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医疗的拓展方向与挑战

5G医疗的拓展方向与挑战,第1张

5G医疗的发展给传统医疗行业赋能,现存医疗体系的痛点被期待因新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全面解决,但是这种期待的本身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枷锁,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不能脱离现实 社会 的实际情况,同时它的发展走向也将影响未来。

2019年以来,随着5G逐渐走进生活和工作,各行各业正在快速迈进数字经济的时代。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5G技术推动医疗 健康 迎来新技术时代。

(一)5G医疗主要应用场景

5G医疗应用场景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

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未来的主要场景主要分为3类:一是基于新型智能终端的远程 *** 控类场景,包括机器人远程手术等;二是基于高清视频、影像的远程指导和诊疗类场景,包括远程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急救指导、远程教学和远程超声诊断等;三是基于医疗 健康 传感器和设备数据的远程监控类场景,包括患者实时定位、远程输液监控、慢病远程监控等。

在面向医院管理应用场景方面,可以充分利用5G海量网络连接的特性,构建院内医疗物联网,将医院医疗设备、医疗类资产和非医疗类资产进行有机连接,实现医务人员管理、医院资产管理、设备状态管理、院内急救调度、门禁安防等,提高患者就医体验与医疗工作人员工作效率。

在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方面,主要包括预约诊疗、候诊提醒、院内导航、智慧诊疗等。在5G网络下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通过部署采用云、网、机结合的智慧导诊机器人,利用5G网络的边缘计算能力,提供基于自然语义分析的人工智能服务。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改善医院的服务环境,减轻医院导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导诊效率,同时减少医患纠纷。

(二)5G医疗的现实意义

一是5G让急救过程变得更加高效。通过覆盖5G信号,急救车内的医护人员可以实时畅通地与医院的专家医生进行沟通,并让专家医生清晰地看到急救车内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患者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数据也能实时传输到急救中心,从而实现高效精确的远程会诊,因此大大增加了急救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复率。而在此前,由于信号单一、不稳定、清晰度低等因素,高效的远程会诊是很难实现的。

二是5G推动了医学教育方式的变革。“5G技术的发展,使得混合现实等技术用于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成为了可能。”在华中 科技 大学副校长、同济医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建国看来,混合现实平台将混合现实技术和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结合,并通过5G通信技术实现传输,所有的医院和医护工作者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实时、全息、三维的立体方式进行面对面的医学信息的沟通和探讨。

三是5G能够为患者院后的个人 健康 管理带来更好的体验。借助5G技术,可以将 健康 管理的终端连接医院、社区、家庭等各个场所,从而集成用户多个渠道的 健康 信息数据,以这些数据为基础,医生可通过AI等智能分析了解患者群体的 健康 需求,为统筹医护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并让更多的患者参与其中。

(一)终端侧:搭建基于5G的医疗物联网生态系统,实现医疗服务智慧化和医疗设备管理可视化。

5G时代的移动医疗,不仅需要通信技术升级,相关配套产业也需要全面升级,才能充分发挥5G给移动医疗带来的技术优势。对于医疗中医护查房手持终端设备,远程会诊视频会议终端、视频采集终端、可穿戴设备、医用机器人等智能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集成5G通用模组的方式,使得医疗终端具备连接5G网络、利用5G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

(二)网络侧:以业务需求重塑5G网络配置,定制安全隔离、灵活调度的5G医疗专网,保障医疗应用的创新发展。

(三)平台侧:打造云网融合的5G医疗开放边缘云平台,为客户提供可管可控的云网一体化服务,有效协助医疗智慧化应用场景创新、医疗 健康 大数据管理、集群应用的云化统一部署。

平台侧主要是实现医疗信息的存储、运算和分析,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通过MEC、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新技术,将散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为前端的应用输出有价值的信息。随着5G网络的商用,5G网络重点应用的紧急救援、省际病患运输、远程诊疗等场景将产生海量数据,平台层对数据的承载、存储、分析面临很大的压力,数据中台的作用也变得更加重要,成为医院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

(四)应用侧:与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服务商等开展紧密合作,打造行业专家队伍,以集成商角色向应用领域渗透,逐步实现院前筛查、院前急救、院内手术、影像诊疗、院后康复等各环节的智慧应用落地。

应当以5G智慧医疗信息化集成项目为抓手,以5G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集群的融合应用为切入点,实现“兵团化”作战。

(一)5G的网络覆盖面积以及网络的稳定性

医疗领域的众多应用场景对网络的覆盖范围、稳定性要求极高。5G网络的建设速度很快,虽然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已经实现五环内室外信号覆盖,但是因为智慧医疗的主要应用场景是在室内,如果仅仅是对现有建筑物内部的3G/4G室分系统进行升级,很难完成5G信号的室内完全覆盖。这需要运营商根据医院的不同建筑结构、不同科室的功能分区,重新布设5G室分系统,并在医院的院区内架设5G皮基站,或通过共享杆等方式,实现医院室内、室外5G信号全覆盖。

(二)智慧医疗的建设标准及评价体系

当5G与医院和医疗体系融合之后,新的医疗应用场景出现,与之对应的是新的终端设备和仪器的互联互通。要建立完善仪器设备的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数据标准体系、接口标准体系等,需要通过逐步完善5G智慧医疗、5G智慧医院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对新式医疗 健康 终端设备、仪器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才能加快5G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相互融合。

(三)安全体系的升级问题

医疗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海量 健康 数据、诊疗数据、用药数据,加强智慧医院、智慧医疗领域的数据监管是保护患者隐私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智慧医疗领域的安全监管体系,才能确保智慧医疗的可持续发展。

物联网的应用如下:
1、智能仓库。物联网一个很好的应用。它能准确的提供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的真实性,对于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这个数据合理的把控库存量,调整生产量。物联网中利用SNHGES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可以准确提供货物库存位置,这就大大提高了仓库管理的效率。
2、智能物流。运用条形码、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等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实现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装卸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不仅货物运输更加的自动化,而且作出的全面分析还能及时的处理问题对物流过程作出调整,优化了管理。大大提高了物流行业的服务水平,还节约了成本。
3、智能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和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互动,实现医疗智能化。物联网医疗设备中的传感器与移动设备可以对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捕捉,把生命指数记录到电子健康文件中,不仅自己可以查看,也方便了医生的查阅,实现远程的医疗看病。很好的解决当前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看病难的问题。
4、智能家庭。物联网的出现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的便捷。不远的将来一台手机,就可以 *** 作家里大多数的电器,查看它们的运行状态。寒冷的冬天,我们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回到家就暖暖的。物联网还能准确的定位家庭成员的位置,你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跑的找不见人,省心省力。
5、智能农业。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就更加的广泛。监测温湿度,监视土壤酸碱度,查看家禽的状态。在这些数据的支持下,农户就可以合理进行科学评估,安排施肥,灌溉。监测到的天气情况比如降水,风力等又为我们抗灾、减灾提供了依据。提高了产量,降低了减产风险。
6、智能交通。物联网将整个交通设备连在一起。主要是用图像识别为核心技术。可以准确的收集到交通车流量信息,通过信号灯等设备进行流量的控制,这个技术的运用,会让堵车成为历史。管理人员利用这个技术能将道路、车辆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驾驶违章无处可逃,交通事故也能及时的得到处理。人们的出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
7、智能电力。电力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电网的安全检测是一项必修科目。以南方电网与中国移动通过M2M技术进行的合作为例,因为物联网的运用,使得自动化计量系统开始启动,使得故障评价处理时间得到一倍的缩减。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他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物联网的目的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智能家居,车载WiFi,移动医疗都是物联网的应用所在。

不管是物联网、云计算还是大数据时代,都是我们信息时代的发展基石,那么它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一起了解下吧!

当我们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时候,不管你是听一首歌,还是浏览一个网页,关于你的各种数据就已经开始存在着了,那么如何存储这些大数据?并且如何灵活的运算和分析这些数据?这都是大数据平台所要做的事情,提供一个媒介来看管这些数据,在大数据平台,开发者们或可以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中提供的服务。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云平台,都说企业上云,这“云”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把云看做是一个容量无限大的仓库一样,这也是云计算不断发展下的产物,为企业提供一些建模,开发,集成,运行,管理等一系列的IT解决方案,在“云”上,可以实现资源的调动,存储等,以此来保障整个IT系统不崩盘,顺利的运行。

物联网是互联网发展成熟后的一个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包括的范围还是非常的有限,但是物联网不同,它要把一台冰箱,甚至马路上的一个小灯泡都能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起来,赋予他们新的智能化的东西。可以这么说,万事万物都在物联网的“掌控”之中。

大数据 说的是一种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背景下的 应用场景 ,各种应用产生的巨量数据,需要处理和分析,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侧重于海量数据的 存储、处理与分析 ,从海量数据中发现 价值 ,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物联网 是把所有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 信息交换 ,即物物相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的发展目标是 实现万物互联 应用创新 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智能手表/手环、无人驾驶、无人商店、智能工业、智慧城市等等都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基于物联网延展出来的 边缘计算 已经开始兴起。

云平台 则是各种资源的 虚拟化、优化配置与管理 ,在此之上提供开箱即用的应用服务给用户,典型分为 IaaS、PaaS、SaaS 三种模式,其中IaaS、SaaS发展的比较快,IaaS方面的赛道已被头部玩家锁定。目前PaaS的发展也在快速发力, 中台概念的普及推动着PaaS的发展, 基于PaaS开发SaaS ,或者 SaaS附带高扩展能力的PaaS 都是典型的形态

云平台和物联网、大数据是密切相关 ,物联网提供海量数据采集、基本处理的抓手与通道,云平台提供虚拟基础环境、运行环境、开发环境、应用平台,大数据提供数据处理模型、计算、加工、分析以及更高级的趋势分析、智能预警等,我国工业2025、工业互联网发展对这三块需求都比较旺盛,前景一片光明。

数通畅联专注于企业IT架构、SOA综合集成、数据治理分析领域,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在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它们分属不同的技术研发方向领域。

数据处理分析决策领域,称发展由局部孤立数据到大数据;通信网络链接领域,称发展由互联网到物联网;应用软件技术服务领域,称发展由终端应用到云集约分布应用。显然,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终将殊途同归。

物联网、大数据、云应用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它们是紧密关联的,物联网生成大数据,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需要集约多进程的分布式应用服务;基于大数据的综合决策,需要人工智能辅助;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需要区块链保障。

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部产业将升维到数字产业;再进行全数智产业集约优化生态闭环,则所有异构平台,必将集约融合为”物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实现大一统。

在物联网系中,纲是智慧中国、智慧政府、智慧城市;节点是云平台,分布式应用服务、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记帐;目是连接万物的末梢(移动、固定)终端,目终端通过授权链接,可访问纲和节点服务。

首先,分属三个不同的行业,但都属于大平台级别。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交融;

其次,简单点理解大数据以内容为主,提练数据为当下或未来服务;物联网以物为主,万物互联为核心;云以存储/集中服务为主,民主集中制是特色。

但是这三者相互关联。物联网可以产生大数据,要用云平台;同时,大数据也对物联网和云平台的应用也有支撑作用。

最后,当这三者发展到均衡一定程度,人工智能化才能真正实现。

万物互联给人感觉庞大且有距离感。但其实,它离你并不遥远:街头密集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的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当物联网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移动医疗、工业物联网、智能零售、环境监测、资产跟踪等等,它将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章笠中先生: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系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杭州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三次,第四届"科技新浙商"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信息标准委员会常委,医疗物联网与移动医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委员;《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编委兼常务理事。历任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银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11年6月至2018年2月任医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任公司副董事长、董事、总经理;2017年1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一、高速度
这个是5G最大的一个特点,相比于4G网络,5G网络有着更高的速度,而对于5G的基站峰值要求不低于20Gb/s,当然这个速度是峰值速度,不是每一个用户的体验。
二、低功耗
5G要支持大规模物联网应用,就必须要有功耗的要求。而5G就能把功耗降下来,让大部分物联网产品一周充一次电,甚或一个月充一次电,就能大大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物联网产品的快速普及低功耗
三、低时延
5G的一个新场景是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的高可靠连接。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140毫秒的时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延用于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就无法接受。5G对于时延的最低要求是1毫秒,甚至更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058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