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数据采集的五种方法

工业数据采集的五种方法,第1张

工业数据采集体系包括设备接入、协议转换、边缘计算。设备接入是工业数据采集建立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的起点。设备接入利用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工业现场和工厂外智能产品/移动装备的泛在连接,将数据上报到云端。工业数据采集发展了这么多年,存在设备接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数据接入后,将对数据进行解析、转换,并通过标准应用层协议如MQTT、>能源物联网这个概念是天合光能提出的,是指用智能技术把发电、储能、配电、用能和控制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能源互联网体系,即“能源物联网”。2018年,天合光能发布国内能源物联网品牌“天合能源物联网”,并联合西门子、IBM、华为、清华大学、阿里云等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启动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能源物联网可以应用于各类能源发展、储能、用能等。天合光能未来的发展也会向探索新能源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靠拢,不断扩大能源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与工业物联网、工业40的概念既有交集也有差异。物联网强调的是将生活和生产中一切硬件设备的连接;工业物联网是指在工业环境下,生产设备和产品的连接;工业40则涵盖整个制造生态系统。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生产控制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互联互通的需求渐增,通过接入网络进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的需求更为强烈,工业物联网应运而生。

工业物联网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设备变成数据终端,全方位采集底层基础数据,并进行更深层面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从而提高效率、优化运营。

与物联网在消费行业的应用不同,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基础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如过程控制和自动化系统、工业化以太网连接和无线局域网(WALN)等系统已经在工厂运行多年,并接连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无线传感器和射频识别技术标签(RFID)。但是在传统工业自动化环境下,一切都只是发生在工厂自己的系统里,从来没有与外部世界连接。

工业物联网相较于传统工业自动化有以下四个特点:

数据收集范围:工业物联网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手段随时获取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到最终用户使用各个阶段的信息数据,而传统工业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往往局限于生产质检阶段。

互联传输:工业物联网利用专用网络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实时准确地传递物体信息,对网络依赖性更高,更强调数据交互。

智能处理:工业物联网综合利用云计算、云存储、模糊识别、神经网络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并结合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数据价值。

自组织与自维护:工业物联网的每个节点为整个系统提供自己处理获得的信息或决策数据,当某个节点失效或数据发生变化时,整个系统会自动根据逻辑关系做出相应调整。

工业物联网,通俗来讲就是智能工业,将具有感知、监控能力的各类采集、控制传感器,以及移动通信、智能分析等技术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从而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最终取代传统工‎业。国内也有主攻这一块的企业——成‎都万创‎科‎技。万创多年来持续专注于工业物联整体解决方案和智慧化工业场景打造,提供从边缘智能硬件、传感器(设备层)、工业通讯设备(网关层)、到云平台Pa‎aS(云服务层)等多种物联产品及相应服务,实现了对工业物联网基础架构的全面覆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597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