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 通信行业

如何加快互联网服务体系建设 通信行业,第1张

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现就本市“互联网+”行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推进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抓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和培育“四新”经济的契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对接国家战略,突出上海互联网产业基础和优势。以创新、开放和包容的“互联网+”思维改革创新,打造“互联网+”产业融合新模式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宽松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职能转变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形成对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确立形成上海“互联网+”发展新优势。

(二)推进原则
1需求主导,融合创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融合本市制造业、服务业基础优势,深化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网络众包、云制造等,贯通和共享全流程数据,创新业务模式,推动交叉融合领域多点突破、融合互动和跨界发展。
2资源整合,普惠民生。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支撑,借助互联网实现资源开放、实时、平等、低成本对接供需方,形成全民参与的互联网生态圈,打造具有平台化支撑的民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
3开放共享,安全有序。以开放包容的思维进行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共享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标准规范体系,增强安全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形成安全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4宽松环境,创新监管。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互联网+”宽松制度政策环境,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促进创业创新;结合互联网思维,重构政务服务系统逻辑,创新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

(三)发展目标
到2018年,实现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有利于互联网创新的宽松制度环境,确立上海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地位。
——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保持互联网经济高速增长态势,引进和培育并举,打造以开放创新为特征的互联网经济新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思维,革新产品制造、生产组织和市场服务方式,带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
——营造互联网发展新环境。有效破除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形成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强化“互联网+”发展基础资源支撑,健全制度、资本、文化要素,形成上海“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型生态圈。
——打造互联网城市新品牌。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创新,有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努力将上海建设成创新动力强劲、产业特色鲜明、企业规模聚集、品牌效应显著的“互联网+”产业名城和融合示范城市。

二、专项行动
“互联网+”加速经济转型升级,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做强实体经济,带动产业升级;“互联网+”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互联网向衣食住行等诸多民生领域加速渗透,整合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营造普惠化的移动智慧生活,实现智慧民生、信息惠民;“互联网+”推动城市管理创新,借助互联网思维,推动城市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等领域科学、快速、有效的运行管理,促进互联网与政府关键要素职能的深度融合,助力建设开放、透明、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专项1:互联网+研发设计。依托互联网及时响应客户的设计需求变化,灵活开展创新研发设计,通过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协同、决策和执行,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打造相互合作的虚拟空间,开发基于互联网的结构系统协同优化设计软件,形成具有良好的容错能力、可扩展,以及分布式、开放的互联网智能设计体系结构。发展个性化产品云设计,借助云平台和互联网,将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有效传导到产品设计,以模块化、标准化的部件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建设“设计众包”协同平台。发展基于制造工艺的产品模块化设计,推动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建设计平台,创新开发模式和运营模式。(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专项2:互联网+虚拟生产。通过互联网实现虚拟集成环境下的生产模式,综合运用仿真、建模和分析技术,增强虚拟生产的决策与控制。建设虚拟生产平台,包括生产计划仿真分析与优化、虚拟生产环境布局、虚拟设备集成、虚拟计划与调度等模块。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虚拟制造体系结构,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动态、分布、合作虚拟模型集成,制造各阶段的信息集成和关联。促进互联网与车间的数字化、3D仿真融合,在产品装配、制造工艺、生产过程等生产环节实现仿真、评估和优化,实现设计对虚拟生产的指导和虚拟生产对设计的反馈验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
专项3:互联网+协同制造。以敏捷制造、柔性制造、云制造为核心,集成各类制造资源和能力,统一行业标准,共享设计、生产、经营等信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搭建协同云平台,支持海量资源统一管理及d性架构,实现松耦合、紧耦合等形式的协同制造模式。推动个性制造信息服务,实现个性化、小批量制造生产,打造在线需求与营销服务平台,推动小规模定制产品的互联网制造。建设基于CRM的云制造平台,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可追溯,以统一的质量管理要求,促进企业间生产资源的集成。(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
专项4:互联网+供应链。利用互联网同步信息流与物流,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推动供应链管理向互联网模式转型。推动供应链的电商化,借助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供应链节点网络化,优化改变供应链流程,形成全新商业模式。打造垂直电商供应链,培育个性化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新模式,发展面向个性化市场的垂直电商。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借助物联网的感知信息,监控智能供应链的专业工具和智能化供应链决策系统,推动供应链网络协同规划和自动制定决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
专项5:互联网+智能终端。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提升传感器、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可穿戴式设备等终端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能力。支持传感器智能化,面向工业控制与安全监测需求,实现多传感器和多参数综合测量、自诊断、数据处理以及自适应能力的在线控制。加大数控系统研发,提高高档数控机床运动控制、逻辑控制和全息人机交互等系统的智能化、标准化、通用化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汽车,集成新能源、智能语音、车路协同、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技术,打通汽车全生命周期和互联网生活圈。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围绕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突破人工智能识别控制等技术。创新发展可穿戴式智能设备,通过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应用服务能力,联合芯片、软件等上下游企业更好地实现软硬协同。(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
专项6:互联网+能源。通过互联网促进能源系统扁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匹配,加强对能源生产、调度、输送、消费的信息监测,努力实现电力供需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实现燃气管网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调度,加强对能源数据的分析挖掘与预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发展分布式能源网络,推动微型燃机、可再生能源利用、储能、智能微网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推进核心港区岸(港)基供电建设并扩大应用范围,逐步建成包含分布式能源系统、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换)电系统、能源用户端等环节的开放共享能源网络。(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专项7: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互利金融,以丰富的业务形态、创新的服务形式、多样化的参与主体,促进形成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新兴金融模式,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发展新兴金融模式,鼓励符合规定的互联网支付、股权众筹、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商业模式创新,为优秀产品、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完整的金融解决方案。创新金融支付手段与渠道,完善移动支付产业链,推广便民金融服务。提升信息安全与信用保障,加强移动支付、网上交易安全研究,完善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及隐私的安全保护政策,提高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支持建设面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用服务体系,发挥信用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基础支撑作用。(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化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银监局、上海证监局、上海保监局、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8:互联网+电子商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构建完备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体系。推进电子商务示范体系建设,推动电商园区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电商创业创新空间。推进电子发票试点,推广电子合同应用,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建立电子商务产品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质量检测机制,打击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等新兴渠道发展网络营销新模式。大力发展行业电子商务,鼓励能源、化工、钢铁、电子、轻纺、医药等行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分销体系;开展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引导传统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向供应链协同平台转型。加强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服务,探索推进上海与华盛顿州“互联网+”商务发展合作机制。推进跨境电商创新,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对标国际规则,参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标准协调制度的应用和制定;推动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兼具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和出口业务功能;鼓励和引导跨境电子商务以“海外仓”的模式开展出口业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上海海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
专项9:互联网+商贸。借助互联网实现传统贸易向服务贸易升级,实现产业链整合、供应链集成、价值链提升及生态链维护;重构商业模式,从租售模式演进为信息、物流、互联网金融等创新盈利模式。促进商品交易,探索建立要素交易指数,实现要素市场交易数字化和网络多元化,增强大宗商品市场和专业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转变零售业流通方式和经营方式;通过建设网上超市等,实现互联网技术与现代连锁业的有机结合。完善智慧购物,大力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服务,通过移动支付与消费者联系互动实现消费闭环,渗透融合购物场景,推广智能导航、精准服务、移动支付等智慧商圈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
专项10:互联网+文化娱乐。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娱乐应用规模,重塑娱乐产业链,鼓励用户娱乐消费习惯的改变。丰富内容创作,促进发展UGC、PGC等内容创作模式,支持研发原创内容、移动内容、热点内容、高清内容等创新内容产品。创新平台服务,面向数字互动娱乐、网络视听、网络文学、网络出版、数字音乐等领域,推动建设海量内容加工处理平台、内容发布流通平台、实现高清播放的内容播控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探索互联网新媒体营销,鼓励互联网文化娱乐和文学、影视、教育等其它产业进行深度跨界合作,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业态模式创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文广影视局、市新闻出版局、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11:互联网+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互联网融合,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智能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第二阶段农业物联网工程建设,构建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应用服务体系和标准体系,促进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提升区域整体应用水平。优化渔业应用指挥调度系统,维护中国海洋权益、保障渔船渔民安全,构建政府与渔民“看得见、通得上、听得见”的指挥调度系统。优化农机调度管理,实现农机精准定位、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生猪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监管。建立地产蔬菜电子化档案管理,实现绿叶菜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质量安全可追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粮经结合、种养结合、机农结合等模式的家庭农场发展;推动农业数据开放、人才培养等,集聚涉农信息资源。打造农业互联网平台,延伸拓展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农资电商、农产品交易、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及农村金融等领域一体化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探索种养环境、生产过程的远距离视频体验,大力发展点到点直销、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新型农产品营销新模式。(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商务委)
专项12: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互联网模式和业态创新,在信息技术架构、融资、信用等方面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系统支撑、降低社会创业门槛。引导C2B规模定制,在智能硬件、手机、服饰服装、家居产品、汽车等大宗消费品领域,开展规模定制。发展众包业务,将大规模个性化分散式需求与分散式设计生产服务零距离对接,推动创新设计领域的众包。促进线上线下O2O融合,鼓励各类社会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推动在线商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制造服务融合模式,支持制造企业由销售产品延伸至销售服务,转型为“产品+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责任单位: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
专项13:互联网+众创空间。引导形成创新文化和创业氛围,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资源和资金扶持,构建线上交流合作,线下路演活动、导师辅导、融资对接等多层次的创业生态体系。鼓励建设众创、极客等平台,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创园区、科技园区等,为新型业态发展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众创空间服务平台,提供自由开放的协作环境,鼓励跨界的交流,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打造垂直领域创客空间,提供包括路演中心、创客训练营、孵化中心等功能区,以及创意餐饮等生活服务区,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和种子基金、产业基金,为入驻的初创企业提供包括产品设计、托管、融资、清算、交易等专业化服务。(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市文创办)
专项14:互联网+交通。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交通出行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改善市民的出行体验,提升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水平,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出多种客运方式整合衔接的出行服务APP,通过新媒体手段多平台及时发布路况、交通运行等信息,提供停车信息服务、车载信息服务,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完善电子收费系统,扩大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面,推进公交卡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扩大公交车WLAN覆盖范围。探索“三网合一”智慧交通体系,以智慧照明系统为信息物理载体,在全市道路上设置大量智能交通控制端,推动智慧照明与车联网、交通网、位置网的融合,探索形成未来智慧城市的信息物理系统。(责任单位: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
专项15:互联网+健康。加强互联网和医疗、养老、健身等领域的融合,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推进医疗模式的变革。建立新型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医疗机构的综合预约和转诊体系,实现就诊前、就诊中和就诊后服务的全覆盖;基于健康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建立慢性病综合健康管理体系、妇幼保健综合健康服务体系和中医健康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互联网配药及购药服务平台,对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患者电子处方的信息交换,探索基于执业药师的互联网购药服务模式。建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为老服务门户和为老服务数据库,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行业管理等信息系统;建立养护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建设群众体育健身信息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查询预订、体育健身指导及体质监测等服务,促进科学健身。(责任单位: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民政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专项16:互联网+教育。发挥互联网技术支撑作用,创新教育服务模式,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营造互联网教育学习环境,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提供互联网教育服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鼓励研发新型教育产品,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提高学习效率,创新教育传播渠道,提升教育用户体验。丰富互联网教育内容,推动互联网教育内容提供商大力开展教育内容产品开发,支持内容创新。鼓励教育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教育新模式探索,鼓励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创新,推动高校开展网络学分认定与学分互认。(责任单位: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专项17:互联网+旅游。满足旅游需求感受,促进传统旅游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和升级。加强景区智能化管理,实现网络门票、电子门票与传统门票的组合票务,建立终端多容、语种多样、内容多选择的自助讲解数字平台,提升景区数字监测平台的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置能力。建设旅游服务在线平台,支持发展综合型、特色型旅游服务在线平台,提供游客行前、行中、行后所需的线路规划、信息查询、个性服务推送,以及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停车、门票预订购买、摄影摄像等一站或多站式服务。促进旅游生态链融合,推动在线平台和传统旅行社、酒店、航空、餐饮、景区文化、天气等各个细分市场的多元、多维度融合,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经济信息化委)
专项18:互联网+智能家居。结合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创新家居产品和服务,构建网络化、智能化、便利化的居住环境,实现新时代家居生活智能化。打造智能家居开放平台,推动传统硬件厂商、互联网企业、系统集成商和第三方开发者围绕开放平台创造丰富的应用,培育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开放平台,挖掘和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家居产品消费体验,围绕家居安全防护、监控以及家庭自动控制,将住宅电子集成产品的基本功能和附属服务与用户生活场景连接,实现产品到服务的智能化。构建互联网家居生态链,打造智能家居厂商、开发者、投资者、云服务平台和跨平台合作等完整的生态链,使家居产品具备互动、社交、网络等功能,从产品、社交、硬件、网络等属性方面实现变革。(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
专项19:互联网+公共安全。提高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多方协作、快速处置的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加快图像监控、通信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社会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基于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实现公共场所的电梯等设备运维数据的动态监管。保障信息安全,提升网络安全检测评估、监测预警、态势感知、灾难恢复等基础支撑能力。完善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应急平台体系,涵盖城市监测预警体系、信息接报系统、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应急信息发布平台等。(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应急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20:互联网+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服务能级,着力构建泛在、融合、安全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国际一流水平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生产和生活基础设施水准,推进互联网在城市运行和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等生产基础设施集约化、智能化改造,加强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互联网化改造。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向平台化转型,推动基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共云平台、重点行业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基础设施。构建政府开放数据资源,社会发掘资源价值的数据生态系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府公开数据的开发和利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通信管理局)
专项21:互联网+电子政务。将互联网与政务管理有机结合,构建统一高效、d性扩展、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电子政务应用生态环境,建立和完善城市综合监管信息服务平台,营造企业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优化政府服务渠道,推动政府服务模式从“一门式”向“一口式”转变,开展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推进政府服务热线整合归并,加速政务服务向移动端转移,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等技术,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推动综合监管平台和信用平台与金融、认证、行政执法机构联动,重点针对税务、海关、质检、食品安全、交通、人才、企业投融资等领域开展综合监管服务。打造集污染源监控与环境质量预警一体化、监控精确定位与数据及时共享一体化的先进环境监控与管理体系,完善全市环境要素监测监控网络,实现区域内大气污染综合监测数据实时共享,通过APP、网站等途径发布空气质量指数、污染地图等环保信息。(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安全监管局)

是一家公司
思博特科技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专门从事体育管理领域计算机应用产品的开发与销售,以信息技术推动体育管理现代化。公司聚集了一批既精通计算机技术又具有丰富业务经验的专业人才,凭借长期的行业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学校的实际需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开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公司开发打造的《思博特智慧体育平台+手持终端机+体质测试仪器》管理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学校体质监测、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三合一管理难处,开创了中国学校体育信息化的先河。
作为专业的体育信息化方案提供商,思博特科技始终秉承科技创新的理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智慧体育管理一站式平台,为学校或教育部门提供体质监测、体育考试、阳光体育活动、体育场馆和体育赛事管理解决方案。助力学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提高体育教学和育人效率,实现合作共赢。
科技赋能体育,创新引领未来,思博特科技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截止目前已拥有20多项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通过了软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经过几年发展已具有完善的产品线,稳定的产业研发团队,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客户遍布全国1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每年服务在校学生200+万。客户的满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思博特科技将一如既往,以体育信息化,体育现代化为己任,不负客户厚望;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携手我们,共创未来!

文|郭福瑞

体育大生意记者

过去半年,诸多行业都在努力挣脱新冠疫情的摧残,试图恢复原有的秩序,滑雪产业也概莫能外。目前,不少雪场纷纷开始投入到夏季运营中,同时,雪场也在推进下个雪季雪票预售工作,希望最大限度回笼资金、锁定客源,尽快摆脱疫情泥淖,寻求自救。

最好的雪季与断崖式的市场表现

几乎所有人起初都判断2019-20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个雪季,一方面,降雪比往年充盈,另一方面,京张高铁开通,冬奥会所带来的冰雪热氛围愈发浓烈,这些都让滑雪行业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新高铁和新高速对我们来说是今年最大的利好消息,1月1日到1月18日,我们酒店的综合入住率已经在85%~90%之间,当时我们基本不会明显地感觉到有周末和平日的区分,客流量在大幅增长。”太舞小镇市场中心总经理聂宁宁告诉体育大生意,“以1月18日为例,同期对比去年的收入,单日增幅到80%。”

新高铁为崇礼雪场带去便利

但疫情打破了一切。在1月下旬,因疫情防控规定,诸多雪场停止运营,无奈地与这样的好局失之交臂。“我们在1月27日停止雪场运营,整体运营收入大概损失了15~16亿元。本来是很利好的情况,最后却是断崖式的下跌。”聂宁宁遗憾地说道。

此前,北京市滑雪协会副主席伍斌在2019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中给出预测,按2019年各类别滑雪场的滑雪人次增长率保守测算,疫情对于国内滑雪场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在668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考虑到其他或有损失,整体短期经济损失估计将超过80亿元人民币。

疫情导致滑雪产业损失惨重

2月底3月初时,疫情相对缓和后,国内不少雪场尝试恢复营业。但由于跨省出入限制以及14天隔离等硬性规定,雪场复工复产收效甚微,与停业前的火爆景象大相径庭。“2月27日,我们开始有限复工复产。但是因为北京是主要的客源地,出入北京限制较多,所以最终复业效果不是很明显。”聂宁宁分享道。

转机出现在五一前后,当时北京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调整为二级,随后6月6日时,京津冀地区调至三级,这为北京及环北京地区的雪场的夏季运营充分释放了消费力。“太舞是在5月1日开启夏季运营,当天单日客流量大概在3000~4000人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在家憋得太久了,我们当时抓紧又多开放了一个酒店来迎接客人。”

令人措手不及的是,6月上旬,北京疫情出现反复,这让周围雪场经营者再次陷入踌躇中。“这次疫情确实对我们有一定影响,目前我们也在关注北京疫情发展的整体形势和政策。”聂宁宁表示,太舞接下来会做充足准备,一方面按照政府防疫要求,布置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安全,同时也会按照计划准备夏季运营项目。

提升抗风险能力 四季运营成雪场自救策略

事实上,在失去了最好的经营季节后,诸多滑雪场都在寻找挽回损失的方法,而老生常谈的四季经营问题也再次被雪场管理者们提及。四季经营最大的好处就是缓解雪场原本一季养三季的做法,改善雪场设施空置率,提升雪场营收水平,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在此方面,太舞是国内的先行者之一,从规划之处就做好了四季运营的准备。过去几年的经营也卓有成效。据介绍,太舞2019年夏季接待游客达22万人次,超过了2018-19雪季时期的20万人次,夏季营收达到5600万元。夏季人次已经占到了全年人次的40%左右。而今年,太舞也做了缜密的规划,希望通过夏季运营来打个“翻身仗”。

一个非常好的问题。5G和Wi-Fi 6都是新一代通信技术标准,两者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和使用场景,也有一小部分的重合,共存远大于竞争。


5G作为支撑 社会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备受瞩目。5G有很多新的应用场景,比如边缘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高大上的场景都少不了5G的基础支持。

1,高速度

最高速度可达4G的100倍,并且这个速度还有提升的空间。

2,低延迟

5G应用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和工业自动化,时延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

3,网络容量大

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各种应用业务无所不包。

4,低功耗

5G为了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通过降低功耗,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

5,万物互联

在5G智能时代,不仅手机电脑等上网设备连接网络,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设备以及公共设施需要联网,5G让这些智能设备互联成为可能。

1,新一代技术标准

Wi-Fi 6是新一代技术标准,最高传输速度可达96Gbps,已经达到了第一代Wi-Fi的873倍。

2,应用场景

Wi-Fi作为一项非常成功的无线通信技术,早在1999年7月,苹果开始在新一代iBook笔记本电脑中引入Wi-Fi,经过20多年的发展,Wi-Fi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随着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Wi-Fi不得不面对这个新的有力挑战。在这又一个 历史 的十字路口,它究竟会走向何方呢?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首先WIFI 6 它不是我们普通用户的刚需!

WIFI 6的用途是定位在智能家居这一块的,因为它的最大连接数量有两百多台!(这个数量来源小米的AX3600的公开数据)

所以普通用户是用不到的,因为国外有很多评测机构都说过在现有的80兆hz的频段上跟WIFI 5的速度上并没有多大的提升。而160兆Hz的频段目前还未开放。

目前使用WIFI6的大多数还是集中在大企业和家里智能设备多的用户,比如小米全家桶的用户。

5G 的意义就不同了,5G可以说正在一步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真正全智能化的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等。

它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虽然现在的5G是伪5G并非真正意思上的5G。因为从性能和速度上,目前的5G还未到达5G的峰值状态。

5G的速度让“加载中”成为过去,低延迟让万物互联成为每家每户都会有的智能化生活方式!

5G 可以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它的便捷和快速,而WIFI 6对于现在你们在使用WIFI 5过渡而来的用户你会真的觉得升级后的体验感知并不大。

5G后又迎来了WIFI6,那个用途最大?

你看到的是WIFi6,俺用的路由器是WIFi6+。由于没有WIFI6手机,至今还没体验到速度带来的快感。

说到5G和WIFI6这两者的技术优势各有千秋,各自有最佳应用场景。因此,两者是相互依存、长期共存、优势互补。

说到用途,在室内环境选用WIFI6经济实惠,室外环境首选5G,WIFI6做辅助。特殊应用场合,尤其是对网速稳定性要求高的,应该首要考虑5G。因此,这两种技术总得来说,应该处于融合互补合作模式,不应该有此消彼长的互斥态势。

WIFI6是5G网络的重要互补技术,是室内场景应用的重要支撑技术,是不会取代5G技术的!

两者都是采用了相同的底层物理技术,用于网速及容量提升。由于运营商无线系统和非授权无线系统之间有很大差异,例如成本、基础设施布局、管理控制级别等,因此前者是不会取代后者的。5G技术的应用必定会使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设备间的连接无线技术是必选技术,因此在用途方面各自有各自的优势。

WIFI6技术问世,智能家居应用不再是鸡肋。

WIFI6是对室内WIFI通信距离的扩展非常友好,因此对智能家居的应用利好。如今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有所提高,智能家居开始步入寻常百姓之家,其中吐槽多得是应用不方便,根本原因就是通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优化。有了WIFI6就可以解决此类问题,只需要在室内每间房子里设置POD,于是房屋里任何一个地方几呼可将移动设备进行联网,二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沟通。

结束语:5G与WIF6的用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夺, 因此没有谁的用途大,毕竟工作场景是不同的。

楼主你好!先把我的主要观点写在最前面: 5G和WIFI6的用途都很大,没有“谁最大”之说,因为脱离了应用条件的对比是得不出结果的。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来分别了解一下5G和WiFI6到底是什么技术。

5G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继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延伸。5G网络的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窝网络快100倍。另一个优点是较低的网络延迟,有更快的响应时间,一般低于1毫秒,而4G为30-70毫秒。

WiFi6技术: 第六代WiFi标准,原名80211 ax。Wi-Fi 6主要使用了OFDMA、MU-MIMO等技术,MU-MIMO(多用户多入多出)技术允许路由器同时与多个设备通信,而不是依次进行通信。MU-MIMO允许路由器一次与四个设备通信,Wi-Fi 6将允许与多达8个设备通信。Wi-Fi 6还利用其他技术,如OFDMA(正交频分多址)和发射波束成形,两者的作用分别提高效率和网络容量。Wi-Fi 6最高速率可达96Gbps。Wi-Fi 6中的一项新技术允许设备规划与路由器的通信,减少了保持天线通电以传输和搜索信号所需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减少电池消耗并改善电池续航表现,非常适用于电子移动设备。

WiFi6将与5G齐头并进

我认为“5G取代Wi-Fi”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没有了解应用场景的偏见。5G和Wi-Fi的应用场景模式是不同的:5G是一种广域网技术,更多用于室外场景;Wi-Fi主要用于室内环境,这也是我坚信5G和Wi-Fi将长期共存下去。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可以进一步分析:

1流量费用

我们先假设在未来某一天,5G已经完全取代Wi-Fi,那么一方面,运营商就必须推出真正的无限流量套餐来弥补家庭、工作场景下电脑、平板、智能家居等各种硬件的网络流量需求,否则费用会远远超出现在宽带的费用,而且目前三大运营商的宽带并不算贵,甚至可能还会送你话费、千元机、电视联网套餐等各种各样赠品。另一方面,过去存在于Wi-Fi网络下的大量设备涌入5G网络,必将挤压网络带宽,导致用户上网速度降低。

2网络覆盖

5G网络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采用了超高频频谱,为24Ghz到52Ghz,4G网络频段为18Ghz到26Ghz,频率越高,穿越障碍的能力也越弱,所以5G信号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容易衰弱的,尤其是在密闭的电梯、地下室等,虽然运营商可以通过部署大量微基站弥补,但也意味着需要耗费更高的成本;Wi-Fi可以通过路由器和有线网络带入地下室以及建筑物中的各个角落,而5G网络难免会留下信号死角,同时方便用户管理在同一Wi-Fi下的联网设备。

3网络容量

在讲述这部分内容之前,要先提到一个计算公式,网络总容量=带宽 x 频谱效率 x 终端数量。相比于4G网络,5G网络拥有更高的网速、更大的带宽和更稳的信号,带来更为优秀的上网体验,但就像笔者在上文提到的那样,网络总容量是有极限的,5G的大带宽并不代表其可以无限量的接收设备。接入设备过多会给基站带来非常高的负担。这时候就需要Wi-Fi进行分流,降低基站负担。

4更快的网速

5G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就是快,但其实Wi-Fi 6更快。Wi-Fi 6的单流峰值速率可达12Gbps而5G网络峰值速率为1Gbps。所以在整个5G时代,Wi-Fi 6的网速可能会持续稍高于5G网络。

5终端类型发生改变

自Wi-Fi普及以来,各行各业都开始走向无线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汽车 等都成为了联网设备。如果5G取代了Wi-Fi,那么未来所有联网设备都必须要配备一张SIM卡或eSIM,这就为设备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设备的价格也会因此而上涨,让用户多余的购买和学习成本。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够解答楼主的疑惑。

5G和Wi-Fi 6都是各自技术的最新版本。5G是继LTE和LTE Advanced之后的下一代蜂窝网络。众所周知,拥有手机的人都从塔楼广播了蜂窝网络,这些塔楼经过精心设计,可以覆盖广阔的区域。

5G的前景听起来似乎很熟悉,因为新一代产品都具有类似的优势:更快的数据速度,更大的容量和更低的延迟。但是5G与过去的蜂窝网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可以在未经许可的频谱中运行,从而可以访问上一代产品所没有的宽带,从而可以更快地处理并增强连接。

在物联网时代,这可能至关重要。倡导组织5G Americas总裁克里斯·皮尔森(Chris Pearson)说:“它不仅提供了连接数以百万计的设备用于IoT或大规模机对机通信的能力,而且还提供了 数十亿个设备的 连接能力。”

“任何想要一个端到端具有许多服务功能的非常安全,可靠的网络的企业将选择5G作为首要选择。”

就5G而言,Wi-Fi 6(或80211ax)是无线网络传输的最新标准——与5G一样,它有望比前几代产品更快,更广泛,更智能。

但是,Wi-Fi 6也为旧无线标准所不具备的功能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思科无线 CTO Matt MacPherson 说,最大的不同是使用正交频分多址。 使用OFDMA,如果需要,可以将接入点配置为在指定时间内将其整个信道分配给单个用户,或者可以将信道设置为同时容纳多个用户(对于低带宽应用程序来说是理想的)。结果:提高了效率,减少了等待时间或延迟时间。

“您可以做的是,您可以说我需要从网络上除去这么多的流量,并且我将安排这些设备使用不同的插槽,并且彼此避免,以便我们可以更好地优化网络。” MacPherson说。

MacPherson表示,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这已成为一种必然。 高密度环境过去通常仅限于 体育 场馆和音乐厅,但是随着企业使用越来越多的设备,再加上诸如智能手表之类的个人设备,企业也已成为高密度环境。

虽然5G和Wi-Fi 6的采用仍处于早期阶段,但两者都对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力。所有部门都可以从更快的数据速度和更少的延迟中受益,但是更多地依赖于连接的设备和移动性的行业将从这些新技术中获得最大收益。

“如果您是智能电网,并且希望更好地监控电网并更好地了解如何管理电力,那么拥有5G IoT传感器,设备和功能将是一个机会,” Pearson说。

对于Wi-Fi 6,麦克弗森说,OFDMA调度可以优化设备的电池使用,这对行业特别有用。他说:“我们已经在这些早期部署中看到了改进,但是随着软件变得越来越复杂,调度算法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们将会看到这些增长。”

“也许在工厂车间存在局限性,因为您无法将光纤连接到每台机器人身上,也无法将光纤连接到某些端点来实现智能自动化,” Pearson说。“当您看到5G可以做什么时,您就会开始考虑花多一点钱来做到这一点。”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的相同优势也将帮助其工人完成工作。 随着越来越多的员工寻求在远程办公和移动性的支持下实现工作/生活平衡,协作技术的牢固连接势在必行。远程工作由视频会议和数字电话等技术提供支持,并且这些技术需要正确同步才能生效。

麦克弗森说:“您不希望有人在屏幕上讲话,而以后听到的声音看起来像是那些日本的老。您希望它同步,并且希望它是实时的。”

尽管好处可能是巨大的,但与采用新技术一样,也会有所调整。皮尔森预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人们可以提出新想法,新业务计划和新业务方式的时代。我认为这对工人来说是积极的,但他们也必须发展。”

MacPherson说,尽管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将5G或Wi-Fi 6作为前进的最佳方法,但实际上这是团队的共同努力。 “有狂热者认为Wi-Fi 6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有些人则认为5G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答案就在中间。”

“我们支持5G美好的未来,”他的组织5G Americas的Pearson说。“但是我们也认为Wi-Fi 6发挥着非常 健康 的作用。”

对于像思科这样的公司,MacPherson表示目标是无缝的网络体验。他说:“这不仅是做好技术,而且是将技术连接在一起的能力。我们想要为您提供最佳的连接体验,并确保您可以无缝体验产品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有两个新的标准进行了发布和建设,一个是5g,另一个则是WIFI 6。这是两个不同的应用场景的技术标准。5g主要面向户外,而WIFI 6则主要面向家庭会场等小区域场所。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意思,和我们现在普遍在使用的4G技术是属于并行关系,主要是通过运营商的基站来使手机实现移动的语音通信和数据业务。

WIFI 6是WIFI的第六代技术,其实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已经发展到第六代的WIFI版本。他的标准是80211 ax,只是被WIFI联盟更改成了更通俗的WIFI 6的名称而已。现在我们主力使用的是80211n也就是WIFI 4,还有80211 AC也就是WIFI 5。

5g和WIFI六一样,都有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更低的延迟。当然光有5g基站和WIFI 6的路由器,也是没有什么用!还需要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也同样符合相同的标准,才可以享受这些更好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新的标准,在未来都会成为主流!

一、5G主要是移动通信技术

其实5G主要是移动通信技术,也就是蜂窝通信技术,虽然与WIFI 6似乎有很多共同点,但5G中最重要的是语音通话之类的。

同时基于5G网络,除语音通话外,再支撑起边缘计算、物联网、自动驾驶、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技术。

他主要是覆盖更远,覆盖范围更广,同时有运营商全国统一覆盖进行运营。

二、WIFI 6主要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

而WIFI技术主要是无线数据传输技术,不用于语音通话,这个大家是有感受的。主要是各设备通过无线技术接入网络中。

比如电脑、智能家居等等,通过一个WIFI技术,构成一个相对较小的局域网,然后各设备接入其中,进行数据的传输。

可见这两项技术,有一定的共同点,但却有不同的适用场景,不存在说谁用途更大,毕竟两种技术的作用不同,无法直接比较的。

5G和WiFi 6是并驾齐驱的两大网络技术,没有哪个用途更大一说,两者只是应用场景的不同,一个主室内、一个主室外,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总体来说,5G和WiFi 6是并存而非竞争的关系,都是在各自领域最新的技术,且都将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5G和WiFi,属于一种竞争合作的关系,前期是合作居多,后期则主要是竞争。5G和WiFi的重合区域,主要是一些室内的应用场景,包括一些家庭级的应用以及企业级的应用。从两者的应用场景来看,5G的用途要大于WiFi应用的用途。

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技术,属于固定网络的延伸。WiFi技术的出现,是因为有一些设备是需要通过无线技术来交互数据的。

WiFi技术从1999年的IEEE 80211b开始,一直到2019年的IEEE 80211ax,中间还有1999的IEEE 80211a,2003年的IEEE 80211g,2009年的IEEE 80211n,2013年的IEEE80211ac,一共经历了6个大的版本。在2019年WiFi联盟将WiFi重新命名,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分别定义为WiFi 1到WiFi 6,现在我们经常提及的WiFi 6也就是IEEE 80211ax。

WiFi 6的问世时间和5G比较相近,也被认为是和5G同期的技术。

5G可以实现理论最大96Gbps的接入速度,和5G的速度也比较接近。

WiFi 6和以前的WiFi应用场景也没有出现变化,基于非授权频率的WiFi 6技术,主要应用的场景是室内场所,比如家庭内部,一些办公区域, 体育 馆、火车站、飞机场等交通枢纽,商场等商业场景,也有小部分工业物联网设备使用了WiFi做为接入技术。

和前代的WiFi技术相比,WiFi 6主要的性能提升,更多的也是偏向于物联网设备的支持,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是WiFi 6的技术特点,这里和5G的三大应用场景是比较相似的。

WiFi技术,属于局域网技术,应用范围在1公里之内。和WiFi技术相比,5G是广域网技术,支持终端大规模的移动,以及全球漫游,这点是WiFi技术无法做到的。

此外,由于WiFi无法确保设备的安全性,所以一些对于安全性有比较高要求的设备,也不会使用WiFi进行连接,比如一些公共设施、工业物联设备等。

在5G的发展过程之中,前期5G基站还很难做到全面的覆盖,运营商的5G建设主要是以室外覆盖为主,兼顾部分室内浅层覆盖,这就室内区域,需要有WiFi 6进行补充。

伴随5G而来的,还有光纤入户宽带的提速,1000M级别的宽带推广,也是5G时代运营商会要进行的固网的提速。

千兆宽带,配合WiFi 5很显然无法满足,WiFi 5就现在的终端配置,基本也只能支持867Mbps的传输速率,所以也需要支持更高传输速率的WiFi 6。

而且随着家庭内部智能家居设备的增加,传统的WiFi 5路由器的接入终端限制,也制约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在这块,也需要WiFi 6的支持。

目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对于5G手机,同时也有支持WiFi 6的要求,这也说明了在5G前期,WiFi 6的必要性。

随着运营商5G室外覆盖的提升,最终运营商将会开始转入室内部分覆盖5G。在这里,主要是使用5G小基站进行覆盖。基于5G的小基站将可以提供家庭级、室内级的覆盖,而且由于5G后期网络结构会发生变化,边缘计算的引入,使得家庭级的5G接入将可以和现在的光纤入户一样开始包月制,到了这个阶段,5G将在家庭场景直接和WiFi 6正面竞争。

要做到这点,小基站的价格是最大的问题,现在5G pRRU的价格还是在万元的级别,这个价格是很难被普及化的。

总而言之,WiFi 6是一个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是覆盖室内,而5G属于广域网技术,可以覆盖室内,也可以覆盖室外,就应用场景而言,5G是要比WiFi 6广泛的。在5G前期,WiFi6的应用场景会和5G有部分交叠,但是就家庭场景和一些特殊室内场景而言,WiFi 6会是5G的重要补充。而到了5G后期,最终5G和WiFi 6谁占到上风,就需要看产业链如何发展,以及运营商如何抉择了,就技术而言,5G是可以取代WiFi 6的,而WiFi 6是无法取代5G的。

我是乐创物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主要是做物联网方面和工业自动化方面的。

5G和WiFi6不同的应用场景都会有不同的发展,现在说哪个用途最大有点维持过早。下面分别来看看5G和WiFi6。

1 5G是什么?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即4G(LTE-A、WiMax)、3G(UMTS、LTE)和2G(GSM)系统之后的新的延伸。

5G

2 5G网络特点

高速率,以Gbit/s为标准,能够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的传输;低时延,约1ms左右,能够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 超大带宽,能够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各种物联网通信应用; 频谱效率要比4G提升到10倍以上等。 以上4点是5G区别于前几代移动通信不同点,也是移动通信从以技术为中心逐步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的结果。

3 WiFi6是什么?

WiFi 6,其实就是第6代无线技术——80211 ax。WiFi6带来的最大意义就是更低的时延和更稳定的连接。
WiFi各代对比

4 WiFi6最新应用

雷军在小米10(小米十年梦幻之作)着重介绍了WiFi6;海信在2020年春季新品发布会上一气推出国内率先搭载WiFi 6的电视;4月17日,小米首款WiFi6路由器开售。
雷军介绍WiFi6

5 5G与WiFi6

WiFi 6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主要覆盖室内,而5G属于广域网技术,可以覆盖室内和室外。在应用场景方面,5G比WiFi 6更广泛。在5G的早期阶段,WiFi6的应用场景将与5G的应用场景重叠,但在智能家居场景中和一些特殊的室内场景方面,WiFi6将是5G的重要补充。然而,在5G的后期,无论是5G还是WiFi 6,都取决于产业链的发展和运营商的选择,这将决定谁发展用途更大。

这个是我们的考试题也许会对你有帮助,现代通信新技术大约就是这几个方面
1、什么是宽带接入?简述现阶段接入技术基本原理?简述你对未来接入技术发展的看法?
宽带接入是接入速率较高的接入方式。在公用电话网中通常认为在几百kbit/s以上的接入就属于宽带接入,有线、无线等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定义。宽带是相对传统拨号上网而言,尽管目前没有统一标准规定宽带的带宽应达到多少,但依据大众习惯和网络多媒体数据流量考虑,网络的数据传输速率至少应达到256Kbps才能称之为宽带,其最大优势是带宽远远超过56Kbps拨号上网方式。
未来的宽带上网技术应当具有连接简单, *** 作发便,同时功能强大等特性,它至少必须满足用户在语音和数据业务上的基本需求-例如高速网上冲浪,HDTV,VOIP话音业务等等。而今,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这些服务离你越来越近,全球的电信运营商都在向着未来不懈的努力。
我们了解了多种有可能实现的宽带接入方式,如"Stratellite"宽带、FTTH (光纤入户) 、ADSL2/ADSL2+,很难判断其中的哪一种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但是每一种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最终能够笑道最后的,一定是那种能提供更高速度,更佳性能,更低成本,更高可行性的技术方案。所以,现在的宽带用户还有那些潜在的宽带用户将看到一个全新的局面,未来的宽带接入技术将会更成熟,没秒10M甚至100M不是梦!
2、无线城市的概念?当前无线城市有哪些解决方案?简述你对无线城市发展的认识和看法?
无线城市,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从而使在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上不能使用、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上效果不够理想的高速度的新业务、新功能被开发出来,例如用手机看电视、打网络游戏、手机视频聊天、用手机随时召开或参加视频会议、家庭数字网络、无线传输文稿和照片等大文件、无线网络硬盘、移动电子邮件,等等。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无线城市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无线数字城市建设的目标,对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传播环境,不同的业务量需求,采用应不同的站型,不同的站间距和不同的天线类型,合理分布,达到用尽量少投资实现尽量好的覆盖效果。
1、城市主干道的覆盖;主干道路覆盖对数据流量的要求不高,一般容量不是问题,但对连续覆盖要求较高。对高速交通干道覆盖,可以采用高增益定向天线的方式对道路进行覆盖。
2、广场的覆盖;广场覆盖主要以公众用户上网为主,由于覆盖区域较为开阔所以可采用全向天线进行区域覆盖,但考虑到传输问题因此规划时可以采用Mesh方式进行网络连接。
3、景区的覆盖;此类地区由于往往线路难以到位,必须采取MESH或无线中继的方式进行覆盖。天线的选用需要考虑到景区整体的效果,可以采用仿真或仿生天线。
4、机场、车站、咖啡吧、茶室、休闲场所公共营业区域等室内区域的覆盖;室内场馆主要包括候机厅(候车室)、展览馆、体育场馆、高级写字楼、咖啡吧、室内茶室、大型室内商场等,可以采用普通无线控制器+AP使用自带天线或连接室内天线的方式进行覆盖。
5、园区的覆盖;园区覆盖主要面向游牧应用的公众用户,多数区域较为开阔但可能存在树荫的阻挡。对于数据的突发流量要求不高,覆盖区域较为分散。覆盖可以考虑采用全向和定向天线的结合,对于线路不到位的地方也可以采用Mesh或无线中继的方式进行无线组网。
随着移动技术的成熟,以及人们生活和工作等行为的网络需求越来越倾向于“随时随地上网”的行为模式,无线网络作为一种便捷快速的网络服务肯定要在全世界普及,无线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民意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中国已经有很多城市已经开始无线网络发展计划,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已经开始建设无线城市。最近北京的中移动和房山区长阳镇就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在长阳半岛建设无线城市,助力北京世界城市和信息化产业建设的同时,更为长阳半岛的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网络通讯服务。
3 、什么是现代服务业?具体包括哪些业务?分析并阐述ICT?信息通信技术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在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业务:
1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
2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3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4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也是在线测试仪的简称。
任何依靠信息通信技术(ICT)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首先要有一个多种电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接入网络,为用户实现方便、快捷、廉价、多功能的接入。它应包括对互联网的接入,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入,对固网的接入等。而且这些接入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窄带和宽带的服务,或者按服务种类提供语音、数据、视频的接入。所以现代服务业共性服务支撑系统的接入也必须作到完全现代技术的、无时不在的、无处不在的全方位的服务。具体的通信手段要包括PSTN、PHS、ISDN、GSM、CDMA、3G(WCDMA、CDMA2000、TD-SCDMA)、WIFI、WIMAX、集群通信、Cable、卫星、互联网的各种接入(PC与固网、移动网和无线网各种接入)等。
4、网络优化的方法有哪些?室内补充覆盖信号源接入方式各自的特点?
网络优化的方法很多,在网络优化的初期,常通过对OMC-R数据的分析和路测的结果,制定网络调整的方案。在采用图1的流程经过几个循环后,网络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仅采用上述方法较难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时通常会结合用户投诉和CQT测试办法来发现问题,结合信令跟踪分析法、话务统计分析法及路测分析法,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在实际优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话务统计报告,并辅以七号信令仪表进行A接口或Abis接口跟踪分析,作为网络优化最常用的手段。网络优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发现问题,下面就是几种常用的方法:
1.话务统计分析法:OMC话务统计是了解网络性能指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反映了无线网络的实际运行状态。它是我们大多数网络优化基础数据的主要根据。通过对采集到的参数分类处理,形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并结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问题。同时还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统一的参数模板,以便更快地发现问题,并且通过调整特定小区或整个网络的参数等措施,使系统各小区的各项指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网的系统指标。
2.DT (驱车测试):在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的过程中,借助测试仪表、测试手机,对车内信号强度是否满足正常通话要求,是否存在拥塞、干扰、掉话等现象进行测试。通常在DT中根据需要设定每次呼叫的时长,分为长呼(时长不限,直到掉话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据平均用户呼叫时长定)两种(可视情况调节时长),为保证测试的真实性,一般车速不应超过40公里/小时。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盖情况,是否存在盲区;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3.CQT (呼叫质量测试或定点网络质量测试):在服务区中选取多个测试点,进行一定数量的拨打呼叫,以用户的角度反映网络质量。测试点一般选择在通信比较集中的场合,如酒店、机场、车站、重要部门、写字楼、集会场所等。它是DT测试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还可完成DT所无法测试的深度室内覆盖及高楼等无线信号较复杂地区的测试,是场强测试方法的一种简单形式。
4.用户投诉:通过用户投诉了解网络质量。尤其在网络优化进行到一定阶段时,通过路测或数据分析已较难发现网络中的个别问题,此时通过可能无处不在的用户通话所发现的问题,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网络服务状况。结合场强测试或简单的CQT测试,我们就可以发现问题的根源。该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及时,针对性强等特点。
5.信令分析法:信令分析主要是对有疑问的站点的A接口、Abis接口的数据进行跟踪分析。通过对A接口采集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切换局数据不全(遗漏切换关系)、信令负荷、硬件故障(找出有问题的中继或时隙)及话务量不均(部分数据定义错误、链路不畅等原因)等问题。通过对Abis接口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主要是对测量仪表记录的LAY3信令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信号质量分布图、频率干扰检测图、接收电平分布图,结合对信令信道或话音信道占用时长等的分析,可以找出上、下行链路路径损耗过大的问题,还可以发现小区覆盖情况、一些无线干扰及隐性硬件故障等问题。
6.自动路测系统分析:采用安装于移动车辆上的自动路测终端,可以全程监测道路覆盖及通信质量。由于该终端能够将大量的信令消息和测量报告自动传回监控中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出现问题的地点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所采用的方法同5。
在实际工作中,这几种方法都是相辅相成、互为印证的关系。GSM无线网络优化就是利用上述几种方法,围绕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话音质量和切换成功率及超闲小区、最坏小区等指标,通过性能统计测试→数据分析→制定实施优化方案→系统调整→重新制定优化目标→性能统计测试的螺旋式循环上升,达到网络质量明显改善的目的。
(1) 宏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采用宏基站作信号源,其主要的优点是业务承载量大,通过增加基站设备的资源即可完成扩容,适用于用户众多,业务量高的大楼,场馆等建筑;缺点是宏基站和塔放之间采用射频馈缆连接,当用于大型建筑物的室内覆盖时,过多射频电缆集中于塔放节点,造成系统成本上升,需要较大的布线空间,施工难度加大,同时馈线损耗会造成射频信号衰减过大,不利用功率的有效使用。
(2) 微蜂窝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采用微基站作信号源,相对宏基站,业务承载较小的建筑易于安装。缺点如下:
A.微基站因为要体积小,输出功率小,覆盖有限,可能产生较多的校区切换,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如果要覆盖较大的区域,一种方案是使用更多的微基站,导致建网成本增加。
B微基站组网时,每个信源的容量有限,不同信源之间的容量不能共享;对于一些室内环境,如果区域内其话务量的分布不均或者随时间变化很大,微基站因为无线资源共享率低,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C微基站室内覆盖的扩容时增加微基站,扩容成本高。
(3) 直放站作信源接入信号分布系统。
直放站(中继器)属于同频放大器,是指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作用的一种无线发射中转设备。
5、什么是下一代网络?NGN有哪些核心技术?阐述不同核心技术之间的区别及你对NGN发展的看法?
下一代网络是网络的下一个发展目标。目前一般认为下一代网络基于IP,支持多种业务,能够实现业务与传送分离,控制功能独立,接口开放,具有服务质量(QoS)保证和支持通用移动性的分组网。
NGN的关键技术有软交换技术、高速路由/交换技术、大容量光传送技术和宽带接入技术,其中软交换技术是核心技术。
软交换技术是一种基于软件的分布式交换和控制平台。
高速路由器处于NGN的传送层,实现高速多媒体数据流的路由和交换,是NGN的交通枢纽。
大容量光传送技术:光纤传输具有大容量和高速率的特点,光交换和智能光网更加灵活,更有效的传输。
宽带接入技术:将各种宽带服务与英语那个才能开展起来,网络容量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挥。
NGN的技术标准研究正在继续进行中,各国的电信运营商都对其非常关注,对NGN的未来发展中融合成为主旋律。其中IMS的NGN架构是对3GPP规范中的特性补充,相信不久的将来NGN将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6、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包括哪些服务类别?简述云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并谈谈你对云计算发展的看法?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这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它具有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等独特功效。
云计算服务类别包括基础架构云、平台云、应用云。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Amazon
Amazon以在线书店和电子零售业起家,如今已在业界享有盛誉。它最新的业务却与云计算有关。两年多以前,亚马逊作为首批进军云计算新兴市场的厂商之一,为尝试进入该领域的企业开创了良好的开端。
Google
围绕因特网搜索创建了一种超动力商业模式。如今,他们又以应用托管、企业搜索以及其他更多形式向企业开放了他们的“云”。
Salesforce
Salesforce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先驱,它一开始提供的是可通过网络访问的销售力量自动化应用软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其他软件即服务厂商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Salesforce的下一目标是:平台即服务。
Microsoft
在云计算的起步阶段,微软曾经历过不少周折。经过几年的磨合调整之后,这个软件巨头的云计算战略终于走上了正轨。

中国移动
云计算作为中国移动蓝海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于2007年由移动研究院组织力量,联合中科院计算所,着手起步了一个叫做“大云”的项目。
Giwell
Giwell是国内首个通讯计算云平台,是天地网联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一代云计算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生产活动的陈国逐渐开始以服务方式向用户进行交付。而云计算所提供的xaas模式正是服务化趋势的体现。云计算为产业服务化提供了技术平台,使生产流程的最终交付品是一种基于网络和信息平台的服务。我确信,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云计算市场将会保持快速的增长。
7、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包括哪些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简述你对物联网的理解及未来发展的看法?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短距离无线通讯(zigbee、wifi、蓝牙等)、低功耗无线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定位、射频识别(RFID)(高频、超高频)、远程网络、多网络融合等
物联网关键领域有1 RFID; 2传感网; 3 M2M 4 两化融合[。
物联网的发展,也是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和泛在网络发展的结果,带动的不仅仅是技术进步,而是通过应用创新进一步带动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塑造了知识社会的流体特性,推动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形态的形成。移动及无线技术、物联网的发展,使得创新更加关注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成为下一代创新的核心。技术更加全面,体验更加丰富成为新一代物联网的发展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085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