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专栏|互联网思维和盈利模式的变化

Eric专栏|互联网思维和盈利模式的变化,第1张

从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的1998年到现在2020年,互联网在中国商界已经悄然发展了20多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许多有前瞻格局的企业早已经积极布局互联网,一路摸索着做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发展线上品牌和粉丝社群,在互联网上挣得盆满钵满。与此同时,很多传统中小型企业依旧故步自封、生存艰难。

经常听到一些中小型传统行业老板感慨自己遇到的发展困境:

人真的是很难挣到超越自己认知结构的钱。这个世界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从本能出发,很容易用线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一种很显然的主观臆断,就是认为发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可事实从来不是这样。如果说开百货店的,总是越来越好,后期都会成为沃尔玛。开小饭馆的,如果说越来越好,后期也会成为麦当劳。可事实是诺基亚也可以倒闭,华为也会遭到美国的打压。现在好,不代表未来好。商业环境变化,消费习惯和趋势已经明显发生了变化,企业的盈利模式更是要与时俱进的优化调整。在未来,不懂互联网的人可能连生存都困难,更不要说经商创业赚钱。

互联网已经成为构建未来商业 社会 的基础设施之一,未来的企业将不再区分是传统企业或是互联网企业。能够充分理解互联网思维,用好互联网工具去优化企业的价值创造链的企业,那就可以赢得残酷无比的商业竞争,反正就被淘汰出局。

数字化生存,是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种 社会 形态,将成为未来主要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互联网思维很自然的就是一种最有效的赚钱思维之一。互联网思维首先带来的是对传统型企业价值创造链路的重新审视,体现在发展战略、商业模式、运营策略和组织构架等多个层面,并且将传统商业环节的“价值链”,改造成适应互联网时代结构的创新“价值环”。“互联网思维”这个词的意义也越来越宽泛,“用户至上、粉丝经济、体验为王、单点聚焦、颠覆式创新、快速试错、最低成本、最小规模、专注,极致”等等。“互联网思维”对商业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

一切的商业行为的最终目的都要盈利。不管是不是什么类型的公司,不能最终获得盈利的企业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盈利模式指的是靠什么来赚钱?卖产品、卖服务、买挣钱的商机(招商)、卖股权等等都是可以盈利的方式。传统企业在过去很多年的发展中,比较习惯于直截了当的盈利方式。互联网企业看似无脑烧钱的背后同样蕴含着极大的理性。商业竞争的核心本质一直是永恒不变的,把客户抢到手,把竞争对手赶走,建立竞争壁垒形成护城河,把控定价权,获得利润。

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突破了发展的地理区域边界,直接把商战拉入到了无边界竞争局势中。因此,融入了互联网基因的模式在执行过程中具备了爆炸性的成长力,在互联网企业发展初期,为了追求极致的抢地盘,抢用户,构建流量池,快速形成生态网络,就给人以“野蛮打法”的印象。传统企业在没有充裕的时间去按部就班适应的过程中,就经常会裹足不前。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局部市场遭遇竞争对手,要想获胜,就要有资源投入的相对优势。

互联网企业想要长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只有两种选择:构建具备未来巨大价值空间的商业生态,或者加入这类商业生态并在其中做出自己的贡献。阿里、腾讯、小米、美团这些互联网巨头无一不在做生态。而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应该在于借势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入某一个生态圈中,在那个生态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或者切分某个细分领域,既依附于大平台,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充分运用大平台的规则来提高自己的运营效率。

互联网企业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构建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双轮驱动。产品市场上,获得用户的认可;资本市场上,获得投资者的追捧。未来企业的新商业模式,需要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在海勤产业加速赋能传统中小型企业重塑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传统型企业主对于债权融资相对熟悉,对于新的股权融资、ABS、融资租赁、保理、众筹、供应链金融等等改善资本和现金流结构的方式都比较陌生。融资不仅仅是融资金,更是融资源。更多的协同聚合之后的生态抱团打天下,降低内部交易结构成本,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竞争效力。对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优化非常熟悉,但是对于新媒体渠道的品牌塑造,企业主个人IP赋能品牌IP的营销传播策略,公域流量平台到私域流量运营的协同转换之间,缺乏足够的大局观和执行细节的掌控力。习惯于停留在心理舒适区,沿袭旧路,死命的想把一条死路走通,而不太习惯于开放心态和意志,去客观理性的看待性的消费趋势的变化,借势外力补全发展瓶颈。

做商业终究是要落实到流量上,互联网亦不会例外。不管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虚拟现实、3D打印还是内容创新,流量才是基础,有了流量才有变现盈利的可能。互联网核心盈利模式最常见的是电商、网络广告、增值业务这三种。平台发展过程中明面可见的收入模式大体都可归入这三大类,背后隐藏的暗面是资本增值盈利模式。VC对于互联网公司在没有盈利的状况下投资,总是因为他们认为将来这个公司会盈利,并且是巨大的利润。VC会变得理智,烧钱也要烧得有效率,能够形成竞争壁垒的网络结构,随着规模的扩大,交易成本可以得到显著降低的模式才能拿到更多的融资。

您好,在正常通话时间超出套餐以外的话,基本上是按照每分钟在两毛钱到一毛九这个区间,具体的话也需要看一下你拨打的是什么电话以及所用的其他费用。具体可以查询自己app里面资费或者不打客服电话了解。安徽电信公众号为您服务。

1、首先,5g是高带宽低延迟的时代,理所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快速了,更真实化了(透过ar技术),也更数字化了(大数据)。所以从社交层面来讲,我希望5g能给我们带来更真实,更高效,更准确的体验。彼此相隔大洋两岸,当双方开始ar通讯时,能有一种若比邻的感觉,包括真实的物理模拟感觉!

2、其次,从 社会 交通的角度来说,我希望未来世界是只有交通工具,没有司机的时代。开车或者飙车成为一项运动,道路交通全部由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来控制,保证最快最准时到达每一个上车地点。这样既可以减轻污染,也可以缓解交通状况。特别有钱尊贵的客人,可以享受空中轨道特权。更加商务快捷。

总之说了这么多,5g也只能稍微把带宽提高一点,延迟降低一点,具体的 科技 进步还需要一定时间来完善,不过有了5g的铺垫,相信这些技术也能很快去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希望期待看到的能成为现实让我早日体验到!

5G时代,对车联网的影响非常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5G高时效、低延时、低功耗等特点。自动驾驶 汽车 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等装置,这些设备每时每刻都在对车身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和图像识别。

现在4G网络由于带宽过低,摄像头等设备无法在秒级的时间内传输车身周边360度无死角的地图环境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车联网分析后还要将结果快速传达给 汽车 的AI大脑,AI大脑再通过神经网络系统对 汽车 动力系统和 汽车 灯光等做出相应的 *** 作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无论是车联网的终端、车联网管理系统还是车联网云服务平台,他们之间通过5G的高时效和低时延的网络协同才能够实现大数据的时实传输与分析,最终实现数据处理。

我相信网络速度的提升,将会对 社会 的方方面面影响巨大。以前因为网络速度达不到硬件产品的设计要求,好多的产品没有使用,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进度。现在硬件 科技 产品发展的很快,做的已经很好了,好多设计师、工程师设计出来的高 科技 产品甚至已经超过了目前的网速所能达到的要求,4G网速已经不能满足于行业的发展水平,只能是等待,等待这次5G网速的到来,才能给它们输血,它们才能展现出更大的活力。


从1G到4G网络,世界已经走过了好多个年头,每一次网速的提升对好多行业都是革命性的改变。最明显的就是电信行业和计算机行业。


首先网速1G的时候 ,移动电话、传呼机、手机开始慢慢普及,那时在手机里面卖的最好的品牌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波导、熊猫等等价格不便宜,样子不美观,唯一的特点就是可以接打手机。


但是这种巨大的 科技 进步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是很先进了,它改变了人们交往的方式。记得以前和家里联系基本都是通过写信、发电报和打有线电话的的形式大家进行沟通交流,一封信从写出来到对方收到信最少也得一周左右,如果有急事打电报能快些,就是价格比较贵,是按字数的多少计费的。写信是最普通的事情,在网络和手机没有发明出来之前,人们对写信很习以为常。但是网速的突破和配套产品的相继问世,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交流方式。人们从此不用再花时间去写信、去打电报,而是随时随地很轻松的按几个数字键,拨通对方的电话号码,就可以直接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对话,这种成就很了不起,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相比计算机、Internet的发展就显的比较慢些,那时的286、386电脑基本的功能就是打字、排版、办公软件的使用,上网都是很奢侈的事情,如果要上网得先安装一个调制解调器,再连接电话线,然后才能上网,那时网速达不到上网冲浪的要求,速度不稳定,打开一个网页都要等半天,虽然是这样子,但在当时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知足了,毕竟你是最早拥抱Internet的那批人。


网速到2G的时候 ,大家好像都已经在用翻盖、或是滑盖手机了。手机的款式很多,设计更工业化,市面上流行的主流产品仍然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大品牌手机。大伙都喜欢玩彩信,因为电话资费毕竟贵,所以发彩信成了那个年代最流行的事。就和现在的微信打字一样,很快很方便就能把和短视频消息传达给对方,而且电脑已经升级到586和Windows 95系统,性能相比上一代要好很好。



网速发展到3G的时候 ,速度更快,手机的通话质量更高。硬件也很争气,那时候可以说是智能手机元年,好多触屏智能手机涌现出来,人们的购物热情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手机销售是3G时代最好的生意,手机可以简单视频了,电脑普及了,可以无限上网了,手机信号的稳定程度更高了,高清电视节目因为有硬件的支持开始派上用场了、打电话基本不卡了,但是手机资费和宽带资费仍然比较高。阻碍了人们对于速度的渴望!

到现在为止大家都用的是4G网络 ,比起之前的几次网速升级,这次更是翻天覆地,变化很大。由于网速的再次提升和硬件的完美结合,人们看视频可以随时随地、不考虑话费和资费,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手机话费和宽带资费降了好多,人们的生活变的更方便,在家里上网冲浪游刃有余、购物、外出消费扫码就可以支付。网上挂号、远程就诊、远程会议视频、就连座公交车和地铁都可以用一部智能手机搞定,手机间接的代替了电脑和电视。好多事情好像一夜之间都方便起来,真是不敢想象,每一次网速的提升对整个 社会 对人类的影响有多大。人类在不断的追求着更高更远的目标。


5G网络科学家已经在研发和测试当中,相信很快就会投入到商用 、普及到每个家庭。因为它代表着未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水平,他是未来一切工业产品的基础信息保障,5G时代已经离我们很近,人类有太多的未知领域需要去 探索 ,未来世界就像科幻里面演的一样,都需要人类一步步去实现,但是实现的前提就是未来5G 、6G、7G网速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强有力的支持!

智能家居的应用,智能门锁,监控摄像头等智能安防设备为家庭带来安全保障。智能音箱智能电视,VR等设备为我们带来全新的 娱乐 模式。

工厂生产方式的转变,从原来的以产品为主变成以人为主,将用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个性化,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方式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工厂设备的联网,可以提前感知设备信息,提前获取故障信息,提前维护保养,不会耽误生产进度。

智慧能源,对能源数据实时监测,分布式能源管理,可以做到安全用能,绿色节能。

智慧城市,对城市数据整合,可以更好的管理城市,智能安防系统让城市更安全可靠。

不过万物互联给我们带来这么多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信息安全,联网设备的网络通讯的安全,不能让不法分子有机可钻,进行肆意破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应该对每一件新的事物都要抱有警惕的心,要考虑全面,不能因为新奇好玩就随便使用,要让技术可以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万物互联时代,跃启让世界更懂你!

5G时代我真正所期待的就是万物互联。可以想象,当你出门时钱包忘带了,就会有系统提醒你。当你在外面工作时,就可以监测家中的一切,可以和家中的一些物品对话。万物互联将会做到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给人带来创新的新功能。5g网络可以为我们带来更低功耗的网络连接。之前受制于终端的一些功耗和网络连接。今天在5g网络的低功耗下,可以为一些终端进行数据传输。其高速网络也可以为一些物联网设备提供高速的网络连接,对通讯的实时性有很大的增强。


万物互联,还会带来另一方面的进步。智慧安防。安全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基于5g网络下一些智能安防设备,可以很快的是进行识别,在精准度和效率上都有一定的提高。在2018移动开发合作伙伴大会上,就展示了在5g网络下的人脸识别。

在未来可以预见,这种智能识别系统将会运用到很多地方。

5G的低延迟还有另一个重大用处。可以用到云电脑上。云电脑就是我们手机或显示屏充当一个显示器,其电脑主机就是在云端为我们传功一些数据连接。在4G网络下的今天。受制于延迟的问题,导致云电脑的体验并不是很好。在5g时代。云计算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东西都可以在云端进行完成,我们就不必购买所需的终端设备了。现在电脑在运行绝地求生时,对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当在5g网络下使用云电脑时,就可以享受到更高的性能。而不用花钱再去购买一个性能很高的电脑了。

5g网络的低延迟也会对远程驾驶和车联网自动驾驶,机器的自动化起到决定性的帮助。

5g时代,互联网将会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无论是速度还是技术都将会获得极大的提升。

在5g时代下,我最期待的当属云电脑的普及,现在已经推出了云电脑,但是受限于网速,信号质量等各种原因,云电脑的使用量非常小,而普及度也非常的低,但是云电脑的普及真的会将 社会 的运行效率提升一个档次。一个屏幕一个网线,你就可以拥有一个百万级计算量的超级电脑,这是我们现在的技术达不到的。

比起出现,我更期待普及,自动驾驶 汽车 的普及,飞行 汽车 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普及,但这些都需要很久很久,而唯独云计算机是在5g时代最有望普及的一个产物,也是能够将 社会 运行效率提升的一个工具。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技术,更加轻巧的手机,以及全息的屏幕触控。在未来,越来越多的科幻场景中的高 科技 都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期待人人都能享受到 科技 的乐趣。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5G时代,对车联网的影响非常大,自动驾驶技术依赖5G高时效、低延时、低功耗等特点。自动驾驶 汽车 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等装置,这些设备每时每刻都在对车身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和图像识别。

现在4G网络由于带宽过低,摄像头等设备无法在秒级的时间内传输车身周边360度无死角的地图环境进行图像识别处理和分析,车联网分析后还要将结果快速传达给 汽车 的AI大脑,AI大脑再通过神经网络系统对 汽车 动力系统和 汽车 灯光等做出相应的 *** 作和控制,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无论是车联网的终端、车联网管理系统还是车联网云服务平台,他们之间通过5G的高时效和低时延的网络协同才能够实现大数据的时实传输与分析,最终实现数据处理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什么是5G?

5G其实就是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外语缩写:5G。

5G时代,我的期待!

1期待: 终于有中国自己的企业参与到核心技术标准的制定了,也能收一些专利费用了。

2期待: 着以此为起点,中国的企业能更多的把资金投入的研发上,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产生更多的像华为公司一样的企业。

3期待: 能降低信息成本,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4期待: 实现万物互联生活更智慧。

5G时代将是真正实现智能的时代,万物都能通过网络被发现和感知。

5G网络发展到足够成熟的阶段,面向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使生活环境更智慧。

75G将打破智能化生活的门槛

生活智能化,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穿戴、智能家居、VR/AR和无人驾驶一个接着一个地走热,甚至现在连门锁都在搞智能化。智能化将传统的硬件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并赋予它们连接能力,也就是“智能+连接”。也就是说,生活智能化需要做到“智能+连接+连动”,而5G的到来将会彻底打破目前“连接”和“连动”的门槛。

8给了换新手机一个充足的借口

最后:

5G的来临,将会给很多行业带来机会和变革。所以,朋友们,让我们迎接5G时代,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它们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5G时代也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拐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技 ,改变世界!

5G 可期!未来,你可以尽情想象

5G时代,首先最期待的是快速推动5G产业发展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如火如荼的研制和试验阶段,如此先进技术和强大的功能,在未来一旦投入市场,必将引发市场动荡,因此争夺通信行业领导权就先得尤为重要,目前5G通信技术正值萌芽,还没有正式投入市场商用,所有必须紧跟 科技 前沿,把控市场方向,务必要抢占先机,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展前沿 科技 ,把控技术核心,推动5G发展。

1放眼未来,布局战略目标,深化国际合作。

未来的市场将是国际化世界化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放眼于整个市场,准确把控5G网络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实时动态,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就未来5G的运营,为更好的获得市场,应不断提高移动通信质量还应积极降低了运营成本。当前,就国际通行行业而言,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5G产业,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发展5G产业,不仅仅是通信网络的新高度,对于各国而言也是一场 科技 革命。如果获得5G标准的制定权,那不近是技术和市场问题,更是大国 科技 实力的体现,因此,我国要将5G网络产业的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布局规划,集中全部 科技 力量,积极构建产业环境,为5G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技术发展的初步阶段,应该合作共赢,共同集思广益、深化合作、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但是,在共享资源的通用也应该积极开拓创新并在未来的创意上居于领先。深化国际合作,分析不同国家技术特点和优势项目,整合适合本国的技术主体和数据资源,发展创新技术和进行5G 应用先期验证。为达到合作共赢,应该积极筹建中外学术交流研讨联盟,支持配合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速5G网络系统技术交流合作。

3创新 科技 ,掌握关键技术

在5G研发阶段,必须掌握5G通信系统技术发展趋势,有必要首先了解5G技术发展需求和应用,结合国际标准组织推出的5G通信技术标准,,全面开始5G通信系统开发。首先,应该掌握需要和应用前景,从基础理论入手,结合系统分析技术可行性,制定第五代通信技术功能等。其次,在研发的同时应该进入实验,因此测试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要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进行互通互连测试,验证新技术新功能,逐步完善国际国服务标准,在不断的实验和测试过程中,掌握先进技术,共同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

4产业链发展,构建产业环境

新技术的诞生需要产业圈与学术界合作平台及分享机制。积极与国际国内通信运营及设备厂商合作,引导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从而能够提早布局,在我国通信设备已经日渐先机的时候,更应该引导电信运营商优先采用国产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支撑国家产业,使其在国内市场优先运营,从而为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5人才是 科技 的动力

发展 科技 的首要前提是培养高端 科技 人才,因此人才培育是支持5G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当务之急,由于 5G 是新型网络产品,因此终端产品、网络设备、应用服务等都会随之更新,5G技术更带有超大带宽、万物互联、超高网速、安全可靠等新技术的挑战,更需要大量的优质的专业的人才投入,以及跨产业整合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5G前瞻性研究与专业人才的培育,将是推动5G发展的重中之重。

5G 通信技术是对当前4G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未来5G应用中必然会推动 社会 的巨大进步,实现万物互联,改变人们的通信方式。5G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多点、多面、多类型的通信链接覆盖,在数据的传输方面,可以实现快速大量的数据传输。虽然现有的很多研究成果,已经进入到了试用阶段,但为保证用户需求,满足时代需要,5G 网络技术需要各研发国进行沟通合作,确保新一代5G移动通信技术的成绩可以更加显著 ,早日实现5G网络技术在 社会 上普遍推广。

5G时代简单来说就是怼天,怼地,怼空气吧。

物联网到来,可能机器通过数据分析会比你自己更快地知道你需要去做什么,无人驾驶,云端电脑,之类的会更快地应用起来吧。

知识付费,内容为王,多媒体时代会更新速度会更迅速吧。

希望5G时代的到来,资费会更低吧,各个路面摄像头都能联网,数据处理速度更快,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如果你在通缉范围内,摄像头捕捉到会更加迅速的报警,如果扫描了父母信息,或者有面部孩子信息 被扫描到,可以更快地找到父母。

我自己的话,希望,费用降低,降低在降低,哈哈

互联网产业产业链梳理

互联网产业诞生之初就被应用于不同场景以改善原有产业形态,前瞻认为我国互联网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互联网产业支撑类设施建设,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产业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互联网产业应用软件系统研发,产业中游则主要为互联网产业在不同应用场景下呈现的产业形态。在“万物互联”的行业发展下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互联网产业下游主要为面向社会各界的应用主体。除此,在复杂的国内外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安全贯穿始终,监管机构则出台相关举措,对行业进行全产业链监管。

互联网产业上游支撑类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软硬件支撑等,代表企业有三大电信运营商、麒麟软件、浪潮等;互联网产业中游按应用场景来看,代表企业主要有西门子、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卫宁健康、科大讯飞、京东数科和数梦工程等;互联网产业下游则是面向整个社会的应用主体部分。

产业链上游:软硬件支撑发展迅速

1、互联网硬件支撑-基础资源和接入环境发展较好态势

(1)基础资源:IP地址+域名

——IP地址:IPv6和IPv4协同发展

IP地址(英语:IP Address),全称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又译为网际协议地址、互联网协议地址。是网际协议中用于标识发送或接收数据报的设备的一串数字。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现阶段全球IP地址主要分为IPv4和IPv6两种类型。

2013-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促进其建设数量大幅上升。

2020年我国IPv6地址数量为57634块/32,同比增长133%,截至2021年6月,IPv6地址数量为62023块/32,较2020年12月增长76%。CNNIC监测范围内的全球知名度较高的23家公共递归服务器厂商中,有12家提供IPv6公共递归服务。

2013-2020年我国IPv4地址变动总体不大,平均增速维持在1%以下,截至2021年6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9319万个。

注:以上数据均含港澳台地区,下同。

——域名:2020年有所下降

计数据俩看,2011-2016年我国域名数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7-2020年数量则在3000万个以上呈现波动态势。2020年我国域名数量共计419776万个,同比下降176%,2021年6月我国域名数量达到313624万个。

(2)接入环境:手机为主,网络流量提升速率趋势明显

——接入设备:手机为主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和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分别为346%、308%、256%和249%。

——固定宽带:千兆宽带用户上升较快

作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宽带网络是我国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和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2019年工信部启动了“双G双提”行动,推动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双双迈入千兆(G比特)时代,为高带宽应用创新和推广提供基础网络保障。

2017-2021年我国百兆及以上接入用户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超4亿户,占总用户数的899%,截止2021年6月,全国百兆用户覆盖率已达到915%,千兆用户规模达到1423万户。

——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提速较快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极快,2014-2018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速达到三位数,2020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同比增长357%。

2、互联网软件支撑-网页数量稳定增长,APP在架数量有下降趋势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这主要因为2017年勒索病毒WannaCry席卷全球,对我国互联网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并助推了我国互联网全网专项整治活动。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站数量为443万个,同比下降109%,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站数量仅为422万个,同比下降47%。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3-2020年我国互联网网页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网页数量为3155亿个,同比增长59%。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APP在架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数量为345万款,较2019年减少22万款,同比下降6%。

截至2020年12月,App数量排在前四位的占比合计达592%。其中,游戏类App数量达887万款,占全部App数量的比例为257%。日常工具类、电子商务类和生活服务类App数量分别达503万、340万和310万款,分列第二、三、四位,占全部App比重分别为146%、99%和90%。

产业链下游:政府个人应用不断增大

1、政府互联网应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速布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政府服务老百姓的落脚点。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20年,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总体来看,政务服务水平的率先突破,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特征,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用户互联网应用:网民规模超10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20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和互联网上网人数均呈现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时至2020年,我国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8899万人,接近10亿人次,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704%,我国离实现全民互联社会又进一步。截止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突破了10亿人大关,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我国网民中,手机网民占比常年超过98%,截至2021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1007亿,较2020年12月新增手机网民2092万,占比996%。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1年,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开源、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每个领域的发展几乎都可圈可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的语言大模型、图文大模型乃至多模态大模型的基本能力已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多模态大模型M6最新进展,参数从万亿跃迁至10万亿;鹏城实验室与百度联合发布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也擦出火花。在《科学》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科学突破榜单上,AlphaFold和RoseTTA-fold两种基于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技术位列榜首。
在人机交互领域,扎克伯格将Facebook公司更名为“Meta”时,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则将注意力放在脑机接口上。马斯克认为脑机接口装置将更有可能改变世界,帮助四肢瘫痪或有身体缺陷的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复杂的脑机接口装置可以让你完全沉浸在虚拟现实中”。此外,今年5月,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一套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可以从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中解码瘫痪患者想象中的手写动作,并将其转换为文本。
在超算领域,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我国超算应用团队凭借“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成果斩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在开源方面,RISC-V开源指令集及其生态快速崛起;由华为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麒麟软件等参与的openEuler *** 作系统开源社区业已汇聚了7000名活跃开发者,完成8000多个自主维护的开源软件包,催生了10多家厂商的商业发行版……
回望2021年,信息技术版邀请业内专家梳理上述四个领域的发展脉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张双虎
AlphaFold或是2021年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一哥”。
近日,《科学》杂志公布了 2021 年度科学突破榜单,AlphaFold 和 RoseTTA-fold 两种基于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技术位列榜首。
此前几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刊评选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近5年全球实践验证有效、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和技术重大成果)”中,AlphaGo和AlphaFold亦榜上有名。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数位专家回望今年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时,均谈到了AlphaFold。
“面向科学发现的AlphaFold和中国正在构建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不能不说。”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对《中国科学报》说。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金桥则提名“用AI进行新冠诊断”“人工智能与生物、制药、材料等科学融合(AI for Science)”和“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
在医学领域,AI识别咳嗽声早已用于肺炎、哮喘、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检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出可以通过分析咳嗽录音识别新冠患者的AI模型,识别出新冠患者咳嗽的准确率为985%,其中识别无症状感染者的准确度高达100%。日前,有报道称该模型已用于识别奥密克戎病毒。
“紫东太初首次实现了图—文—音语义统一表达,兼具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王金桥说,“目前与新华社共同发布的‘全媒体多模态大模型研发计划’,实现对全媒体数据理解与生成的统一建模,打造全栈国产化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已 探索 性地应用于纺织业和 汽车 行业质检等场景。”
12月7日, 科技 部官网公布3份函件,支持哈尔滨、沈阳、郑州3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至此,我国已经有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将引领带动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我国正在推动人工智能生态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吴飞说,“目前已有1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8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高等学校设置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交叉学科等人才培养载体。”
“一是大模型,二是人工智能和基础学科的结合。”孙茂松对《中国科学报》说,“语言大模型、图文大模型乃至多模态大模型的基本能力已得到了充分展现,确定了它作为智能信息处理基础软设施的地位。同时,它并非简单地扩大规模,而是对数字资源整合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但它所表现出的某些‘奇特’性质(如少样本学习、深度双下降、基于提示的任务调整等),使学者产生了超大参数规模或会引发质变的期待,从而为新的突破埋下了伏笔。”
今年,人工智能领域从“大炼模型”走向“炼大模型”阶段,从千亿量级到万亿量级,在大模型领域,似乎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3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个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10”。6月,智源就改写了自己的纪录,发布悟道20,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9月,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了中文巨量语言模型——源 10,参数量达2457亿;11 月,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多模态大模型 M6 最新进展,参数从万亿跃迁至 10 万亿;12月,鹏城实验室与百度联合发布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
与此相应,最近快手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提出了一个新的推荐系统Persia,最高支持100万亿级参数的模型训练。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基础学科领域不断攻城略地。
7月,DeepMind公司人工智能程序Alphafold2研究成果又登顶《自然》,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或带领生物学、医学和药学挺进新天地;11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脑机连接设备,让猴子玩 游戏 和跑步机,从而进行神经活动数据研究;12月,DeepMind开发的机器学习框架,已帮助人们发现了纯数学领域的两个新猜想,展示了机器学习支持数学研究的潜力。
“今年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不小的成绩。”孙茂松说,“人工智能与基础学科结合已显示出巨大潜力,发表了多篇顶级论文,已展露出某种较强的趋势性,即‘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大有可为。”
作者 张双虎
脑机接口、AR眼镜、智能语音、肌电手环、隔空手势识别……2021年,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人机交互领域风起云涌。不管是智能 健康 、元宇宙,还是自动驾驶领域的蓬勃发展,似乎都表明,人机交互正站在产业化落地的门口。
“我们研发的高通量超柔性神经电极已通过科研临床伦理审批,即将开展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虎对《中国科学报》说,“安全稳定地大规模采集人体大脑的神经元信号并进行闭环调控,将实现病人感知和运动功能的修复。”
脑机接口技术给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今年5月,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发表封面论文,开发出一套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可以从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中解码瘫痪患者想象中的手写动作,并将其转换为文本。借助该系统,受试者(因脊髓损失瘫痪)每分钟可以打出近百个字符,且自动更正后的离线准确率超过了 99%。
不久前,马斯克表示,希望明年能在人类身上使用Neuralink 的微芯片装置。该芯片将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症等脑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相关技术正在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脑机接口领域已经蓄积了相当的技术,有望成为解决大脑疾病的利器。”陶虎说,“大家都在抢占临床应用的先机,明年可能会实现技术落地应用。预计两三年内,国内会出现可媲美马斯克Neuralink的独角兽企业。”
“人机交互将引申出新的万亿级市场。”福州大学特聘教授严群这句判断,也囊括了元宇宙这个巨大的市场。
有人称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但无论如何,元宇宙已是今年人机交互领域绕不开的话题。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综合,它实际上并非新的东西。”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告诉《中国科学报》,“元宇宙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跨越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还有些技术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
在真实世界里,人机交互问题和人机环境系统的混合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真实世界的人机交互中,不管是输入、处理还是输出过程中,客观数据、主观信息和知识依然不能完美融合。
刘伟认为,无论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人类和机器决策都有“快决策”和“慢决策”过程。人类决策有时依靠逻辑决策多些,有时直觉决策多些,这种“混合决策”不断变换,而且很难找到变化规律。这方面的问题机器决策目前还未能解决。
“元宇宙还处在画饼的前期阶段。”刘伟说,“因为它的底层机理没有解决——人在真实世界里未能完美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带到元宇宙里同样不能解决。”
谈到人机交互,刘伟认为第二个不能不说的问题是“复杂领域”。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给了复杂系统预测气候变化模型的提出者。”刘伟说,“人机交互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既包括重复的问题,还包括杂乱的、跨域协同的问题。”
刘伟认为,从智能的角度说,复杂系统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人,二是装备(人造物),三是环境。这其实是多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既纠缠又重叠的“人机环系统”问题。
“在人机交互中,机器强在处理‘复’的问题,人擅长管‘杂’的事——跨域协同、事物间平衡等。因为人们还没找到复杂事物的简单运行规律,所以解决所有智能产品、智能系统问题,要从人、机、环这个系统里找它们的结合、融合和交互点。而且,人要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机交互领域引起刘伟重视的第三个现象,是“人工智能帮数学家发现了一些定律”。“最近,DeepMind研发了一个机器学习框架,能帮助数学家发现新的猜想和定理。”刘伟说,“人工智能是一个基本的数学工具,同时,数学又反映了一些基本规律。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数学家处理一些数学问题,那么,人们将更好地认识复杂系统的简单规律,人机交互方面就可能会取得新突破。”
作者 张云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今年是我国超算应用实现丰收的一年。
11月中旬在美国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SC21)上,中国超算应用团队凭借基于一台神威新系统对量子电路开创性的模拟(“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一举摘得国际上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学术奖——“戈登贝尔奖”。
同时,在SC 21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决赛上,清华大学超算团队再次夺得总冠军,实现SC竞赛四连冠。这些大规模应用软件可扩展性和性能调优方面的成绩表明,我国在并行软件方面的发展方兴未艾。
回到超算对产业的驱动来看,我们要重提“算力经济”一词。早在2018年,我们提出“算力经济”概念,认为以超级计算为核心的算力经济将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手段。
综合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高性能计算当前发展趋势已充分表明,随着超算与云计算、大数据、AI的融合创新,算力已成为当前整个数字信息 社会 发展的关键,算力经济已经登上 历史 舞台。
通过对2021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现状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高性能计算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已经深度结合。高性能计算通常是以MPI、高效通信、异构计算等技术为主,偏向独占式运行,而云计算有d性部署能力与容错能力,支持虚拟化、资源统一调度和d性系统配置。
随着技术发展,超级计算与容器云正融合创新,高性能云成为新的产品服务,AWS、阿里云、腾讯、百度以及商业化超算的代表“北龙超云”,都已基于超级计算与云计算技术推出了高性能云服务和产品。
其次,超算应用从过去的高精尖向更广、更宽的方向发展。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尤其是使用成本的不断下降,其应用领域也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精密研制、信息安全、石油勘探、航空航天和“高冷”的科学计算领域向更广泛的国民经济主战场快速扩张,比如制药、基因测序、动漫渲染、数字、数据挖掘、金融分析及互联网服务等,可以说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从近年中国高性能计算百强排行榜(HPC TOP100)来看,超算系统过去主要集中于科学计算、政府、能源、电力、气象等领域,而近5年互联网公司部署的超算系统占据了相当大比例,主要应用为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短视频等。这些领域对于计算需求的急剧上升表明,超算正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
从HPC TOP100榜单的Linpack性能份额看,算力服务以46%的比例占据第一;超算中心占24%,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短视频分别以9%、5%和4%紧随其后。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占比的持续增加与机器学习等算法和应用的快速崛起,以及大数据中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互联网公司通过深度学习算法重新发现了超级计算机,特别是GPU加速的异构超级计算机的价值,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新系统。
综合来看,目前的算力服务、超算中心、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是高性能计算的主要用户,互联网、大数据,特别是AI领域增长强劲。
再次,国家层面已经制订了战略性的算力布局计划。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力促把东部的数据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同时在西部建立算力节点,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的布局,有效优化数据中心的布局结构,实现算力升级,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最后,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已成为算力发展主要动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革新和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手机、智能设备、互联网技术搜集的大数据,以及由超级计算机、云计算等组成的超级算力,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三驾马车”,共同掀起最新一轮的人工智能革命。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这一背景下,虚拟化云计算向高性能容器云计算演进,大数据与并行计算、机器学习融合创新就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最新方向。
此外,在智能计算评测方面,我国已经提出了包括AIPerf 500在内的众多基准测试程序,这是对传统Linpack测试标准的有力补充。
这些发展表明超算技术向产业渗透的速度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依靠算力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随着用户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算力经济必将在未来 社会 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 武延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开源发展可圈可点并非只是今年的事。最近几年,开源领域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例如,RISC-V开源指令集及其生态的快速崛起。这与上世纪90年代初Linux诞生一样。当时,UNIX和Windows是主流,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今天以Linux为内核的 *** 作系统已经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人们每天使用的App,超过80% 概率是运行在以Linux为内核的安卓 *** 作系统上,而且,支撑其业务的后端服务器上运行的 *** 作系统很大概率也是Linux发行版。
所以,今天的RISC-V也同样可能被低估,认为其不成熟,很难与ARM和X86抗衡。但也许未来RISC-V就像Linux一样,最终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指令集生态,产品遍及方方面面。
仅2020年,RISC-V International(RVI,RISC-V基金会迁入瑞士之后的新名称)的会员数增长了133%。其实RVI迁入瑞士这件事情本身也意义重大,是一次开源领域面对大国竞争保持初心不“选边站”的经典案例,值得全球其他开源基金会参考。
在国内,2019年底,华为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麒麟软件等参与的openEuler *** 作系统开源社区正式成立。在短短的两年内,社区已经汇聚了7000名活跃开发者,完成8000多个自主维护的开源软件包,催生了10多家厂商的商业发行版。
这是中国基础软件领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根社区”,虽然与20多年 历史 的Debian、Fedora还有差距,但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学术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创新来说,终于有了国内主导的、可以长期积淀的新平台。
同时,华为在遭遇安卓 *** 作系统GMS(谷歌移动服务)海外断供之后,推出了鸿蒙 *** 作系统HarmonyOS,并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下启动开源项目OpenHarmony。
目前OpenHarmony短时间内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厂商参与,也侧面反映了国内产业界对新一代万物互联 *** 作系统的旺盛需求。尽管其在生态规模和技术完整程度方面与安卓仍有差距,但毕竟迈出了打造自主生态的第一步。
这相当于为源代码合理使用划定了一个边界,即合理使用仅限于接口,一旦深入到接口的实现代码,则需要遵守相关许可。这对开源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今年5月,《2021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重磅发布。它不仅系统梳理了我国开源人才、项目、社区、组织、教育、商业的现状,并给出发展建议,而且为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开源政策、布局开源战略提供参考,为科研院所、 科技 企业以及开源从业者提供更多的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而不论是开源软件向围绕开放指令集的开源软硬件生态发展,还是开源有严格的法律边界约束,抑或是国内龙头企业正尝试通过开源 探索 解决“卡脖子”问题,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众多案例都指向一个方向——开源趋势不可阻挡。因为它源自人类分享知识、协同创造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在数字时代薪火相传的重要模式。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开源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的问题。这里的安全既有传统意义上软件质量、安全漏洞的问题,也有开源软件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维护的问题(如OpenSSL在出现HeartBleed问题时只有两位兼职维护者,log4j出现问题时只有三位兼职维护者),更有大国竞争导致的“断供”问题(如GitHub曾限制伊朗开发者访问)。
随着开源软件向GitHub这类商业平台的集中,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甚至演变为重大风险。开源软件这一本应属于全人类的智慧资产,可能变为实施“长臂管辖”的武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开源软件构建发布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去中心化”。世界需要多个开源软件基础设施,以最大程度消除政治力量对开源社区的威胁。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开源软件成为众多科研、工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部分,开源软件本身也要有一个基础设施,具备代码托管、编译、构建、测试、发布、运维等功能,保证开源软件供应的安全性和连续性,进而增强各行各业使用开源软件的信心。
未来,核心技术创新与开源贡献引领将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或将我国开源事业推向另一个高潮。

新华网杭州11月24日电(凌纪伟)“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11月23-24日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围绕疫情科学防控、助推数字经济与 科技 创新等主题,邀请国内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及产业界代表展开交流。

论坛期间,新华网就5G助力疫情防控、5G扩展、全球化合作等话题,专访前来参会的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朴。他在采访中表示,5G在赋能数字经济、助力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有目共睹,5G正在加速向更多行业扩展,高通愿继续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贡献力量,希望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促进作用。

图为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朴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网采访

5G赋能数字经济潜力巨大

远程诊疗、防疫机器人、线上课堂……疫情防控期间,5G大显身手,在生产生活中发挥出实实在在的作用。

“2019年是5G商用的元年,2019年年底又提出今年是5G扩展之年。我们认为5G将进入各个垂直市场,将进入千行百业。那时大家对此曾有疑虑,但是今年就有一系列5G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即将实现。”孟朴说。

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进博会上,基于高通RB5平台打造的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成为展会一大看点。孟朴认为它是5G进入千行百业非常生动的一个例子。

“5G与AI的结合能够赋能千行百业,不仅是乒乓球、羽毛球或网球,甚至是更深更广的领域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让人们对智慧生活的想象变为现实。”孟朴坚信,5G与AI的结合,将会在数字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日,IHS Markit发布《5G经济》报告更新版显示,5G赋能经济产出的增长趋势没有改变。

“5G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孟朴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5G推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方向不变。未来15年,5G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特别大的作用。

高通加速推动5G扩展应用

从2G、3G、4G一路演进至今,5G正在显著改善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移动上网体验。

孟朴认为,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前景的确广阔,但也不能忽视5G在改善人们移动上网方面的作用,“改善用户的应用体验是对5G的刚性需求”。

他解释说,纵观工业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 历史 ,智能手机是规模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5G能大幅度带动许多成本昂贵的专业应用发展。若没有广大普通消费者的带动作用,工业互联网中的很多应用其实不能达到足够的经济效益。

相比市面上售价超百万元一套的专业 体育 训练系统,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系统只需要几千元。在孟朴看来,这印证了真正做到规模化才能使成本降低,使行业应用变成可能。

在物联网领域,高通的第二代5G芯片X55已经实现商用,并且在全球广泛应用。今年7月,高通联合20余家领军企业共同发起“5G物联网创新计划”,希望对终端形态的创新以及产业链生态系统的扩张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希望‘5G物联网创新计划’能够像‘5G领航计划’推动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一样,帮助物联网产业推出更多更好的5G模组,方便大家应用。”孟朴说。

愿为推动全球化继续献力

从服贸会到进博会,今年中国陆续举办多场展示对外开放成果的大型展会。高通在数场重大活动中从未缺席。

“中国持续推动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对高通而言意义非凡、至关重要。”孟朴说,高通横跨无线通信和半导体两大行业,过去20多年,这两大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特征最为全面、深刻。从移动通信全球标准的制定到最后的实施落地,与全球运营商共建全新网络,高通一直在参与、在贡献,高通也一直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高通希望各国政府、全球企业家,都能够共同努力,一起继续推动全球化发展。

“植根中国、分享智慧、成就创新”——多年来,高通一直秉承这一经营理念从未改变。

孟朴表示,即使今年全球疫情突发情况下,当全球的政治、经济遭遇众多挑战,高通仍愿重申立场,推动产业全球化进一步完善。

“我们希望坚持做正确的事,和大家一起继续推动产业全球化,因为中国、美国以及整个 科技 界的发展都得益于全球化,也得益于中美两国企业的合作。”孟朴说。

过去几年,包括高通在内的产业界一直强调,5G就像电力一样无处不在,现在各方都已意识到5G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作为跨国企业,孟朴希望高通能在5G时代,加大加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促进作用。

本文源自新华网

什么是“泛在电力物联网”?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泛在电力物联网?

01

为什么要建泛在电力物联网?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两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要建设运营好“两网”,这里所说“两网”分别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个名词首次出现在国家电网公司的两会报告中,成为和坚强智能电网相提并论的重点工作。

首先来看国网2019年1号文件是怎么说的:在2019年1月13日发布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19年1号文件中,排在年度重点工作首位的就是:推动电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着力构建能源互联网。具体内容是:“持之以恒地建设运营好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打造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的泛在电力物联网,为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经营绩效、改善服务质量,以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支撑。承载电力流的坚强智能电网与承载数据流的泛在电力物联网,相辅相成、融合发展,形成强大的价值创造平台,共同构成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

可以认为一号文件中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定义以及在能源换联网中的重要地位作出了明确地官方解释。一号文件的重点工作之二是: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创新能源互联网业态。其具体内容是:研究探索利用变电站资源建设运营充换电(储能)站和数据中心站的新模式,积极推动公司通信光纤网络、无线专网和电力杆塔商业化运营,拓展服务客户新空间。大力开拓电动汽车、电子商务、智能芯片、储能、综合能源服务等新兴业务,促进新兴业务和电网业务互利共生、协同发展。一号文件的重点工作之三是:扩大开放合作共享,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具体内容是:充分利用电网数据、技术、标准优势,加强与新经济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积极参与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兴业务领域的开拓建设,加快构建围绕能源互联网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

从一号文件中可以看出国网未来将通过建设电力互联网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新业态,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业务。非传统领域的新业态已经和传统电网业务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所谓新能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都可以被囊括进“泛在电力物联网”。总地来看,“坚强智能电网”仍是国网业务的基本盘,坐稳输-变-配-用-售环节的既定业务范围,在增量配网试点和配售电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坚守传统阵地,抵御“外部的野蛮人”,是国网今后工作的“拿分项”;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走向深水区,电改大势倒逼,国网新一代领导层逐步稳定之际,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则是主动出击开拓新方向的求变之举,是国网今后工作的“发力点”。

国网内部对于公司发展和业务调整,有一定的共识和紧迫感,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升高,电网形态日趋复杂,电力潮流和电网故障演化机理不断由可预见向难以预见演变,这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电改推进、政府及社会对电价下调的要求,导致企业经营面临瓶颈;三是在互联网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下,社会经济形态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之际,如果没有做好未来这几年的发展转型,通信运营商现在面临的困境可能就是国网的明天。而借着“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东风,继续在传统强电部门深耕,加强信息化,还是着力发展电动汽车、综合能源服务等新业务,需要一个有力的规划纲领作为指导。

02

什么是“泛在电力物联网”?要建一个什么样的泛在电力物联网?

物联网的概念由 MIT 的 Kevin Ashton在1998年首次提及,他指出将
RFID技术和其他传感器技术应用到日常物品中构造一个物联网。紧接着的第二年由 Kevin Ashton 带头建立的 Auto-ID center
对物联网的应用进行了更为清晰的描述:依靠全球 RFID 标签无线接入互联网,使得从剃须刀到欧元纸币再到汽车轮胎等数百万计的物品能够被持续地跟踪和审计。

电力行业对“物联网”的理解是:物联网是一个实现电网基础设施、人员及所在环境识别、感知、互联与控制的网络系统。其实质是实现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通信信息资源的(互联网、电信网甚至电力通信专网)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处理的物理实体。实体之间的协同和互动,使得有关物体相互感知和反馈控制,形成一个更加智能的电力生产、生活体系。从而衍生出泛在智能电网——基于通信技术的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

各国在建设现代电网的过程中都用到了物联网,但对其应用的侧重点则各有不同。在欧洲,提升供电安全性、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各国积极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原因,在这种驱动力下,欧洲电力行业对物联网的应用更倾向于清洁能源和环保方向;在日本,可再生能源接入、节能降耗和需求响应是日本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驱动力,日本电力行业对于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在于对新能源发电监控和预测、智能电表计量、微网系统监控等领域;在中国,物联网技术为提高电网效率、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技术支撑,RFID技术、各类传感器、定位技术、图像获取技术等使仓库管理、变电站监控、抢修定位与调度、巡检定位、故障识别等业务实现灵活、高效、可靠的智能化应用。

目前国网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具体定义还未形成,将传统电力生产、传输、消费的所有环节信息化,都可以称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就目前国网的技术储备而言,增强电网的感知、通信、计算和分析能力,是其可预见的发展方向。2018年的国网信通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打造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智慧企业,引领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的工作目标,并提出了建设国网-电力物联网SG-eIoT
(electric Internet of Things)的技术规划。预计将综合运用“大云物移智”等信通新技术,与新一代电力系统相
互渗透和深度融合,实时在线连接能源电力生产和消费各环节的人、机、物,全面承载并贯通电网生产运行、企业经营管理和对外客服服务等业务。在终端层表现为万物互联的连接能力,在网络层表现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通信能力,在平台层表现为对全景设备和数据的管控能力。在2018年国网信通工作会议上制定的规划来看,整个“SG-eIoT”系统在技术上将分为终端、网络、平台、运维、安全等五大体系,打通输电业务、变电业务、配电业务、用电业务、经营管理等五大业务场景,通过统一的物联网平台来接入各业务板块的智能物联设备,制订各类电力终端接入系统的统一信道、数据模型、接入方式,以实现各类终端设备的即插即用。

有意思的是,国网一直以来虽然没有明确喊出电力物联网的口号,却已经有了相当的技术积累。国网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也不断提升,目前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超过5亿只(其中47亿只电表,各类保护、采集、控制设备几千万台),规划到2030年,接入SG-eIoT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0亿,整个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是接入设备最大的物联网生态圈;经过D5000、调控云等系统改造和升级,国调中心在电网观测、控制水平已经称得上世界先进,输电网基本做到可观、可控、能控、在控;各地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也在推进当中,规划到2020年完成全网95%的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各种在线监测、智能预警系统比比皆是;基于PMS20系统,主要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近两年内也能基本完成;通信网络建设如火如荼,无线专网、保护专网陆续上马;国网智慧车联网平台目前已经连接全社会80%的公共充电桩以及4万多辆电动汽车。想要在近年内交一份能够写出足够多亮点的成绩单,问题应该不大。

笔者认为,国家电网作为世界五百强第2的旗帜性央企,应该有更高要求拿出真正的可以定义行业发展方向的技术方案,要么具备成熟的、可复制的海外技术输出能力,被海外能源企业接纳,例如华为通信解决方案,支付宝/微信移动支付;要么具备强烈提升用户体验、能直接让用户感受代际差异的新服务水平,如高铁。就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等方面而言,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产生的社会效应都已有限。泛在电力物联网应该向着智慧小区/智慧城市整体能源解决方案、智慧交通整体能源供给方案、智慧能源套餐及交易模式、用户能效分析及用户画像、智能家居与用能管理等方面延伸。虽然国家电网是国内每年电气专业研究生就业的首选单位,是每年获取专利数最多的企业,甚至超越了华为,但国家电网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形象在公众心中依然没有建立起来,电力用户期待获得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感,例如得到用电诊断、科学用电方案、差异化电价信息等增值服务。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行业背景下,要“建成世界一流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只有深刻改变用户习惯,才能进一步赢得发展的先机。

03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应规划先行

一般情况下,抛出一个战略性概念后,国网公司会在组织机构、科技研发、重点工程等方面共同发力,并使之成为今后3-5年的主要方向。按以往规律,国网的新概念往往由相关利益部门主张并提出,上升形成公司战略后由原提出部门出主力班底进行战略规划、科研投入和工程运作。新战略的实施情况,有时受制于公司其他利益部门对该战略的支持和配合力度。国网领导班子对新成立部门的支持力度、其他利益部门对新成立部门的配合力度往往关系着新战略的整体推进效果。相对于我国政府和企业过往一些实施相对成功的战略,国网的风格还有些遵循丛林法则,主要由强势部门和地方公司利益驱动,在领导层取得首肯后立即上马项目,一定程度上缺乏规划引领的顶层设计,导致重复建设、技术路线多样,虽然每年都涌现出数量众多“世界一流”的技术或工程,却难以形成合力,在国际上和社会上缺乏“中国高铁”这样的名片技术。

物联网技术虽然在电网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前景,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从技术上来看,感知层的传感器数据准确性、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故障率、数据传输的及时性、无线传输的安全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到可靠性、成本、原有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物联网产业一直推进缓慢。制定合理的长期规划,对指导物联网在电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网应组织科研单位牵头,遵循目标导向,按照我国不同地区电网技术基础及资源禀赋,设定泛在电力物联网近期目标及中长期技术规划,尽快明确重点项目及技术攻关方向,集中力量突破既定关键技术。此外,利用好自身科研人才和科研力量,必要时与外部企业及科研力量联合,突破传统电力生产-科研-设备研发利益窠臼,走出电网成熟技术的舒适区,从微创新转变为模式创新,真正成长为具备全球影响、全民感受的科技巨头。

今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正式颁发5G牌照,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作为非开发人员来说,5G时代也许就是热度。那么作为开发人员的你来说,5G的到来,又可以抓住哪些机遇呢?

随着5G的来临,未来必将是云+AI+5G的时代。

一“云”是什么?

“云”另一个通俗的名字是服务器,但是其实云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服务器是一个具体的概念,可以说服务器是云的具体实现。举个例子,传统的OA系统,浏览器+web服务器,来完成企业的定制系统,也就是公司做一个OA系统,公司再租一个服务器,把OA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这样公司局部网路下就能够访问此系统了,虽然这里提到了服务器,因为这个服务器的用户范围太窄了,但并不是云!

1

“云”,一想到这个词,我们就会想到天上的云朵,非常的庞大,覆盖了很大的就区域。而目前流行的 OA定制云服务是,有专门的互联网企业,做了一个业务大众化的OA云平台(其实也是一个系统),部署在大型服务器上面,有的公司想要使用OA系统,就可以在这个OA云平台上去定制自己公司的业务,而这个互联网公司,每年收取相应的租金,每个公司都可以去云平台上定制自己的业务,所以我们会把这个服务器叫做云,因为它的使用范围很广,受众面很大。

二5G时代,与云服务有何关系?

5G的到来,你的网速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毫不夸张的说,一个100GB的高清**,几秒钟就可以下载完成。试想一下,你现在的硬盘读写能不能达到这个速度呢?一个100GB的高清**使用30的USB从移动硬盘拷贝到你的电脑,需要几秒呢?我想应该要几分钟才能完成拷贝把,慢一点的甚至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拷贝。既然我们的硬盘读写速度都无法达到5G的速度,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硬盘存储数据呢?为什么不直接存储到网络上?也就是存储到服务器上,存储到云上,比如百度云,小米云,阿里云,腾讯云等各个云存储平台上呢。

很多年前的谷歌发布会上,Google总裁曾经说过,以后我们的 *** 作系统里面只有一个浏览器,不会再有任何其他的软件。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好的难以实现的梦想,但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这已经不再是梦想,完美的变成了现实。5G时代的到来云的发展将达到一种空前绝后的时代。

三“云”由哪些技术做成?

目前做服务器的编程语言比较流行的有c、c++、java 大型游戏服务器一般都用c和c++来做。

大型的web服务器(web就是使用浏览器来访问服务器的这种机制)一般都用java。另外还有一些做小型web服务器的使用php、Python、 net。比如英雄联盟的服务器、王者荣耀的服务器这些大型游戏服务器通常会使用c和c++来做。

 而我们小型的门户网站,比如某公司的官网这些通常会使用php。而最重要的我们说的云,比如淘宝网站,京东网站,百度云,阿里云,等大型的云服务器都是使用Java来做的。Java自1995年创建以来,不仅可以做云服务器(JavaEE方向),还可以做安卓移动应用开发,另外现阶段最流行的大数据的开发也是使用Java进行开发。这也是世界语言热度排行榜里面Java连续多年一直持续第一的原因。

四如何迎接5G带来的机遇?

对于云服务的全面升级,抓住云升级的机遇,必然会成为新时代的领头人。

马云抓住了电商的机遇,创立了中国最大的电商网站;

腾云抓住了网络社交的机遇,创立了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

雷军乘上了移动互联的浪潮,开创了自己的物联网时代

大数据是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基础,而Java是大数据的基本入门语言。所以在5G时代,掌握Java和大数据的人,都是最吃香、最高薪的人,你还不赶快来霍营北大青鸟计算机学院学起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317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