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作用是什么

物联网的作用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应用层的作用是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有两层意思:

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

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首先,RFID技术已经构成了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投资者可关注目前两市涉及RFID业务的上市公司,如新大陆、远望谷、同方股份、上海贝岭、东信和平、厦门信达、北斗星通、怡亚通以及东方电子等。
其次,涉及交通系统方面,从事智能交通方面业务上市公司有川大智胜、亿阳信通等;涉及能源系统方面,从事电力系统软件、设备业务的公司主要有远光软件、东方电子、长城开发等;涉及医疗系统,从事医疗软件支持等方面业务公司主要有长城信息、东软集团等;涉及金融和保险系统方面,从事该方面业务的上市公司有恒生电子、广电运通、御银股份、金证股份、南天信息等。此外,涉及智能建筑的上市公司有泰豪科技、延华智能等。
第三,在TD-SCDMA、SIM卡领域,主要涉及东信和平、大唐电信、长电科技、光迅科技等;在传感器、红外感应器领域,投资者关注的主要上市公司有大立科技、华东科技、长电科技等。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

1、本质区别

物联网的本质是感知与服务。

互联网的本质是基于手机和PC的线上信息和内容推送和共享。

2、数据区别

物联网的数据可交易,对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价值巨大。

互联网信息会消失也会重造,对大数据和云计算价值有限。

3、传输区别

物联网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

互联网把所有的可上网的电脑和机器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上去。

联系:物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扩展资料:

1、互联网是信息连接、虚拟连接,物联网是物物连接或者说设备、终端连接

①互联网是虚拟互联,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的虚拟平台或社区连接人与人或人与服务。

②物联网是物物互联,用联网通信技术或互联网技术搭建物与物之间的系统或平台。

2、举例:

①互联网典型:微信、微博、QQ、百度、网游。

②物联网典型:车联网(智慧公交、地铁等)、智慧城市、智慧电力等。

3、使用技术区别:

①互联网技术:例如网页、APP、数据库,连接技术主要是互联网。

②物联网技术:例如RF、蓝牙、WIFI、数据库、总线技术,连接技术局域网或专用网多一点。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互联网

百度百科-物联网

广州广电目前主要是要为用户提供广电5G通讯、超高清(4K/8K)、物联网、文化数字化、5G行业垂直应用等新型业务,赋能数智社会、传播美好生活,全力推进核心网建设、700M网络清频、机房建设、网络互联互通以及运营系统搭建等工作。详情加速去知道问一下就可以了。

近日来,随着中美贸易战摩擦的加剧,“华为”“5G”等名词频频占据各大平台首页。而美国方面之所以要对华为严防死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然而5G虽热,普通民众对它的理解大多数还仅仅停留在字面上--5G,就是比4G的传输速度更快。其实事实并非如此,5G不仅意味着信息传输方式的升级,它还将带来一次重大变革,万物互联的时代将会到来,科幻里“无物不联网”的场景很有可能变成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画面。
面对这样的重大变化,广电行业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应对这些变化呢
▍5G商用元年开启
风起于青萍之末。2018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实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这是5G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显示了这项新技术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2019年1月9日,在中国广电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确定将以“智慧广电”战略为主线,推动广电网络整合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5G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而广电媒体将成为拥抱5G机遇的重要参与者与建设者之一。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广电单位已经开始在诸多业务领域积极布局,筹谋发展。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5G的理论速率可以达到每秒10G,特点是低时延、高可靠、高密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人士曾表示,当前全球5G正在进入商用部署的关键期,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我国5G产业已建立竞争优势。
可见,5G系统是我国实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更是发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战略高地。
▍积极行动拥抱5G时代
面对呼啸而来的5G时代,广电行业早已开始积极创新,大胆布局。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直在融媒体建设上展开大刀阔斧的尝试,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在云平台、大数据、移动客户端、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布局5G新媒体平台,与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华为等合作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其中对于推进4K超高清电视内容建设、丰富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等作出了部署。
对于广电行业如何加快行业创新应用,该计划提出将加大超高清电视采集制作、总控播出、互动分发、数据中心、管理平台等系统建设投入,推动超高清电视直播频道建设;加强超高清视频点播平台建设,构建支撑超高清视频生产、聚合、分发、应用的融合业务平台;推动超高清电视在有线电视、卫星电视、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应用。
湖南广电等地方台也在积极应对5G带来的新变化。
2019年5月17日,“5G马栏山”发布会在湖南广电中心开启。发布会展示了平时难得一见的5G黑科技产品,拉开了湖南广电5G应用的帷幕。芒果TV与中国电信湖南公司共同启动“5G+4K+VR”大视频产业合作,并同步在湖南IPTV上线“5G+4K+VR”视频专区,为生活“智能化”时代拉开帷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加速迭代,电信5G网络传输速率的质变不仅为打破4K/8K视频传输瓶颈、实现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可行性,还将通过VR、360全景、4K/8K超清直播等多元观看方式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截至目前,已有近20家省级广播电视台、省级广电网络公司就5G业务与华为签署了合作协议。5G技术离人们越来越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先进的技术,才会使得优质内容得以优质呈现。传媒行业的大发展历来是基于各种拍摄、制作和传播新技术的进步。当前传媒行业面临的5G新时代更是如此。
其一,人工智能技术将给传媒行业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发挥作用。基于这些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实现平台自己编辑内容,并通过大数据进行精准分发。此外,人像识别、广告精准投放等技术也都开始在各平台获得广泛应用。
其二,传媒行业可以通过“5G+物联网”,打造“传媒+生态系统”。5G时代信息传输通道的整合不仅仅是简单的三网融合以及新旧媒介之间的融合,还将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高速移动互联时代。
过去媒体的输出端是有限的,局限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而在5G时代,这些输入输出端口将会面临颠覆性改变。例如,可以利用5G开展智慧家庭服务,把那些与家居生活相关联的屏幕互联互通,可以为平台用户提供各类现实生活的信息服务,比如购物、家政、租车、找工作、房屋租售等。
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以将机顶盒等广电技术和终端运用到工程建设等领域,通过用户定位进行量身定做的智能匹配。
其三,5G的到来拓展了全新的VR(虚拟现实)应用场景,也使得AR(增强现实)能够进一步发挥技术优势。
VR/AR应用对视频画面传输、延迟性以及语音识别和手势感应等方面有极高的要求,5G高速率、低时延等技术特点能够充分满足相关要求,能带给消费者更好的视觉感官体验,又由于5G技术的这些特性能够满足VR/AR设备对网络的要求,将有力促进VR/AR云的发展,并且将大大扩展其应用场景。
5G技术将给广电行业插上有力飞翔的翅膀。得益于上述三方面的助力,广电行业的服务能力将更强、用户的体验也会更好,将会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回归。
5G时代的到来,对于广电行业来说,既是一个历史性的新机遇,同时也是个全新的挑战。
首先是对人才的挑战。广电行业既有的人才储备优势主要在于内容制作方面,5G技术目前还未完全成熟,专业人才稀缺,并且未来5G在广电行业的应用还会涉及物联网、人工智能、VR等技术,这些技术需要非常专业的人才来推动实施,而既了解广播电视又掌握新兴互联网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就更加稀少了。
所以,广电行业在推动5G应用中,首先将要面对的将是人才缺乏的挑战。
其次,5G对广电目前的管理机制也提出了挑战,广电行业目前受制约最大的是非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起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相似的国有企业的机制,更不要说与民营企业的机制相竞争了。
要在5G时代迸发新的活力,广电既有管理机制势必需要进行相应的创新。
最后,观念要转变。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5G既是属于移动互联网的,又是属于大数据的,更是属于人工智能的。因此,广电业首要的是要转变观念,树立起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和人工智能思维,否则再好的技术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我们也应看到,人之所以能永远不被先进技术所代替,恰恰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离不开磋商、交流,人不能只成为工作的机器,沟通、善良、互助才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
广电行业作为服务人、影响人、引领人的特殊行业,怎样实现更好的发展,展现更好的社会价值这个答案就是,让优质的内容插上新技术的翅膀,借助新技术释放新动力,展现核心价值。

物联网简单理解就是物品和互联网连接,为达到物品交换所使用的网络。属于物联网概念的个股目前有33只左右,航天信息、新大陆、同方股份、大族激光、大富科技、远望谷、大连控股华工科技、武汉凡谷、东方电子、大唐电信、等等,你随便打开一个软件都可以查得到的。

物联网架构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红外线、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其核心技术又可以细分为六层,如右图: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是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上部署了海量的多种类型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是一个信息源,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格式不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其次,它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由于其数量极其庞大,形成了海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还有,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其本身也具有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中分析、加工和处理出有意义的数据,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此外,物联网的精神实质是提供不拘泥于任何场合,任何时间的应用场景与用户的自由互动,它依托云服务平台和互通互联的嵌入式处理软件,弱化技术色彩,强化与用户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佳的用户体验,更及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建议,更自如的工作和生活,是通往智能生活的物理支撑。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3、要有CPU;4、要有 *** 作系统;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物联网概念这几年可谓是炙手可热,物联网家电也是风生水起,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的含义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特别是随着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的不断兴起和过程控制要求的日益复杂营运而生的DCS控制系统,更是计算机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的产物。DCS的理念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虽然自动设备全部联网,并能在控制中心监控信息而通过 *** 作员来集中管理。但 *** 作员的水平决定了整个系统的优化程度。有经验的 *** 作员可以使生产最优,而缺乏经验的 *** 作员只是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是否有法做到分散控制,集中优化管理?需要通过物联网根据所有监控信息,通过分析与优化技术,找到最优的控制方法,是物联网可以带给DCS控制系统的。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 *** 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物联网智库认为物联网的定义源于IBM的智慧地球方案,十二五规划中九大试点行业全部都是行业的智能化。无论智慧方案,还是智能行业,智能的根本离不开数据分析与优化技术。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未来物联网发挥价值的关键点。物联网就是各行各业的智能化。私有物联网:一般面向单一机构内部提供服务;公有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向公众或大型用户群体提供服务;社区物联网:向一个关联的“社区”或机构群体(如一个城市政府下属的各委局:如公安局、交通局、环保局、城管局等)提供服务;混合物联网:是上述的两种或以上的物联网的组合,但后台有统一运维实体;医学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建筑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等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009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