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造车智能战略部署(附股)深度解读—研报

华为造车智能战略部署(附股)深度解读—研报,第1张

我们接下来分享一下去年我们分享过的华为造车的信息。

大家可以看看,对智能化的理解。有些数据是去年的。

华为造车对比分析我们用尽量简单的方式说一说华为造车这件事,准备从大背景、华为的优势与劣势,与整车的合作模式,未来的预期几个方面来说。

大背景: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电动化是 汽车 的上半场,智能化就是 汽车 的下半场。对于电动化来讲,锂电池技术突破,到、续航里程目前都获得了质的提升,目前纯电动的续航已经能够达到500km,混动可以达到1000-1200公里,下一个技术路径是固态电池预计到2026年开启新的里程。

作为智能化的下半场,2021年开启智能化元年。智能化时代,智能 汽车 将会驱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成变革、完成价值重新分配。

智能 汽车 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也就是上游的智能化与电气化零部件的价值量,下游整车销售、软件、车联网的价值量回高于传统 汽车 ,相反传统零部件的价值量占比会降低。

整车制造、车规验证等环节护城河较高,预计也会保持不错的资产回报率。 其实,这也从市场反应出来了,传统零部件公司最近2年的行情很差,市场的认可度不高,估值起不来。

华为的优势与劣势华为作为国内 科技 的一面旗帜,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2019年的半导体掀起了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狂潮;2021年的鸿蒙系统面世,掀起了国产软件的浪潮,2021年的智能 汽车 也再次掀起了 汽车 智能化的高潮。

华为造车的本质是 科技 赋能,华为利用自己软硬件优势,赋能传统 汽车 制造业,开启传统车企的智能化浪潮。

实际上,华为造车的说法不准确,它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但是华为造车说着更爽,我们也就沿用这种说法。

华为造车时间节点梳理:

2013年,成立车联网事业部;

2014年,与长安、东风,一汽等达成合作;

2017年,与北汽达成战略合作;

2018年,与长安,东风,北汽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9年,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通过欧洲 汽车 行业车载终端认证;

2020年,HI品牌面世---首款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2021年,北汽极狐,小康赛力斯上市销售;“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平台/鸿蒙智能座舱等发布;

2021下半年-2022年,预计长安 汽车 8款车型中的几款上市,比亚迪华为HI版上市等。

华为的优势在于软件系统、芯片算力、硬件传感器,涵盖传感、计算与执行,是全球能够与特斯拉打擂台的公司。

软件系统: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重点不在于手机端,而在于物联网端。

与手机系统被安卓与iOS垄断不一样,车载 *** 作系统并没有同一的标准,也没有形成垄断的格局,是相当散乱的分布,这方面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如果手机系统被安卓与iOS统治,那么车载系统的格局就像是给我们开了另外一扇窗户,而华为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智能驾驶时代,车载 *** 作系统的地位将会不亚于手机系统,鸿蒙的出现会让我国的 *** 作系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华为有HOS智能座舱 *** 作系统、AOS智能驾驶 *** 作系统、VOS智能车控 *** 作系统。当然,华为还有V2X地图软件。

芯片提供算力: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华为有AI芯片,有GPU/FPGA/ASIC芯片,有CPU芯片。芯片提供超强算力,是支撑智能驾驶的大脑。

华为发布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810---升腾。 MDC810---升腾计算平台支撑L2-L5级智能驾驶。有16个摄像头,12个CAN和8个车载以太,发布及量产。

这一块,目前没有被美国限制,华为28nm车规级芯片依然可以有中芯国际代工。未雨绸缪,华为2020年开始建立自己的28nm芯片生产线,拟建立一条非A技术的生产线,保障公司的 汽车 业务不受影响。

硬件:华为有激光雷达,也是目前全球仅有的几家能够量产的激光雷的公司,还有4D成像雷达,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mpower多形态电驱、热管理系统集成,车载显示平台AR-HUD等。

综合来看,华为软件涵盖 *** 作系统、算法、高精地图,硬件涵盖感知设备、芯片,同时构建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提供给整车企业垂直开发的能力,软硬件均无短板,是全世界唯二的自动驾驶提供商(另一个是特斯拉)

华为的劣势在于:没有数据来源,自动驾驶实现需要海量数据。相比特斯拉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提供其做无人价值的数据支撑,华为目前大部分只能靠模拟实验来进行自动驾驶的改进。

2022年开始与华为合作的车上市之后,会逐渐获得部分用户数据,这有利于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另外一点隐忧可能就是芯片这块,如果美国继续收紧对华为的政策,不让中芯国际等为华为代工 汽车 芯片,而自己的生产线尚未建成之际,对芯片可能会有压力。

华为的目-标是特斯拉!!对标特斯拉! 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模式我国的整车制造追赶了30年,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不管是亿技术换市场,还是合资的模式,最后都没能够帮助整车制造实现技术追赶。

但是,特斯拉的崛起给我们的 汽车 行业一线曙光,原来 汽车 还可以这么干!所以,新能源 汽车 的赛道上,我们领先了!而在智能驾驶的下半场,是我国传统车企必须赢下来的战役。

国内的整车企业也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与华为合作带来的改变。 传统 汽车 制造讲究精密制造,一辆车有10万个零部件,相反而言,新能源车只有1万个左右的零部件,难度大大降低,差不多实现了吉利 汽车 老总的话: 汽车 就是4个轮子+1台沙发。

目前,与华为合作的整车企业包括小康股份、北汽新能源、长安 汽车 、比亚迪,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等国内主流车企。

合作模式主要分为3种:深度合作、子品牌、普通供应商。

(1)深度合作---小康股份华为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属于深度绑定的合作,华为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主要负责定价、设计、配置、供应链、营销,而小康负责制造与售后。华为有近300人的团队驻扎在小康,从研发,品控到销售和定价全面介入。

华为提供四合一电驱系统,HiCar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并且在华为的线下门店进行展示属于销售。 联合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已经在4月21日上市,定位于高性能电驱轿跑SUV,两驱价格2168万,四驱价格2468万。纯电续航180km。也是目前唯一打上“华为“字样的车型,长安/北汽/比亚迪等只会打赏hi字样。

与小康股份的合作是最深度的,目前小康股份完成了26亿的定增募资用于扩产,公司的制造能力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根据调研信息,第二款车型将于8-10月份发布,第三款车型到年底或明年初发布。

(2)子品牌---北汽、长安 汽车 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与长安 汽车 的合作属于第二梯队的子品牌模式。子品牌主要体现在高端无人驾驶的合作,华为作为供应商,提供HI和自动驾驶服务,定位高端车。华为不参与不参与设计、定价、配置、供应等环节。

与北汽联合打造的ARCFOX极狐搭载了华为智能电网、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4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华为芯片可实现L3级的自动驾驶。极狐定价25-35区间,属于纯电轿车,续航里程超过700km。相比小康的赛力斯,极狐定位更加高端一点。 与长安 汽车 、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 汽车 平台(CHN),打造智能 汽车 产品系列,E11对标未来ES6,对标特斯拉modelY等高端车型,预计价格30-40万,属于更高端一点的车型。预计下半年会有车型出来,到2022年会有5款车型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几款搭载华为产品的新能源车也就会逐渐面世。

(3)普通供应商模式—比亚迪等除了上述两种合作模式之外,其他车企的合作更多的是普通的供应商模式,其中 比亚迪/广汽/上汽等将会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车联网等产品。

比亚迪与华为合作的HiCar车型也将会于Q3面世,搭载华为智能网联5g的产品,包括MDC310智能驾驶的系统。广汽有一款Aion的车也会搭载华为的产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的全套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 汽车 是与华为合作最为深度的3家整车公司,其中小康股份作为民企,合作程度最深,华为话语权最大,市场给与的认可也更高,目前推出的车型偏中低端。北汽/长安属于国汽,华为的话语权相对较低,车型大量采用华为的软硬件,定位于中高端。三家公司分别定位于低(小康赛力斯20-25万)、中(北汽极狐25-35万)、高(长安阿维塔30-40万)的价格梯度分布,形成高中低三个品牌梯度。 从未来可能发布的车型来看,华为与长安合作的车型会更多,有5款是阿维塔旗下的,还有3款是其他品牌,华为在长安这边投入是最大的,北汽是第二个,小康第三个。未来的预期:新车型与放量从进度来看,小康是最快的,最快出产品,最快放量。北汽第二,长安 汽车 要到2021年底出产品,2022Q3上市。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姜胜耀,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校长王殿军及八位执行校长,华为企业BG副总裁孙福友,华为企业BG智慧园区业务部总裁苏宝华博士,华为北京企业总经理吴书林,华为中国区教育医疗业务部总经理曾伟经等嘉宾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姜胜耀表示,华为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等方面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次签约标志着清华附中教育集团将综合运用华为优势来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加速提升5G网络和大数据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争取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劳动教育和 体育 四个方向上率先突破,成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引领者。

华为企业BG副总裁孙福友在致辞中表示:5G结合人工智能、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给未来带来了巨大想象空间。华为将把最前沿的 科技 带入基础教育,与清华附中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 探索 5G、Wi-Fi 6、智慧园区等新技术在校园的应用,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培养未来顶尖人才奠基。

清华附中与华为的合作由来已久, 2017年华为与清华附中共同创办清澜山学校,共同推进国际品质教育建设;2018年11月起,双方多次进行教育信息化20等交流,并初步达成在智慧校园等领域的合作意愿。

据介绍,本次签约开启了清华附中与华为的合作新篇章。双方将对于5G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智慧校园的标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华为将促进清华附中智慧校园建设,助力清华附中打造国内一流的示范性中学及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世界名校。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简单而又通俗易懂地说就是,利用互联网把所有的“并联”起来使用,它可以在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中存在。比如生活中,我们可以只用一个手机就能把家里所有的电子产品“并联”起来,可以用手机控制电饭锅做饭,控制扫地机器人扫地,控制窗帘,控制电视、空调、洗衣机等所有电器;工业生产方面,过去就已经有企业把智能化机械替代了工人,提高了生产效率等5。可以这么说,物联网是未来社会发展、进化的一个方向,很重要。

小米公司的产品以及生态链公司全都在做智能化,其实就是在做物联网的基础。但是在国内,工业基础薄弱,一下子搞不起来,所以雷军就以性价比作为依托,让国内没钱但有知识、有理想的年轻人率先体验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以及便利。所以说,小米公司就是雷军实现“物联网”生活的一个“工具”。

作为全球通讯设备最大的制造商,而且在5G研发投入中也是“不遗余力”,但华为任正非为什么还要这么说呢?社会各界说什么的都有,反正就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个人对此是持怀疑态度的。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型生产力,而网络通信技术的升级必然会加速社会进步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各种技术要求更高的产业也会在5G时代诞生,包括科幻片中的真正VR通讯也可能被做出来。

4G时代社会对VR的开发还是很浅薄的,真正的VR技术其实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然而在4G时代这一切只能是“空中楼”、“水中月”。所以,任老说这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也只有国内外同行的企业高层明白了,我就不多揣测。以上仅为个人见解。

华为创立于1987年,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我们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目前华为有194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
我们在通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与生态伙伴开放合作,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释放个人潜能,丰富家庭生活,激发组织创新。华为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推动世界进步。
谁拥有华为
华为是一家100%由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华为通过工会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104,572人,参与人仅为公司员工,没有任何政府部门、机构持有华为股权。
谁控制华为
华为拥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持股员工选举产生115名持股员工代表,持股员工代表会选举产生董事长和其他16名董事,董事会选举产生4名副董事长和3名常务董事,轮值董事长由3名副董事长担任。
轮值董事长以轮值方式主持公司董事会和常务董事会。董事会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
董事长主持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对利润分配、增资和董事监事选举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谁影响华为
华为对外依靠客户,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创新的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内依靠努力奋斗的员工,以奋斗者为本,让有贡献者得到合理回报;与供应商、合作伙伴、产业组织、开源社区、标准组织、大学、研究机构等构建共赢的生态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我们遵从业务所在国适用的法律法规,为当地社会创造就业、带来税收贡献、使能数字化,并与政府、媒体等保持开放沟通。
我们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为客户创造价值。华为携手合作伙伴,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创新、安全的网络设备,为行业客户提供开放、灵活、安全的ICT基础设施产品,为云服务客户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和可持续演进的云服务。华为智能终端和智能手机,正在帮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数字工作、生活和娱乐体验。
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从2018年开始,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公司的最高纲领。30多年来,华为和运营商一起建设了1,500多张网络,帮助世界超过30亿人口实现联接,我们保持了良好的安全记录。
推动产业良性发展。华为主张开放、合作、共赢,与客户、伙伴合作创新、扩大产业价值,形成健康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华为加入4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和开源社区,积极参与和支持主流标准的制定,推动产业良性发展。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华为致力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数字包容,在珠峰、北极圈内等偏远地区建设网络,在西非埃博拉疫区、日本海啸核泄漏、中国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灾难现场恢复通信;同时,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帮助培养本地ICT人才,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为奋斗者提供舞台。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以责任贡献来评价员工和选拔干部,为员工提供了全球化发展平台、与世界对话的机会,使大量年轻人有机会担当重任,快速成长,也使得十几万员工通过个人的努力,收获了合理的回报与值得回味的人生经历。
我们坚持什么
华为30年坚持聚焦在主航道,抵制一切诱惑;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
我们不会辜负时代慷慨赋予我们的历史性机遇,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一往无前。
员工数量:194,000
联合创新中心:36
研究院/所/室:14

管理层信息
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承担带领公司前进的使命,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确保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得到维护。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由轮值董事长主持,轮值董事长在当值期间是公司最高领袖。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监督、合规监督。

股东会和持股员工代表会
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机构,由工会和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
工会履行股东职责、行使股东权利的机构是持股员工代表会。持股员工代表会由115名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2019年,持股员工代表会举行了1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董事会关于公司财务及经营情况的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年度增资方案等。
持股员工代表和候补持股员工代表由享有选举权的持股员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持股员工代表缺位时,由候补持股员工代表依次递补。
2019年1月,进行了持股员工代表会换届选举,选举产生了115名持股员工代表及18名候补持股员工代表。目前持股员工代表会成员包括:
任正非、孙亚芳、梁华、郭平、徐直军、胡厚昆、孟晚舟、丁耘、余承东、汪涛、徐文伟、陈黎芳、彭中阳、何庭波、李英涛、姚福海、陶景文、阎力大、李杰、周代琪、任树录、尹绪全、李今歌、李大丰、宋柳平、田峰、易翔、李健、李建国、彭博、赵明、赵明路、史延丽、彭求恩、张晓清、高傲战、杨树斌、季慧、邹志磊、鲁勇、彭松、刘宏云、董明、杨友桂、李鹏、曹既斌、吴伟涛、陈浩、王生牛、王剑峰、陈雷、吴辉、蔡英华、孟平、吕克、江西生、潘少钦、蒋亚非、张文林、王唯践、苏立清、骆文成、张宏喜、万飚、熊乐宁、应为民、吴昆红、魏承敏、吴钦明、谢国辉、王克祥、汤启兵、王盛青、孙福友、马悦、周建军、荀速、鲁琦、林柏枫、沈惠丰、郑良材、马箐箐、李山林、王华南、白利民、杨黎、侯金龙、邓泰华、郑叶来、胡克文、张顺茂、查钧、周红、马海旭、刘少伟、唐心红、杨超斌、龚体、蔡常天、高戟、熊彦、周桃园、王义翔、郦舟剑、余泉、何刚、张平安、卞红林、王成录、徐钦松、李小龙、朱平、邵洋、苏杰、朱勇刚。

董事会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承担带领公司前进的使命,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确保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得到维护。
董事会成员共17名,由持股员工代表会(115名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并经股东会表决通过。2018年3月,持股员工代表会和股东会进行了董事会换届选举,产生了董事长及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候补董事。董事会选举产生了副董事长和常务董事。董事缺位时,由候补董事依次递补。
目前董事会成员包括:
董事长:梁华
副董事长:郭平、徐直军、 胡厚昆、孟晚舟
常务董事:丁耘、余承东、汪涛
董事:徐文伟、陈黎芳、彭中阳、何庭波、李英涛、任正非、姚福海、陶景文、阎力大
候补董事包括李建国、彭博、赵明。
董事会设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常设执行机构,受董事会委托对重大事项进行研究酝酿,就董事会授权的事项进行决策并监督执行。2018年,董事会常务委员会共举行了12次会议。
董事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包括:郭平、徐直军、胡厚昆、孟晚舟、丁耘、余承东、汪涛。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由轮值董事长主持,轮值董事长在当值期间是公司最高领袖。轮值董事长的轮值期为每六个月。
董事会成员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梁华——董事长
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博士。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供应链总裁、公司CFO、流程与IT管理部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首席供应官、审计委员会主任、监事会主席等职务,现任公司董事长。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郭平——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
出生于1966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1988年加入华为,历任产品开发部项目经理、供应链总经理、总裁办主任、首席法务官、流程与IT管理部总裁、企业发展部总裁、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公司轮值CEO、财经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徐直军——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
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博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无线产品线总裁、战略与Marketing 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公司轮值CEO、战略与发展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胡厚昆——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
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本科。1990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中国市场部总裁、拉美地区部总裁、全球销售部总裁、销售与服务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全球网络安全与用户隐私保护委员会主席、美国华为董事长、公司副董事长、轮值CEO及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等,现任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等职务。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孟晚舟——副董事长、CFO
孟晚舟女士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硕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国际会计部总监、华为香港公司首席财务官、账务管理部总裁,现任公司CFO、副董事长。
2003年,孟晚舟负责建立了全球统一的华为财务组织,并进行了组织架构、财务流程、财务制度、IT平台等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建设。
2005年起,孟晚舟主导在全球建立了五个共享中心,并推动华为全球集中支付中心在深圳落成,提升了账务的运作效率与监控质量,保障海外业务在迅速扩张中获得核算支撑。
2007年起,她负责实施了与IBM合作的、长达八年的华为IFS(集成财经服务)变革。IFS变革,构建了数据系统,并在资源配置、运营效率、流程优化和内控建设等方面建立规则,使华为开启了精细化管理之路,成为华为持续成长基因之一。
近年,匹配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孟晚舟致力于华为财经管理的精细化和综合化,持续建设资金风险管理体系、税务遵从管理体系,并积极推动财经作业高效、敏捷、智能地开展。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丁耘——常务董事、运营商BG总裁
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产品线总裁、全球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全球Marketing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现任运营商BG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余承东——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
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硕士。1993年加入华为,历任3G产品总监、无线产品行销副总裁、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现任终端公司董事长、消费者BG CEO。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汪涛——常务董事、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
出生于197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无线研发经理、UMTS国际产品行销副总裁、欧洲区产品行销总裁、华为意大利&瑞士子公司总经理、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网络产品线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等职务,现任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ICT战略与Marketing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徐文伟——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
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硕士。1991年加入华为研发部,主持华为第一代局用程控交换机开发,分别负责芯片、总体技术、战略规划和预研部等工作。历任公司国际产品行销及营销总裁、欧洲区总裁、战略与Marketing总裁、销售与服务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企业业务BG CEO、公司战略Marketing总裁,现任IRB主任、战略研究院院长。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陈黎芳——董事、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
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中国西北大学,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国际营销部副总裁、 国内营销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等,现任公共及政府事务部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彭中阳——董事、企业BG总裁
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本科。 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华南片区用服工程师、俄罗斯代表处传输项目经理及拓展工程师、也门代表处代表、中东北非地区部总裁助理、北非地区部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公司总干部部部长,现任企业BG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何庭波——董事、海思总裁、2012实验室总裁
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芯片业务总工程师、海思研发管理部部长、2012实验室副总裁等,现任海思总裁、2012实验室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李英涛——董事、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
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瑞典研究所所长、无线Marketing产品管理部部长、产品与解决方案预研部部长、产品与解决方案总体技术办主任、中央研发部总裁、2012实验室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等,现任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任正非——董事、CEO
出生于1944年10月25日,父母是乡村中学教师,中、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县城,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1974年为建设从法国引进的辽阳化纤总厂,应征入伍加入承担这项工程建设任务的基建工程兵,历任技术员、工程师、副所长(技术副团级),无军衔。在此期间,因作出重大贡献,1978年出席过全国科学大会,1982年出席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而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不顺利,转而在1987年集资21000元人民币创立华为公司,1988年任华为公司总裁,至今。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姚福海——董事、首席供应官
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本科。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定价中心主任、管理工程部副总裁、策略合作部副总裁、全球产品行销部副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总裁等,现任首席供应官、集团采购管理委员会主任。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陶景文——董事、质量流程IT总裁
出生于1971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 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产品开发工程师、市场技术处副总经理、国际行销部常务副部长、南部非洲地区部常务副总裁/总裁、全球行销/营销总裁、终端公司总裁、西欧地区部总裁,现任质量流程IT总裁等职务。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董事会成员:
阎力大——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本科。1997年加入华为,历任欧洲地区部副总裁、日本代表处代表、东亚地区部总裁、企业BG总裁等,现任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监事会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按照中国公司法的要求,公司设立监事会。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监督、合规监督。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和EMT会议。
2019年,监事会共举行了11次会议,对2018年度董事履职情况进行了评价;对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议;听取了公司合规体系的汇报,并针对重点风险领域开展了巡视和检查;对区域的关键干部开展了监督。监事会成员列席了全部董事会会议,对董事会决策事项及运作规范性进行了监督。
监事会成员共10名,由持股员工代表会选举产生并经股东会表决通过。
目前监事会成员包括:
监事会主席:李杰
常务监事:周代琪、任树录、尹绪全、李今歌、李大丰
监事:宋柳平、田峰、易翔、李健。
监事会设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在监事会授权下开展工作。监事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包括:李杰、周代琪、任树录、尹绪全、李今歌、李大丰。
监事会成员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李杰——监事会主席、审计委员会主任
出生于1967年,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通信学士、计算机图像处理硕士。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研发工程师、国内代表处代表、莫斯科代表处代表、独联体地区部总裁、全球产品行销总裁、全球技术服务部总裁、人力资源部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总裁、华为大学校长、公司总干部部部长等,现任公司监事会主席、审计委员会主任。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周代琪——常务监事、纪律与监察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4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4年加入华为, 历任ATM产品经理、 多媒体部总工程师/总经理、硬件总监、西安研究所所长、产品解决方案干部部部长、首席道德遵从官、道德遵从委员会主任等,现任纪律与监察委员会成员。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任树录——常务监事、首席后勤官
出生于195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本科。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慧通公司总裁、华为基建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华为内部服务管理委员会主任,现任华为首席后勤官等。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尹绪全——常务监事、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副总裁
出生于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公司南非地区部总裁、TK业务部副总裁、 光网络产品线总裁、销服体系干部部部长等职务,现任全球采购认证管理部副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李今歌——常务监事、审计委员会成员、内审部总裁
出生于196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本科。1992年加入华为,历任地区部副总裁、地区部总裁、全球产品行销部总裁、南部非洲地区部总裁、片区联席会议成员、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亚太区总裁,现任审计委员会成员、内审部总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李大丰——常务监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出生于1966年,本科毕业于长春邮电学院无线电工程系,获学士学位,研究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北京办事处销售副主任、天津办事处主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电信系统部副部长、南非地区部销售副总裁、MTN系统部部长、东南非地区部总裁、区域财经管理部总裁、中东非洲区总裁等,现任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宋柳平——监事、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
出生于1966年,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1996年加入华为,历任产品战略规划办经理、知识产权部部长、对外合作部部长、PSST成员、法务部总裁、专利委员会主任、贸易合规与海关遵从委员会主任、人力资源委员会纪律与监察分委会委员、审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等,现任首席法务官、首席合规官。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田峰——监事、亚太区总裁、纪律与监察委员会主任、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1995年加入华为,历任石家庄办事处主任、国内营销干部部部长、市场财经部部长、中东北非地区部常务副总裁、中东地区部总裁、中国地区部总裁、安捷信网络技术公司总裁、人力资源管理部副总裁(主持工作)、华为大学常务副校长、华为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人力资源委员会纪律与监察分委会主任、片区联席会议管理团队常务成员、子公司董事资源局主任、中亚俄地区部总裁、公司干部管理团队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等,现任亚太区总裁、纪律与监察委员会主任、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等。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易翔——监事、中东非洲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7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1998年加入华为,历任巴基斯坦代表处代表、 中东地区部总裁、 区域财经管理部总裁、公司副CFO、区域管理部总裁、美洲区总裁等, 现任中东非洲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等。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监事会成员:
李健——监事、欧洲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出生于1973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2001年加入华为,历任尼日利亚代表处代表、西非地区部总裁、销售与服务体系总裁特别助理、客户群及区域业务支持部总裁、东北欧地区部总裁、人力资源委员会成员、片区联席会议管理团队常务成员、片区联席会议副总裁、LTC全球流程责任人(GPO)、美洲区总裁等,现任欧洲区总裁、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公司治理概述(组织架构)
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是为客户服务。多产粮食,增加土壤肥力是为了更有能力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是公司的共同价值。权力是为了实现共同价值的推进剂和润滑剂。反之,权力不受约束,会阻碍和破坏共同价值守护。公司拥有完善的内部治理架构,各治理机构权责清晰、责任聚焦,但又分权制衡,使权力在闭合中循环,在循环中科学更替。
公司在治理层实行集体领导,不把公司的命运系于个人身上,集体领导遵循共同价值、责任聚焦、民主集中、分权制衡、自我批判的原则。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持续改善公司治理架构、组织、流程和考核,使公司长期保持有效增长。
股东会是公司权力机构,对公司增资、利润分配、选举董事/监事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承担带领公司前进的使命,行使公司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权,确保客户与股东的利益得到维护。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会常务委员会由轮值董事长主持,轮值董事长在当值期间是公司最高领袖。
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督、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监督、合规监督。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打开bilibili,看高清大图>>
为加强对ICT基础设施业务的端到端经营管理,公司成立了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ICT基础设施业务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责任机构。
• 运营商BG和企业BG是公司分别面向运营商客户和企业/行业客户的解决方案营销、销售和服务的管理和支撑组织,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点和经营规律提供创新、差异化、领先的解决方案,并不断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 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公司面向运营商及企业/行业客户提供ICT融合解决方案的组织,负责产品的规划、开发交付和竞争力构建,在联接业务上做世界上最好的联接、最智慧的联接、性价比最高的联接,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支持客户商业成功并引领世界。
• Cloud & AI BG组织目标是对华为云与计算产业的竞争力和商业成功负责,承担云与计算产业的研发、Marketing、生态、技术销售、咨询与集成使能服务的责任。围绕鲲鹏、升腾及华为云构建生态,打造黑土地,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
• ICT区域组织是公司区域ICT业务的经营中心,负责区域的各项资源、能力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并负责公司ICT业务战略在所辖区域的落地。区域组织在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伙伴关系、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负责本区域的ICT管理体系建设、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内控建设,进一步支撑公司健康、可持续的有效增长。
•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是公司面向智能汽车领域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将华为公司的ICT技术优势延伸到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增量ICT部件和解决方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目标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
为加强对消费者业务的战略及风险管理,提升决策效率,公司成立了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作为消费者业务战略、经营管理和客户满意度的最高责任机构。
• 消费者BG是公司面向终端产品用户和生态伙伴的端到端经营组织,对经营结果、风险、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负责。
• 消费者BG区域组织对终端业务在区域的总体经营目标、消费者满意度、生态伙伴体验与品牌形象提升负责。洞察消费电子行业环境变化及竞争动态,制定区域终端的业务规划和资源投入策略并实施,负责区域产品上市 *** 盘及生命周期管理,生态发展,营销活动策划与执行,渠道、零售、服务的建设及管理。建设和维护合作伙伴关系,营造和谐的商业环境,合规运营,保障终端业务在当地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逐步打造公司支撑不同业务发展的共享服务平台,并有序形成公司统治实施的抓手,公司成立平台协调委员会,以推动平台各部门的执行运作优化、跨领域运作简化、协同强化,使平台组织成为“围绕生产、促进生产”的最佳服务组织。集团职能平台是聚焦业务的支撑、服务和监管的平台,向前方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在充分向前方授权的同时,加强监管。

原编:Lily| 图:网络

了解一个公司,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都要从组织架构入手。



华为组织架构

1、 华为的组织架构
股东会

股东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由工会和任正非两名股东组成。

工会作为公司股东参与决策的公司重大事项,由持股员工代表会审议并决策。

持股员工代表会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持股员工行使有关权利。持股员工代表51人和候补持股员工代表9人由在职持股员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2013年,持股员工代表会举行了3次会议,听取了2012年度公司经营情况、公司合并财务情况、监事会工作情况等报告,审议通过了利润分配、增资、公司董事监事补选办法等议案,并投票补选了公司董事。

董事会

董事会是公司战略和经营管理的决策机构,对公司的整体业务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公司在战略和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董事会的主要职责为:

对公司重大战略进行决策,审批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监控其实施;

对公司业务发展中产生的重大问题,包括重大市场变化、重大危机,向管理层提供综合的建议及咨询意见;

审视公司业务运作规律、组织与流程,并批准重大组织调整、业务变革、流程变革的举措;

审批重大的财经政策、财务决策与商业交易活动;

审批公司的经营及财务结果并批准财务报告;

建立公司的监控机制并进行监督;

建立公司高层治理结构,组织优化实施;

首席执行官的选拔、考评和薪酬确定,批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和薪酬;

审批公司层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重大人力资源政策。

监事会

按照中国公司法的要求,公司设立监事会。监事会主要职责包括检查公司财务和公司经营状况,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和董事会运作规范性进行监督。监事列席董事会会议。监事会成员共5名,由全体持股员工代表选举产生。

独立审计师

自2000年起,华为聘用毕马威作为独立审计师。

毕马威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138,000名员工, 并且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毕马威提供三类主营服务,分别是:审计、税务和咨询。

审计师负责审计年度财务报表,根据会计准则和审计程序,评估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和公允,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审计范围和年度审计报告需由审计委员会审视。任何潜在影响外部审计师客观性和独立性的关系或服务,都要与审计委员会讨论。此外,独立审计师就审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管理层的支持情况,与审计委员会共同商讨。

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

人力资源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和财经、战略委员会是同一级别的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主任就是任正非。公司的人、才、物三点是以三个委员会的形式存在的。

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HRMC)的职责: HRMC负责管理、监督公司级人力资源决策与活动,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同时对人力资源领域的战略问题向EMT提供建议,以支撑公司的增长和公司的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的成员:  

主任:人力资源总裁   

成员:人力资源部主管、各大部门主管、华为大学主管、各大部门干部部主管;根据具体议题需要,邀请有关业务部门代表参加。秘书机构: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的运作: 会议频度:每季度一次,可根据需要召开特别会议。

轮值CEO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轮值CEO制度, 轮值CEO在轮值期间作为公司经营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的最高责任人,对公司生存发展负责。

轮值CEO负责召集和主持董事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在日常管理决策过程中,对履行职责的情况及时向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通报。

轮值CEO由三名副董事长轮流担任,轮值期为6个月依次循环。

集团职能平台

集团职能平台是聚焦业务的支撑、服务和监管的平台,向前方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服务,在充分授权的同时,加强监管。
华为的BG

(BG即Business Group,不是一个特指的部门,是指华为的一个业务集团。)

华为公司设立基于客户、产品和区域三个纬度的组织架构,各组织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有效增长、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客户满意度负责。
产品与解决方案

产品与解决方案是公司面向运营商及企业/行业客户提供ICT融合解决方案的组织,负责产品的规划、开发交付和产品竞争力构建,创造更好的用户体验,支持商业成功。

运营商BG和企业BG

运营商BG和企业BG是公司分别面向运营商客户和企业/行业客户的解决方案营销、销售和服务的管理和支撑组织,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点和经营规律提供创新、差异化、领先的解决方案,并不断提升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消费者BG是公司面向终端产品用户的端到端经营组织,对经营结果、风险、市场竞争力和客户 满意度负责。

消费者BG

消费者BG是华为核心三大业务之一,产品全面覆盖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宽带终端、家庭终端,未来三年的规模基本稳定在18000人左右。

消费者BG由华为原有的华为终端、华为互联网业务部、华为手机应用商店、华为云计算终端设计部、海思手机芯片部整全而成,余承东是消费者BG的CEO,

从消费者BG的组织架构可以大致看出华为手机的几个发展方向

①    芯片等核心技术的进一步开发;

②    互联网业务的深入发展,如华为商城、华为网盘、天天浏览器等等新的产品应用推出

③    云计算的手机方向开发;

④    手机应用商店利益链的打造;

⑤    *** 作系统的浓度定制与开发。

Cloud BU

2017年,华为公司成立了Cloud BU。Cloud BU是云服务产业端到端管理的经营单元,负责构建云服务竞争力,对云服务的客户满意度和商业成功负责。

华为的组织基本框架是矩阵型事业部制,或者说,是矩阵型组织,但这个矩阵型组织在构成维度上具有典型的事业部制的属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理由如下:

①    华为的BG边界明显,实质就是内部的事业分化,从而构成不同维度的事业部组织载

②    华为的BG不论是产品线还是区域块都是内部利润中心,从而为业务单元赋予了事业部制的核心体制。

③ 华为建立怎样的分层平台,其实都构成了对平台之上业务单元的授权、管控、监督、服务与支持功能。

④ 织考核遵循责任结果导向,趋向结果考核,而简化过程。注重BG自身的创收能力,也同时强调业务协同。

区域组织(地区部、代表处)

区域组织是公司的区域经营中心,负责区域的各项资源、能力的建设和有效利用,并负责公司战略在所辖区域的落地。公司持续优化区域组织,加大、加快向一线组织授权,指挥权、现场决策权逐渐前移至代表处,目前已在部分国家试行“合同在代表处审结”,以进一步提高效率、更快响应客户需求。区域组织在与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伙伴关系、帮助客户实现商业成功的同时,进一步支撑公司健康、可持续的有效增长。
全球化的组织结构

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更加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并快速响应。 华为在美国、德国、瑞典、俄罗斯、印度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每个研发中心的研究侧重点及方向不同。采用国际化的全球同步研发体系,聚集全球的技术、经验和人才来进行产品研究开发,使产品一上市,技术就与全球同步。 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华为公司未来组织结构的预测

华为是一个大型的电子产品公司,以事业部制作为主要的组织结构,同时华为的组织结构也可看做矩阵制结构,但不会是一个稳定的矩阵结构。当该结构网收缩时,就会叠加起来,意味着华为要精简部门、岗位和人员;当其扩张时,网就会拉开,就要增加部门、岗位和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流程会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实行事业部制的华为公司在管理上大有起色,由于事业部制对产品的生产和限售实行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所以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2、 华为的HR三支柱

HR要作为解决方案集成者
①    理解业务需求:准确理解业务诉求和痛点,主动利用组织诊断等工具识别需求和问题,将业务需求转化为HR需求。

① 制定解决方案:集成COE的专业化方法和工具,组织制定既符合公司核心价值观,又匹配业务需求的简洁适用的HR解决方案,并与管理团队达成一致。

② 组织执行落地:组织业务主管、COE、SSC等相关角色,制定实施计划,执行落地;及时衡量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需要进行优化调整

③ 总结和回顾(Reflect & Review):总结固化经验;为COE在制定政策、流程和方案时提供业务输入,将经验固化到流程中 。

后记

本文为课后整理的课堂笔记,主讲人为Alex Zhang-张宏煜老师,现任卓越商学院院长。华为13年的从业经历,期间6年时间担任华为欧洲学院院长,负责华为客户与员工的培养工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946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