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的会出现哪些新兴产业?

十年之后的会出现哪些新兴产业?,第1张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在这个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潮流地推动下,未来必将会出现许多新兴的高精尖产业。

我认为十年之后,更多与物联网相关的新兴产业将会层出不穷。

物联网是将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消息交换和通信,用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物联网,比如:超市收银系统、小区门禁系统、智能家居等等。

相信在未来十年的发展,物联网在各行各业会有更大的进步,将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不仅主要应用于安防、电力和交通,将会逐步深入到医疗、智慧城市、物流等众多行业,给它们带来众多的便利。

我认为十年之后,现代化和规模化的新型农业将会全面步入时代的舞台。

现在好多地方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就拿我老家来说,好多人都会选择出门打工,而不愿意在家里种地。辛辛苦苦种地一年,所得的收入还不如一家人在外打工一个月挣得多。这就导致了好多耕地直接荒废了,严重浪费了国家的土地使用。

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现代化的新型农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到那时候会逐步实现全国土地规模化种植,种植的不仅有农作物还有经济作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专业设备,减少人力的输出,增加对机器的使用,使各种农产品的产量达到质和量的提升。

新型的农业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满足全国非农业人口的对农作物的需求。毕竟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很大的国家,现在粮食的生产还没做到自给自足,好多都依赖进口。新型农业的发展,既充分利用了国家的土地,又节省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深圳市梵音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是2015-07-15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民福路特区1980文化创意产业园2期C栋西座7楼。

深圳市梵音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34960435XW,企业法人王家鸿,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梵音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物联网技术开发;电子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国内贸易、货物及技术进出口。(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梵音达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天津工业大学不是985工程高校,也不是211工程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Tiangong University),简称“天工大”,位于天津市,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天津市共建的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高校、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欧洲纺织大学联盟会员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11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历史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北京创办京师高等实业学堂,设有机械、电气、矿冶、应用化学4科。

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组为北京工业专门学校,停办矿冶科,设立机织科。

民国十八年(1929年),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更名为北平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后改成纺织工程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平津相继沦陷。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等校师生西迁陕西西安,合并组成西安临时大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西安临时大学南迁陕西南部,校名改为西北联合大学。同年7月,联合大学各学院分别成立独立学院。在城固的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四川三台的东北大学工学院和在甘肃天水的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组成国立西北工学院,校址在城固县山区的古路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春,北洋大学在天津西沽原址复效。暑假,西北工学院师生离开城固县古路坝,迁到咸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在津校友们的倡议和策划下,北洋大学工学院开办纺织系,开始有二年级学生。原北平大学工学院纺织系的馆藏外文期刊,调拨给北洋大学。

1951年,北洋大学和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两校的纺织系合并成天津大学纺织系。

1960年2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职工业余学校”。

1968年,河北纺织工学院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

200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与天津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业大学。

2004年,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天津工业大学。

2017年9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2年2月,天津工业大学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师资力量

据2021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现有教职工2100余名, 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名。拥有两院院士7名、教育部长江学者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海外引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余名,省部级各类人才近200名;拥有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团队40余支,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科建设

据2021年11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设有5个学部、24个学院、1个书院、2家附属医院,开设65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5个学科入选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群)、12个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天津市品牌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光源与照明、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化学、软件工程、动画、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环境工程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现代纺织学科群

国家级重点学科:纺织工程

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津市“双一流”建设特色学科:非线性优化及应用、现代电工装备与电工新技术、光电信息检测与智能处、理现代纺织、城市水资源安全与保障

天津市重点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术科研

据2020年4月天津工业大学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拥有天津市属高校中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膜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和天津市工程中心6个、天津市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建有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天津市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天津市工业设计中心。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9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4个,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2018年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有关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13项,2007-2015年连续九年蝉联11项,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形成了“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功能纤维与技术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大功率半导体照明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现代机械装备”和“新时代跨学科创新智库”等科研优势,构建了以智能服装与服饰、计算机、信息技术、新能源、大数据、3D打印等方向为重点的支撑领域,确立了文化创意、物联网技术、循环经济、纺织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国际财会、服饰文化等新兴发展领域。多项科研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应用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

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进行了新型熔喷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管道修复用管状纺织复合材料的研究、功能吸附纤维的制备及其在工业有机废水处置中的关键技术、应急供水一体化集成设备、纤维复合材料自行车制备技术与产品等研发工作。

在轻工纺织领域,进行了阻隔太阳热的涂层织物、柔性氧化铝超细纤维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研究、飞腾智能计算机配棉与纱线质量预测系统、罗布麻纤维纺织加工及功能纺织品开发技术、生物电干电极及心电监控服装开发、有机物吸附功能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及应用等研发工作。

在装备制造领域,进行了三维纺织复合材料单面缝合机器人系统、航空发动机叶片机器人焊接修复系统、织机伺服送经、卷绕及整机控制系统、机构动力学及其控制理论及方法、喷气织机引纬气流消耗量检测装置、基于风力机组振动的关键部件故障诊断等研发工作。

在石油化工领域,进行了千吨规模纤维级和膜级聚苯硫醚合成和产品开发、植物甾醇酯高效绿色制备技术等研发工作。

在电子信息领域,进行了电磁-机械同步共振无线传能与转换方法研究、电力变压器铁心磁致伸缩力与振动噪声问题研究、智能型大功率LED节能照明产品研发、模块化LED路灯、基于BCCSL和SFMS的光学三维成像与检测系统、电工磁性材料三维磁特性检测技术等研发工作。


                                 

合作交流

据2017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天津工业大学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与德国、英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留学,与国外多所院校开展“2+2”、“3+1”等多种模式的校际交流,同时接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留学生来校学习。

985工程是指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211工程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双一流的全称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鼓励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搭建的平台包括: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平台和人工智能平台。此外,还有包括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教育卫生、家庭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农业等多种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服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5880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