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有哪些?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有哪些?,第1张

传感器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很广泛:如通过温湿度传感器、声光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感应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在2009通信展上时表示,传感网和物联网是两个名字一个概念,为方便交流宣传,传感网是官方用名,物联网可作为小名使用。

12月1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海涛12月17日接受网易科技专访时表示,物联网将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
刘海涛: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就是“物物互联”,但物物互联并不能表明物联网的精髓,用通俗的一句话来说是:物物互联,感知世界,或者说感知世界,物物互联。
中国神话里有两个神,一个是千里眼,一个是顺风耳,其实千里眼的功能就非常类似物联网的特点,把物和物连在一起最根本、最精髓的目的就是感知。比如这杯水,把这杯水喝完,没用,但如果加了感知的内容,我可以告诉你水温是多少,水的矿物质含量是多少,有没有有毒有害物质,大家可以看到,物物互联的精髓是感知,因此物联网也叫传感网。
物联网的学名叫“传感网”,以感知为目的。
网易科技:原来传感网这个概念和物联网的概念是近似的?
刘海涛:是等号,大名小名,学名俗名的关系,传感网的全称叫“传感器网络”。
不过,现在看样子好象反过来了。到处都说物联网,传感网说得少了。

理解物联网、传感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一、针对于用户来看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有一定区别的,但一般区别不明显。最大的区别是物联网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与互联网不同。比如我可以在微博上看新闻,在微信上和朋友聊天,在知乎上回答问题。这就是互联网给我提供的服务和内容。

对于物联网企业用户来说,我知道物联网有什么信息(家里的灯亮了,办公室的电脑关了),我能做什么(关灯打开办公室的电脑)。这就是物联网给我提供的内容和服务。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到现在很少有人声称互联网是一种技术,只是偶尔听说某项技术属于互联网技术。就互联网而言,我们通常说Web开发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网络游戏技术、移动开发技术、视频直播技术等等都属于互联网技术。

而物联网技术更高级,它主要是融合了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技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了物联网。因此,物联网也被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建设层、服务管理层和综合应用层四个层次。①感知识别层主要是指感知信息。

比如房间的温度和湿度,窗帘是否打开,空调是否开着等等。温湿度传感器,红外探测,摄像头,麦克风等等都可以算到这个级别。②在网络构建层,传感器读取信息后,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发送到后台,构建网络的技术属于网络层。

GPRS、WiFi、蓝牙等。③服务管理层,信息处理层,可以理解为云或后台服务器。网络层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服务器根据需要存储、计算和分析数据。④综合应用层,有些文献把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

但实际上应用层和服务层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再仔细一点划分,可以分为应用层或者服务层。就以上两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与物联网,二者就更容易辨别清楚了。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而物联网技术正处于一个青春迸发的时期。

未来的发展也将不可限量。

1、无线传感器(UGS)
不管是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农业、工业物联网,还是野外灾害预防等领域,传感器与物联网系统就不可能采用物理连接的方式,而必须采用无线信道来传输数据和通信
2、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是用嵌入式技术将传感器与微处理器集成为一体,使其成为具有环境感知、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与数据通信功能的智能数据终端设备。
3、无线自组网(Ad hoc)

三者定义有重叠
传感器网(Sensor Network):传感器网络(也称传感网)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光、电、温度、湿度、压力等)加上中低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是由多个具有有线或无线通信与计算能力的低功耗、小体积的微小传感器节点构成的网络系统,它一般提供局域或小范围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功能。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或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包括各种末端网、通信网络和应用3个层次,其中末端网包括各种实现与物互联的技术,如传感器网络、RFID、二维码、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模块等。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末端采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泛在网络(Ubiquitous Networking):泛在网是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网络超强的环境感知、内容感知及其智能性,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未来定位不同
未来泛在网、物联网、传感器网各有定位,传感器网是泛在/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是泛在网发展的物联阶段,通信网、互联网、物联网之间相互协同融合是泛在网发展的目标。传感器网最主要的特征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加上中低速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物联网将解决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联网问题,物联网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把物理世界的各种智能物体、传感器接入网络。物联网通过接入延伸技术,实现末端网络(个域网、汽车网、家庭网络、社区网络、小物体网络等)的互联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在这个网络中,机器、物体和环境都将被纳入人类感知的范畴,利用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所有的物体将获得生命的迹象,从而变得更加聪明,实现了数字虚拟世界与物理真实世界的对应或映射。

没什么界定的
只是把传统的传感器用于某个领域,和网络(互联网,GPS,无线网络。。)结合而已
物联网是一个或几个网络的统称,不是具体的技术
举例,我们在普通货物包装上贴上一个传感器。当这个货物经过仓库门口时,被扫描设备扫描到记录到网络上的服务器中。这个货物被货车装载,货车有GPS可以定位,电脑把这个货物和这个货车捆绑到一起,那么这个货车走到哪里,都会被记录,当货物到达目的地,又被接收方扫描,然后又被继续分发下去,这一路,都有数据传输到网络上的服务器中,那么其他人则可以根据服务器里的数据查询到这货物的状态和地点。这是最简单的物联网例子,很多快递公司已经应用了。当然如果技术再先进一点,这个货物的状态可以发送到接受者的手机上就更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510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