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地是什么?

智慧工地是什么?,第1张

智慧工地(Smart Construction Site)是指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的建筑施工模式。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全面监控、数据分析和实时预警,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实现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工地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智能安全管理:通过安全监控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等技术手段,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例如:最常见的工人工服识别、安全帽佩戴识别、人脸识别、安全周界检测、打电话/吸烟、摔倒检测、明火检测等。

数字化施工管理: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对施工进度、材料、人员等信息进行管理和调度,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

智能化设备管理:通过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对其运行状况和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运营和维护。

环境监测: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粉尘、振动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例如:渣土车、土堆裸露识别等。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对施工现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提供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数据支持,辅助管理者做出决策。

施工现场tsp正常范围如下:

工业生产、机动车、燃煤和扬尘是PM25和PM10的共同来源。其中,PM25最主要的来演是工业生产,占比接近三分之一;PM10最主要的来源是扬尘,占比四分之一。

为了积极应对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和区域大气环境的各种挑战,需要对工程项目施工场合进行扬尘的相关实时监测,以此来科学制定治霾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扬尘监测系统:

扬尘监测系统是基于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将传感器监测的数据(PM25、PM10、噪声、风速dao、风向、风力、大气压力、空气温湿度、TSP等)实时采集传输。

将数据实时展示在现场LED屏、平台PC端及移动端,便于远程实时监管现场环境数据并能及时做出决策,能实现对扬尘的准确监测,防治扬尘污染。

扬尘监测单元:由PM25传感器、PM10传感器组成。通过传感器对扬尘进行连续自动监测,扬尘每分钟采集一次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服务器供后台程序统计和分析。

噪声监测单元:由噪声传感器组成全天候户外噪声采集传感单元,对传感器的户外监测安全和数据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是的
各县(市、区、省级产业集聚区、生态园、高新区)住建(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改革,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推动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信息化水平,我局就进一步推进全市智慧工地建设通知如下:
一、升级工地物联网设备标准
因文明城市创建和渣土泥浆整治工作需要,我局对远程视频监控设备等工地物联网设备标准进行了相应升级调整,全市各建设项目采购、安装物联网设备均应满足新标准要求,主要包含实名制考勤设备、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塔吊监测设备和扬尘噪音监测设备。具体硬件配置要求和安装要求见《温州市“智慧工地”物联网设备标准(V21)》(附件),《温州市“智慧工地”物联网设备标准(V11)》废止。
二、压实主体责任
参建企业是“智慧工地”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应将智慧工地建设目标纳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施工单位应将智慧工地建设目标和方案应当纳入投标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建立以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智慧工地建设工作专班,择优选择智慧工地服务商,积极应用智慧工地系统,提高现场施工水平。现场实际情况不能满足硬件设备安装标准的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向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申报核准。监理单位应将智慧工地建设和实际应用全过程纳入监理范围,对未按规定落实的,应责令施工单位予以整改,拒不整改的,应及时向建设单位和属地建设主管部门报告。智慧工地服务商应规范设备采购、运维合同签订,做好各类设备的运维工作,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修复、恢复。
三、强化行业监管
各地建设部门应积极将运用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开展日常检查和监督执法工作,以用促推。应加强对智慧工地服务商的监管,引导市场选择优质服务商。应加强对智慧工地的运维监管,对存在因工地自身原因导致视频黑屏断网等设备不在线拒不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责令停工整改。
自发文之日起,全市新开工工程须按照本文件附件标准要求执行,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不予接入;在建工程按照新标准增加的设备需符合新标准要求;在建工程不符合本标准要求、已使用设备,用到工程竣工为止,不得再用于下一个工程。各地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若有相关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向我局反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592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