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出鞘,剑指世界级OS,相关产业链被引爆

鸿蒙出鞘,剑指世界级OS,相关产业链被引爆,第1张

摘要

借助鸿蒙 *** 作系统,华为将在生态、硬件、先发+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竞争优势,有望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领军。产业互联网新蓝海下,“华为之于物联网”可类比“苹果之于移动互联网”。


2021 年6 月2 日,华为举行鸿蒙 *** 作系统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发布鸿蒙OS 更新信息及搭载鸿蒙OS 的多款设备,包括华为Watch3、MatePad Pro 等。


当前鸿蒙OS 最大亮点是以软件适配并连接各类消费终端,定位万物互联。此次更新最大变化在于:鸿蒙OS 20 版本更强调通过软件能力打破传统IT 系统绑定单一品类硬件的局限,尝试以软化创新的方式补足硬件性能和连接的短板,可针对不同设备进行d性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与大众认知不同, 鸿蒙并非是形式上的“套壳”系统,也并非局限于手机端场景,实际底层为物联网的“智联”赛道设计 。鸿蒙目前已在华为生态中的手机、平板、手表等终端实现应用,用“分布式”的方法解决多终端的智能连接痛点,用微内核的方式解决实施和适配的痛点,定位是服务于5G+IoT 的物联网系统,背后指引了万物互联赛道的长期趋势。


华为并非是传统的硬件设备类公司,鸿蒙恰恰体现了软件能力的积累和软化的长期战略。鸿蒙OS 20 版本更强调通过软件能力打破传统IT 系统绑定单一品类硬件的局限,尝试以软化创新的方式补足硬件性能和连接的短板;华为借 *** 作系统形成ICT生态的框架,后续HMS 发布和软件能力的增强是证明;借助鸿蒙生态,华为硬件终端的创新和价值预计将在多个赛道延续。


面向5G+IoT 的世界级OS


“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奠定HarmonyOS 基石,生而适配万物互联,实现“超级终端”。


IoT 设备是终端侧未来五年最大增量市场。据IoT Analytics 等统计,全球IoT 设备人均数量从2015 年的209 部/人上升至2020 年的657 部/人,预计2025 年将加速上升至927 部/人,其中手机、Pad、PC 终端人均数量趋稳,其他IoT 设备数预计高增,这也意味着物联网场景对软件能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智能化”、“连接化”是物联网赛道体验和生态的最大痛点。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物联网场景对多终端协同的需求已广泛存在,而当下大多智联化设备的连接方式 *** 作不够便捷或需要下载单独APP 使用,且底层连接技术和标准多样,导致产业链趋势不清晰、消费者体验不便利。



智能痛点通过手机统一控制解决。在2021 年6 月2 日的发布会上,华为也重点展示了在智能家居领域鸿蒙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统一和简化控制形式,推动智能设备真正实现智能功能。智能家居概念诞生已久,智能家电的保有量也仍在持续增长,但是受限于智能家电设备往往要下载对应APP 才能 *** 控(小则几十兆,动辄上百兆),下载、安装、注册的使用流程及其繁琐,不同家电终端的 *** 作逻辑也各不相同,导致体验较差。据华为统计,智能设备APP 安装率不到10%,使用率不到5%。


搭载鸿蒙的手机终端是智能化网联设备的 *** 作入口与核心。鸿蒙手机能够通过轻触安装了鸿蒙的智能家电设备,轻轻一点方便地联网,亦可以通过手机推送卡片可以把设备的智能功能展现,方便发挥终端智能化功能。目前华为已与美的、海尔、九阳、苏泊尔、老板、帅康、方太等形成生态合作关系。


鸿蒙微内核体现分布式的特点,解决IoT 生态协同的痛点。 目前已有 *** 作系统基本只对应于某一种硬件,如Windows 对应x86 PC、iOS 对应苹果手机等。但IoT 时代终端种类数量极大拓展,难以针对每种硬件分别开发 *** 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不同硬件终端的生态无法共享协同,开发效率低。而鸿蒙实现了硬件解耦,即可针对应不同设备进行d性部署(例如智慧屏、穿戴设备、车机、音箱、手机等)。同时创新的分布式软总线使得拥有不同功能的硬件可以彼此协同。



生态+硬件+研发是智能OS的取胜关键


华为多年持续积累软硬件能力,鸿蒙OS 使华为正式进入世界级 *** 作系统赛道。类比PC 时代Windows、智能手机时代的iOS 和安卓,鸿蒙是面向万物互联时代的 *** 作系统,成功关键在于:1)抓住产业转型的时机并向产业链、消费者形成开放生态;2)具备硬件技术理解;3)长周期的持续研发。


回顾苹果的崛起路程,在生态、硬件、先发优势+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优势。 *** 作系统在ICT 产业扮演重要角色, *** 作系统厂商将成为相应产业生态的主导者。 借助鸿蒙 *** 作系统,华为将在生态、硬件、先发+持续创新三方面体现竞争优势,有望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领军。产业互联网新蓝海下,“华为之于物联网”可类比“苹果之于移动互联网”。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球集成HMS Core能力的应用已超过12万个,全球注册开发者超过230万,其中海外开发者30万,上架华为应用市场的海外应用数较2019年增长超过10倍,HMS生态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应用生态。随着后续HMS生态的逐渐成熟,凭借HarmonyOS庞大的终端数量,HMS生态有望成为华为新的收入引擎。


结合鸿蒙OS 生态蓝图和当前日渐成熟的HMS产业链,我们梳理生态链公司如下:


技术开发类: 核心受益公司包括,中科创达(系统开发),中软国际(软件开发)、常山北明(ISV),润和软件(多芯片平台适配);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东方通(中间件)、诚迈 科技 (软件开发)、北信源(移动安全)、高伟达(金融云)。


生态应用类: 核心受益公司包括,用友网络(企业服务)、金山办公(办公软件),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中望软件(工业软件);其他受益公司包括,万兴 科技 (视频编辑)、网达软件(华为视频)、彩讯股份(邮件系统)、梦网集团(短信系统)、超图软件(GIS)、四维图新(地图)、科蓝软件(华为钱包)。


参考资料:

华西证券-计算机行业:鸿蒙出鞘,剑指生态-20210602

申万宏源-通信行业华为产业系列深度之三:万物归一,鸿蒙20重构物联世界-20210604


本报告由九方智投投资顾问黄波(登记编号:A0740620120007)撰写

一、基本面情况分析

1 公司基本情况

中科创达软件,主营业务是以智能 *** 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智能软件,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服务、联合实验室、软件产品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000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全球约3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90%。

在智能手机时代,公司抓住了为手机厂商提供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的机会,并绑定了高通等芯片公司获得了较好的客户基础,积累了智能OS底层大量技术。

除了在智能 汽车 方向,公司在智能摄像机,智能家居等领域布局也将保持持续景气。

智能 汽车 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已经做了前瞻性布局,先后收购了芬兰的Rightware和保加利亚的MM solutions。Rightware具有奥迪智能仪表盘等标杆项目,公司以此顺利进入智能驾驶舱行业,MM solutions则是计算视觉 科技 企业,使得公司快速切入ADAS领域。

汽车 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545%提升至2020年的2931%。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02%。
2 核心产品分析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物联网产业全生态链,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
公司成立之初,以 *** 作系统定制化开发为主,主要从事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Linux系统产品的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随后由Linux系统拓展到Android系统,并开始与移动芯片厂商高通公司、Flextronics进行合作。

上市之后,仅从智能手机端向智能车联网端延伸,同时进一步从单一智能终端向多场景智能终端迈进,发展机器人、无人机、AR/VR、智能相机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业务。

2019年,公司重点布局智能网联 汽车 ,在 汽车 领域已经为40多家主机厂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了物联网平台,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下游应用的持续爆发。
3 市场前景

智能 汽车 是人工智能重要的落地场景,也是持续高景气的赛道。公司 汽车 业务快速增长,2015-2019 年复合增速达1048%,收入占比也持续提升;2020 年,公司与各大车厂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智能座舱持续迭代并推出 45 版本,与滴滴合 作研发智能安全驾驶产品,产品持续迭代更新。未来,随着智能座舱在中低端车型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公司推出“核心板+ *** 作系统+核心算法”一体化的SoM(System on Mudule产品,聚焦机器人、智能相机、VR/AR和无人机四大场景,2015-2019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935%。随着5G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快速发展,公司布局完善且具备较强竞争力,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2017年公司发布首款智能驾舱解决方案,随后公司产品持续迭代,目前已推出智能驾舱45 版本。2020 年,各大车企纷纷加码智能 汽车 ,智能 汽车 产业蓄势待发,公司与广汽、上汽、一汽、理想、大众、GM、丰田等头部车厂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均有提升。2020年3月,公司 月广汽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2020 年6月,公司与滴滴合作发布DMS、ADAS智能安全驾驶方案。

通过公司的推进布局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已经深度布局5G下游应用场景,在5G应用推进过程中,中科创达的各项业务均能持续受益。
4 同行业对比分析

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智能 *** 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提供商,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和物联网三大赛道。可比公司德赛西威是国内 汽车 电子领域龙头。但两者业务重合较少,中科创达主要是 汽车 智能化软件业务为主,而德赛西威是智能座舱硬件业务。

目前在智能 *** 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方面,竞争对手主要为诚迈 科技 、播思通讯、瞬联软件、叠拓、 FUJISOFT、Sasken、BSQUARE、Sky等,但中科创达已经形成绝对领先,技术创新能力强,客户群体稳定,与全球知名厂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中科创达有望在 汽车 智能化的路线胜出。
5 股东情况分析

截止2021年底,公司十大流动股东显示,社保一一零组合和社保四零六组合维持不变,外资加仓,易方达减仓退出十大流动股东,整体变化不大。
目前有135家机构持股中科创达,机构持仓占比较高。
6 资本运作

从2015 年开始,中科创达逐步发展智能车载业务,连续三年,基本保持每年1-2家收购的节奏,2016 年收购国内的爱普新思和慧驰 科技 ,获取了慧驰 科技 在 汽车 前装市场信息 娱乐 系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以及爱普新思广泛的市场份额同时增强车载IVI技术能力。

2017 年收购芬兰的Rightware;Rightware总部位于芬兰,是全球领先的 汽车 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嵌入式图形引擎软件产品供应商,

2018 年收购保加利亚的公司MM Solution AD。MM solutions AD是一家领先的移动和工业图形图像技术企业,拥有 16 年的图形影像系统与架构深入经验。该收购提高了公司的图像视觉研发能力、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研发能力,公司在全球嵌入式视觉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竞争地位得到提升,助力了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视觉、智能物联网业务的发展。
7 管理层分析

董事长赵鸿飞,技术出身,同时具有多年项目并购经营,1998年至2006年,任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经理;2006年至2008年,任北京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目前公司在全球约3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90%。

公司在2020年8月14日发布了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人员包括副董事长邹鹏程、董事王焕欣及212名中层管理人员,激励范围比较广泛。此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的时间范围长达四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70%,80%,90%,100%,以此股权激励有利于团队稳定,留住核心人才。
二、财务分析

1 收益分析

公司近三年营收稳定增长,增速不断提高,扣非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收益效益较好。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下,公司依旧保持高增速。
2 现金流量

公司上市以来现金流整体稳定,2020年现金流大幅增长,主要为定增的现金收入,2020年定增总额17亿元,增发价8236元。
3 偿债能力

上市之后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直保持在1-2之间,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且资金利用率较高。2020年流动比率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定增资金入账,短期流动资产大幅增加所致。去除这部分资产后,公司流动比率依旧维持在较好水平。
4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以来,公司毛利率、利润率和净利率均逐年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5 历史 分红情况

中科创达分红额度不高,股息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中科创达目前属于高速增长的成长型企业,资金利用率较高,分红低是正常现象。
6 研发投入

公司上市以来研发投入逐年提高,近三年研发占营收比例高于18%。
7 三费情况

公司上市以来三费稳定,并未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况。
8 财务防暴雷分析

3-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整体趋同,未发现异常波动。

3-5年未出现黑天鹅情况,投资者互动效率较高。

近一年深度研报数量10篇。

3-5年毛利率稳定,对比同行业公司没有明显的偏差。

近3年货币资金稳定,公司负债率低,没有出现负债大幅变化的情况,货币资金和短期负债没有出现同向上升情况。

商誉429亿。

隐形负债分析:诉讼0,担保0亿元。

现金流和利润增速匹配,现金流稳定,应收账款稳定。

未出现频繁更换审计所的情况。
三、估值分析

公司由于基本面较好,业绩增速快,上市以来一直获得不错的估值,近期业绩公布,同时股价跟随指数回踩,PE-TTM已经回落至近三年估值中位数附近。
结合公司业绩来看,当前中科创达PEG为093,低于1,近三年PEG一直处于1左右,估值合理。

根据净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中科创达折算PE为735,低于当前PE-TTM,但考虑到中科创达的属于高增长成长股,折现后估值较低属于正常现象。

全球 汽车 智能座舱企业对比来看,中科创达市值全球最高,虽然估值水平略高,但考虑到中科创达业绩高增速,且短期PE-TTM已经回落,未来伴随着持续高增长,估值进一步回落的概率较低,短期股价合理。
技术面来看,中科创达近期的大幅下跌和市场抱团股杀跌有关,但中科创达本身属于高成长高景气度的优质赛道个股,是真成长股。近期跟随市场下跌股价有望回落至估值中位数下方,属于成长股的错杀。
中科创达中长期看好,短期强支撑位为96-103区间,此区间内估值偏低,且支撑较强,短期回落将形成极佳的 *** 作机会。

鸿蒙的问世进一步强化国产软件 在硬件发展受到制约的背景下,华为正在联合国内产业链,努力实现软件端的自主可控。


6月5日,华为捐赠出鸿蒙基础架构,意味着鸿蒙基础架构开源。而鸿蒙的开源基本可以消除其他厂商对作为竞争对手的华为的顾虑,可以根据自己的诉求平等地使用鸿蒙,有利于鸿蒙系统接入更多的设备,从而加速鸿蒙生态体系的建立。


华为预计到2021年底,搭载鸿蒙 *** 作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3亿台,其中华为设备超过2亿台,面向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各类终端设备数量超过1亿台。随着鸿蒙基础架构开源,鸿蒙在不同平台软硬件产品的渗透率有望持续增长。


今天盘后,有媒体报道:“从华为内部人士处获悉,截至目前,HarmonyOS升级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


鸿蒙受益可分为四层:鸿蒙生态的合作伙伴、配套软件、物联网模组、国产软件等。


第一层:合作伙伴受益鸿蒙渗透率提升。


在构建鸿蒙生态体系过程中,合作伙伴的配合至关重要。此前华为的软件部负责人王成录表示:“在2021年底将会有3亿台设备升级鸿蒙系统,而手机占据其中的2亿,可穿戴设备等占据其中的3000万,而剩下的需要靠友商来支持。”


第二层:配套软件适配鸿蒙率先抢占市场。


在Open Harmony开源项目的支持下,鸿蒙OS拥有更丰富的配套软件,涉及视频播放、视频剪辑、地图、社交软件等应用。率先适配鸿蒙系统的软件公司有望保持在细分赛道的市占率,同时可以分享鸿蒙系统成长红利。


第三层:鸿蒙推动物联网模组加速发展。


鸿蒙系统要真正实现万物互联,一方面需要解决软件层面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硬件的支持,物联网模组则是硬件领域必不可少的一环。鸿蒙系统20的正式推出,有望加速推动万物互联的发展进程,为物联网模组带来强劲需求。


第四层:国产软件伴随鸿蒙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5月24日,据路透社消息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早前公司内部会议上表示,华为重视软件,因为在该领域,未来的发展基本不受美国控制,有较大独立自主权,可以“扎到根,捅破天”。鸿蒙的问世加强了软件领域自主可控情绪,我国本土软件服务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另外,十四五软件规划即将发布,国产软件可能迎来新一轮政策催化,并且最近调研表明产业对信创发展乐观。


6月7日盘后,在重庆举办的首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我们会尽快发布软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软件产业发展,加快出台关键技术软件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对工业软件关键技术软件的重点支持。”


2019年以来,美国频繁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 科技 公司实施技术封锁,信创产品国产化需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 *** 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行业软件等各方面的国产化产品已日趋成熟,国产替代条件已具备。


另外,根据6月信创产业调研,产业对信创发展非常乐观,预计今年党政信创市场招标350万台,同比增长25%以上。


行业信创方面,监管部门要求今年金融行业拿出预算的15%用于信创,明年加码至30%,一般系统要在2023年底全部替换完毕;电信行业目标5年内实现完全替换,包括核心系统。同时行业信创价格高于党政信创,如金融行业采购东方通中间件价格提升至2万元以上。



国产软件体系介绍

第一, *** 作系统


国家全面推行党政办公系统国产化,2020年是党政信创落地元年,采购总量为700万套,按3:5:2的比例在2020-2022年逐年推进。2020年采购量大约为规划总额的30%,2021年采购量将不低于总额的50%,采购金额相比今年有望翻倍。


2020年党政领域 *** 作系统招标总量约200万台,麒麟软件中标占比55%-60%,统信软件占比40%-45%。麟 *** 作系统由中国软件旗下子公司麒麟软件开发运营,对标微软;诚迈 科技 与武汉深之度共同成立统信软件UOS,并深度绑定华为。


第二,中间件和数据库


中间件是应用于分布式系统的基础软件,位于应用软件与 *** 作系统、数据库之间,为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术间共享资源提供了可复用的标准件,是与 *** 作系统、数据库并重的三大基础软件之一。


预计到2023年,我国中间件市场规模达130亿元,复合增长率172%。在国内中间件市场,外国公司IBM和Oracle市占率超过5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东方通中间件产品市占率5%,排名国内厂商第一,第二名宝兰德市占率19%。


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兴起,未来软件基础设施逐渐从基础中间件向云应用平台和数据中台演进。


第三,网络安全


今年等保20等合规性政策的执行力度有望加大,《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有望出台,网安实战化演练行动覆盖范围、实施力度进一步提升。此外,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相关重保投入也有望增加。随着疫情逐渐企稳,2021年网安行业全年增速预计将恢复到20%以上。


第四,行业应用软件(包括工业软件、办公软件、金融软件、医疗软件等)


1)工业软件


工业互联网占5G下游应用的80%,是5G应用的核心场景之一,5G的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大连接广覆盖的特性可有效提升工业生产效率。


工业软件上游主要为计算机硬件设备制造、系统软件、开发工具软件、中间件厂商,代表性企业为微软、IBM 等,上游产业基本仍由海外企业占据。下游应用领域众多,几乎涉及所有工业领域,涵盖离散型行业和流程性行业,如 汽车 制造、机械装备、航空航天等行业。


2)办公软件


在国内信创自主替代的大趋势下,国产办公软件支持国产软硬件环境且价格相对较低,同时产品贴近国人使用习惯,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金山办公的办公软件在党政及行业市场市占率超90%,客户覆盖国务院下属65家单位中的62家、97家央企中的90家、153家中大型银行中的133家。

华为鸿蒙概念股有:中科创达(300496)、常山北明(000158)、诚迈科技(300598)、先进数通(300541)、蓝盾股份(300297)、北信源(300352)、易联众(300096)、延华智能(002178)等。

1、中科创达:公司是一家智能 *** 作系统技术平台厂商。公司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产业赋能,带来营收强劲增长。公司是华为仅有的几家专业研发供应商之一,与华为在多个领域均有合作,与华为鸿蒙 *** 作系统是合作关系。

2、常山北明: 公司是华为最大的经销商,同时华为也向北明软件购买一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是华为鸿蒙系统的合作伙伴。公司从华为战略合作伙伴又成为华为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合作伙伴是华为生态体系的重要成员。

3、诚迈科技:公司有望与上下游芯片厂商和整机厂商深入绑定,携手进入,一同推动中国软件国产化进程,公司是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的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在安卓 *** 作系统领域有多年的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服务积累,与华为及海思均有合作。

4、先进数通:公司是国内银行和IT服务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公司主要提供面向商业银行为主的IT解决方案及服务,包括IT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解决方案及IT运维服务。公司与华为在鸿蒙领域的合作,处于前期探讨阶段。鸿蒙是面向智能终端设备的分布式 *** 作系统。

5、蓝盾股份:公司掌握了信息安全领域内的主要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同时实现了全线安全产品的AI化,产品及服务十几个行业,拥有数万用户。公司将进行产品升级,全力适配鸿蒙系统及其他国产 *** 作系统,共同参与自主可控建设新生态。

6、北信源:公司在信息安全领域,处于终端安全管理市场龙头地位,公司产品体系已经全面覆盖传统终端、信创终端、服务器及各种硬件平台。公司与华为旗下的子公司鼎桥通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安全移动应用生态的建设与发展。公司主要产品与鸿蒙等系统将进行适配。

7、易联众:公司凭借专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及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在核心技术领域及商业模式上保持自主创新,开创了国内民生行业信息化中的多项第一。公司有参与华为鸿蒙生态建设,部分创新产品正结合其国产自主可控生态体系在研发调试。

8、延华智能:公司拥有专业从事物联网业务的上海延华物联网有限公司,从事物联网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以及物联网信息服务。公司现有的部分软件产品适配鸿蒙系统。未来根据市场需要,公司会继续关注自身研发的产品与鸿蒙系统的适配问题。

这里盘点一下目前主流的国产 *** 作系统,它们各有所长,排名不分先后。另外一点,国产 *** 作系统大多是基于Linux开源内核开发的。

1、优麒麟(UbuntuKylin)

该系统由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国防科技大学联手打造,针对中国用户定制,预装并通过软件中心提供了大量适合中国用户使用的软件服务。最新的“优麒麟” *** 作系统已经实现了支持ARM和X86架构的CPU芯片。

2、红旗Linux

该 *** 作系统最早在1999年8月亮相,主要用于一些部门。不过现在这款系统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了,而且研发公司已经在2014年2月10日解散。不过好的消息是中科红旗仍将继续开发红旗Linux国产 *** 作软件。目前国家工化部、国家电网、中国银行、CCTV等单位仍有在使用红旗Linux,最新的桌面 *** 作系统已经更新到100版本。

中科红旗目前暂时无免费的官方链接下载,可以去网上其他渠道下载或者国内专业的IT技术社区CSDN下载。

3、中标麒麟(NeoKylin)

该系统是由民用的“中标Linux” *** 作系统和军用“银河麒麟” *** 作系统合并而来,最终以“中标麒麟”的新品牌统一出现在市场。这款系统还成为了2018-2019中国 Linux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系统。此外该系统还针对X86及龙芯、申威、众志、飞腾等国产CPU平台进行自主开发,率先实现了对X86及国产CPU平台的支持。

4、 深度Linux

该 *** 作系统在2004年亮相,更新速度较快,推荐使用。该系统主要用于民用版本,其源代码开放可控,目前累计下载量达数千万次,曾经在Distrowatch上排名最高的中国Linux *** 作系统。目前他们正在解决迁移Windows平台软件带来的各种兼容性问题。

5 、中兴新支点桌面 *** 作系统

该系统出自于中兴,是国产 *** 作系统中最大的黑马,也是一款较为成熟的系统。同样基于开源Linux核心进行研发的桌面 *** 作系统,此外同样支持产芯片(兆芯、申威、龙芯、ARM)及软硬件。目前已经聚集了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成熟度较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579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