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电子公章比传统公章更安全?

为什么说电子公章比传统公章更安全?,第1张

印章代表着组织和个人的身份,印章更是一个组织身份的最高代表,很多组织由于印章管理不善导致很多问题,据统计一个组织60%以上的纠纷来源在于印章管理的不善,我们看一下组织在用章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

印章不可能天天由随身携带,所以存在印章被错用、盗用、冒用、滥用的风险;

印章被外带后,难以监控印章使用情况;

下属单位的印章缺少统一的管理,一旦出现印章不合法规使用,就会导致上级单位为下属单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对外(供应商合同、经销商合同、订单等)或者对内(劳动合同)签定很多纸质协议,下属机构用章等情况,印章来回寄送成本高、效率低、存在遗失风险;

不少单位在领导出差或者休假前,被要求签署不少空白页,签字盖章的空白页具有潜在风险;

经常发现以前签字盖章过的合同协议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人情章多,大型组织手握印章的人,难逃情面不知不觉盖了不该盖章的地方;

伴随信息化管理的转变,企业在印章管理模式上也应当与时俱进,通过印章管控智能化、移动化、在线化的思路可以改善上述印章风险控制与效率问题。

电子化的印章使用流程:借助第三方的电子印章平台快速实现印章电子化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特别是多点生产的异地办公或用章紧急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用章及时性。

应用成效:员工只需要登录印章管理系统发起合同,即可快速进入文件审批-盖章流程,在线化、程序化的流程缩短用章周期,电子用章模式打消传统印章使用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

印章智能管控:“将”虽在外,“君命”该听还得听

企业无法保障所有用印都在可监管视线内进行,例如印章外借、分公司用章等情况。而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以软件系统控制实体印章不再是难题。

实体印章智能管控流程:将实体印章放置在印控设备中,通过系统进行使用权限管控。通过实体印章的智能管控,即使印章使用脱离企业监管视线,也能“听命行事”。

应用成效:使用时,用印申请人在线申请用章,经系统审核身份并授权后才可启动印控设备行使用章权限且用章次数可设置;使用后:通过印控设备的录像功能,用印文件可及时上传到系统中,为企业审核文件提供依据。

先不说国外,单就国内而言,目前普遍的用章方式都还是传统公章,传统公章在安全性管理上都是相对比较艰难的,特别是针对公章外带,以及跨地域远程使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公章使用又衍生了一个新模式出现,那就是电子印章,然而电子印章虽然可以解决传统印章的安全性、和审批效率不高的问题,但是电子印章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技术,还要牵涉到政策法规、标准化、其自身的安全和直接经济投入等许多问题。单就立法和标准化就是一个涉及面广、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的问题。

虽然国内已经颁布电子签名法,理论上只要是真实的电子合同便是受法律的保护,但标准化问题还是横在我们面前跨不去的坎,如果推广电子印章产品,那么,不可能强行规定全国都使用同一家电子印章产品,因而必然会碰到协议的相互承认和相互兼容等问题,这就意味着必然要碰到产品的技术和应用模式的标准化问题。所以短期内电子印章的必然性、合理性都是有待商权的,这也是目前电子印章还不普及的主要原因。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说说智能印章机,智能印章机是一种基于硬件设备的印章管理系统,将传统公章安装在智能印章机当中,智能印章机采用机械锁和电子锁双重防护,杜绝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单独更换里面的印章,真正实现人章分离。同时依托于物联网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智能印章还可实现用印人远程申请、管理员远程授权、远程使用的特点,即便是公章外带使用,智能印章机自带拍摄功能,在申请人提交用印申请的同时会自动将需要盖章的文件进行拍照同步至管理人员的手机APP,便于管理人员审核文件真实性以及授权盖章次数,不仅确保了公章外带安全使用问题,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用章效率。

完成盖章后,智能印章机还会重新自动对盖章完成的文件进行拍照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用印历史留痕,以备查询,责任追溯。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现在我们便可以清楚的看到其实智能印章机就是结合了传统公章和电子印章的优点发展而来,它没有脱离传统公章具备的合法性,用的还是原来的公章,但智能印章机又具备了电子印章的远程管控,远程授权以及用印安全,历史可查等优点。

可以说,在未来如果智能印章机能够优化好企业在使用时的直接经济投入,(说白了,价格更低一些的时候,但短期内应该不行,研发也是需要成本的)那么像复印机一样成为各大企业的标配不是没可能。

公司在印章方面常见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他人使用假冒的印章。(二) 他人使用扫描打印出来的印章。(三) 对方使用的是没有备案、没有资质的内设部门章。(四) 使用有数码符号的印章。

由于上述风险的高发,公司企业应该提高警惕,在交易时做好审查工作。例如,可以通过要求对方提供公司局的刻章许可或者委托律师调查对方的印章备案情况来检查印章的真伪性,仔细审查是否有油印等公章正常使用时所具有的印迹,拒绝对方不符合规范地使用印章等。

如何避免风险:

首先是建立日常保管制度:

(一)公司印章采取分级保管的制度,各类印章由各岗位专人依职权需要领取并保管。

(二)印章必须由专门保管人妥善保管,不得擅自委托他人保管并在其岗位职责中予以明确。

(三)公章应妥善保管,注意安全,防止损毁、遗失和被盗。

其次是明确保管人责任:

(一)印章保管人必须妥善保管印章,不得遗失。如遗失,必须及时向公司办公室报告;

(二)必须严格依照公司对印章的使用规定使用印章,未经规定的程序,不得擅自使用;

(三)在使用中,保管人对文件和印章使用单签署情况予以审核,同意则用印,否决的则退回;

(四)检查印章使用是否与所盖章的文件内容相符,如不符则不予盖章;

(五)在印章使用中违反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由公司对违纪者予以处分,造成严重损失或情节严重的,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第三使用电子印章代替实物印章:

印章管理人员正式上岗之前,需要在承诺书上签字并保证不会私自在和公司无关的文件上用印,如有违反所造成的损失由印章管理人员自己承担,情节严重的公司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同时还要制定《印章管理办法》,要求印章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执行和使用印章,坚决明确三不盖原则:
1遇到没有领导明确授权签字文件不盖章;
2不符合规定、空白纸张不盖章;
3遇到熟人、同事请求在个人担保、证明上盖章的要事先得到领导同意,不得碍于人情关系就私自给他人使用印章;
明确了原则之后,公司也要加强印章的监管,既然说是私自使用印章,那么大多数时候是没办法察觉得到的,所以公司要对日常印章使用情况进行管控就需要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协助企业管控印章。
智能印章管理系统,用软件+智能设备终端的模式,改变传统印章管理实现人章分离管控,通过物联网技术、设备高清摄像、电子围栏、指纹识别、全密封智控锁设计实现印章使用申请、审批在线化,实时管控印章使用,让他人无漏洞可钻,保障用印安全、留取台账、分析统计,让印章使用透明化、安全化、可追溯。

智能印章不完全是电子印章,是结合实体印章和线上信息化审批的新形势印章管理系统;智能印章主要特征为:

将实体印章安装至智能设备当中,采用授权解锁和保管人员机械解锁双向 *** 作,由两人分别各保管其中一项开锁权限,在没有实际审批人授权情况下,印章保管人员便不能私自取出更换设备当中的公章,真正实现人章分离管控。

每次需要使用印章时,使用指纹或是账号密码登入,确认盖章位置便可向审批人发送用章申请,内置高清摄像头同步拍摄文件信息发送至审批人手机APP当中,由此确认文件真实、合法性,过程中文件仓全程锁止,预防中途更换文件,在审批人通过审核后即可完成盖章,大大保障了企业用章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印章由软件智能印章管理系统和硬件设备智能印控仪两部分组成,用智能印控仪来保管各类印章,用系统控制印章的使用,软硬一体实现人章分离。需要盖章的人员,经系统审批之后获得电子口令,打开智能印控仪,将需要盖章的文件放入仪器内指定位置,自动盖章即可。智能印控仪会对所盖章文件拍照储存,用于实时监控或后期资料核对及备份。如此,有效减化印章人工管控的责任风险。
联网审批,远程 *** 控
针对外带公章存在隐患、远程用印审批效率不高的问题,智能印章也有解决方法。
智能印章采用系统联网方式,利用网络客户端与移动APP,实现联网审批,远程 *** 控。具体应用有两种模式:一是远程授权本地用印,二是远程授权远程用印。
用印申请人拍摄需盖章凭证的影像传输给用印审批,进入任务池。审批通过后,远程授权本地用印模式,由申请人本人进行用印 *** 作;而远程授权远程用印模式,则专人进行远程用印 *** 作, *** 作过程中需要提前和申请人进行沟通确认。
全程记录 有迹可查更可控
传统印章管理难以实时记录印章在领用、使用、保管等过程中的 *** 作。对于印章使用情况的监督和监管,上级只能通过现场检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了解,尤其对于远程的基层单位,更是无从管起;对于实际盖章文件与审批盖章及存档文件是否一致,也存在监管漏洞。
智能印章实现印章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印章的刻制启用、保管、使用,到印章变更、注销,每个环节都实时记录,便于存档管理及事后追溯。
智能印章还可以自动对所办理业务的影像进行 OCR 识别、版面识别、关键要素识别,判断实际盖章文件与审批授权文件的一致后才允许盖章。

智能公章,又叫智能印章,把原有的公章放在一个设备里,以独特的技术连接印章,使用印章时只需在APP上申请用章,由管理员实时监控,同意盖章方可盖章成功。用章数据和用章地点实时掌控,大大降低了员工偷盖违法章、人情章的风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446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