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层的主要功能

物联网应用层的主要功能,第1张

一是“数据”,应用层需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

二是“应用”,仅仅管理和处理数据还远远不够,必须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

例如在智能电网中的远程电力抄表应用:安置于用户家中的读表器就是感知层中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收集到用户用电的信息后,通过网络发送并汇总到发电厂的处理器上。该处理器及其对应工作就属于应用层,它将完成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分析,并自动采取相关措施。

扩展资料:

相关延伸:物联网的特征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需要。根据其现场设置的物联网照明配电箱进行分区控制,每个照明分区设置个智能照明控制器,共6个智能每个照明分区设置一个智能照明控制器,共6个智能照明控制器,并且需要两级配电箱,方便开灯照明。

对于电源防雷器选型有以下几个注意重点。
一、关键参数
1、最大放电电流Imax:
使用8/20μs波冲击避雷器一次,能承受的最大放电电流。可根据当地的雷暴强度Ng(或年均雷暴日Td)以及环境因素作适当选择。
在目前国家和国际的有关标准中,对于限压型防雷器,用防雷器允许最大放电电流(波形8/20µs)通过1次、允许标称放电电流(波形8/20µs)通过15次来表征防雷器泄放雷电流的能力。在选择防雷器时,一定要重视最大放电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的区别,有的用户甚至把最大放电电流作为防雷器选择的最重要依据,而忽略了标称放电电流。实际上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选择防雷器时必须以标称放电电流为主要依据,对于以最大放电电流命名的防雷产品型号,需要核对其标称放电电流参数是否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要求。
2、最大持续耐压Uc:
指防雷器在此电压值下能连续工作而不影响其作为防雷器的参数。Uc与保护电压Up成非线性正比。
3、残压Ur和保护电压Up
残压Ur:指在额定放电电流In下的残压值。
保护电压Up:保护电压Up与Uc电压和Ur有关
二、接地系统
不同的电气接地系统,应该选用不同的防雷器,而这一点也是非专业防雷用户经常容易忽略的,特别是TT系统和IT系统。不同的接地系统对防雷器选择的影响分两个方面:防雷器的最大持续工作电压和防雷器的结构形式。
不同的接地系统,对防雷器结构的选择也有影响。一般来说,TN-S系统要求选用4P结构的防雷器,TN-C系统要求选用3P结构的防雷器,TT系统要求选用具有NPE结构的3P+NPE结构的防雷器。选择不适当,容易引起防雷器的损坏。目前许多防雷器用户对这一点没有引起重视,特别是TT系统,造成防雷产品选型上的不正确。
三、残压
防雷器的残压是指雷电波通过防雷器时,防雷器两端输出的最高瞬时电压。不同防雷产品的残压是不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设备前的残压不仅是指防雷器的残压,还应该包括导线、各器件、各连接点上的残压。这些累加的残压加到被保护的设备上,当该残压比被保护设备的耐压大时,被保护设备就会被损坏。为安全计起见,要求累加的残压小于被保护设备耐压的80%。
四、分级防护
在防雷保护过程中,应根据保护设备类型,进行分级防护。一般情况下,在的总配线箱和进线柜中安装一级电源防雷器,譬如科佳一级电源防雷器,在变压器以及次级配电箱中可选用二级电源防雷器;雷电能量经一次释放后,在电源线上仍有较高的残压,应通过防雷器系统后级防雷器的配合(设备终端安装科佳三级电源防雷器),使雷电能量逐级泄放,才能有效的保护终端设备的安全。
电源防雷器在选型中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因此不能盲目选购,选择专业的设计生产厂家购买很重要,譬如科佳电气,质量与服务有保障,并且有专业的防雷指导,保障电源防雷器的使用防护效果。

浪涌保护器是限制瞬态过电压的保护设备,是内部防雷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用途的不同主要分为电源浪涌保护器、信号浪涌保护器和天馈浪涌保护器三种。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浪涌保护器究竟如何选型,才能适配?
一、电源浪涌保护器的选型
1进入建筑物的交流供电线路,在线路的总配电箱等LPZ0A或LPZ0B与LPZ1区交界处,应设置I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或II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第一级保护;在配电线路分配电箱、电子设备机房配电箱等后续防护区交界处,可设置II类或III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后级保护;特殊重要的电子信息设备电源端口可安装II类或III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作为精细保护。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要求,宜安装适配的直流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
2浪涌保护器设置级数应综合考虑保护距离、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长度、被保护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等因素。各级浪涌保护器应能承受在安装点上预计的放电电流,其有效保护水平UP/F应小于相应类别设备的UW
3当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效率5米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当浪涌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和劣化显示功能。
4根据雷电防护等级,用于电源线路的浪涌保护器的冲击电流和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如下:
5电源浪涌保护器在各个位置安装时,浪涌保护器的连接导线应短直,其总长度不宜大宇05米。有效保护水平应小于设备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6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与被保护设备之间的线路长度大宇10米。
7入户处第一级电源浪涌保护器与被保护设备间的线路长度大于规定值时,应在配电线路的分配电箱处或在被保护设备处增设浪涌保护器。当一条线路上设置多级浪涌保护器时应考虑他们之间的能量协调配合。
二、信号浪涌保护器的选型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类型,信号浪涌保护器主要分为电话信号浪涌保护器、网络信号浪涌保护器、视频监控信号浪涌保护器、控制信号浪涌保护器等。选型注意事项如下:
1选择插入损耗小、分布电容小、并与纵向平衡、近端串扰指标适配
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速度、传输带宽、工作电压、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参数,选择插入损耗小、分布电容小、并与纵向平衡、近端串扰指标适配的浪涌保护器。UC应大于线路上的最大工作电压的12倍,UP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2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宜设置在雷电防护区界面处。
根据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幅值和设备端口耐冲击电压额定值,可设单级浪涌保护器,也可设能量配合的多级浪涌保护器。
三、天馈浪涌保护器的选型
天馈线路是建筑物信息系统信号收发的重要系统,多数都裸露在建筑物的外部,防雷十分必要。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型如下:
1天线应置于直击雷防护区LPZ0B内;
2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小,电压驻波比小,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3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应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入端口处。
4具有多副天线的天馈传输系统,每副天线应安装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当天馈传输系统采用波导管传输时,波导管的金属外壁应与天线架、波导管支撑架及天线反射器电气连通,其接地端应就近接在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
5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采用能承载预期雷电流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导LPZ0A或LPZ0B与LPZ1边界处的等电位连接端子板上,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6mm2。同轴电缆的前、后端及进机房前应将金属屏蔽层就近接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08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