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这一轮基建投资新在哪里?

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这一轮基建投资新在哪里?,第1张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下,各省份最近密集推出庞大投资计划。不仅如此,推出新一轮大规模基建的呼声也在不断增长。

7省推出25万亿重点项目

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郭金华表示,2020年,云南将推出52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5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发布投资计划的省份不只云南。自春节后各地陆续复工以来,多个省份发布了2020年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

2月20日,河南省发布980个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

2月25日,福建省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20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2020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67个,总投资384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1257个,总投资297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5亿元;预备项目310个,投资087万亿元。

而在春节前,四川、重庆、陕西和河北等省份已经发布了本年度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0年,四川省重点项目700个,计划总投资约44万亿元,年度预计投资6000亿元以上;重庆市重大项目1136个,总投资26万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476亿元;陕西省重点项目600个,总投资338万亿元,年度投资5014亿元;河北省重点项目536个,总投资188万亿元,年计划投资2402亿元。

从这7个省份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来看,总投资接近25万亿元,2020年度计划完成投资也近35万亿元。另外,全国其他省份公布了重点项目清单,但是没有公布投资总额,还有一些省份具体数据不够详实。

比如,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落地落实,支撑重大标志性工程实施,浙江未来将重点推进20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超2万亿元,2020年计划投资约3000亿元。

重庆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特点。各地启动的这些投资项目并非针对疫情而来的,是在年度计划中就有所安排的。当然,针对疫情的冲击,各地肯定会在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更加重视。

事实上,在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会议上,稳投资作为重要政策工具被凸显出来。从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的进度推进到各类要素的配给,以及应对疫情的政策措施中,各地都强力稳投资。

2月28日,四川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省委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聚焦“三驾马车”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抢抓政策窗口努力扩大政府投资,带动扩大社会投资。

专家建议推出“新基建”

当下,以扩大基建规模稳定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再次受到瞩目。

比如,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最近就建议启动新一轮基建。任泽平认为,对冲疫情和经济下行最简单有效的办法还是基建,推出“新基建”,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时,都采取了大规模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来应对。

对于启动大规模的投资应对危机,四川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组副组长王小刚向第一财经表示,这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举措,可以尽快把经济恢复起来,而且疫情反映了我们存在的短板,补短板是比较明确的投资方向。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发挥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

“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短板就是下一步投资增长潜力所在,就是发展空间所在。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更加精准地补短板、强弱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丛亮2月2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云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就发布了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这项工程总投资约36万亿元,主要是聚焦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铁路、公路、跨境电网和智能电网、5G网络全覆盖、多式联运物流网十大工程。

不过,任泽平认为,启动“新”一轮基建,关键在“新”,要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比如要调整投资领域,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

易小光也认为,投资是稳增长的抓手,但是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供给结构,是结构能否优化的重要方面。当前阶段的投资拉动和以前的投资劳动是有区别的,关键在于如何扩大有效投资。

因此他认为,扩大投资要着眼于弥补中国经济的短板,最重要的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以及我们确定的发展方向所需要推动的基础设施可以适当超前建设,从而塑造新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引领经济增长。

中国 汽车 报 姚会法

2020年12月15日,以“新自信、新格局、新征程”为主题的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内动力”)2021年合作伙伴大会召开。云南云内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云内动力董事长杨波在致辞中表示,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云内动力及时应对,快速复工复产,2020年1 11月累计销售发动机5387万台,成绩斐然,尤其是德威(DEV)系列发动机更是表现亮眼,成为了高端动力的代表。

实力领跑 开启国六动力发展新时代

“目前,云内动力销售的国六产品已超3万台,其中交到用户手中的超过28万台,并且在汽油、柴油以及混合动力市场都做好了全面的准备和布局,产品覆盖从皮卡、轻卡到中卡、重卡的动力需求。”云内动力副总经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昆明技术中心主任宋国富介绍称,在2020年排放标准升级及疫情暴发的影响下,云内动力抓住机遇,自力更生,提升产品品牌、丰富产品平台、产销量突破 历史 新高。

特别是在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的推动下,云内动力在柴油机、汽油机、混合动力及国六后处理系统上取得了技术突破,德威(DEV)系列国六产品谱系进一步得到完善,排量涵盖20 67L,全面满足用户需求。

据悉,面对国六阶段的挑战,云内动力在变革中抓住机遇,不断进行产品性能的迭代升级,把产品做精、成本做低,降低用户的运营成本,为用户提升增值服务,相关产品在NVH、油耗经济性、耐久性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了持续的优化。

“未来,云内动力将继续保持 探索 精神,结合行业形势及市场布局,对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将云内产品打造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宋国富说。

据了解,目前云内动力国六产品的相关公告目录已突破7000个,在四缸机产品中位居前列,车型覆盖了微卡、轻卡、中重卡、工程车、专用车等全系列商用车型。

除国六柴油、汽油发动机外,云内动力还推出了混合动力系统:DR70增程器、DH68复合动力分流深混动力总成和DH45输入动力分流深混动力总成;在国六天然气发动机方面,云内动力YN30NF、D45NF已成功投放市场;在后处理系统中,云内动力的恒和国六后处理系统实现批量投产,迈入了国六排放控制的新征程。目前,恒和国六后处理系统年产能已达20万套,“十四五”期间年产能有望达到150万套,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保驾护航。

全面提升 2020年预计销量60万台

“2020年,云内动力预计实现发动机销量60万台。”回顾过去一年的表现,杨波表示,2020年云内动力在产品方面,始终紧跟市场形势、主动接受应用场景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解决消费者的痛点和难点;围绕排放、油耗两大法规主线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实现了产品“平台化、标准化、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积极开展国六机的推广。

在质量方面,云内动力持续保持“绝情抓质量到工序”的高压态势,把产品质量定位为云内动力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推行“零缺陷、零损失”管理,以“三个一致性”为主线,以“四个零”为目标,推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提升产品实物质量,降低内外部质量损失,实现了德威(DEV)系列发动机水平超过合资品牌产品的目标。

在服务方面,云内动力强化售后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推进国六服务能力的提升,全面启动“智慧后服务”系统建设,全方位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实现了及时、精准、优质的服务。据介绍,目前云内动力已有1800余家服务站,具有国六维修服务能力的达1600多家,形成了集产品销售、客户服务、配件供应、技术支持和信息收集为一体的营销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在本次大会上,云内动力还正式启动“智慧后服务”模式,将智能化的发展赋能于服务用户,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在管理方面,云内动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业绩评价体系,围绕“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的工作主线,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秉承“将产品做精、将成本做低”的理念,提质增效降本,在强化产品质量的同时,为用户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在品牌方面,云内动力大力提升品牌价值,其前瞻性的技术布局和产品策略,为市场和用户提供性能一流的发动机产品,让所有合作伙伴共享云内动力的品牌价值,致力于将德威(DEV)系列发动机打造成中小缸径高端动力引领者。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杨波强调,站在“十四五”的起点,面向更长远、更美好的未来,云内动力将站在全新的起点上、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格局,开启全新的发展征程,为整车企业、终端用户提供更精准、更系统的动力解决方案。

砥砺前行 两化融合描绘“十四五”新蓝图

提到云内动力,就不得不提德威(DEV)系列发动机。作为商用车中小缸径发动机的重要代表,其在云内动力远高于行业增长速度的基础之上再创新高。从2008年正式投入市场到2018年销量突破50万台,再到如今销量突破100万台,德威(DEV)系列发动机已成为国内中小缸径发动机高端动力的引领者。

“云内动力的一次次突破,离不开每一款产品的积淀和创新。”云内动力总经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代云辉表示,放眼整个“十三五”期间,云内动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其中2016年销量同比增长4551%、2017年同比增长1454%、2018年同比增长311%、2019年同比增长127%。

在动力总成方面,随着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 汽车 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云内动力致力于“新动力总成核心”和“平台软件开发系统技术核心”研发,打造燃油系统、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软件核心及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等动力解决方案,以昆明为中心形成“一部五中心,集研发、生产、销售、网络服务系统为一体,推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条曲折的增长之路,凝聚着云内动力人辛勤的汗水,也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不管未来道路多坎坷,云内动力将砥砺前行。”代云辉表示,云内动力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云内动力。其中,在研发管理平台上以PDM为核心,打造数字化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研制周期缩短在30%以上;在运营管理平台上,以ERP系统为核心,打造精细化运营管理能力,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产品按时交付率达到99%;在制造管理平台、售后服务平台以及质量管理平台上,持续创新、提升各项业务能力和水平,全力为客户带来最增值的产品与服务。

“世界在变,中国在变,行业在变,市场在变,云内也在变。”代云辉强调,“‘十四五’期间,云内动力将以‘数字云内’为战略引领,结合‘制造强国’,按照‘一条主线’,运用‘两个手段’,抓住‘三个核心’,发展‘四个产业’,推进‘五个共享’,实现‘一个目标’,打造成集‘技术研发 制造 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国际化企业集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934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