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认定

南平市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认定,第1张

5日,从 南平市 工信局获悉,福建省工信厅近日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南平市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创建的福建省氟新材料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平台也是南平市首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通知》明确,福建省氟新材料创新中心按照《福建省氟新材料创新中心创建实施方案》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规范资金使用,及时向各级工信部门报送创建情况。创新中心要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示范作用,为全省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协同创新平台。

据了解,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是由有较强经济实力和研发能力,且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单位牵头,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是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突出协同创新取向,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的创新平台。

永晶科技成立于2007年,坐落于 邵武市 金塘工业园区,主要以无水氟化氢、氟气为原料,生产下游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新材料、含氟特气,并进行新型含氟液晶材料和含氟有机化合物中间体的研发,是一家以氟精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永晶科技率全省之先,投资建立微通实验室、氟化实验室、氢化实验室及目前福建省唯一具备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全套设备、CNAS(唯一国家认可实验室认证机构)认可资质的过程安全实验室等,高薪聘请多名研究生入企研发,为牵头申报福建省氟新材料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邵武市金塘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氟新材料创新中心通过认定,为推动当地氟新材料产业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夯实了科技支撑。(林奥 肖文)

全市生产总值32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6455亿元,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933亿元,增长2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4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249∶344∶402调整为259∶347∶394。外贸出口221亿美元,增长317%。实际利用外资281亿美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全年接待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并通车,浦南高速公路、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287万公顷、发(换)证面积486万公顷。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长12%;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南平告别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计划总投资3656亿元,计划于5年内完工,其中一期工程总造价2423亿元,建设里程4642公里(主线2791公里,连接线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开通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序幕,未来几年浦南、宁武、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条高速公路将相继破土动工,南平将迎来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高潮。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
为主动融入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战略,南平市委在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用高新科技武装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经济区,打造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构想。在经济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腹地;在区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设成为南接北联的战略通道;在生态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为中国南方的生态绿谷。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发挥了区位、资源、生态三大比较优势,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为南平今后的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4年国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南平作为全省产粮区,全面落实有关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4万公顷,粮食总产量增加1069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213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