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1G2G3G4G5G

什么是1G2G3G4G5G,第1张

1、1G: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制定于上世纪80年代。Nordic移动电话(NMT)就是这样一种标准,应用于Nordic国家、东欧以及俄罗斯。其它还包括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英国的总访问通信系统(TACS)以及日本的JTAGS,西德的 C-Netz,法国的Radiocom 2000和意大利的RTMI。模拟蜂窝服务在许多地方正被逐步淘汰。

2、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它在美国通常称为“个人通讯服务”(外语缩写:PCS)。

3、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3G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4、4G通信技术是第四代的移动信息系统,是在3G技术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其相较于3G通信技术来说一个更大的优势,是将WLAN技术和3G通信技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使图像的传输速度更快,让传输图像的质量和图像看起来更加清晰。在智能通信设备中应用4G通信技术让用户的上网速度更加迅速,速度可以高达100M。

5、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英语: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或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5th-Generation,简称5G或5G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3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4G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5G

中新经纬3月21日电 工信部网站21日发布2022年1—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1—2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586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截至2月份末,5G移动电话用户达38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905万户。

工信部称,1—2月份通信业整体运行向好。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提升,电信业务总量保持较快增长;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快推进,基站总数和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千兆光网建设有序推进,端口数和用户发展加快;蜂窝物联网用户增势突出,新兴业务拉动作用不断显现。

总体运行情况

电信业务收入增速提升,电信业务总量保持增长。1—2月份,电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586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的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34%。

固定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平稳增长。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互联网宽带业务收入为387亿元,同比增长8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

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低速增长。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1072亿元,同比增长1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41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07个百分点。

新兴业务收入增速突出。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1—2月份共完成新兴业务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41%,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96%,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55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达1246%和58%,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6%,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9%。

语音业务收入持续回落。1—2月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固定语音和移动语音业务收入329亿元和17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5%和55%,在电信业务收入中总占比81%,占比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电信用户发展情况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稳步增加,千兆用户数快速扩大。截至2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达545亿户,比上年末净增930万户。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508亿户,占总用户数的932%,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088万户,比上年末净增632万户。

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稳中有增,5G用户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51亿户,比上年末净增778万户。其中, 5G移动电话用户达38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905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233%。

蜂窝物联网用户增长较快,IPTV用户稳步增加。截至2月份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464亿户,比上年末净增6449万户。IPTV(网络电视)总用户数达357亿户,比上年末净增824万户。

电信业务使用情况

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速高位回落,2月DOU值有所下行。1—2月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373亿GB,同比增长207%,增速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截至2月份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142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625万户。2月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1222GB/户·月,同比增长127%,比上年底低25GB/户·月。

移动电话通话量低速增长,移动短信业务量收趋于同步。1—2月份,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3476亿分钟,同比增长18%;固定电话主叫通话时长完成121亿分钟,同比下降128%。1—2月份,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增长18%;移动短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

通信能力情况

固定宽带网络加快建设。截至2月份末,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1026亿个,比上年末净增856万个。其中,光纤接入(FTTH/O)端口达到973亿个,比上年末净增1260万个,占比由上年末的943%提升到948%。截至2月份末,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 PON端口数达841万个,比上年末净增549万个。

5G基站建设稳步推进。截至2月份末,5G基站总数达1506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15%。其中,1—2月份新建5G基站81万个。

地区发展情况

东部地区5G建设和应用领先。截至2月份末,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5G基站分别达到719万、324万、366万、97万个,占本地区移动电话基站总数的比重分别为166%、148%、129%、142%,东部地区占比领先。5G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17270万、8925万、9696万、2499万户,占本地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为241%、233%、223%、213%,东部地区占比领先。

中部地区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渗透率小幅领先。截至2月份末,东、中、西和东北地区100Mbps及以上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渗透率分别为929%、942%、928%和934%,中部地区占比领先全国。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宽带接入用户分别达2231万、776万、1025万、559万户。(中新经纬APP)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物联网是一个超级产业,涉及领域非常多,其中又有很多细分技术,而且应用碎片化。2020年,工信部发出了《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意在推动移动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将物联网碎片化的应用“串”起来。2020年,我国窄带物联网NB-IoT基站数和5G基站数均超过了70万个,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超过了108亿。2021年,物联网发展将有哪些主要趋势?

NB-IoT仍在爬坡

目前我国NB-IoT的连接数已经超过了12亿,应用创新不断深化,水表、气表等领域应用已经达到了千万级,智慧停车、智慧路灯、智慧物流等百万级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涌现。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电信的NB-IoT用户近8000万,NB-IoT连接数全球第一,NB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同时,中国电信还部署了全球物联网领域首个异地多活NB-IoT设备服务平台,可提供亿级以上物联网设备服务,确保端到端业务流程安全。

凭借广覆盖、低功耗、低成本、大连接等特点,NB-IoT已经成为蜂窝物联网领域的主流技术。市场研究机构CounterpointIoT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将在2025年突破50亿大关,其中NB-IoT的贡献比将接近一半。

2021年,由于NB-IoT的规模应用,芯片的生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即使考虑到近期芯片、元器件缺货,NB-IoT模组整体价格下降的趋势不会改变。随着城市管理智能化的深入,NB-IoT的商业部署只会进一步加快,这将带动提高NB-IoT基站的使用率和新基站的部署。但期望NB-IoT能够在越过1亿连接数后,产生“滚雪球”的产业效应,只是一种乐观估计,主要原因是NB-IoT的应用场景、接入平台还比较分散,从梅特卡夫定律看,NB-IoT目前处于连接数的积累阶段,发展拐点还没有到来。

同时,NB-IoT也面临一些挑战,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挑战体现在NB-IoT功耗、网络覆盖、商业模式三个方面。

NB-IoT的主要优势之一是低功耗。当前在移动物联网上,普遍采用的还是2G模块,NB-IoT的功耗比2G略好,但在中等频率和高频率实时使用时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NB-IoT深度待机模式的功耗和2G掉电模式相差不多。所以以目前NB-IoT模块的实际功耗看,十年的超长待机时间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低功耗一项上,NB-IoT优势并没有预计的大,所以采用NB-IoT的动力不够强。在网络覆盖上,NB-IoT相对于2G/3G/4G网络,其覆盖范围和网络质量还需提高,这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信心。在商业模式上,即使运营商开启高频服务功能,每年NB-IoT资费可以提升到35~40元,虽然提升了物联网业务的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但对于运营商的直接收入贡献还非常有限。

LoRa发力室内场景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超过1亿个LoRa终端接入节点,中国作为最大的物联网应用市场,占了近半的LoRa节点部署数量,在一些能源、公共安全、智慧楼宇、电力、军事工业等行业得到应用。目前,LoRa技术也正在发力于室内场景应用,这将会成为LoRa最值得期待的市场。

LoRa最早于国外起步,在欧、美等国获得应用,但是应用相对分散。相比国外,国内起步较晚,LoRaWAN 协议的标准化落地情况比较差,但是发展速度快、应用丰富、规模大。作为和NB-IoT相似的技术,LoRa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是缺少政策及运营商的大力支持,但因为LoRa有其适用的场景,连接数一直在增长。

LoRa的问题是严重碎片化,这不仅制约LoRa产业的发展,也制约着LoRa企业的发展,且目前的产品丰富度无法满足碎片化应用需求,而且国内已有应用领域的市场增量有限,需要寻找新的应用领域拓展市场。目前电力和家居行业转向通过LoRa技术来解决问题。

从LoRa产业链看,相比于其他多数的无线通信技术,LoRa技术除了技术层面上的优势以外,丰富 健康 的产业链生态也是其优势之一,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从LoRa芯片、模组、网关、终端、平台、系统集成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共同参与的格局。

哪些领域机会更多

疫情暴发以来,非接触式的远距离测温仪、巡逻无人机、防疫机器人等物联网产品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得到了广泛运用,2021年,这些应用会进一步升级,并将向在医疗保健中发挥作用发展。Forrester的研究预测,物联网会通过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实现主动的医疗保健参与,这将是2021年物联网应用的一大趋势。

Forrester认为,消费者将在2021年获得更多种类的无线连接。不仅有5G和移动物联网设备,蓝牙、Zigbee和近场通信(NFC)都在解决类似的物联网使用案例。Forrester的报告指出。诸如可穿戴设备和传感器之类的互动和主动参与将激增,它们可以检测患者在家中的 健康 状况。COVID-19之后的医疗保健将以数字医疗经验为主导,并将提高虚拟医疗的有效性。在家中监视的便利性将激发消费者对数字 健康 设备的赞赏和兴趣,因为他们可以对自己的 健康 有更深入的了解。数字医疗设备的价格将变得对消费者更加友好。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迫使许多患者留在家里或延误了必要的护理,这使慢性病得不到控制,可预防的病得不到重视。医疗机构可以利用接入物联网的医疗设备增进对患者 健康 的了解,跟踪个性化医疗的结果。

另一方面,智能办公的利用率也会大大增长,Forrester期望至少80%的公司为未来的办公室制定全面的战略,其中包括IoT应用程序以增强员工安全性并提高资源效率,例如智能照明、电源、能源、环境监控和基于传感器的空间利用率等。高流量区域的活动监视对于优先进行站点清洁,管理拥挤区域以及修改办公室布局以实现 社会 疏远非常必要。

我们经常听别人说1G、2G、3G、4G、5G,可是你真的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这里的G可不是计算机里的Gb,而是Generation“代”的意思,也就是第几代,所以1G就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无线网络现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通信技术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前进,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1G、2G、3G、4G、5G各阶段的特点以及不同。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演进的过程
1G:The1s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即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就像早期港片里面猪脚拿的那个“大砖头”,使用的通信技术就是1G技术,那是模拟通信技术,只能打电话,不能上网。1G是已经淘汰的以模拟技术为基础的蜂窝无线电话系统,在那个时代,由于技术限制,设计上因为使用模拟调制、FDMA(频分多址),其抗干扰性能差,频率复用度和系统容量都不高。
1G主要系统为AMPS,另外还有NMT及TACS,该制式在加拿大、南美、澳洲以及亚太地区广泛采用,而国内在80年代初期移动通信产业还属于一片空白,直到1987年的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在第1代行动通信系统在国内刚刚建立的时候,我们很多人手中拿的还是大块头的摩托罗拉8000X,俗称大哥大(一般人可用不起哟!)。那个年代虽然没有现在的移动、联通和电信,却有着A网和B网之分,而在这两个网背后就是主宰模拟时代的爱立信和摩托罗拉。
摩托罗拉大哥大
2G:由于1G有着很多缺陷,经常出现串号、盗号等现象。1999年A网和B网被正式关闭,2G时代也来到了我们身边。1G到2G就是模拟调制到数字调制的过程,相比较第一代通信,2G在技术上更成熟,系统容量以及通话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升,不仅能打电话还能发短信、上网。那个时代,诺基亚彻底崛起,成为了手机界的霸主持续近十年。2G系统几个主流的网络制式:GSM、TDMA、CDMA。
3G: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网络的需求不断加大,第3代移动通信网络必须在新的频谱上制定出新的标准,享用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在3G之下,有了高频宽和稳定的传输,影像电话和大量数据的传送更为普遍,行动通讯有更多样化的应用,因此3G被视为是开启行动通讯新纪元的重要关键。而支持3G网络的平板电脑也是在这个时候出现,苹果,联想和华硕等都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平板产品。3G系统的几个主要制式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
4G:第四代通信技术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实质上现在我们所说的4G应该是LTE-Advanced,LTE只是作为39G移动互联网技术。主要网络制式有:TD-LTE(时分双工)和FDD(频分双工),二者相似度达90%,差异较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LTE,成为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4G标准。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国际电联将5G应用场景划分为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两大类。5G呈现出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点,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无线接入技术,而是多种新型无线接入技术和现有无线接入技术(4G后向演进技术)集成后的解决方案总称。无线通信技术通常每10年更新一代,2000年3G开始成熟并商用,2010年4G开始成熟并商用,现在研究5G,2020年成熟应该是符合规律预期的,5G的诞生,将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
从1G到4G,从只能打电话到现在的不仅能打电话还能上网、浏览网页、玩游戏,通信技术不仅更加成熟了,手机功能也更加丰富了,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相信5G时代,不仅带来的是上网,在其他技术领域也将有更大帮助,未来的生活也将更加美好。

第一,2G、3G的退网是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国际上各个国家的主要做法。根据不完全的统计,由于用户业务大多迁移到4G网络,全球已经有100多个运营企业、通信运营商实施了2G、3G的退网,这些国家将2G、3G腾退的频率用做新一代的移动通信部署,比如用在4G上,甚至有的国家用在5G上。从网络层面上看,如果2G、3G不退网,这些资源没有几个用户用,在塔上占着位置,更主要是占着地皮、电源、维护成本,甚至还要为这些网络加一些备品备件等等。从终端上看,目前大家知道我们手里拿的手机很方便,走到哪里都能接入,其中一个条件是这个手机得全模,而且每一个频点都得做,所以退网可以减少一些制式,基站就不用说了,基站、终端的耗电、成本都会降低。所以这个事情是非常好的事情,这是第一点。
第二,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移动退网不能简单的今天说退了,明天就把闸给拉了,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要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简单的说,我今天把这个网退了,我们所有老百姓在使用手机上没有什么感觉这个网退了,让用户享受到网退了但服务不能换,用户真正要的不是网,要的是服务。好像我们坐火车,我记得以前我上学坐火车是蒸汽机车,都是烧煤的,速度比较慢,而且那时候买票的时候都想买靠后的车厢,为什么?因为前面的车厢一烧煤出来的烟灰往窗户里灌,满脸都是黑的。后来内燃机机车,又快,又比较稳当,不用烧煤。再往后就是电气化机车,后来又是高铁。不管怎么变,坐火车不能影响,而且坐火车原来是坐的比较慢,越往后越快,不是说大家一定要坐烧煤的车和坐慢车,一定要给大家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移动网也是如此,移动网退网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善后的方案,这里面比如号码,特别是现在的移动通信号码都是用了很长时间,这个网退了,号码不要变,服务的内容不要变,当然有些服务内容不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有更好的替代,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服务方案来替代原有的服务方案,提供更加快速、丰富、便捷的宽带服务,为用户愿意退、乐意退创造好的条件。
第三,要对网络退网提前进行规划。运营企业的移动网络退网要早谋划、早告知,让用户和运营企业自己有充分的时间和心理准备来推动退网的进程。总的看来,移动通信退网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自然的历程,随着4G覆盖非常完善,我们4G网络都已经覆盖到98%以上的行政村,我们5G的商用列车已经都开动起来了,我国移动通信的网络面临着2G、3G退网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了,例如像我们3G网络TD-SCDMA目前它的负载已经很轻了,我们鼓励运营企业积极引导用户迁移转网,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当中,整体降低成本,这实际上为我们用户的降费也创造了条件,提高我们国家整个通信网络的运营效率。谢谢!

随着 科技 的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所不能离开的一项高新技术,它通过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在生活中的几乎所有场景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无论是家居、交通还是物流、工业领域,都因为物联网技术而变得更加智能化。

物联网究竟是什么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万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是由互联网引申出来的含义,目前广泛运用在工业、农业、交通、家居、安保等领域内,有效推动了这些领域的智能化发展,也进一步拓展了发展潜力,将智能与数据化慢慢渗透于这些行业内。

同时物联网不仅可以提供信息传递功能,还具备对信息智能处理功能。它通过每一个传感器上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有效传达,做到实时更新数据信息,并与智能分析、AI等技术进行结合,使其通过智能处理技术分析获取的海量信息,实现更有意义的传递。

不过物联网并不能脱离互联网而单独存在,它的核心仍然是互联网。它所收集的海量信息以及分析结果都需要互联网进行传递,这才能够实现万物互联的效果。


物联网当前所遇到的难题

根据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预测,在2020年物联网的连接数将达到126亿,2025年物联网的连接数将达到252亿。虽然已经达到如此体量,但是从物联网推进到普及的过程中,仍遇到不少难题,这也为物联网之后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由于物联网的传感器身材都比较小,所以能耗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要么需要增加身材,要么需要降低性能,而且耗电量、成本等问题依然是物联网的痛点所在。此外,有很多物联网设备由于使用场景复杂,并无法使用外接电源,而且电池更换成本昂贵,所以低功耗就是物联网在这些场景下的一个最基础必备条件。

虽然目前4G已经大规模普及,而且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5G手机,但是在物联网方向上,大多数物联网设备仍采用2G网络。这与网络覆盖率和成本息息相关,所以这是2G网络迟迟没有退网的一个原因。

此外,由于物联网每天会收集和传输大量信息,所以在安全方面也是物联网一直面对的一个难题。

NB-IoT芯片解决痛点,已经准备就绪

在过去,很多物联网产品每天传输的数据很低,而且不需要高速的传输效率,所以物联网芯片一直以低成本的2G为主。不过随着当前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的连接数大幅度增长,过去的2G物联网不足以支撑目前的体量,需要一种新型的技术来引领物联网升级。

于是NB-IoT作为一种覆盖度广、低功耗、低成本的一种新型物联网技术,便进入众多开发者的视野中,这种技术在一些低功耗低成本的通信场景中,相比现在的2G物联网技术表现要更加出色、优秀。

目前NB-IoT芯片行业以华为、高通等一线大厂为主。

NB-IoT能否担负重任?

在提及到NB-IoT行业的前景和展望时,NB-IoT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燥热、绝望、冷静和成熟,目前产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包括运营商的网络、芯片模组终端应用以及整个市场对于这项技术所持有的期望,这些都是非常理性和成熟的。

过去大家认为包括功耗、成本、性能在内的,这些阻碍NB-IoT发展的几个因素都已经被整个产业一一解决掉了,所以随着运营商网络的进一步的提高覆盖率增强,那么NB-IoT便会得到迅速的爆发。同时,NB-IoT的网络标准会在未来的5年内与5G网络完全融合,在未来的5~8年内,4G网也将开始步入退网通道,所以将与5G网络融为一体的NB-IoT的生命周期也会非常长的。

相比于智能手机这种3C市场来说,目前NB-IoT仍然是一个小市场,它具备非常清晰的细分,当前需求最刚性的就是抄表市场。而对于像共享单车、医疗 健康 设备、资产跟踪管理、宠物跟踪等在内的其他的新型市场来说,这些都是NB-IoT正在 探索 的领域。

总结

未来几年,物联网仍然将保持着急剧式增长,产业需要通过不断更替,吸收新鲜技术才可以保障长久发展。目前已经到了物联网需要更新换代的时刻,在以NB-IoT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公司支持下,相信会持续发力,承担起物联网中部分领域的重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041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