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是什么人

特斯拉是什么人,第1张

特斯拉
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1943)原名尼古拉·特斯拉。出生于克罗地亚的史密里安,后加入美国籍。早年在巴黎欧洲大陆爱迪生公司任职,因创造性的劳动,被转送到美国的爱迪生电器研究中心,与爱迪生(1847—1931)共同工作。


他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后来,他开创了特斯拉电气公司,从事交流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的生产,并进行高频技术研究,发明了高频发电机和高频变压器。1893年,他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用交流电作了出色的表演,并用他制成的“特斯拉线圈”证明了交流电的优点和安全性。


1889年,特斯拉在美国哥伦比亚,实现了从科罗拉多斯普林斯至纽约的高压输电实验。从此,交流电开始进入实用阶段。此后,他还从事高频电热医疗器械、无线电广播、微波传输电能、电视广播等方面的研制。


为表彰他早在1896~1899年实现200 kV、架空576 m的高压输电成果,与制成著名的特斯拉线圈和在交流电系统的贡献,在他百年纪念时(1956年)国际电气技术协会决定用他的名字作为磁感强度的单位。

扩展资料

天才出于勤奋,为了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特斯拉终身不娶。他说:“电给我疲乏衰弱的身躯注入了最宝贵的东西一一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

他为了把构思转变成现实发明,他舍不得睡觉,每天只睡2个多小时,最终独自获得1000多项发明专利。特斯拉的专利是他个人独自构思和撰写的,是名副其实的专利发明人;而爱迪生的专利是靠他创立的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庞大的实验队伍完成的,爱迪生因为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老板而拥有专利,爱迪生并不是真正的专利发明人;特斯拉于布拉格大学毕业,爱迪生小学未毕业。

因此,一对一比较而言,独行侠特斯拉个人的科学与发明成就比完全依赖于商业研发团队的爱迪生个人的纯商业发明成就要伟大许多倍。
虽然特斯拉天生奇才,但是命运弄人,特斯拉的际遇比较坎坷,而且他的性格比较乖僻,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明显地低于了他的历史成就。特斯拉于1943年孤独地死在酒店。

参考资料:

尼古拉·特斯拉(塞尔维亚裔美籍科学家)_百度百科

曝特斯拉远程锁汽车电池容量,解锁需交钱

曝特斯拉远程锁汽车电池容量,解锁需交钱,一位博主发推爆料特斯拉在没有预先发通知的情况下,通过远程 *** 控将一辆车的电池容量从90kWh重新锁定为60kWh,曝特斯拉远程锁汽车电池容量,解锁需交钱。

曝特斯拉远程锁汽车电池容量,解锁需交钱1

外媒Electrek报道称,特斯拉曾经销售过一部分带软件锁定的Model S。汽车原本安装有容量更大的电池组,但特斯拉却通过软件来限制汽车续航,以此来向客户提供不同续航版本的车型。近日,有车主希望特斯拉能解开电池的软件限制,但却被要求必须支付4500美元才能解锁。

据了解,一名车主购买了一款二手Model S 90,但在进行汽车系统升级时由于仅支持3G网络连接,所以他将车开到特斯拉服务中心来进行升级。但是,特斯拉服务人员对汽车系统进行升级的过程中,在其配置中发现了一个错误,并主动帮车主修复了该错误。

而修复的这个“错误”,其实就是把汽车的配置改成Model S 60,将其电池续航锁定为80英里。该车主了解情况后要求特斯拉重新解开这一限制,因为他购买的是Model S 90,支付的也是90kWh电池版本的价格。但特斯拉却告诉他,必须支付4500美元才能解锁该功能。

这位车主很无奈,最后只能找到专门破解特斯拉系统的黑客Jason Hughes。但Hughes没找到一个不会引发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把这一情况发到网上。随即,一大堆网友都对特斯拉的 *** 作表示不满,拒绝向特斯拉支付这笔金钱。最新进展,特斯拉似乎已主动联系该车主,并表示会马上处理。

其实,这种情况在智能汽车中并不少见,特斯拉车上很多功能都需要解锁才能使用。如后排座椅和方向盘加热功能、FSD功能等,都必须是另外付钱才能使用的。前段时间,奔驰推出付费解锁后轮转向功能,宝马也将座椅/方向盘加热功能更改为订阅制。

很多网友吐槽,你虽然买了汽车,但却不具备汽车的使用权,必须向车企另外付费后才能使用车上的某些功能。很显然,大家都无法接受这种模式,纷纷吐槽这种二次收费的行为太恶臭,为了赚钱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但是,这种付费解锁功能的模式,似乎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普遍现象。车企为了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会为所有车型标配上同样的硬件,再为客户按需解锁不同的功能。但消费者显然不接受这样的做法,认为自己买到的硬件,就必须拥有使用权。在硬件透明化的时代,加上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模式很可能无法维持太久,但车企也可能整出新的玩法。

曝特斯拉远程锁汽车电池容量,解锁需交钱2

自己买的电动车,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被特斯拉锁电30kWh,导致续航里程减少80英里,想要恢复得话需要支付4500美元,显而易见,车主对此很难接受。

日前,一位博主发推爆料特斯拉在没有预先发通知的情况下,通过远程 *** 控将一辆车的电池容量从90kWh重新锁定为60kWh,导致该车的续航里程直接减少了1/3(约80英里)。

车主很生气,要求特斯拉将电池容量恢复到90kWh,但他们拒绝了,并表示需要支付4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0450元)才能帮他解锁。

据悉,这位车主是该车的第三位车主,他以Model S 90的转手价格将其购入,不过这辆车最初是一辆Model S 60。

至于该车为何会从60变90,原因是前任车主在保修期内将其带去换电池,当时特斯拉4S店里或因没有60kWh的电池,遂给换成了90kWh的电池,并且未让车主补交升级费用。

几年过去了,特斯拉突然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就出现远程锁电量一事。该车的现任车主和爆料者都认为特斯拉的该举动“不可理喻”。

不过有网友认为,特斯拉的做法合理,主要是上一任车主不应该将其作为90车型售卖。对此,你怎么看?

曝特斯拉远程锁汽车电池容量,解锁需交钱3

特斯拉试图强迫一名客户支付4500美元的赎金,起因是这家公司在他汽车的电池组中用软件锁定了80英里的续航里程。在社交媒体上一片哗然之后,这家汽车制造商才开始放弃从客户身上榨取4500美元的策略。

特斯拉曾出售带有软件锁定的电池组的Model S。如Electrek的Seth Weintraub的第一辆特斯拉是Model S 40,这实际上是一辆60kWh电池组被软件锁定在40kWh范围内的Model S。

这是一种提供不同续航里程选择的方式,而这不必通过不同的电池组尺寸使生产更加复杂。

后来,特斯拉开始为这些软件锁定的`车辆的车主提供解锁容量的选择,但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多年来,特斯拉逐步取消了这种做法,但该公司在对不再生产的某些容量的电池组进行保修更换时仍使用软件锁定的电池组。

这给客户造成了一个特斯拉完全处理不当的局面。

Jason Hughes--一位特斯拉黑客--在试图帮助购买了一辆二手Model S 90的客户后揭示了这一情况。这里的问题车辆曾是一辆Model S 60。

据悉,这名客户到特斯拉服务中心进行电脑升级以便他的车辆能够保持跟互联网的连接--旧的特斯拉车辆只有3G连接,而这种连接即将消失。特斯拉访问后,他收到了汽车制造商的电话,告诉他他们在他的车辆配置中发现了一个错误,他们将向他的车推送一个“修复”。

该“修复”将他的配置恢复到Model S 60并从他的电池组中锁定了约80英里的续航里程。该客户试图向特斯拉解释情况并让他们重新启用该功能,因为他买的是Model S 90的车,所以他支付了该功能,但特斯拉告诉他,他必须支付4500美元来解锁该功能。

这时,客户找到了Hughes。众所周知,Hughes能够启用特斯拉汽车内部的软件锁定功能。然而他无法得到一个不会引起其他问题的解决方案。相反,他把这个问题带到了社交媒体上。

据报道,在这个话题被传开后,特斯拉才联系到客户,说他们会‘马上处理’。

听起来,特斯拉将会为这位客户把容量恢复到90kWh的电池组。

在刚结束的上海国际车展中,特斯拉的身影并未出现。只不过关于这个品牌,总是不缺话题热度。

5月2日,特斯拉在国内开启了新一轮调价周期,Model Y和Model 3的全系车型,指导价全体上涨2,000元;5月5日,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的全系车型,指导价全体上涨19,000元。

四天之内连续两次涨价——这一下,让车友圈直接炸开了锅。

要知道,一季度的车市“价格战”硝烟未散。在此背景下,特斯拉这番涨价 *** 作,堪称特立独行;并且在网络舆论中,关于“特斯拉降价”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虽然整体的涨价幅度较小,但是这一记反向 *** 作,仍然将所有人拉回了现实。在嬉笑怒骂过后,小编更关心的是——特斯拉全系“微涨”,究竟图个啥?

短期:毛利率是红线

美国当地时间4月20日,特斯拉发布了今年的一季度财报,据财报显示:

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的全球总营收为4541亿美元,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409亿美元,同比增长332%;全球总交付量为4218万辆,相比于去年同期的3110万辆,同比增长360%

但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仅193%,相比于去年同期的291%,大幅下滑近10个百分点,也低于马斯克此前设下的2023年业绩红线,即200%的毛利率

另外,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193%的毛利率,也创下了近11个季度以来的历史新低。重大利空背景下,敏感的资本市场自然会闻风而动。

财报发布当日,特斯拉的美股股价狂跌975%,最终收报价格为16299美元。若以3169亿的总股本相计算:一夜之间,特斯拉的美股市值,蒸发了约557亿美元(折合约1,840亿人民币)。

为挽救资本市场的预期,特斯拉必定要做出新的表态,就拿本次中国市场的全系涨价来举例。

假设国内主销车型Model Y(指导价:2639-3639万元)的成交均价是30万元——涨价2,000元,即可获得066%的收益涨幅。而加上这一涨幅后,目前一季度193%的毛利率,恰好可以接近20%毛利率红线!

而在世界多地,类似的“微 *** ”也在同步进行。例如针对Model Y、Model 3,美国地区的起售价同步上涨了250美元;在加拿大,其起售价上涨了300加元;在日本,其起售价上涨了37,000日元。

近期,不排除特斯拉会将这种小幅度的价格调整,推广到诸如欧洲、东南亚等其他区域内。

中期:稳定价格预期

正如前文所述,以中国市场的主力车型Model 3(指导价:2319-3319万元)、Model Y(指导价:2639-3639万元)目前的价位来说——2,000元的涨价,其涨幅还不到1%。

相比起今年1月份降幅高达10%-20%的“战略性降价”,特斯拉在今年5月份的最新涨价,对其潜在客户在费用方面造成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只不过,因为1月份的大降价后劲太足,加之有新款Model 3的消息放出,导致了市场中类似于“继续降价”的看空预期过高,潜在客户纷纷选择持币观望

以上这一推测,能够从订单数量上取得佐证。根据特斯拉产销数据分析师Troy Teslike的统计:

在中国市场中,特斯拉在2023年4月15日订单储备只有11万辆,显著低于2023年1月31日的14万辆;如果和2022年7月27日173万辆的历史最好成绩相比,差距则更加明显。

结合历史价格来看,在2022年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保持订单量高位运行的同时,Model 3和Model Y大部分车型的时价,恰好也处于一段较为稳定的历史峰值期。

所以不难看出,本次特斯拉的最新涨价,主要的目的就是稳定价格预期,以减轻市场中的观望情绪;买涨不买跌,也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习惯。

天风证券的电新团队,近期也在研报中指出:“目前,特斯拉订单转化率约在60%,消费者观望情绪重。此次涨价,打破了过去特斯拉再次降价的传闻,并且释放了重要的价格拐点信号,有望刺激订单转化率提升。”

外部:北美市场生变

除了追求利润率的自身原因、以及中国消费者的特殊性,一些外部的市场变化我们同样不可忽略。

据特斯拉业绩报告显示:自2022年三季度以来,特斯拉在北美市场的销量增长率,便开始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在2023年一季度,北美市场的销量增长率,已经上升至4%左右。

相比之下,中国市场、欧洲市场的销量增长率,同期只有2%左右的水平。

而同款车型,在北美市场的售价会更高一些。例如Model Y,国内起售价在26万人民币左右;而在加拿大,其起售价约30万人民币左右;在两地之间,存在约4万元人民币的差价。

对于在短期内追求毛利率提升的特斯拉来说,这一份唾手可得的收益自然不能放过。例如最近有网友发现:挂载有北美车牌支架的Model 3,出现在了上海港的码头区域。

那么这部分激增的市场需求该如何满足?还是要看目前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产能最高的工厂——上海临港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Model 3/Model Y两款车型,预计年产量为75-90万辆。

而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国在国内市场的零售量,累计为1374万辆;对于国外市场的出口量,累计为919万辆。

二者相加,说明在2023年一季度,上海工厂的产量至少不会低于2293万辆——略高于预估产能上限(90万辆/年)的四分之一,说明上海工厂已经是处于满负荷运行的状态中了。

外部市场的兜底作用,让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中,产生了一次“非常规”调价的机会。

而即使这一次逆势涨价的 *** 作,没有取得预想中的“逼单”效果,通过外部市场的销量增长,上海工厂的产能也不会因此而闲置,或许这就是特斯拉敢于逆势涨价的底牌。

结语:

虽然在短期内维持价格稳定、或是轻微上涨的局面,目前来说已经实锤了;不过从长期来看,用降价来换取销量规模,仍然是特斯拉的主要战略。

“在未来,零利润出售(汽车)将是可能的。”一季度财报会议上,马斯克曾对公司大股东这样表示。换句话说,哪怕是牺牲利润,也要去追求长期的规模效应,马斯克认为这才是更正确的方向。

这一观点本身无可厚非,毕竟谁掌握了市场话语权,谁就能拥有最终的定价权。只不过这也意味着:对于国内同行来说,如何面对特斯拉这条“鲶鱼”,将会在长期内成为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情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793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