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点评: 短线多空分歧加大, *** 作建议不激进,灵活控仓合理波段参与

市场点评: 短线多空分歧加大, *** 作建议不激进,灵活控仓合理波段参与,第1张

安得智联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绿色智能物流的发展,以智慧物流解决方案驱动低碳供应链创新,通过业务积累和技术创新,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到实际业务场景中,助力全流程的提质增效和低碳减排。安得智联基于大数据决策、D2C业务模式与产业深度融合,大幅度提高商品管理的提前低碳;部署业务需求和提高订单履约管理的精准度,降低过多生产,让客户经营更高效;优化全链路流程,从源头降低客户的碳排放,实现精益管理业务规模的增长。安得智联不仅关注自身运营中的碳排放管理,还希望将绿色价值延伸至行业生态,倡导并携手上下游的伙伴和客户,共同探索行业特定的供应链碳减排方案,成为 “零碳路上的合作伙伴”。一个全新的未来正向走来,安得智联坚持走绿色物流发展之路,并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我们的行业向科技、高效、清洁、绿色迈进。
据不完全统计,安得智联使用循环包装替代一次性纸箱,每年碳减排18万吨,相当于多种植10万棵树。这些可以看看百度上面。

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粗钢去产量

关于这轮周期行情,全球大放水和经济回归正轨已经基本没有预期差了。

但阿策注意到一个细节, 2021年,我国粗钢竟然要去产量! 这个供给端的变化或尚未被充分定价。

官方表态清晰明确。

2020年12月29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指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1年2月8日,工信部网站《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 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进一步指出要“研究制定去产量工作方案,实行产能产量双控政策, 确保 2021 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去产量意图从何而来?

碳中和。

按照我国 203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 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整体目标,新能源要大力发展,老工业更要节能减排。

钢铁行业作为工业部门中仅次于电力行业以外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 碳排放量位居 31 个制造行业之首 。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的比例在 15%左右。

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压降粗钢产能产量是碳中和承诺下的优先项。

那么为何21年钢铁行业政策可能大超预期呢?

历史 上中国粗钢产量负增长的年份极为少见,实际上1990年以来只有一年负增长,就是 2015 年。2016 年以来主要还是“去产能”而非“去产量”。

即使是疫情下的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仍同比增长 52%。

而展望下游,2021年粗钢的需求不会太差。

粗钢下游包括建筑、 汽车 、机械、家电等行业,其中建筑业用量占比一般55%以上。

2021年,中国名义GDP增速仍处于扩张期,投资需求在扩张而非收缩,比如来自制造业的需求将明显上升,货币政策不急转弯,财政政策预计仍将保持一定力度。

这样的大环境,即使有地产“三道红线”的制约,也很难想象2021年粗钢需求会下降。保守估计粗钢消费增速在2-4%左右。

即2021年,粗钢大概率呈现“供给收缩+需求上升”的错配格局。

从中钢协旬度粗钢产量来看,2021年1月日均产量2861万吨,同比增速为76%,这意味着要实现“同比下降”目标, 后面产量需要环比进一步压缩 ,至少严格控制产量增长为合意假设。

如果粗钢去产量真的在ZF意志下得以实现,你很难想象,钢厂乃至整个黑色产业链,会不赚钱。

若2021年是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元年,有以下影响:

一方面,在碳达峰目标约束下,供给侧改革后只降产能,产量无序增长问题有望得到制约,平滑利润波动;

另一方面,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低碳创新(改善生产流程、更新生产设备和使用低碳能源),竞争力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投资机会,短期看,供给影响带来产品价格和利润的d性加大;长期看,将带来行业竞争格局的改善。

价格波动首选硅铁。

高耗能行业投资机会已在焦炭上演(山西去产能),陕西黑猫、金能 科技 。

硅铁 行业当前政策环境类似,去产能控能耗逻辑相仿,且同为高d性小品种。

从乌兰察布到包头到电价调整,限制高耗能行业政策陆续出台。内蒙地区作为硅铁主产区之一,影响开始显现。21年内蒙地区能耗控制压力同样巨大,硅铁或将重复2017年的故事。

图:硅铁十年价格走势复盘

硅铁相关标的:鄂尔多斯。

从不同生产工艺来看,长流程碳排放要大大高于短流程,而长流程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烧结和高炉生产过程,特别是高炉的还原过程。

从产品来看,短流程多生产棒、线、型材,受影响较小。而板材大多用长流程生产,受限产影响的比例相对较高。

目前国内政策手段是限制粗钢产量。

对于短流程企业来说,主要原料为废钢,主要能源为电力,碳排放大大低于长流程企业,预计受到的影响较小。而长流程的限产则更多会影响卷板的供给。

板材相关标的:华菱钢铁、宝钢股份。

参考研报:

《广发证券-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华泰期货-碳中和 钢达峰》

《国金证券-硅铁~碳中和下钢铁产业链最佳d性品种 》

《长江证券-通胀大势下,钢铁的超额收益在何方?》


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终究还是走出来了。阿策把1月12日的观点重复一下,看法没变,估值数据就不做更新了,反正还算在底下趴着:

每一代通信网络制式的切换,运营商都经历一轮估值重塑周期。

过去五年提速降费政策造就了移动互联网的黄金发展期,运营商业绩并未随数据量的爆发而明显提振。类似于银行在经济不景气时响应号召放水。

当前时点,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期已过,政策压制基本出清。运营商刚砸了大钱投建5G,政策上再让他们献血的概率很低了。

2019H2以来,三大运营商ARPU值同比增速均呈现改善趋势,中国联通2020H1 ARPU值同比正增长。

主要原因是2019年下半年以来降费压力逐渐趋缓,例如2019年9月,三大运营商先后宣布取消不限量套餐,流量价格降幅得到控制。

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ARPU值分别为489、444、416元/户/月,较2019年相比分别-02、-04、+12元/户/月,改变了2017年之后大幅下滑的趋势。

同时,2021年是5G普及年,中金预计2021年5G渗透率将超过30%。

在5G周期之初,运营商在整体用户规模增长停滞的背景下,增长焦点转为用户粘性的培育和单用户价值的耕耘。5G套餐价格有望企稳,高ARPU用户加快渗透将推动整体ARPU止跌回升,提振收入端重回增长。

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背景下,三大运营商纷纷拓展产业互联网等新兴业务(包含IDC、ICT、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收入及占营收比均呈提升趋势。

运营商借助自己的资金、土地和带宽资源方面等优势,大力发展IDC业务,市占率超60%。

运营商依托云管端侧数字基础设施的优势,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面向B端的产业互联网业务,享受政企数字化的时代红利,充分发挥优质网络资产的利用价值。

每一代新的网络技术投入高峰期平均维持2-3年,运营商今明两年的资本开支将在温和上升后达到5G周期峰值,此后进入资产长回收期。

目前三家运营商估值水平均处于 历史 中枢之下,移动、电信、联通的2021年股息率分别为77%/69%/47%,P/B跌至 历史 平均水平的1/3,与稳健向好的基本面相悖。

且全球比较来看:

4家欧美主要运营商商(AT&T、Verizon、Vodafone、Orange)2020-2022年平均PE为13X、12X、10X,平均PB为13X、14X、13X;

3家韩国运营商(SK、KT、LG U+)2020-2022年平均PE为10X、9X、8X,平均PB为07X、06X、06X。

无论是PE还是PB,中国运营商估值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关标的: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参考研报:

《中信建投-通信行业:重点推荐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

《中金公司-电信服务行业:多重拐点催化,运营商估值修复还远吗?》


抱团股

今日贵州茅台、药明康德、阳光电源、石头 科技 等前期抱团股/核心资产大跌。

阿策看股吧、雪球等地仍有不少朋友不服输,坚定信仰持有,甚至想抄底。

不禁想起某大佬的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已经亏了很多了,亏损可能才刚刚开始”

阿策仍然认可这些标的的基本面质量,但想强调,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投资收益仍然来自于买卖价差。

为优质资产付出超高的价格,也很难获得正收益。

核心资产拔估值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全球利率下行周期下的折现率降低。盘面表现上先是北向持续买入,后是公募的坚定跟随。

当全球疫情可控,当利率上行成为一致预期,当寻找更具性价比的投资标的成为共同动作,我们何苦去抢最后一个铜板?

不要高估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要尝试博取能力圈外的收益。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说个有趣的。春节期间,雪球有人在但斌帖子下面发问,大意为:

但斌总,你曾经写文章说最后悔的事之一是2007年茅台80PE的时候没有卖出,犯了和巴菲特没有在90PE卖出可口可乐一样的错误。那么目前茅台又接近了80PE,请问你这次准备卖出吗?

如果你是但斌,你会如何回答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856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