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有什么作用

兰花有什么作用,第1张

兰花功效:养阴润肺,利水渗湿,清热解毒

兰花的茎:白及,用其假鳞茎入药,能消肿、 止血、 补肺, 生肌止痛,润肋行力;流苏虾脊兰,能清热解毒,强筋壮骨。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扩展资料:


经济价值

兰花自身的价值源于其极高的观赏价值、 广泛的药用价值以及食用价值,这是兰花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除此之外,兰花还具有独特的香用价值和珍稀的物种价值。 兰花的经济价值是则在一个逐步认同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观赏价值:

兰花具有美妙的花姿、 丰富的色彩、 清幽的香味和优雅的姿态,原生于深山幽谷之中,我国称之为花中君子、 天香。 兰花的形态素雅,花香袭人,是名贵花卉之一,深得人民喜爱,无论是单株或是成片种植,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药用价值:

兰花种类很多,在药用植物学记载中就有 122 种,如四季兰,金草兰,拖鞋兰等。在古代 《神农本草经》 、 《本草拾遗》、 《本草纲目》 等中医药书中,对兰花的药用功能都有记载,如天麻、三棱虾瘠兰 、 绿花勺兰、 黑节草、 石斛等大部分品种的兰花,都是上好的中草药,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

现代社会中,竹叶兰全草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和消炎利尿之功效;白及,用其假鳞茎入药,能消肿、 止血、 补肺, 生肌止痛,润肋行力;流苏虾脊兰,能清热解毒,强筋壮骨;独蒜兰可治疗肝脏疾病等。

食用价值:

兰花既可用来制作花酒,也可以腌制、 凉拌及制作花茶等。 印度喜马拉雅山山麓盛产野生的喜姆比兰,当地土著把幼嫩的假球茎加以切块,调理成美味的佳肴。 日本京都也有人将春兰晒干淹渍成 “ 兰花茶 “ 装罐出售,其香气风味独特。 在其它地方,还有利用兰花制作的面条、 饮料等食品。

香用价值:

用兰花制成香味料,如 “ 梵尼拉香精” ,它是饼干,冰淇淋最高级的天然香料。 梵尼拉香精是利用原产在墨西哥的梵尼拉兰果实经发酵后制成,目前我国也有大量栽培。

物种价值:

兰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家族之一,全世界有近 2 万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以热带雨林最为集中。 中国有兰科植物 1240 种以上,也主要集中分布在热带地区。 但是目前, 兰花中的一些名品已经濒临绝迹,其物种价值应该得到大家的保护。

文化价值:

兰花的文化价值总的来说是由兰花的兰本体文化和兰花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兰花的衍生文化构成并体现出来的 。 兰花的文化社会价值包括认识价值 、 审美价值 、 教育价值 、 伦理价值等,包括积累创造民族文化 、 凝聚民族精神 、 传承历史文化等独特功能,这是兰花的根本性价值 。

认识价值:

兰花文化就是特定的社会个体 、 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 、 地理条件 、 经济基础 、 社会阶层等综合因素下,在接触兰花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会和总结而得到的审美哲学和意识形态。它是在客观条件下,对兰花及其相关事物的主观体会 。

人类认识兰花的漫长过程,也是兰文化从起始到发展的过程。广义的兰文化是指人类与兰花相关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人类在采兰 、 养兰 、 赏兰过程中 , 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

一般而言 , 西方国家是从兰花的形体上开始认识兰的,洋兰种类繁多,花色缤纷艳丽,花形千变万化,花形 、 花色 、 花瓣质地 、 花序是其欣赏的焦点 。而东方兰文化以中华兰文化最为源远流长,它还孕育了日本兰文化和韩国兰文化,形成了独具东方特色的兰文化 。

审美价值:

人们喜欢兰花,并不仅仅是因为兰具有的那些自然的生物属性,且因为兰的绰约多姿,使人产生了美感 。 这种美感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刻,就发展成为对兰的审美鉴赏。 兰花特殊的怡人之美日益显现出他的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孕育和奠定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灵魂地位 。

教育价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文化从属于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兰花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涵蕴深厚,与中华民族文化紧紧相连,是高洁 、 典雅的人文精神和爱国 、 坚贞不屈的优秀人格品质的象征,是几千来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 。

兰花的高贵脱俗 、 秀丽多姿和阵阵幽香引得历代诗人墨客常为之吟诵绘画 。 我国古籍有关兰蕙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可见于 《诗经》。 孔子曾赞兰花 “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并誉之为 “ 王者之香”。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更是在 《离骚》 中以兰花比拟品格的高洁:“ 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 、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其它如 《左传》、 《越书》、 《楚词》、 《蜀志》、《晋书》 等对兰花均有记载。

这些名句被广泛地袭用 、传播,并在儒家的各种典籍中被广泛地作典故引用。正是历代文人们的借物抒情、 借物言志,给兰这种植物披上了独具人类情志的色彩,使兰成为一个具有一定的理想内容、 感情色彩的文化观念,成为一个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伦理价值:

随着社会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也在不断的积累,人们的精神财富也在不断地充实提高,兰文化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认可。 人们把对兰花美感的追求,用文化的方式从自身的社会中反映出来,借兰花的魅力,抒发自己的情怀,并把兰文化与做人的情 *** 、 做人的道德标准联系在一起。

如今,兰文化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人类之生活价值、 精神价值,乃至道德培养价值。与此同时,兰花文化也不断发展,日益丰富起来,从兰文化历史的角度看,有古代兰文化、 兰文化传统和当代兰文化,从兰文化的载体角度看,有古籍中的兰文化、 田野中的兰文化、 兰花的草根文化等;从兰草主体角度看,有兰草本体文化、 兰花衍生文化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兰花

不低于零下五度的地方可露天养。中午浇水。浇水间隔时间比往日长,十天半个月浇一次。
汪字的栽培技术以及注意事项
两侧萼片平伸或稍向下落;花瓣覆于蕊柱之上,稍露蕊柱前端,短而软,上有乳白色的兜;唇瓣大而圆,下挂而不卷,有淡红色的斑块;鞘低,苞片深红色。“汪字”的花期1-3月。
生长习性:汪字生长势强健,喜通风良好的环境,容易开花。抗逆性极强、易培植、易发芽、易开花、一般四苗以上联体苗都能开花的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个品种流传广泛。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
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汪字的栽培技术
上盆:(或翻盆)时间一般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为佳。新从山上挖来的野生苗需理植于瓦盆(泥盆)中,这样兰花泥易干,通气性好,容易发根;

是春兰
兰花---orchid 我的名字: worchid
我家就是买花的,尤其是兰花!!
具体养殖,你想知道书面的方法,你从百度百一下就知道。
下面是我养花的一点心得,我们交流交流:
养花就是要爱花,我本人尤其爱兰花。
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原产于我国。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 耐寒。
以冬暖夏凉气候最为适宜, 切忌高温干燥.要求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腐叶土。
注意病虫:常有黑斑病和介壳虫危害。黑斑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市场上有)600倍液喷洒;介壳虫用25%氧化乐果乳油(家里常用的农药)1000倍液喷杀。
兰盆:兰盆是兰花的居室,对兰花生长影响较大。过去传统养兰用大瓦盆,现在种高档兰多数用小型喇叭盆。有陶盆的也有塑盆的,各有各的优缺点。使用什么盆好,要看各人的习惯和栽培品种而定。但在一个兰棚内最好使用同一样而有大小不同规格的兰盆,以便今后统一管理。
植料:养兰植料(基料)过去多用塘泥,现在种精品改用塘基石、浮水石、风化石、吸水石、陶料等植料。大田种家兰多数用木屑、谷壳、药渣、煤渣、海沙、花生壳等软质植料,用泡沫塑料垫底等。混合使用比较多。使用这些植料各有长处和短处。究竟使用什么植料比较好,亦要看各人的习惯,栽培品种和使用的盆具(盆具与植料互相配合)而定。
下面注意了:
春、夏需遮阴.秋、冬须充足阳光.生长期切忌强光直射或暴晒。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防止阵雨冲淋.从新芽萌发至冬季休眠期,每半月施肥1次,冬季兰苗处半体眠状态,停止施肥。春兰幽香四溢,盆栽常用于点缀室内厅堂.可供香1个月,十分清幽雅致.
养兰可以使人心旷神怡,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准备在全国建立一个连锁兰花养殖基地,现在还在募集资金,这样一来,能让广大爱兰者有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不说了,很高兴又见到一个爱兰人!!!
我的****:w0rchid@163co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642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