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专业包含什么

计算机类专业包含什么,第1张

1、数码产品开发工程师

数码产品开发工程师主要负责数码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包括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性能的改进,开发设计能够实现产品功能的硬件,编写软件程序和开发过程报告。

2、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ProductManager)就是企业中专门负责产品管理的职位,产品经理负责调查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开发何种产品,选择何种技术、商业模式等。

并推动相应产品的开发组织,她或他还要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协调研发、营销、运营等,确定和组织实施相应的产品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相关的产品管理活动。

3、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

软件研发工程师是指从事某种行业,对某种不存在的事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工作者,或者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改进以达到优化目的的专业工作者。

4、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

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师是指运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模拟商品实物制作出电子屏幕上其栩栩如生样貌的专业设计人员。简而言之,就是CAD技术人员。

5、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

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是指遵照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标准工作,防范黑客入侵并进行分析和防范,通过运用各种安全产品和技术,设置防火墙、防病毒、IDS、PKI、攻防技术等。进行安全制度建设与安全技术规划、日常维护管理、信息安全检查与审计系统帐号管理与系统日志检查等的人员。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属于软考高级资格考试,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包含三个科目,上午考试科目为综合知识,综合知识科目的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题型为客观选择题,满分为75分。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考试科目为综合知识,考试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1:30,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综合知识科目考试知识点如下:
1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11 信息系统及其技术和开发方法;
111 信息系统基础;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含义、特征或属性;
信息系统的目标和构成;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112 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113 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网络设备、网络接入、网络设计与规划、性能指标);
服务器技术(体系结构、性能指标);
存储技术;
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管理体系、数据仓库);
中间件技术;
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的规划与设计;
114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及其生命周期;
软件架构(定义、模式、分析与评估);
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与开发;
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
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的质量管理及其评估;
软件测试及其评估;
软件集成技术与管理;
115 新一代信息技术;
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
大型信息系统;
12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121 信息安全基础;
信息安全的有关概念;
信息加密、解密与常用算法 122 信息系统安全;
常用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技术、设备、设施、工具和方法;
13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
131 信息化发展与应用的新特点;
132 信息化发展战略;
区域信息化;
领域信息化;
133 电子政务;
134 电子商务;
135 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
136 智慧化;
14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41 信息系统服务业及发展;
14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概念和发展;
143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概念和发展;
144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的标准和框架;
15 信息系统规划;
151 大型信息系统;
152 信息系统的规划流程;
153 信息系统的规划工具;
16 企业首席信息官及其职责;
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基础;
21 项目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体系;
211 项目管理基础;
212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构成;
213IPMP/PMP®;
214PRINCE2®;
定义与结构;
原则;
主题;
流程;
工具;
215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216 项目管理的量化;
22 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影响;
23 信息系统项目典型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V 模型;
原型化模型;
螺旋模型;
迭代模型;
敏捷开发模型;
24 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3立项管理;
31 立项管理内容;
32 可行性研究;
33 项目评估与论证;
4项目整体管理;
41 项目整体管理的含义、作用;
42 项目整体管理过程;
421 制订项目章程;
422 编制项目管理计划;
423 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424 监控项目工作;
425 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426 结束项目或阶段;
43 项目整体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5项目范围管理;
51 项目范围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52 项目范围管理过程;
521 规划范围管理;
522 收集需求;
523 定义范围;
524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WBS;
525 确认范围;
526 控制范围;
53 项目范围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6项目进度管理;
61 项目进度管理的含义和作用;
62 项目进度管理过程;
621 规划进度管理;
622 定义活动;
623 排列活动顺序;
624 估算活动资源;
625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626 制订进度计划;
627 控制进度;
63 项目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7项目成本管理;
71 项目成本和成本管理基础;
72 项目成本管理过程;
721 规划成本管理;
722 估算成本;
723 制订预算;
724 控制成本;
73 项目成本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8项目质量管理;
81 质量管理基础;
82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
821 规划质量管理;
822 实施质量保证;
823 控制质量;
83 项目质量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9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9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92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921 规划人力资源管理;
922 组建项目团队;
923 建设项目团队;
924 管理项目团队;
93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0项目沟通管理和干系人管理;
101 项目沟通管理基础;
102 项目沟通管理过程;
1021 规划沟通管理;
1022 管理沟通;
1023 控制沟通;
103 项目沟通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04 项目干系人管理基础;
105 项目干系人管理过程;
1051 识别干系人;
1052 规划干系人管理;
1053 管理干系人参与;
1054 控制干系人参与;
106 项目干系人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1项目风险管理;
111 风险和项目风险管理基础;
112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
1121 规划风险管理;
1122 识别风险;
1123 实施定性风险分析;
1124 实施定量风险分析;
1125 规划风险应对;
1126 监控风险;
113 项目风险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2项目采购管理;
121 采购管理基础;
122 采购管理过程;
1221 规划采购管理;
1222 实施采购;
1223 控制采购;
1224 结束采购;
123 采购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24 招投标方法和程序;
13项目合同管理;
131 合同管理基础;
132 合同管理过程;
1321 合同签订;
1322 合同履行;
1323 合同管理;
档案管理;
索赔管理;
违约管理;
1324 合同收尾;
133 合同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14信息文档管理、配置管理与知识管理;
141 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142 配置管理基础;
143 知识管理基础;
15项目变更管理;
151 变更管理角色职责;
152 变更管理工作程序;
153 项目变更管理与其他管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16战略管理;
161 组织战略管理;
1611 战略与战略管理;
1612 组织战略的主要内容;
1613 战略实施过程分解;
1614 战略监控;
1615 战略评价;
162 组织战略的类型和层次;
1621 组织战略类型;
1622 组织战略层次;
1623 组织战略目标分解;
1624 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
17组织级项目管理;
171 组织级项目管理概述;
172 组织级项目管理的内容;
173 组织级项目过程管理;
174 组织级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175 组织级项目管理流程体系设计;
176 组织级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MIS);
18流程管理;
181 流程管理基础;
182 流程分析、设计、实施与评估;
183 流程重构与改进;
184 项目管理流程的管理和优化;
19项目集(大型项目)管理;
191 项目集管理基础;
1911 项目集管理标准;
1912 项目集相关角色界定;
1913 项目集经理的角色及其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192 项目集与战略一致性;
1921 项目集与组织战略的一致性;
项目集商业论证;
项目集计划;
1922 项目集线路图;
1923 环境评估;
事业环境因素;
环境分析;
193 项目集生命周期和收益管理;
1931 项目集生命周期;
项目集定义阶段;
项目集收益交付阶段;
项目集收尾阶段;
1932 项目集收益管理;
项目集收益识别;
项目集收益分析与规划;
项目集交付;
交付项目集收益;
项目集收益维持;
194 项目集干系人管理;
1941 项目集干系人识别;
1942 编制项目集干系人管理计划;
1943 管理项目集干系人;
1944 监控项目干系人;
195 项目集治理;
1951 项目集治理委员会及其责任;
项目集治理与组织愿景;
项目集的批准、签署和启动;
项目集筹资;
建立项目集治理计划;
沟通与签署项目集成功标准;
批准项目集方法与计划;
项目集绩效支持;
项目集报告与控制;
项目集组件启动移交和收尾;
1952 项目集组件治理与其他支持活动;
项目集组件治理;
项目集信息系统;
项目集知识管理;
项目集管理审计支持;
196 项目集管理支持过程;
1961 项目集整合管理;
1962 项目集沟通管理;
1963 项目集财务管理;
1964 项目集采购管理;
1965 项目集质量管理;
1966 项目集范围管理;
1967 项目集资源管理;
1968 项目集风险管理;
1969 项目集进度管理;
20项目组合管理;
201 项目组合管理基础;
2011 项目组合管理概念;
项目组合管理和组织治理的关系;
项目组合管理模块;
项目组合管理办公室和组合经理角色;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周期;
2012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组;
定义过程组;
调整过程组;
授权与控制过程组;
2013 项目组合管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常见的输入和输出;
贯穿项目组合过程的关键可交付成果;
202 项目组合治理管理;
2021 制订项目组合管理计划;
2022 定义项目组合;
2023 优化项目组合;
2024 授权项目组合;
2025 规定项目组合监督;
203 项目组合绩效管理;
2031 制订项目组合绩效管理计划;
2032 管理供应与需求;
2033 管理项目组合价值;
204 项目组合风险管理;
2041 制订项目组合风险管理计划;
2042 管理项目组合风险;
21项目管理办公室;
211 组成、只能和类别;
212 项目管理师在组织级 PNO 中的职责;
213 组织级项目管理办公室;
214 项目集和项目集管理办公室;
22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21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
2211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的概念与内容;
2212 建立安全策略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2213 信息系统安全策略设计原则;
2214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222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
2221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2222 信息安全系统;
2223 信息安全系统架构体系;
2224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基础;
2225 信息安全系统工程体系结构;
ISSE-CMM 基础;
ISSE 过程;
ISSE 体系结构;
223PKI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
2231 公钥基础设施(PKI);
2232 数字证书及其生命周期;
2233 新人模型;
2234 应用模式;
224PMI 权限(授权)管理基础;
2241 PMI 权限(授权)管理基础设施;
2242 PMI 与 PKI 的区别;
2243 属性证书定义;
2244 访问控制;
2245 PMI 支撑体系;
2246 PMI 实施;
225 信息安全审计;
2251 安全升级概念;
2252 建立安全审计系统;
基于入侵监测预警系统的网络与主机信息监测审计;
重要应用系统运行情况审计 2253 分布式审计系统;
23知识管理;
231 知识和知识管理概念;
232 知识管理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233 知识产权保护;
24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41 法律;
2411 合同法;
2412 招投标法;
2413著作权法;
2414政府采购法;
242标准;
2421基础标准;
信息技术软件工程术语 GB/T 11457-2006;
信息处理 数据流程图、程序流程图、系统流程图、程序网络图和系统资源图的文件编辑符号及约定 GB/T 1526-1989;
信息处理系统 计算机系统配置图符号及约定 GB/T 14085-1993;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 GB/Z 31102-2014;
2422生存周期管理标准;
信息技术 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GB/T 8566-2007;
系统工程 系统生存周期过程 GB/T 22032-2008;
系统与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环境服务 GB/T 30972-2014;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GB/T 14394-2008 2423 文档化标准;
系统与软件工程 用户文档的管理者要求 GB/T 16680-2015;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8567-2006;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GB/T 9386-2008;
2424质量与测试标准;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1 部分:概述 GB/T 189051-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2 部分:策划和管理 GB/T 189052-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3 部分:开发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3-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4 部分:需方用的过程 GB/T 189054-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5 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 GB/T 189055-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 第 6 部分:评价模块的文档编制 GB/T 189056-2002;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2 部分:外部度量 GB/T 162602-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3 部分:内部度量 GB/T 162603-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第 4 部分:使用质量的度量 GB/T 162604-2006;
25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251数学建模基础知识;
252数据分析处理基础知识;
253运筹学基本方法;
254数学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255系统管理基础知识;
26专业英语;
261具有高级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
262掌握本领域的英语词汇;
27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职业道德规范。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18上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真题(汇总)
格式:PDF大小:1956KB 2022年数据库系统工程师考前几页纸
格式:PDF大小:4411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19年6月20日 - 提供专用PKI管理解决方案的Sectigo宣布推出私有PKI服务,用于发布和管理用户,服务器,设备和应用程序的SSL证书,私有PKI和身份z书。

Sectigo Private PKI使企业能够通过在单一平台上管理非Microsoft设备和应用程序(包括移动,物联网(IoT),电子邮件,云和DevOps)来扩充或替换其Microsoft Active Directory服务(Microsoft CA)。

私有PKI(公钥基础结构)是一种企业品牌证书颁发机构(CA),其功能类似于公开信任的CA,但仅针对单个企业运行。 Sectigo提供能够向内部应用程序发布终端实体证书的私有根和下属。从私有CA颁发的证书仅在企业基础架构,合作伙伴和客户的受控环境中受信任。 Private PKI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的Microsoft CA作为Sectigo的根,无需配置新的根证书。

Sectigo Private PKI是Sectigo证书管理器的一项功能,该平台使企业能够高效地管理私有证书并遵守公司和行业合规标准。该控制中心通过行业标准的注册协议自动在整个企业中提供证书。管理员可以发现以前颁发的证书,然后从单个平台发布,查看和管理所有证书。

Microsoft的自动证书管理允许IT管理员指示桌面和服务器在没有员工参与的情况下注册和续订证书。但是,今天的企业有无数的应用程序驻留在任何Microsoft *** 作系统之外,使管理员和员工可以手动跟踪,注册和续订证书和密钥。通过SCEP,EST,ACME和REST API等注册协议,Sectigo证书管理器可以为所有企业环境提供证书。

该服务支持单个SaaS应用程序中的所有必要证书类型,通过PKI实践和安全性为整个企业提供数字身份。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联通大王卡是支持联通4G网络的。如您无法使用联通4G网络,建议您可以通过以下使用4G网络的条件排查:1套餐已开通4G网络功能;2手机终端支持联通4G网络;3所处位置有覆盖联通4G网络;4号卡为USIM卡。所以您可以查看下自己是否满足以上条件,满足后才可以使用联通4G网络。如排查后仍无法使用4G网络,建议您进行更换机卡测试和咨询当地联通客服核查基站设施是否出现故障。如果使用的是OPPO A33(移动4G)的话,不支持联通4G网络的。腾讯王卡专属流量可以在2G、3G、4G网络下使用,使用的网络不会影响专属流量使用。

十年前,我们羡慕比尔盖茨可以在外地通过手机或其他通信装置 *** 控家里的所有电器、供暖甚至照明系统,而今天,通过日渐成熟的物联网使得大众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活,日前某国产电器品牌推出国内第一款物联网冰箱,用户可以通过冰箱对家里进行视频监控等,正式拉开了中国物联网时代的序幕。
通俗的说,物联网就是使用一定的技术把物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例如物联网在日本已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中:松下公司推出的家电网络系统可供主人通过手机下载菜谱,通过冰箱的内设镜头查看存储的食品,以确定需要买什么菜,甚至可以通过网络让电饭煲自动下米做饭。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物物相连并可控。
一、国外物联网发展相对成熟,信息安全提上议事日程
总体来说,目前美国在物联网技术基础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欧盟和日韩电信运营商对于物联网业务关注度较高。
美国政府将物联网的计划升级为国家战略,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相关技术。物联网也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无论基础设施、技术水平还是产业链发展程度,美国都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欧盟围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做了不少创新性工作,已推出的物联网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各成员国在药品中开始使用专用序列码,确保了药品在到达病人前均可得到认证,减少了制假、赔偿、欺诈和分发中的错误,在一些传统领域,比如物流、制造、零售等行业,智能目标推动了信息交换,提高了生产周期的效率。
日本和韩国在2004年都推出了基于物联网的国家信息化战略,分别称作u-Japan和u-Korea,该战略希望催生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实现无所不在的便利社会。
在物联网日趋成熟的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欧盟为了完善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提出持续监测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问题,并修订相关立法,加强相关方对话。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及信息安全需求探索
2010年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2010年8月,成都市发布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发展重点”中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建设里明确指出:构建覆盖全程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全国物联网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中心。面向物联网应用,开展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技术架构设计,提供安全咨询、产品和系统安全测评、数据恢复、安全加固、应急响应、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服务。
在物联网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一种虚拟网络与现实世界实时交互的新型系统,其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信息传输、智能化的信息处理,一方面固然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大众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的关注。
从技术上讲物联网存在很多网络安全隐患。由于物联网在很多场合都需要无线传输,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物联网体系的安全。同时物联网还可能带来许多个人隐私泄露。在未来的物联网中,每个人包括每件拥有的物品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在这种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将是物联网推进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障碍之一。
针对这些隐患,北京国富安电子商务安全认证有限公司的信息安全专家指出,物联网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读取控制,隐私保护,用户认证,不可抵赖性,数据保密性,通讯层安全,数据完整性,随时可用性。前4项主要处在物联网DCM三层架构的应用层,后4项主要位于传输层和感知层。其中“隐私权”和“可信度”(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问题在物联网体系中尤其受关注。
三、物联网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探索思路
1物联网中的加密机制
密码编码学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在传统IP网络中加密的应用通常有两种形式:点到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从目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物联网基础架构来看,不论是点点加密还是端端加密,实现起来都有困难,因为在感知层的节点上要运行一个加密/解密程序不仅需要存储开销、高速的CPU,而且还要消耗节点的能量。因此,在物联网中实现加密机制原则上有可能,但是技术实施上难度大。
2节点的认证机制
认证机制是指通信的数据接收方能够确认数据发送方的真实身份,以及数据在传送过程中是否遭到篡改。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来看,感知层的认证机制非常有必要。身份认证是确保节点的身份信息,加密机制通过对数据进行编码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以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
PKI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解决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这一系列问题的技术基础,是物联网环境下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案。
3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在物联网环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TCP/IP网络中主要给“人”进行访问授权、变成了给机器进行访问授权,有限制的分配、交互共享数据,在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变得更加复杂。
4态势分析及其他
网络态势感知与评估技术是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实时监测和预警的一种新的网络安全监控技术。物联网的网络态势感知与评估的有关理论和技术还是一个正在开展的研究领域。
此外,WPKI技术也会在物联网信息安全建设方面被广泛应用。
国富安专家最后指出,要发展好物联网,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网络安全、系统稳定、信息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好备选方案,把握好发展需求与技术管理体系之间的平衡,实现物联网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061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