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6G白皮书发布,相比5G,6G究竟长啥样?

全球首个6G白皮书发布,相比5G,6G究竟长啥样?,第1张

尽管5G时代才刚刚到来,近日,芬兰奥卢大学就已经联合70多位专家发表了6G白皮书,介绍了6G时代的技术趋势。不过,这也符合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4G刚刚发展的时候,华为、诺基亚、爱立信等就已经在预研5G技术。每一代通信技术的研发周期都需要大概10年。其实早在4月份的时候,奥卢大学主办的全球首个6G峰会。峰会主旨是“为6G到来铺平道路”。

根据这个白皮书,6G网络会在2030年左右问世,其愿景就是泛在无线智能,意味着6G网络会通过无线技术覆盖全球各个角落,为人类社会提供更智能的感知服务和应用。

移动通信网络每一代升级后,其性能都将提升10-100倍,6G性能当然也将在5G基础上提升10-100倍,所以在具体的技术指标上,会产生以下新的变化:

单用户最高传输速率达1Tbps

5G由小于6GHz扩展到毫米波频段,6G将迈进太赫兹(THz)时代,网络容量将大幅提升。

网络时延达01ms(极端工业控制场景)定位精准度达厘米级设备同步时延在1μs内连接设备密度达每立方米数百个

而6G也将具备超安全和超可靠、数据隐私保护、人工智能与无线网络融合等特性。

芬兰大学Pouttu教授表示人与人之间已经互连了,因此,5G或6G的承诺将是连接更多对象。从延迟来看,5G的近乎实时连接仍未完全解决:对于某些“时间要求严格的”应用而言,毫秒(ms)级的延迟还不够好,因此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升级通讯能力。当您开始需要处理大量资料时,一开始就能达到TB/s级的通讯速率。而当增加数据速率时,需要同样提高频率——其范围从100GHz直到Terahertz (THz)频率。

而在6G时代,边缘计算将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面对庞大的物联网节点数和海量的数据总量,只有通过提升边缘侧的数据计算处理能力才能满足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的需求。

而我们把把分布在网络边缘端,提供实时数处理、分析决策的小规模云数据中心称为边缘云,边缘云处于物联网终端和中心云之间,是边缘计算的神经中枢。

在边缘计算的发展下,通过广泛分布的边缘云,用户终端的计算和智能可上移到边缘,从而可释放终端的计算压力,使之更加低功耗和更轻便,加速VR等应用繁荣。

也得益于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6G时代很多终端产品都会被重塑或者淘汰,随着6G技术问世的时候,扩展现实(XR)将取代手机,XR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的统称。

在5G时代,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及MR(混合现实)等技术进一步发展,而到了6G时代,它们会变得更加成熟,不同类型的新设备会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人类工作、娱乐的主要工具。

虽然奥卢大学发布的6G白皮书仅仅是对未来的一个展望,但其实许多国家已经对6G做出了一定的预判,想到时候提前拿下6G的主导权,从而成为6G时代全球经济的领导者。

比如日本NTT DoCoMo对6G发展应该已经有明确的计划,并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其将6G看作5G的进化版,即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和信息容量、扩展网络覆盖面。他们已经关注到6G大数据处理的能耗问题,更看重低能耗、低成本的应用。

而德国德国伍珀塔尔大学则拿出了非常具体的太赫兹通信技术。研究人员基于锗化硅(SiGe)材料构建了完整的信号收发系统,能够实现1米距离的260GHz频段太赫兹通信。但他们经过计算认为,如果采用直径65厘米的透镜天线,通信距离能够达到100米。

华为认为6G时代将超出5G时代“物联网”,实现“万物互联”(Internet of Everything,简称IoE),即整个人文社会和外部物理世界实现紧密连接,因此6G的数据不是一个一个的大数据,很可能是无数的小数据汇成大数据。

华为提出,在通信维度方面,除了更高的速率、更宽的频谱,6G应该拓展到海陆空甚至水下空间。硬件方面,天线的角色也更为重要。随着通信频率提高,天线将会越来越小,甚至可能做到每颗芯片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线,这对材料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和加工精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方面,人工智能在6G通信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此外华为甚至设想发射10000多颗小型低轨卫星,实现覆盖全球6G通信的设想,并且估算了成本——99亿美元。华为还计划在2030年建成能够容纳1Tbps传输速率的无线通信网络。

但是无论各国提出的6G方案有什么样的不同,都重点集中在宽频谱、高速率、超低时延、超远距离、超低功耗,和基于AI的应用方向上,可以预见,6G的未来发展趋势也一定会集中在这些方面。

很多时候,技术的发展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能否赶上时代的步伐,获取时代的果实,则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抢占时代的风口,你期待6G吗?

具体引用文献的方式要按照论文写作规范和所选用的引文格式来决定,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的格式:
MLA格式:在论文中用括号标注引用,标注方式为作者名和页码。例如:(李明 25)。在文献列表中按照作者字母顺序排列,依次列出作者名、文献名称、出版日期、出版社信息等。例如:
李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APA格式:在论文中用括号标注引用,标注方式为作者名、出版年份和页码。例如:(李明,2020,p 25)。在文献列表中按照作者字母顺序排列,依次列出作者名、出版年份、文献名称、出版社信息等。例如:
李明(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Chicago格式:在论文中用脚注或尾注标注引用,标注方式为作者名、文献名称、出版日期、页码。例如:李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25页。在文献列表中按照作者字母顺序排列,依次列出作者名、文献名称、出版日期、出版社信息等。例如:
李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引用格式,具体格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所选用的论文写作规范来确定。

1  理论基础

2  MES优缺点

3 IIOT的特征和优势

4 来自灵魂的11问

Part 1 理论基础

A维基百科的定义:

工业物联网The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IIoT)是指相互连接的传感器,仪器以及与计算机的工业应用联网的其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制造和能源管理。IIoT是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演进,它允许通过使用云计算来细化和优化过程控制,从而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

B工业物联网白皮书的定义:

通过工业资源的网络互连、数据互通和系统互 *** 作,实现制造原料的灵活配置、制造过程的按需执行、制造工艺的合理优化和制造环境的快速适应,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构建服务驱动型的新工业生态体系。

CGB/T 33474-2016 《物联网 参考体系结构》

D重点语句摘录

1工业物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一套使能技术体系。---工业物联网白皮书

2MES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大脑/灵魂。---业内的某种说法(我的下一篇文章将深入解析)

3数据采集作为MES的11大标准功能之一,原文中有一句话“数据可以以手工或自动的方式从工厂车间的设备中按快到分钟级的频率进行收集。”(注意句中的手工以及分钟级)

4在MES标准(基本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布)中,MES与其他系统关系模型、MES功能层次模型等地方,都表示了MES和DCS/PLC的紧密联系。

5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提出于1999年,其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留意4、5条的时间)

优缺点详见图三,缺点例子有很多,几乎每一个都能让管理者如鲠在喉,以下举几个例子:

1信息主要来源人员收集,信息定然存在错误、遗漏、延后、量少等问题;

·错误导致的后果有物料挤压严重,打乱计划,浪费成本等;

·遗漏导致需要大量人力去排查,增加成本等;

·延后导致延误生产,降低计划交付率等;

·量少是因为收集成本巨大,仅收集非常有限的信息,无法为质量、工艺改进提供大量有效的信息。

2无过错控制

·控制通过人执行,监控反馈不及时,无法做到预警和控制,仅能事后处理。成本和质量控制都是在过程中产生,事后处理无法;

·时间粒度以天/班次/时为单位,而有不少企业(机加等)的节拍是秒、毫秒为单位。

3指令得不到及时的传达、执行、控制、反馈(无法持续指挥)!

Part 3  IIOT 的特征和优势

六大典型特征为智能感知(基础)、泛在连通(前提)、数字建模(方法)、实时分析(手段)、精准控制(目的)和迭代优化(效果);

四大优势见图四:

综上所述,工业物联网的优势完美弥补了MES的不足,基于物联网的MES系统为企业面临的物流运输与生产线实时监控薄弱,报警系统不完善和信息交互不及时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弥补了企业制造执行系统在实时监控管理方面的不足,对提高企业生产控制和管理效率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Part 4 来自灵魂的 11 问

最后,11个来自灵魂的问题,看看你能回答几个吧~

问题一:信息化和自动化高度发达了,还需要物联网吗?

问题二:你们是如何实现物体相连的?

问题三:信息化产品是否都可以加入物联网平台?

问题四:自动化、信息化和物联网,我们企业应该先实施哪一个?

问题五:如果有人恶意攻击我们公司,导致生产系统奔溃怎么办?

问题六:生产数据全都电子化了,泄密了怎么办?

问题七:现在软件更新这么快,平台会不会变旧?多久需要更新一次?

问题八:我们工厂一直在改造,是否每一次升级改造都需要重建物联网?

问题九:生产智能化了,但网络发生故障怎么办?

问题十:平台可以产生哪些效益点?

问题十一:成本有多大?

留言说出你的答案吧!记得常回来看看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05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