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品经理的入坑感悟

物联网产品经理的入坑感悟,第1张

0前言部分

1我所理解物联网

2公司业务架构

3个人职业规划

毕业后第一次跳槽,来了家物联网公司,感觉回到了大学时候,每天被大量智能设备包围的感觉很熟悉,有一些感悟,关于产品、关于技术、关于生活,抽空写下来。

物联网这个词被讲了很多年,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自然对其较为熟悉,物联网就是大量的智能设备联网共同工作。但当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真正接触物联网产品,我反倒很难说清楚什么是物联网。亲人或朋友问我新工作是做什么的,我也很难描述清楚,不单是设备,不单是软件硬件,不单是数据,不单是场景现在我能体会到一些知乎大神上关于物联网的回答都是用一些很虚、很飘渺的词:处处皆入口,万物皆相连,边界不复存在。这不是装深沉,而是真的无法用一两句话描述清楚。

我也沿用这种很虚很飘渺方式来理解物联网,从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开始,来理解物联网中频频提到的两个词:“连接”和“数据”。

这句话诗描述的几时古人对“连接”这个词的理解。这一刻,全天下的人看得都是同一个月亮,通过一个月亮,把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可见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有着一些隐隐约约的思路,通过一样东西,把所有人都连接起来。终于在今天,腾讯把这个使命完成了,微信让人与人之间可以即时通信,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微信的启动界面,也是一个冰冷的月亮,跟我这个配图有点像,不知道设计灵感是否也是想表达,当代的微信就像古代的月亮,承载着连接的使命。如果文章有幸被微信的设计师看到,可以回复一下。

这是一个哲学家说的,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数据是带有时间维度的。川流是不息的,河流中的水质、流速、温度每一秒钟都不一样,左脚踏进一条河流,右脚再踏进去的时候已经是另一条河流,它的水质、流速、温度等都不一样了,即便一样,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一样了。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个时刻的数据,让这条历史的长河具有可分析意义。

物联网系统要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要记录和分析历史数据,感知每个瞬间的数据变化,在最适合的时候提供最时候的服务。举个例子,你的身体状态每一秒钟都在变化,天气每秒钟都在变化,我们要结合你昨天的睡眠情况,今天的皮肤特性,建立很多数据模型,可能还需要融入中医的知识图谱,心理学知识图谱,告诉现在的你最适合和什么汤,甚至告诉炖锅每一秒钟的火力是多少,计算出热力曲线,炖出来的汤才最适合2个小时后的你喝。

其实写到这里我会想起我爸爸妈妈,每当我回到家他们看到我的黑眼圈,或者脸部发红,会问我昨晚睡得怎么样,然后猜测我是阴虚火旺,然后炖一个苦瓜黄豆汤给我喝。类似的事情你们爸妈也经常做吧。现在机器可以完成这些事情,而且不再是靠猜测,而是精准的数据采集,结合各种知识图谱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转化成设备服务。

好了,故弄玄虚的文字写完了,我还是得理清我具体是做什么的,公司业务架构是怎样的,我的岗位在整个业务流里处于哪个环节。其实面试时,甚至入职前我都不太清楚我的岗位职责,拿到offer后我深入了解物联网,领略到其魅力,以及判断到公司的研发实力能驾驭物联网的魅力,还不是很清楚岗位工作内容就入职了。现在已经入职两周了,对公司业务架构有一定了解了,以产品经理为焦点梳理一下业务流程。

公司业务方面:公司主要是面对B端客户,以数据服务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服务平台和开放平台,让数据的雪球越滚越大,在幕后担任“大脑”角色。另一方面,在图中下方也看到了两条小小的产品线,一条是互联网产品,另一条是硬件设备,既做互联网产品也开发硬件,虽然力度很小,但也看出公司并不放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想法的。

部门架构方面:从对外部门架构上来看很不清晰的,有两家子公司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自己的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职能交叉,部门自成体系,难以梳理清各部门的依赖关系。我按照业务流程以产品经理的视角捋一遍可分三种产品经理。第一类是走在业务流最前端的市场部的产品经理,他们直接对接客户需求。第二类是业务流中端的物联网产品经理,他们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创造出应用场景,供商业转化。第三类是业务流后端的AI产品经理,他们负责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负责数据大脑的需求。

我的岗位:我是上述第二类,业务中端的物联网产品经理,负责场景的创建和数据的打通,让算法结合使用场景落地。从图上可以看出负责的产品可以“一横两竖”概括,“一横”就是平台性的项目,包括B端开放平台、C端超级APP等;“两竖”中分别为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家庭场景包括睡眠产品线、美容产品线、家电产品线,商业场景更多了:智慧校园、智慧农场、医疗健康、养老、酒店、水生态这些场景和数据需要相互打通。

2013年毕业后就在上一家公司工作,老东家是一家电视厂商,一共待了5年时间。也有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在一家电视终端公司待那么久,找工作时面试官也会问这个问题,待了这么久的公司为什么现在想离开。我的择业逻辑是这样的:

为什么在一家做电视的终端公司呆那么长时间,因为它的工作范畴比较广,我能学习的知识面广。前沿技术的方面涉及了大数据、AI、语音,移动互联网领域涉及购物、内容、社交等模块产品,硬件方面的有智能设备产品等。终端公司业务覆盖领域广,如果我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可以找相应的项目去做,再自己深入学习。比如甚至我对外卖行业感兴趣,现在的TV也有内置的外卖APP,通过项目和自主深入学习我能转到外卖这个垂直领域的公司去。但如果在外卖领域公司,就比较难转到终端公司了,这就是终端公司的好处。

这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模式在瞬间爆发,也很快没落,今天共享单车群雄逐鹿,明天短视频三分天下,如今无人零售打的火热,区块链又何去何从我不知道哪些方向才是对的,不知道转到哪些垂直领域去才合适。所以我选择在一个大的平台待着,能看清楚当前形势再行动。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逐渐能看透一些东西,个人感觉到移动互联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新模式枯竭,产品差异化最终也只能体现在运营上,没有太多的机会,遂放弃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想法。这一两年人工智能悄然兴起,能强烈感觉到它带来的变革,它将像移动互联网那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李彦宏也提到,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不再,但AI的机会正在走来。各种迹象表明,站队人工智能是正确的选择。所以我摒弃了一些移动互联网属性的工作经历,选定了“一个方向,两个场景”:AI的方向,以及AI赋能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机器人,另一个是智能家居。然后准备简历,面试,最后来了目前这家物联网公司,虽然岗位不是AI产品经理,但能跟AI团队紧密合作,且能调用其资源,想深入学习AI技术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下阶段:

在业务层面,希望能尽快上手和适应新工作,并能在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目前从“一横两竖”中的“一竖”入手,即家庭场景产品线,后续会接触商用行业的产品线,再到横向的平台类项目。最后向前后端延伸,学习范畴渗透AI核心技术、各垂直行业的商业需求,努力成为全栈人才。

在职业层面,目前产品经验尚不足,是一个初级、执行层面的产品经理,希望通过努力,发展到能在规划层面有一定话语权产品经理,最后发展到在战略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经理。

在生活层面,好像单身挺久了,抽空找个女朋友。入职两周,感悟大概就这些了,以上,共勉。

海尔生物医疗工作挺不错的。

海尔生物医疗2005年创立,海尔生物医疗是基于物联网全场景转型的生物安全科技生态公司,于2019年成功登陆科创板,成为物联网科技生态第一股(股票代码688139)。

海尔生物医疗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实现全球唯一-196℃至8℃全温域全场景覆盖,打造血液网、疫苗网、生物样本网、试剂网及生物安全产业等多个场景生态。依托互联工厂,共建生物安全科技生态。

2019年,海尔云芯物联网超低温冰箱通过搭载碳氢变频制冷技术,能够实现双重节能,节能效率提高66%,而且融合了创新的物联网技术,通过智慧的云物联平台和BIMS样本信息化平台,实现了人、设备、样本三者的双向信息交互。

业务领域:

海尔生物医疗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物联网向生物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既可以提供医疗器械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

制冷设备、机电设备、冷库、液氮生物容器、太阳能制冷产品、实验室设备等,提供覆盖-196℃至 8℃全温度范围内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产品。

海尔不是国企。

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的跨国企业,不是国有企业。它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市,主要从事制造和销售家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全球范围内,海尔已经成为了一家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公司,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拥有20多个生产基地和40多个研发中心,是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尽管海尔在早期曾经是国有企业,但在1991年就已经进行了改制,成为了股份制企业,目前已经是一家民营企业。

海尔公司简介

海尔创立于1984年,是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持续创业创新过程中,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发展主线。海尔集团创始人、名誉主席张瑞敏提出“人单合一”模式。

海尔始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踏准时代节拍,从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引领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型企业,连续4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海尔拥有上市公司3家。

在全球设立了10大研发中心、71个研究院、33个工业园、133个制造中心和23万销售网络,拥有海尔、卡萨帝、Leader、GEA 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Candy等七大高端品牌和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

构建了全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和大健康生态品牌盈康一生,旗下创业加速平台海创汇已孵化7家独角兽企业、102家瞪羚企业、8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海尔连续13年稳居欧睿国际世界家电第一品牌,子公司海尔智家位列《财富》世界500强和《财富》最受赞赏公司,旗下新物种卡奥斯COSMOPlat。

连续4年在工信部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排名榜首,被ISO、IEEE、IEC三大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牵头制定大规模定制模式的国际标准。物联网时代,海尔生态品牌和海尔人单合一模式正在实现全球引领。

未来,海尔将继续携手全球一流生态合作方,持续建设高端品牌、场景品牌与生态品牌,建设衣食住行康养医教等物联网生态圈,为全球用户定制个性化智慧生活。

海尔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1、公司1984年创立于青岛。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海尔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适时进行战略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管理模式也从日清管理法、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发展到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

一、在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持有多个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其中,按品牌统计,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数据来源:欧睿国际Euromonitor)。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截止2011年,累计申报12318项技术专利,或授权专利8350项;累计提报77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7项已经发布实施,是中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二、在流通渠道领域,海尔构筑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竞争优势。海尔实网即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社区和农村市场,海尔在全国建设了7600多家县级专卖店,26万个乡镇专卖店,19万个村级联络站,可以保证农民不出村知道家电下乡,不出镇买到下乡产品;海尔在全国建立90余个物流配送中心,2000多个二级配送站,可以保障24小时之内配送到县,48小时之内配送到镇,实现即需即送、送装一体化;海尔在全国共布局17000多家服务商,其中在一、二级市场建立了3000多家服务商,三级市场建立了4000多家服务商,四级市场建立1万多家乡镇服务站,可以保障随叫随到,为用户提供及时上门、一次就好的成套精致服务。 海尔的虚实网融合的优势保障了企业与用户的零距离,不但有效支持海尔产品的营销,还成为国际家电名牌在中国市场的首选渠道。
三、在互联网时代,海尔实施两个战略转型:企业转型,从“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商业模式转型,从传统商业模式转型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海尔组织结构应需而变,从传统的“正三角”转变为“倒三角”组织,形成以自主经营体为基本创新单元的扁平化网状组织结构,让每个员工直面市场,更加敏捷快速地获取并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世界著名的商学院、管理专家认为,海尔的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具有颠覆性、首创性和领先性的特点,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突破,有可能破解全球企业界的管理难题。

海尔公司是股份制公司。

海尔集团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海尔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社群生态,率先在全球创立物联网生态品牌。公司创始人张瑞敏先生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海尔集团拥有海尔、卡萨帝、GEA、斐雪派克、AQUA、统帅等智能家电品牌;日日顺、海尔消费金融、COSMOPlat、顺逛等物联网服务品牌;海尔兄弟等文化创意品牌。

物联网时代,海尔将围绕“智家定制”(智慧家庭定制美好生活)的战略原点,构建食联生态、衣联生态、住居生态、互娱生态等物联网生态圈,满足全球用户不断迭代的个性化家居服务方案的需求。目前,海尔在全球拥有10大研发中心、24个工业园、108个制造工厂、66个营销中心。

扩展资料:

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

1、1984--1991年,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2、1992--1998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3、1997年,美国《家电》杂志公布全世界范围内增长速度最快的家电企业,海尔超过GE、西门子等世界名牌,名列榜首。

4、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以《中国海尔的威力》为题对海尔集团所取得的业绩进行大篇幅报道。

5、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排名,海尔总裁张瑞敏荣居第26位,这是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高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海尔

海尔官网-关于海尔

近日,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在青岛盛大开幕,本届论坛由海尔集团和加里·哈默管理实验室(MLab)联合主办。会议现场,全球领先的洞察与咨询公司凯度集团、全球顶级学府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携手海尔集团正式发布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该书以中国企业海尔为核心案例,探讨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成因、定义和影响。

白皮书的发布,不仅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标准提供了范例,也为企业快速迈入物联网生态提供了一份"入场指南",为生态品牌的未来创造了"无限可能"。

变革时代,品牌战争再升级

在传统工业时代,企业的主要职责就是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再通过线下渠道卖给客户。在卖方市场的基础上,产品只要被生产出来,基本上就不缺少买家,甚至有的产品一上市就成为爆款,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追捧。

但可惜,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和爆发,互联网让实时大规模在线连接成为现实甚至是常态化,传统商业模式被打破,一种新经济形态——平台模式应运而生。

在平台模式下,企业之间形成了初步的线上互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台品牌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逐渐走上价格战的老路。残酷的事实是,平台品牌也已经成为杀得热火朝天的红海。

在一脚踏入物联网时代的今天,企业要想摆脱这种"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关系,就必须进一步打破行业和品类壁垒,共同促成动态多边合作的新品牌模式——生态品牌。而这也将成为继工业生产时代的产品品牌、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品牌之后的又一次品牌发展演进。

人单合一,企业创新的"元技术"

在物联网时代的全球竞争中,一家企业想要取得优势,仅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已经远远不够,更要通过组织创新为自身构建独特的差异化优势。

正如前瞻性管理科学家、《竞争的衰亡:商业时代的领导力与策略》作者詹姆斯·穆尔博士所言:全球经济需要新的发展模式,新的模式不是某一项科学技术创新,而是"元技术"。这个"元技术"就是宏观组织创新及商业生态系统。

而对海尔来说,"元技术"的核心就是人单合一模式,它在本质上就是让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和分享的价值合一,让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通过这种模式,海尔由传统的、封闭的科层体制转型成为开放的创业平台,真正实现了"自组织、自驱动、自增值、自进化",并在 探索 物联网生态品牌的道路上持续向前。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过,"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如今的海尔,就是这样的新物种,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描述的就是海尔打造的无边界的、开放的"热带雨林"。

而在这片雨林中,海尔已经繁衍出海尔智家、卡奥斯、海创汇、日日顺、盈康一生、海纳云等一系列生态品牌的新物种,并拥有了4家上市公司、5家独角兽企业和23家瞪羚企业。

探索 创新,中国企业引领世界品牌

2019年,凯度首次在"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设立"物联网生态"类别,海尔是 历史 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进入百强的物联网生态品牌。2020年,海尔再次登榜,成为唯一连续两年蝉联BrandZ榜单 的"物联网生态"品牌。

随着白皮书的发布,"人单合一"模式的重要性和示范性再次得到了肯定。这也意味着,一个由中国企业引领的共创共赢共享的全新生态系统即将形成。

可以说,在这一次的变革之中,海尔已经取得了领先优势。在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海尔集团将继续突破创新,将"人单合一"这一充满东方智慧的管理模式分享给全世界,让中国品牌在世界舞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海尔云贷是一家较为正规的公司。

据悉,海尔云贷是于2014年注册公司,全称是: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它的主要投资方有:招商局资本及海尔集团。但具体来说它是隶属于海尔金控旗下,海尔金控是海尔集团旗下的金融平台,定位于投行模式的产业金融等。而海尔云贷公司以“科技+平台”的双驱动发展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其业务涉及范围广。

海尔云贷业务具有“广覆盖”、“极致体验”的称号,这个现象与其金融科技能力建设有着很大的关联。随着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金融产业生态。海尔云贷一直坚持与时代同行。

它的主要业务肯定还是包含着贷款的,我们都知道,国家规定的正规贷款流程主要有贷前调查、贷款审批、发放贷款、贷后管理等环节。那么该公司的贷款平台的贷款流程是符合正规流程的要求的。对于旗下产品的贷款申请条件也包含:年龄在18-65岁的自然人,具有稳定职业和收入,有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等等。综上来看,流程较为正规。

而对于海尔云贷公司的发展,根据FinX科技的相关消息可知,海尔金控发行的相关文件披露了旗下海尔消费金融、海尔网络小贷等最新业绩。其中值得关注的是,海尔金控旗下的网络小贷公司——重庆海尔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就是我们说的海尔云贷,在去年的前三个季度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超过了海尔消费金融公司,营业额达上亿元。这是非常可喜的业绩,但也可知网络贷款业务的利润也是相当大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235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