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代表什么意思

月亮代表什么意思,第1张

月亮代表的意思

对于不同情况,月亮有着不一样的意思。

1对于博大精深的文学来说,月亮代表阴柔之美。

2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月亮代表对亲人的思念。

3对互相恋爱的情人来说,月亮代表着圆满。

4对处于战火的国民来说,月亮代表着可贵的和平。


关于月亮的基本含义

我们会发现,古人称月亮为卢赛娜(Lucina,罗马神话中司生育的女神),辛西娅(Cythia,月亮女神),黛安娜(Diana,罗马神话中之处女性守护神、狩猎女神和月亮女神),菲比(Phoebe,希腊神话阿特米斯女神,即月神),拉托娜(Latona,拉丁文,指月神之母),诺特蒂卢克(Noctiluca,拉丁文,意为“在月亮照耀下才醒来的女人”),普罗塞耳皮娜(Proserpina,即珀耳塞福涅,丰收女神的女儿,被冥王带入地狱并娶她为妻后成为地狱的女神)。

参考资料:

豆瓣网:月亮的基本含义

公元789年(贞元五年)十二月,吐蕃将进攻的视线转向北庭。吐蕃已经不是第一次进攻北庭了,公元760年吐蕃曾尝试进攻北庭,但在唐朝守军和周边部落的联合攻击下,大败而归。这次吐蕃显然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事先联合了葛逻禄和白眼(白服)突厥等部。之前葛逻禄处在东西突厥之间,常随东西突厥之兴衰而叛附不常,回纥汗国西迁后,又臣属与回纥汗国。回纥对葛逻禄、白眼突厥掠夺甚重,这次吐蕃提出联军攻北庭,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在吐蕃大将达热陆恭(汉地称作马重英)的率领下,三十万联军卷地而来。

三年前李元忠去世,杨袭古继任伊西、北庭节度使,也是唐朝最后一任北庭大都护。此时的杨袭古急向回鹘求援,回鹘大相颉干迦斯领兵救之。贞元六年(公元790年)五月,双方展开连番血战,回纥大败,北庭失守,北庭节度使杨袭古帅残部二千人逃奔西州(今新疆吐鲁番)。颉干迦斯则听说忠贞可汗被杀,国内政局动荡,于是急忙率兵赶回回鹘。公元789年十二月,就在吐蕃有联军进攻北庭的迹象之时,与唐朝亲睦的回鹘长寿天亲可汗(顿莫贺)去世,其子继位,唐朝封其为忠贞可汗。忠贞可汗刚刚坐上汗位,凳子还没坐暖,就于次年四月被人毒死,其弟自立为可汗。而后,次相又杀忠贞可汗之弟,拥立忠贞可汗幼子继位。六月,颉干迦斯帅大军北还回鹘,次相恐其有废立之心,与新可汗皆出营相迎,跪伏于路旁,对颉干迦斯说:“今日众人的生死,全凭大相吩咐”。幼年的小可汗拜且泣曰:“我年纪幼小,如果您看得上我,立我为可汗,一切都仰仗您,国家大事您说的绝不敢稍有犹豫”。颉干迦斯感其卑屈,拉着可汗的手流泪,遂执臣礼。

安顿了国中的政事,颉干迦斯对于败于吐蕃心有不甘,于是他“悉起国内丁壮”五万人,又联合逃到西州的杨袭古,举兵前来欲复夺北庭。不料进军不顺,在和吐蕃的交战中,连败与吐蕃。回鹘与唐军节营而据,又遭到了吐蕃和葛逻禄的偷袭,回鹘死伤大半。惨败之后的唐军只剩一百六十多人,杨袭古收罗残兵,想要回到西州,颉干迦斯对杨袭古说:“你和我一同回归我的营帐吧,我送你回西州”,杨袭古不疑有他,帅残军进入回鹘大营,结果颉干迦斯突然翻脸,将杨袭古和唐军尽数杀死。从此之后,北庭失陷在吐蕃之手,安西道路断绝,只剩西州还在唐军手中。回鹘遭此大败,元气大伤,葛逻禄乘胜夺取了回鹘占据的浮图川(今吉木萨尔东南,唐朝庭州所在地附近),回鹘国内震恐,将西北部落悉数迁于牙帐之南以避之。回鹘几乎全部退出西域后,葛逻禄势力大涨,接管了天山东部地区。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吐蕃虽然和其盟友将回鹘势力逐出北庭,但这一场大战,吐蕃也是惨胜。《旧唐书 • 南蛮传》中有记载,“吐蕃因争北庭,与回鹘大战,死伤颇重,乃征兵于牟寻,需万人”,吐蕃在连续不断扩张领土的过程中,因兵源不足,对于附属国家的征调,也导致了像南诏这样的附属国,颇受其累。

吐蕃与回鹘的西域之争,《贤者喜宴》是这样的记载的,达热陆恭(马重英)本来是一位因为信奉苯教,而被流放北方的罪臣,后来因修建桑耶寺,需要迎请北方霍尔人的神祗作为桑耶寺的护法神,莲花生大师预言道:“白色天魔之化身将在未来,出现于突厥地区并统治吐蕃,大部分神殿亦将被毁,为不至被突厥人毁灭,赞普应依靠并委托菩提天神”。有鉴于此,“赞普便派达热陆恭率军出征,摧毁突厥修道院,并将佛像等供奉之物及所有财物一并携回”。莲花生大师所说的突厥地区就是泛指现在的塔里木盆地及天山附近地区,而赤松德赞时期,这一地区最强大的统治者正是回鹘。西域地区自公元二世纪便开始信仰佛教,所谓修道院指的应该是佛教寺院。而所谓“白色天魔将统治吐蕃云云,不过是应对回鹘对于吐蕃强大的军事威胁的托词”,《贤者喜宴》其书的记载颇多玄怪之处,虽然不能算作信史,但这处记载也能从侧面说明,在西域的争夺中,回鹘给吐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西州也是西域重镇,它位于北庭、焉耆、伊吾郡的中心,东接伊吾,西联焉耆,近可以庇护安西四镇,以为接应,远可以屏藩河西,牵制吐蕃东侵,北庭失守后,西州、龟兹已成了唐军在西域唯一的堡垒,“唯西州之人,犹固守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790年(贞元六年)北庭陷落之时,西州尚在唐军手中。但第二次北庭之战中,杨袭古带领西州守军支援回鹘部队,在吐蕃、葛逻禄的联合打击下,只剩一百多人,且杨袭古被杀,从此可知西州守军已凋零不堪。

浮图川(今吉木萨尔东南)被占后,回鹘迁西北部落向躲避,天山东部地区,尽在吐蕃及葛逻禄掌握之中。扔在唐军手中的西州自然不会被放过,敦煌残卷中,有题记写于贞元九年,并明载“去年(即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西州倾陷”,可知西州于公元792年被吐蕃占有。北庭、西州、伊州被吐蕃占据后,唐朝自然是无力收复,但对于以北方霸主自居的回鹘却不甘心,随后几十年,吐蕃和回鹘围绕这北庭数州,展开了几十场血战征伐,西、伊、沙州反复易手,甚至出现了年初年末分别由不同势力占据的情况。这种血腥的拉锯战,不但给生活在此地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也将吐蕃、回鹘这两个强大的国家拖入了消耗的深渊,为这两个国家的相继崩溃,埋下了伏笔。

吐蕃当然不会满足于北庭的胜利,孤守龟兹的唐军,毫无例外地成为了吐蕃的下一个目标。公元781年(建中二年),唐朝升孤守安西的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此时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加疏勒、于阗、焉耆为四镇。 因吐蕃势力不断渗透,郭昕很难完整地统辖四镇。《新唐书-地理志》中有记载:“贞元三年,吐蕃攻沙陀、回纥,北庭、安西无援,遂陷。”其中,敦煌吐蕃 历史 文献中也有吐蕃攻占于阗的记述,“此赞普(赤松德赞)之时,没庐-赤苏燃木夏进兵兑巧(上方),招服于阗为属邦,征派赋税”。可见在安西四镇早不完全在唐军之手,吐蕃已经开始在于阗,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

在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安西四镇仍发生了至少一场血战,自回鹘败退后,“安西由是遂绝,莫知存亡”。安西四镇和那些困守西域的唐军,在唐庭心中早已成了一个地理概念,现在知道了西域尚有飞地存在,却只能望而兴叹,束手无策。对于龟兹的争夺,唐史了无记述,但回鹘却不愿就这么成全了吐蕃的霸业。《九姓回纥毗伽可汗碑》中记录了这次龟兹之战的惨烈,“复吐蕃大军围攻龟兹,天可汗领兵救援,吐蕃落荒,奔入于术,四面合围,一时扑灭,尸骸臭䅑,非人能堪,遂筑京观,败没余烬”。由此可知,赤松德赞年间的这次龟兹之战,是以吐蕃的惨败收场的。

自杨袭古死后,整个西域只剩下了郭昕和他所带领的安西军。周围城镇的汉人知道后,纷纷加入军队为军队补充兵力,因此安西都护府就这么一直支撑着。

贞元十七年(801),麟州沦陷;贞元十九年(803),西州沦陷。元和三年(808),那一年是西域唐军孤军奋战的第四十二年,茫茫西域只有龟兹的城头还飘扬着大唐的战旗。安西都护府的最后一只残兵孤守龟兹。将士们再一次拿起武器走上城头,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如今也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手中的陌刀锋利不再,心中的信念却至死未渝。

据薛宗正教授考证,安西都护府最终陷落,应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年)的一个冬夜,而其中的依据,就包括元稹的一首叙事诗《缚戎人》,这是一篇安西都护府老兵的“口述 历史 ”。自安西四镇沦陷后,常有边将捕获从西域来投的汉人,充当吐蕃俘虏,邀功请赏。其中一名从吐蕃人手中逃回的唐军老兵,也被当做俘虏,押解回中原。机缘巧合下,元稹与他相遇,并听他讲述一路的遭遇,听罢,作诗记录,诗中句句都是安西都护府唐军的血泪。

元稹与白居易这对好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诗注重写实,通俗易懂。白居易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喊出口号:“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稹的这首长诗,正是发扬这一主张,从中可以推测,郭昕及其将士是如何度过最后一段岁月的。

“万里虚劳肉食费,连头尽被毡裘暍。华裀重席卧腥臊,病犬愁鸪声咽嗢。中有一人能汉语,自言家本长城窟。少年随父戍安西,河渭瓜沙眼看没。”老兵先是向元稹诉苦,自己家乡本在长城脚下,自小陪父亲戍边,一口流利的乡音依旧不改。在安西陷落后,一路又是如何颠沛流离,才得以回到中原。

“天宝未乱犹数载,狼星四角光蓬勃。中原祸作边防危,果有豺狼四来伐。蕃马膘成正翘健,蕃兵肉饱争唐突。”这几句讲的是,安史之乱后,吐蕃趁乱入侵,大唐边疆引来异族垂涎。而老兵正是在安西都护府,与吐蕃鏖战多年。

“半夜城摧鹅雁鸣,妻啼子叫曾不歇。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苦守多年的戍边将士,在元和三年的一个冬夜,遭到吐蕃大军突袭,走投无路,据薛宗正推测,此处的“阴森神庙”应是库木土拉千佛洞,“脆薄河冰”则是渭干河,这两个地方正是地处当时的安西都护府。

“五六十年消息绝,中间盟会又猖獗。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近年如此思汉者,半为老病半埋骨。常教孙子学乡音,犹话平时好城阙。”自安史之乱后,西域与中原多次失联,唐朝和吐蕃几度交涉。战至最后,安西都护府中的士卒,有的垂垂老矣,有的早已离世,老人还记得教孙子们学家乡话,念念不忘家乡的好风光。由此可见,这个老兵,正是郭昕的部下。

那一夜,安西都护府沦陷,郭昕殉国,刀似冰,月如霜,戍边壮士依旧满腔热血,在最后一夜,如壮丽的烟火燃尽自己的生命。

四十二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初心未改。以身许国去,一别千万里。在这片土地上这样的英雄故事,既有往者可鉴亦有来者可追,前有十三悍将归玉门的慷慨悲壮,后有左公扶棺出征的悍勇无双。英雄的血脉世代相承,从未断绝。千年后的今天这片土地被称为“新疆”,意为“他族逼处,故土新归”。

《趣谈对联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了解对联的特点;掌握对联的格律要求及写作。
教学重点了解对联的起源、含义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把握对联含义及特点,会赏析对联,明白对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双边互动式创造课教学
教学设想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文化载体,其含义及特点,甚至最基本的解读,都不为学生所熟知。值此新春开学的第一堂语文课,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含义、起源和特点,学会对联的鉴赏,实在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趣话对联
一、导入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
二、2005年春节晚会对联赏析
2005年春节晚会的最大亮点是对联丰富,来自全国的30多位主持人展示各地区的春联,还有晚会现场对联,加上小品《功夫》中的对联,真可谓异彩纷呈,雅俗共赏。
1、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2、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3、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
4、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横批:盛景争春
5、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6、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7、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8、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
9、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 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10、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11、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12、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横批:联袂贺春
13、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14、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15、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
16、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
17、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 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钟声敲响时:
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三、激趣:对联故事
(1)古时候,有个人很喜欢附庸风雅。一天晚上,浓云遮月,伸手不见五指。他随口吟道:“黑白难分,叫我怎知南北?” 这时,恰好隔壁的穷秀才来向他借一样东西。听明来意,他让秀才对出下联,方肯借物与他。 秀才想了想,脱口说: “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 主人一听,正是佳对,于是高兴地把东西借给了秀才。
(2)五十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南视察工作时即兴吟诵对联,是一段颇具情趣的佳话。据说,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车游览长沙市容,车行至湘江橘子洲畔,毛泽东诗兴勃发,提出要与周恩来作对联,并随即吟出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小车离开橘子洲,直驶市区各处名胜古迹,行至天心阁,恰遇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周恩来见景立即悟出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副对联作得如此工整对仗,又珠联璧合,足见两位伟人文学艺术功底之深厚。
(3)从前有个少爷,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把他父亲留下的遗产都花光了,临近年关,连柴米也没有。除夕夜,这穷困潦倒的少爷写了一副对联自嘲,贴于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村上有位老学究读后,慨叹不已,在对联的联首各加上一字,成了:“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
(4)清朝才子纪晓岚更是作对联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见纪晓岚闷闷不乐,便问他有何心事。纪晓岚请乾隆猜,乾隆以上联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纪晓岚见皇帝直猜到他心里,非常激动,马上叩头谢恩,以下联道谢:“寸身言谢,谢天 谢地谢君王。”
(5)一书生门对富人家的竹园,故在门上贴对联一幅: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富人见后将竹子全部砍去,此人在对联下各加一字,成:门对千竿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一见,干脆将竹子连根挖掉,此人又各加一字,为:门对千竿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第二课时 对联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是对联的萌芽。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宋史蜀世家》均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春联之设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簪去楼杂记》记载:朱元璋建都京城后,曾下令“凡公卿士庶门第,须加春联一副”,他也带头写了一副对联送与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清代是对联的繁荣期,不论在内容的开拓还是在艺术的成熟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清康熙六十寿辰(1713年)和乾隆八十寿辰(1790年)两次重大庆祝活动是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对楹联结构的规范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南 怀瑾先生更是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清代楹联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楹联也以新的面貌开始复兴。1984年成立中国楹联学会,1985年创办《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87年创办《中国楹联报》,地方楹联组织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从此形成了群众性的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新风尚。
二、对联的含义
对联,雅一点称楹联,俗一点叫对子,就是两两相对的句子。
例如: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
三、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 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四、对联的种类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 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 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如: 万家元宵夜; 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联)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教师节联)
军爱民意如山重; 民拥军情似海深。(“八一”节联)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比如: 荷开并蒂; 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 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
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
斯文**,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教师)
4、寿联
所谓寿联,是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多是称颂寿者的功劳业绩。
比如: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东海水长流
甲子重新新甲子; 春秋几度度春秋。(60岁)
羡高年精神矍铄花甲重添二十载;居上寿齿德俱尊松年永享八千秋(80岁)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王文清联,颇富巧思,在俗语“人生不满百”和“世上难逢百岁人”上作文章,将百字隐去,暗隐老人高寿已达百岁)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郑板桥60岁自寿联,笔调轻松畅快,表达了作者的志趣和个性)。
5、勉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顾炎武书堂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方志敏)
6、挽联
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用于哀挽死者的楹联。这种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情。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挽蒲松龄)
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挽鲁迅)
7、职业联
所谓职业联,即行业楹联,贴在门旁,使人对其行业特点一目了然,起到行业广告的作用,是楹联中不可小视的一个品种。这类楹联,蕴含丰富,有着诱人的魅力。
美味招来云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酒店联)
萍水相逢如亲友; 停车暂住似归家。(旅店联)
花间渴想相如露; 竹下闲参陆羽经。(茶馆联)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饭店联)
刻刻催人资警省; 声声劝尔惜妙音。(钟表店联)
8、名胜联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
比如: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题杜甫草堂联)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吹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浙江天台山中方广寺联)
心在汉室,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清顾嘉蘅题南阳卧龙岗联)
五、对联中的常用辞格:
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
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
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
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
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
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
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6、、同音格,就是利用字的同音形成对联。
烟飞飞,云飞飞,想入非非,皆非也; 情悠悠,恨悠悠,凡事忧忧,是忧也。
第三课时 对联欣赏
一、名联欣赏
1、康熙三十五年(1696),昆明西郊大观楼建成,时有孙苒翁寄籍昆明,写下了一副一百八十字的长联。这副长联,上联写滇池风物,下联写云南历史,气魄雄伟,前无古人,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美誉。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欤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2、湖南洞庭湖的岳阳楼上也有一副何绍基的绝好长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 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巧妙地把与岳阳有关的历史人物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及八仙中的吕洞宾嵌入联中,追古抚今,纵横捭阖,读来令人怦然心动。
3、在邓小平旧居有副四川楹联学会会员刘利写得楹联,颇具特色,可谓奇联。
“小”事宏观,大事微观,成事纵横观,败事主客观,牢树英雄宇宙观。卓与壮哉!深谋善断,手理万机,争朝夕,筹划唯勤。忆往昔峥嵘岁月,旅法留苏,备尝艰辛话长征,桂岭打狼,中原逐鹿,淮海缚龙,巴川捉鳖。为解放鸿基,屡建殊勋。抗群魔,枉重灾,竟落得抄家削籍,悉抱初衷勿悔;耿耿兮,愤索怀,骛信马列志弥坚。十年浩劫,几度沉浮,不减英雄本色。九洲思治,回挽狂澜,净扫红羊甘受命。昭雪顺民情,错冤假案全甄,洗余污,除余悸,废墟拨乱,弘扬务实精神。无那瞽鼓乍喧,仰赖才通韬略,赫赫军威振障陲,还我金瓯,推贤存智,古崇瞬让尧禅;多位抢班,近斥江欺林篡。高风亮节,彪榜千秋,举世尊称当代伟人。堂堂仪貌,秧秧德音,岱岳登峰天下“小”。
“平”时剑气,战时勇气,穷时傲骨气,达时豪迈气,素标俊彦凌霄气。多且好也!灼见真知,身兼数任,辨是非,指挥若定。看今朝,锦绣河山,翔鸾集凤,犹记忧欢国永固,农渔包产,厂矿扩权,税盈同课,党政分工,对共和绪业,常抒构想。统一国,存两制,已会签复港收澳,喜传夙愿将酬;拳拳者,至诚置腹,早和台澎心更切。甘纪嘉猷,双番增值,倍钦俊彦襟灵。亿户脱贫,振兴华夏,紧催赤骥欲腾骧。律科孚众望,残陋陈规尽破,开自锢,启自封,肃弊纠偏,控占攻尖领域,漫谓特区刚辟,敬蒙斗盖研桑,频频捷报驼琼岛,琢斯玉璞。革故鼎新,外引欧资美技;择优蕴粹,内联私贾公商。裕庶强邦,晖荣百族,环球盛赞亚洲奇迹。奕奕神功,皇皇正道,乾坤转头泰阶“平”。
二、涉及名作家及名胜古迹的对联
(一)著名作家
写屈原: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写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写诸葛亮: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写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写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写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写李清照: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二)名胜古迹
写滁州醉翁亭: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写桃花源: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写黄州赤壁:铜琶铁板,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写成都社甫草堂: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眉山三苏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济南辛弃疾祠: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采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北京潭柘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三、其它佳联种种
1、寒儒素描: 伤心夜雨蕉窗,点寒灯半盏,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首秋风桂院,剩秃笔一枝,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2、名人作对联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壮在心。 (郑燮)
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看天上云卷云舒。 (刘海粟)
直上青天揽明月; 欲倾东海洗乾坤。 (徐悲鸿)
3、大肚佛联
肚肠宽肥容世界,大,大,大; 心肺冷静笑人生,哈,哈,哈
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4397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8
下一篇 2023-05-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