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用到了数电这门课了吗

物联网用到了数电这门课了吗,第1张

用到。数电是电子工程的基础,物联网和数电的关系就像高数的极限定义和微积分。没有前者作为基础,理解后者是不透彻的。物联网涉及无线网络通信、传感技术等常见的电子工程技术,对时序分析和电路逻辑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用到数电这门课。

紧随着5G基础设施落地,以及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兴领域崛起,将来一定会是万物互联的时代,作为物联网领域的专业设计集成电路的企业及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乐鑫科技,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乐鑫科技独特的投资亮点的资料。


在展开对乐鑫科技的分析之前,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物联网行业龙头股名单,大家可以点击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宝藏资料!物联网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乐鑫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物联网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在物联网Wi-FiMCU通信芯片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除芯片硬件设计以外,还从事相关的编译器、工具链、 *** 作系统等一系列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开发,形成研发闭环,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移动支付等物联网领域。


在学姐为大家介绍了公司基础情况之后,接着学姐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专注物联网MCU芯片领域十余载,龙头地位显赫


乐鑫科技在MCU芯片设计领域通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与国内三家龙头企业的竞争中,市占率一年比一年高,现在市占率位居第一。同时,乐鑫科技更想迈进国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竞争中,跟海外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巨头德州仪器或高通这些比较起来,乐鑫科技对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降低了公司更方面的成本,赢得市场份额,乐鑫科技这家企业龙头地位显赫。


亮点二:创始人经验丰富,引领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瑞安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先后于Transilica、Marvell、澜起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从事芯片研发设计工作,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为公司打造了一支学历高、专业背景深厚、创新能力强、凝聚力高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准确地引领乐鑫科技做大做强。


亮点三:产品性能优异,获得多国认证


乐鑫科技的模组产品取得FCC(美国)、CE(欧盟)、TELEC(日本)、KCC(韩国)、NCC(中国台湾)、IC(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认证,并取得RoHS、REACH、CFSI等多项环保认证,产品性能远远领先同行。


出于文章的限制,更多乐鑫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内容,我已经汇总好了,不妨来看看:深度研报乐鑫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Wi-FiMCU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这些场景中也包括了家庭、办公还有工业等,主要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支付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设备及工业控制等领域,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都能用上它,在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程度的加深和物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流行的情况下,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领先于大部分企业,上游MCU等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快速上升。未来在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时代下,还将继续加速发展。


总结一下,乐鑫科技作为MCU芯片领域龙头,以后会获利于下游需求持续爆发带来的机会,乐鑫科技未来发展前景大好。但文章无法实时更新,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乐鑫科技未来行情,不妨点击链接,将会有专门的投顾为您诊断股市,鉴定下乐鑫科技估值是虚高还是虚低:免费测一测乐鑫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6,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微控制器和处理器

微控制器 - 微控制器英文写法是 Microcontroller Unit,简写为MCU。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运行所需要的一些资源(如ROM、RAM、I/O、定时器、ADC、DAC等)集成到了一个芯片上,可称之为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俗称为单片机。因软件存放在微控制器的存储器中,与硬件紧密配合使用,又称之为嵌入式微控制器(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Unit,EMCU)。

处理器 - 处理器又称为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处理器一般需要依赖外部的硬盘或存储介质进行运行,系统资源丰富、复杂。是计算机、电脑、平板和手机等的核心

根据处理性能的不同,运行的 *** 作系统也有所不同。微控制器多运行实时 *** 作系统(RTOS),对任务时间性要求比较高。处理器多运行Windows、Linux、Android、iOS等 *** 作系统,对任务处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物联网 *** 作系统的特点

一般地,对实时性控制要求比较高的应用MCU用不到RTOS,如电机控制等。而随着物连接到网络的发展,对通信协议有了新的需求,RTOS就可以比较好地对通信进行管理。物联网 *** 作系统没有严格的定义,可以将物联网 *** 作系统特性,简单地概况如下:

连接 - 互联互通、互 *** 作性

安全 - 设备安全、通信安全、数据安全

能效 - 设备能耗管理

通信 - 支持通信协议,如低功耗蓝牙、以太网、Thread、 Wi-Fi、Zigbee、6LoWPAN、LPWAN(LoRa、NB-IoT…)等等

标准 - 开放标准,开放的标准有利于设备的互联互通

微控制器 *** 作系统

ARM mbed OS - ARM公司专为物联网 (IoT) 中的“物体”设计的开源嵌入式 *** 作系统,主要支持ARM Cortex-M微控制器

FreeRTOS - 非常流行的嵌入式 *** 作系统,支持多种微控制器

Contiki OS - Contiki是一个开源的物联网 *** 作系统。 Contiki将小型低成本、低功耗微控制器连接到互联网。Contiki是构建复杂无线系统的强大工具箱。

LiteOS - 类UNIX *** 作系统,多用于无线传感网络

RIOT - 物联网友好的 *** 作系统。RIOT实现了所有物联网相关的开放标准,支持连接、安全、耐用和隐私。

TinyOS - 适用于低功耗无线设备,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

Huawei LiteOS - 华为公司的 *** 作系统。Huawei LiteOS是轻量级的开源物联网 *** 作系统、智能硬件使能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穿戴式、车联网、制造业等领域,使物联网终端开发更简单、互联更加容易、业务更加智能、体验更加顺畅、数据更加安全。

μTenux - 基于ARM Cortex M0-M4的开源物联网嵌入式 *** 作系统。内核源于T-kernel。

RT-Thread - 中国的开源嵌入式实时 *** 作系统

ChibiOS/RT - 提供了一个嵌入式应用的完整开发环境(RTOS、HAL、外设驱动、支持文件和工具)

Micrium uCOS - 免费商业化应用需授权,2016年为Slicon Labs收购

Unison - Unison RTOS是面向IoT和M2M通信嵌入式应用的实时 *** 作系统

Zephyr - Zephyr项目是一个可扩展的实时 *** 作系统(RTOS),支持多种硬件架构,针对资源有限的设备进行了优化,并以安全性为基础构建。由Linux基金会托管。

eCos - eCos是面向嵌入式应用的免费开源实时 *** 作系统。高度可配置性使得eCos能够根据精确的应用需求进行定制,提供最佳的运行时性能和优化的硬件资源占用。

TI-RTOS Kernel - TI公司的RTOS

NXP MQX - NXP(原Freescale公司)的RTOS

处理器 *** 作系统

Android Things, Google物联网 *** 作系统

Windows 10 IoT,微软物联网 *** 作系统

SylixOS,是一款嵌入式硬实时 *** 作系统

还有更多的 *** 作系统,在此不一一列出。

MCU(Microcontroller Unit)是一种微控制器单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其在各种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工业控制、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因此MCU的开发和应用人才一直是招聘市场上的热门岗位。
以下是一些导致MCU招聘难的原因:
技术门槛高:MCU的开发需要掌握多种技术,如嵌入式系统架构、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等,对于想要从事MCU开发的人来说,需要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广泛的技术知识。
工作压力大:MCU开发通常需要面对复杂的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同时还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更新,因此工作压力较大。
人才短缺:由于MCU的应用领域广泛,因此相关人才一直较为短缺,特别是具备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招聘渠道不畅:由于MCU行业的招聘信息较少公布,而且一般的招聘岗位薪资较高,因此招聘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MCU招聘难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门槛高、工作压力大、人才短缺、招聘渠道不畅等多方面因素。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注重提升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时拓宽招聘渠道,提高招聘效率。

成立于1997年的联发科是 台湾 芯片产业的重要代表。

成立伊始,专注于光驱芯片的联发科凭借将DVD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到一颗芯片上并提供软件的整合方案一举成名,产品也受到当时的DVD厂商的极力追捧,公司也拿下了这个市场的半壁江山。

但联发科并不满足于此。在创始人蔡明介先生的推动下,联发科在2003年推出了第一颗手机芯片,正式投身手机行业,并依赖于其“Turn key”方案在功能机时代呼风唤雨。进入了智能机时代的联发科虽然几经浮沉,但他们也锁定了全球第二大手机芯片供应商的位置。

但在过去几年,由于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失去了魔力,高通和展锐等厂商两头夹攻,曾经叱咤风云的联发科备受质疑。但公司似乎在最近已经醒过神来,重返赛道。这次转型也是他们能够顺利走向未来的关键一役。

5G和AI是未来的支柱

诚然,以5G为例,因为拥有高速、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新一代的移动网络标准被产业誉为革命性的进化。背后催生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是不可估量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几乎能无处不在的AI身上。

作为通信领域的弄潮儿,联发科是绝不会错过这个时代。

在上月初的台北电脑展上,联发科推出了他们的首款5G SoC。据介绍,这个使用7nm工艺打造的,集成了Arm最新的Cortex-A77 CPU和Mali-G77 GPU的SoC拥有极其强悍的运算性能,而联发科本身的5G Modem M70也能为这个SoC提供强悍的性能。在早前IMT-2020(5G)推进组组织的中国5G增强技术研发试验中,联发科更是成为首家基于3GPP十二月正式协议版本,通过SA独立组网、NSA非独立组网两种模式实验室测试的芯片厂商,并在内外场测试中分别实现167Gbps、140Gbps的 下载 速率。

至于AI方面,联发科推出的APU将会在其未来战略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这是联发科自研的一个AI处理单元,它将于CPU和GPU一起构成联发科的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动力来源。而NeuroPilot开发平台则将联发科硬件的AI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据了解,在这个平台中,开发者可以使用TensorFlow、TF Lite、Caffe、Caffe2 Amazon MXNet、Sony NNabla 或其他自订的协力厂商通用架构来构建应用程序;在API 级别,联发科提供的NeuroPilot SDK 也包括谷歌安卓神经网络API(Android NNAPI)和联发科本身的NeuroPilot 扩充元件,这就能让开发人员和设备制造商能以更加贴近硬件的方式编码以提高性能和省电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联发科的AI不仅仅会被应用智能手机, 汽车 、智能家庭和物联网产品线也将会是联发科AI的落脚点,它与5G产品一起将构成联发科未来的重要支柱。

物联网市场的三路进攻

虽然游人杰在大会上强调,物联网因为拥有少量多样,市场碎片化的特点,所以在处理这个市场的时候,不能像以前做DVD或者手机市场一样,单点市场突破就行了。这就带来了经营上的挑战。这和笔者从其他物联网厂商听到的观点不谋而合。

但即使如此,其实联发科早已经在这个市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例如早两年火爆全球的智能音箱,联发科在其中就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国内无论小米、阿里巴巴或者百度,在他们的智能音箱上都与联发科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据游人杰介绍,联发科的智能语音位居全球第一,其他如安卓平板、功能手机、数字电视、网络连接等市场,联发科也是独占鳌头。

在问到关于物联网产品未来的发展战略的时候,游人杰表示,正因为物联网的上述特性,所以我们将采取推出多个系列平台的方案,让下游的合作伙伴基于这些平台打造不同形体的产品。“在今天的合作伙伴大会之前,我压根都不知道我们的产品可以做到那么多的形态产品中去”,游人杰补充说。而他所说的平台目前包括了i 30 0、i500和i700。

游人杰表示,联发科推出的i 30 0主要是面向带屏联网的设备,i500则是针对基于AI识别的需求,而最新推出的i700则是为了满足实时AI识别的应用。这些不同性能的产品能够帮助联发科拓宽不同应用的边界。

以最新推出的i700为例,据联发科方面介绍,新一代的 AIoT 解决方案i700 平台采用八核架构,集成了两个工作频率为 22GHz 的 ARM Cortex-A75 处理器与六个工作频率为 20GHz 的 Cortex-A55 处理器,同时搭载工作频率为 970MHz 的 IMG 9XM-HP8 图形处理器。此外, i700 平台还搭载了联发 科技 的 CorePilot 技术,确保八个核心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实现运算资源的最优配置,在提供最高性能的同时还能达到最低功耗,将高性能运算与电池寿命完美 结合 。

另外,联发 科技 i700 平台延续了强大的 AI 引擎能力,不仅内置双核 AI 专核,还加入了 AI 加速(AI Accelerator),并搭载 AI 人脸检测引擎(AI face detection engine),让其 AI 算力较 AIoT 平台 i500 提升达 5 倍。同时支持联发 科技 NeuroPilot SDK,可以完全兼容谷歌的 Android Neural Networks API(Android NNAPI),提供完整的开发工具,让方案商及设备制造商充分利用 TensorFlow、TF Lite、Caffe 和 Caffe2 等业界常用框架,为创新应用程序提供了开放型平台。

按照游人杰的说法,随着边缘端AI需求的增加,基于应用处理器打造的物联网设备会逐渐蚕食MCU物联网市场,这也必将给联发科带来机会。为了进一步打造AIoT生态,联发科也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走进新时代。

智能家居不容忽视

在联发科的发展战略中,智能家居是他们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年初,在完成了对晨星半导体的收购后,联发科对其组织架构做了重要的调整。把原来的两大事业群重新划分为无线产品事业群(手机)、智能设备和智能家居三大事业群。其中智能家居事业群则囊括了电视芯片、显示器芯片和时序控制器等产品。

按照联发 科技 副总经理暨智能家居事业群总经理张豫台在大会上的说法,智能家居催生了联网、安全和管理等各种需求,尤其是智能电视,会在整个智能家居中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例如现在智能安防在智能家居中的采用越来越高,但那么多的摄像头,如果用其他小屏幕去查看,会显得有点小,但智能电视的大屏幕将会能够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张豫台指出。他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在电视中的应用,让电视在智能家居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届时的电视不但是家庭 娱乐 的中心,更是联动智能家居的核心终端。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视机芯片供应商,截至今年年初,联发科电视芯片累计出货量达 20 亿套,市占率也超过50%。这也让他们在发展智能家居的这个核心产品上拥有其他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日前,联发科更是发布了旗舰级智能电视芯片S900,这个支持8K视频解码与高速边缘AI运算的芯片将会成为联发科智能家居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构成,

据了解,S900芯片采用ARM Cortex-A73 CPU与Mali G52 GPU, 支持8K视频解码与HDR10+标准。在I/O端,S900芯片支持HDMI21A接口,频宽提升至48Gbps,支持HDR10+、4K 120Hz及8K 60Hz的视频输出。

此外,S900芯片还集成了联发科自研的AI处理器APU (AI Processor Unit),搭载新一代AI图像画质技术(AI PQ),支持人脸识别、场景检测等AI增强功能,可针对不同场景调校色彩饱和度、亮度、锐利度、动态向量补偿及智能降噪。

张豫台表示:“作为全球电视芯片的领军企业及电视厂商可靠的合作伙伴,联发 科技 凭借研发实力与技术创新, 非常自信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推动电视产业的升级, 使用与Android NN接口完全兼容的NeuroPilot开发平台让客户轻易做到AI智能家居产品的互通互联。联发 科技 超清8K和AI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带领电视产业进入新的时代,更将推动智能家居产品的开发与落地,构建完善的AIoT生态圈。”

以上只是联发科未来规划的一部分。

根据联发科之前的公布,他们定下了包括工智能(AI)、车用电子(Auto)及ASIC在内的“了3A计划”,ASIC和AI业务在稳步推进,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连车载电子方面,联发科也表现优越。在进驾驶辅助系统(Vision-based ADAS)、高精准度的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 Wave)、车载信息 娱乐 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和车载通讯(Telematics)四大核心领域发力的联发科初露锋芒。

消息显示,国内 汽车 大厂吉利日前正式发布的、全新升级的GKUI 19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就使用了吉利和联合联发科推出的车机芯片E系列芯片。这个引入了NPU神经网络计算单元的产品为吉利的系统提供了强悍的性能。

综上所属,从布局上看联发科已经卡住了每一个风口,成功以否就看他们接下来在市场上和竞争对手的搏杀表现了。

2018半导体行业资料合集 长期有效!

半导体行业观察

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

华为|晶圆|台积电|国外半导体|IC|AI|紫光|FPGA

回复 投稿 ,看《如何成为“半导体行业观察”的一员 》

回复 搜索 ,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

由于随着5G基础设施落地,新兴领域里面的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发展进步,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一定是万物互联,而这家叫做乐鑫科技的企业作为物联网领域上的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来的发展将会不可限量,我有一份乐鑫科技独特的投资亮点的资料想带给大家。


在开始分析乐鑫科技前,我专门准备了一份物联网行业龙头股名单,大家可以点击这篇文章进行查看:宝藏资料!物联网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绍:乐鑫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从事物联网通信芯片及其模组的研发、设计及销售,在物联网Wi-FiMCU通信芯片领域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除芯片硬件设计以外,还从事相关的编译器、工具链、 *** 作系统等一系列软硬件结合的技术开发,形成研发闭环,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移动支付等物联网领域。


在我们一起分析了公司的基础概况后,下面学姐就带大家来具体分析一下公司独特的投资价值。


亮点一:专注物联网MCU芯片领域十余载,龙头地位显赫


乐鑫科技在MCU芯片设计领域通过多年的经验累计,与国内三家龙头企业的竞争中,市占率每年都有所提高,目前暂居第一的位置。同时,乐鑫科技还很积极把目光转向国际,走向国际市场竞争中,和海外世界级的芯片设计巨头德州仪器或高通等PK,乐鑫科技对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了分析,降低了公司更方面的成本,赢得市场份额,乐鑫科技这家企业龙头地位显赫。


亮点二:创始人经验丰富,引领公司做大做强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瑞安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先后于Transilica、Marvell、澜起科技等国际知名企业从事芯片研发设计工作,在该领域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并为公司打造了一支学历高、专业背景深厚、创新能力强、凝聚力高的国际化研发团队,准确地引领乐鑫科技做大做强。


亮点三:产品性能优异,获得多国认证


乐鑫科技的模组产品取得FCC(美国)、CE(欧盟)、TELEC(日本)、KCC(韩国)、NCC(中国台湾)、IC(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认证,并取得RoHS、REACH、CFSI等多项环保认证,产品性能远远领先同行。


出于文章的限制,其余乐鑫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的信息,我整理在下面的研报里,赶紧点击链接:深度研报乐鑫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行业角度


Wi-FiMCU的应用场景数目繁多,涉及家庭、办公以及工业等多个场景,主要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支付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设备及工业控制等领域,在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能找得到它的身影,由于人工智能、下游应用程度的加深和物联网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兴起,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在第一梯队上,上游MCU等集成电路行业的需求逐渐加大。来日在智能化时代、万物互联时代下,还将不断地进步。


整体来说,乐鑫科技作为MCU芯片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将来下游需求持续爆发,将会充分享受因此带来的机会,乐鑫科技未来发展值得看好。但文章内容有滞后的风险,若是对于乐鑫科技未来行情的准确信息感兴趣,可以进入下面的链接,会为你配置专业的投顾来诊股,诊断下乐鑫科技是否值得入手:免费测一测乐鑫科技现在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2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

如下:

士兰微(600460):生产的MCU芯片广泛应用于光伏逆变器、工业变频器、电动车、纺织机械等诸多领域,是如今国内掌握核心科技的行业领头羊,销售额大幅上涨。

兆易创新(603986):国内闪存芯片巨头,全球NORFlash的市占率达6%,2011年就开始布局MCU芯片,是目前中国最大的MCU芯片制造企业。

因全球芯片的短缺,营收大幅上涨,产品性能和价格在业内极具竞争力,生产32位的通用MCU芯片有望吃到这波MCU国产化的红利,研发水平业内领先,签约客户已超两万家。

公司MCU业务的爆发实现了净利润的暴涨,2019年再次推出新型的risc-V内核MCU,2020年又开始车规级MCU生产,是MCU芯片龙头。

芯海科技(688595):多年来专注高性能MCU产品的研发,提供物联网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行业深耕多年对MCU技术有着丰富经验,产品在智慧家居、微控制器和工业测控领域有诸多应用,同美的、小米、中兴、海尔等主流品牌建立合作关系,还是鸿蒙生态的战略伙伴。

投入的研发费业内领先,拥有数百项专利,32位MCU开始量产,车用MCU的布局,赛道空间广阔,极具核心竞争力,未来可期。

北京君正(300223):生产的MCU芯片应用在汽车照明和触控领域,一季度业绩翻倍,新产品竞争力强,MCU生产线正快速扩张。

国民技术(300077):MCU芯片的主流品牌,同宁德时代、华为和大疆等一系列大客户签约,目前正研发M7内核的最新产品,通信、安全领域双向拓展。

中颖电子(300327):中国工控芯片最大的供应商,从事MCU设计,通过家电使用的MCU芯片打开市场规模,并逐渐发展到家电主控、物联网、电机控制等各品类工业应用,中国MCU芯片最大的供应厂商,利润高复合增长,是优质的MCU龙头。

四维图新(002405):公司从事高精确度的地图设计,提出了“芯片+数字地图+物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的战略格局,目前MCU芯片的业务营收占比123%。

乐鑫科技(688018):在MCU通讯芯片领域技术先进,掌握了前沿的研发科技,产品应用在智慧家居、支付终端、工业控制等众多领域,市占率位于全球首位。

景嘉微(300474):斥资13亿发展高性能图形芯片和电子芯片的研制。

深科技(000021):子公司提供DRAM和Flash芯片的终端业务,是中国存储芯片行业的强有力竞争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301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