的店员凯尔・麦克唐纳在博客上写出了自己的梦想:他想拥有一套豪宅,但不是通过现金购买,而是用手中的东西交换。而他提供的仅仅是一枚红色曲别针。
令人意外的是,一对姐妹主动联络凯尔,用一支鱼形笔换走了那枚曲别针。之后发生的事情更加不可思议,一位陶器艺术家用他的骷髅饰品换走了凯尔手中的鱼形笔;一位居家男人用微波炉换走了饰品;一位大男孩又用一个发电机换走了微波炉;发电机又被换成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啤酒桶;一位啤酒爱好者用一辆雪地摩托换走了啤酒桶;一家旅行杂志社用一次远程旅游交换凯尔手中的雪地摩托车;得知消息的人又将这次远程旅游用一辆大货车换走;这辆大货车又被一位音乐制作人看中,提出以录制唱片作为交换条件,凯尔获得了一份录音棚的合同书。最后,一位梦想当歌星的女孩联系了凯尔,她愿意让出自己别墅一年的居住权,来换取录制唱片的机会。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凯尔的梦想成为了现实,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凯尔并没有搬入豪宅,而是将居住权继续放在网上,等待交换……这个由红色别针引发的传奇,把人们以物易物的快乐推向了高潮,使古老的原始交易得到了新生,也给传统的跳蚤市场找到了网络这一更大的复活空间。于是,“换客”出现了。
“中国个人以物易物第一门户网站”易物网这样定义“换客”:换客是指通过互联网交换物品的用户。他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方式搜索自己的换物需求,只要输入自己想要换出或者换得的货物名称,就可以得到各种相关的匹配信息。一旦和对方达成换物意向,双方就可以在线下进行交易。

换客理论:需要决定价值

一枚回形针等于一座别墅居住权?有人提出,这与现代经济学基础中的“理性经济人”的概念格格不入,即每个人都有利己的本性,行为目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获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看似“吃亏”的事件还是不断发生着:北京的“久久”用自己心爱的LOMO相机与“娜小美”换了一件小T恤之后,明明是自己吃亏,反而还在评价中“谢谢娜小美”。到底是什么促使这些换客心甘情愿“吃亏”呢?
大河网友“九方智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以物换物,出于自愿;不论价值,不搞等价;同意即换,不可反悔。”换客中国网在换客的定义中也强调:“在交换过程中交换的双方都得到满足,不是依靠等价交换为主要原则,而是依个人需求为主要交换原则。”由此可以看出,换客理论有悖于传统的经济理论,换客们更加在乎的是他们需求的而非物品本身所具有的市场价值。网友阿磊在博客中的话似乎更能表达换客理论:“换客这种通过网络的换物行为不同于原始的物物交换,换客们早已抛离了传统意义的等价值物物替换理念。在他们眼里,需求决定价值!”
在以物易物中, 我们要与别人交换的大多是对自己无用的物品,因此该物品在我们心理上的价值并不大,也就是说,该交换对我们来说投入成本并不大;但在对方眼里,我们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对他们很有用的物品。交换之后,交换双方都能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换取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因此在心理上会感觉很“值”。换客群体中,这样的“傻蛋”一直没有减少过:他们用九成新的手机换别人自制的橡树镜框,用名牌护肤品换一个小发卡,还有的用自己的蓝牙耳机换维尼小熊的玩偶。
与其他新生的事物一样,换客也同样遭到了质疑和反对。换客的反对者之所以发出“以大换小”、“只败家不花钱”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看待换客理论,因此换客在他们眼里都成了安徒生童话里的败家子:一个只有一匹骏马的老头子在去集市换一年口粮的路上不断地被人利用和愚弄,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但是网友余雨的话似乎给了这种反对声一种反击,他坦言:“这种虽然不是市场意义上的等价交换,但却是一种公平的交换,没有讨价还价,没有压力,让人快乐。”按照换客们自己的话说,“换客们之间是不谈钱的”。

不够精明的情感消费,
义无反顾的浪漫风险

换客还有一种定义是:换客,是那些喜欢追求新鲜有趣、另类消费行为的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物品交换以及物物交换模式衍生出来的各种交换行为。据了解,目前换客中大多是知识面较广、网络接触较多的白领和大学生。
某位网友说,“换客”就是将自己拥有的但不想要的东西拿到网上以交换别人的不想要的但自己需要的东西的这样一群人,这需要点浪漫的理想,还需要花一点点时间。这一点点理想指的便是换客们之间比买卖关系近一点,比朋友关系远一点的新人际关系。这种基本信任的距离感,也许正填补了都市白领和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某个空白。另外,这些引领社会发展的主流人群对社会的信任态度从侧面也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因此,这种信任虽然是一个浪漫的风险,但依然阻挡不了易物网的出现和换客的增加,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对这种浪漫的不断追求、对这种风险的义无反顾。
网友“转了转了”总结了以物换物的几点实战经验:一是不要贪心,二是脸皮厚点,三是诚信为上,四是千万别骗人。由此可见,更多的换客已经不是用“划不划算”来衡量自己换物是否成功,他们不再精打细算,而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看作易物的标准。换客部落、换客博客的出现无疑说明了这一点:在交换物品的同时,通过网页链接,换客们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进入任一陌生人的私密空间。易物网更是开了先河,专设了大学生校园易物专区,使大学生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可以通过直接搜寻高校名称找到志同道合的换客,还有可能在易物的过程中找到旧日同窗,或者建立新的朋友圈子。网络穿越时空的优势,给换客们带来了其他消费方式不可替代的刺激感和新鲜感,而换客网对物品的广阔集纳,不仅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消费的场所,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倾吐交友的平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这些年轻人不再安于费时又耗神的被动购物,更加注重消费上的自我选择。这种自我选择的消费,很大层面上是一种不够精明的情感消费。网络购物巧妙地抓住了他们的这一心理,换客的出现更是满足了他们购物的同时渴望的情感诉求。于是他们乖乖地“以大换小”,喊出“价值多次实现”、“需求决定价值”、“交换萌生乐趣”的 口号 。
现在,更有换客一族不再满足单纯的物物交换,甚至提出了“倾听”、虚拟爱心、点子、童年回忆等这些“精神物品”。暨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秋枫这样解释:“在白领阶层,他们接受新鲜资讯特别敏捷,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已经解决,他们有条件和能力通过利用网络来实现交换,在交换中既达到游戏和交友的目的,又不排除发生换童话的可能,这也是利用技术为人们服务,使人们的生活更自由、更多姿多彩地体现。”于是,一名换客有关“童年回忆”的交换帖子下,留满了成千上万换友童年的故事。
从2006年开始,换客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由换客网延伸出来的换客博客、换客系统软件成为了换客网站附加的经济收入,甚至连换客们易物的媒介――快递公司――也从中赚了一大笔银子。只要换客网继续存在并发展,这些附加的价值,就会随着换客的增加和交易的递增而越来越多。
但是,换客网站不断发展繁荣的背后,依旧存在很多问题。换客网的信用风险依旧不够完善,服务内容趋于同质化,同时,同城易物的局限性,异地换物成本高的现实问题仍然存在。虽然很多网站已试图用买卖双方诚信度评分来保证换客们的信用风险和换客网站的声誉,但仍然不断有换客寄出了自己交换的物品,却迟迟接不到对方的物品。更有不怀好意的人发帖戏耍换客,有的声称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换东西,有的则把网友作为物品,在网上公开叫卖。由此可见,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换客网站也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很多地方需要完善。而换客们,在感性消费的同时还是要理性地选择换友。
物物交换最终会被时代淘汰,还是长足发展,也许只有时间才能证明。我们应该用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换客,用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祝福这些年轻人的美梦,祝福这个以现代信用为基础的物物交换模式能有进一步的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862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