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控机床的PLC技术的研究

基于数控机床的PLC技术的研究,第1张

楼上那一位加上以下的,自己整合一下
1、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 *** 作的电子装置。它采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 *** 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的特点
2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外围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2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3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3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3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5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 *** 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 *** 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36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4 PLC的国内外状况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采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从控制规模上来说,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从控制能力上来说,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用于压力、温度、转速、位移等各式各样的控制场合;从产品的配套能力来说,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钢铁、汽车、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的引进、应用、研制、生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最初是在引进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接下来在各种企业的生产设备及产品中不断扩大了PLC的应用。目前,我国自己已可以生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上海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CF系列、杭州机床电器厂生产的DKK及D系列、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生产的S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YZ系列等多种产品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工业产品中获得了应用。此外,无锡华光公司、上海乡岛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著名的PLC生产厂家。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PLC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5 PLC未来展望
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2 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13 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采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外围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14 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15 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DC)。
16 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17 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71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也就是我们系统的上位机。
172 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 *** 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18 PLC的通信联网
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PLC的通信现在主要采用通过多点接口(MPI)的数据通讯、PROFIBUS
或工业以太网进行联网。
2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
21 最大限度的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和维护方便。
23 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24 考虑到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择PLC容量时应适当留有余量。
3 PLC软件系统及常用编程语言
31 PLC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部分组成。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全机、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诊断机器故障。系统软件由PLC厂家提供并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预。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现场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逻辑控制)用来实现各种控制。STEP7是用于SIMAT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态和编程的标准软件包,也就是用户程序,我们就是使用STEP7来进行硬件组态和逻辑程序编制,以及逻辑程序执行结果的在线监视。
32 PLC提供的编程语言
321 标准语言梯形图语言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它有以下特点
3211 它是一种图形语言,沿用传统控制图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联等术语和一些图形符号构成,左右的竖线称为左右母线。
3212 梯形图中接点(触点)只有常开和常闭,接点可以是PLC输入点接的开关也可以是PLC内部继电器的接点或内部寄存器、计数器等的状态。
3213 梯形图中的接点可以任意串、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3214 内部继电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只能做中间结果供CPU内部使用。
3215 PLC是按循环扫描事件,沿梯形图先后顺序执行,在同一扫描周期中的结果留在输出状态暂存器中所以输出点的值在用户程序中可以当做条件使用。
322 语句表语言,类似于汇编语言。
323 逻辑功能图语言,沿用半导体逻辑框图来表达,一般一个运算框表示一个功能左边画输入、右边画输出。
4 STEP7程序的使用
41 创建一个项目结构,项目就象一个文件夹,所有数据都以分层的结构存在于其中,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使用。在创建一个项目之后,所有其他任务都在这个项目下执行。
42 组态一个站,组态一个站就是指定你要使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例如S7300、S7400等。
43 组态硬件,组态硬件就是在组态表中指定你的控制方案所要使用的模板以及在用户程序中以什么样的地址来访问这些模板,地址一般不用修改由程序自动生成。模板的特性也可以用参数进行赋值。
44 组态网络和通讯连接,通讯的基础是预先组态网络,也就是要创建一个满足你的控制方案的子网,设置网络特性、设置网络连接特性以及任何联网的站所需要的连接。网络地址也是程序自动生成如果没有更改经验一定不要修改。
45 定义符号,可以在符号表中定义局部或共享符号,在你的用户程序中用这些更具描述性的符号名替代绝对地址。符号的命名一般用字母编写不超过8个字节,最好不要使用很长的汉字进行描述,否则对程序的执行有很大的影响。
46 创建程序,用梯形图编程语言创建一个与模板相连结或与模板无关的程序并存储。创建程序是我们控制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可以采用线形编程(基于一个块内,OB1)、分布编程(编写功能块FB,OB1组织调用)、结构化编程(编写通用块)。我们最常采用的是结构化编程和分布编程配合使用,很少采用线形编程。
47 下载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完成所有的组态、参数赋值和编程任务之后,可以下载整个用户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在下载程序时可编程控制器必须在允许下载的工作模式下(STOP或RUN-P),
RUN-P模式表示,这个程序将一次下载一个块,如果重写一个旧的CPU程序就可能出现冲突,所以一般在下载前将CPU切换到STOP模式。
5 WINCC程序的使用
51 简介,WINCC是在生产和过程自动化中解决可视化和控制任务的工业技术中性系统。具有控制自动化过程的强大功能,是基于个人计算机的 *** 作监视系统,它很容易结合标准的和用户的程序建立人机界面精确的满足生产实际要求。WINCC有两个版本RC版(具有组态和开发环境)、RT版(只有运行环境),我们一般使用的是RC版。
52 WINCC简单使用步骤
521 变量管理,首先确定通讯方式安装驱动程序,然后定义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外部变量是受你买的WINCC软件授权限制的最大授权64K字节,内部变量没有限制。
522 画面生成,进入图形编辑器,图形编辑器是一种用于创建过程画面的面向矢量的作图程序。也可以使用包含在对象和样式库中的众多的图形对象来创建复杂的过程画面。可以通过动作编程将动态添加到单个图形对象上。
523 报警记录设置,报警记录提供了显示和 *** 作选项来获取和归档结果。可以任意地选择消息块、消息级别、消息类型、消息显示以及报表。为了在运行中显示消息,可以使用包含在图形编辑器中的对象库中的报警控件。
524 变量记录,变量记录是用来从运行过程中采集数据并准备将它们显示和归档。
525 报表组态,报表组态是通过报表编辑器来实现的。是为消息、 *** 作、归档内容和当前或已归档的数据定时器或事件控制文档的集成的报表系统,可以自由选择用户报表的形式。
526 全局脚本的应用,全局脚本就是C语言函数和动作的通称,根据不同的类型脚本被用于给对象组态动作并通过系统内部C语言编译器来处理。全局脚本动作用于过程执行的运行中。一个触发可以开始这些动作的执行。
527 用户管理器设置,用户管理器用于分配和控制用户的单个组态和运行系统编辑器的访问权限。每建立一个用户,就设置了WINCC功能的访问权利并独立的分配给此用户。至多可分配999个不同的授权。
528 交叉表索引,交叉索引用于为对象寻找和显示所有使用处,例如变量、画面和函数等。使用“链接”功能可以改变变量名称而不会导致组态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林小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田瑞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
[4] 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PLC,俗称“电力线上网”,英文全名为Power Line 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1、主要特点
① 结构灵活,不受环境的限制,有电即可组建网络,同时可以灵活扩展接入端口数量,使资源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在移动性方面可与WLAN媲美。
② 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稳定,可以很平顺的在线观赏DVD影片,它所提供的14Mbps带宽可以为很多应用平台提供保证。最新的电力线标准HomePlug AV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200Mbps;为了确保QoS,HomePlug AV采用了时分多路访问(TDMA)与带有冲突检测机能的载体侦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传输流媒体。
③ 范围广,无所不在的电力线网络也是这种技术的优势。虽然无线网络可以做到不破墙,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必需布设N多个AP才能满足需求,而且同样不能避面信号盲区的存在。而电力线是最基础的网络,它的规模之大,是其他任何网络无法比拟的。由此,运营商就可以轻松地把这种网络接入服务渗透到每一处有电力线的地方。这一技术一旦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将给互联网普及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终端用户只需要插上电力猫,就可以实现因特网接入,电视频道接收节目,打电话或者是可视电话。
④ 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节约了资源。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公用设施、家庭装潢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相对传统的组网技术,PLC成本更低,工期短,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更强。目前国内已开通电力宽带上网的地方,其包月使用费用一般为50-80元/月左右,这样的价格和很多地方的ADSL包月相持平。
⑤ 适用面广。PLC作为利用电力线组网的一种接入技术,提供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居民小区,酒店,办公区,监控安防等领域。它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载体,使得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在房间任何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用拨号,就立即可享受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来浏览网页、拨打电话,和观看在线,从而实现集数据、语音、视频,以及电力于一体的“四网合一”。
PLC 还有一种说法是: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1、产品开发期:从开发产品的设想到产品制造成功的时期。此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2、引进期:新产品新上市,销售缓慢。由于引进产品的费用太高,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但此时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竞争者。
3、成长期: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已有相当知名度,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市场及利润成长较快,容易吸引更多的竞争者。
4、成熟期:此时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此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保持产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
5、衰退期:这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者也越来越少。
>

1988年由 *** 公司授命于美国陆军部,在陆军部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参与下研制新型的M16卡宾q。 *** 公司的工程师把q管弄短至145英寸(370mm),q管上增加了一个缩颈用以挂装M203榴d发射器,采用伸缩q托,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三发点射,护木内采用了双层的铝制隔热屏。这种新型卡宾q的 *** 公司产品编号为Model 720,在1991年3月军方正式定型并命名为“美国556mm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口径M4卡宾q
M4A1卡宾q(M4A1 carbine)是M16突击步q的缩短版本,获世界各国的特种军队及警队喜爱使用,
M4A1卡宾q
Carbine,556mm,M4,M4A1
生产历史
生产商 *** 、Fabrique Nationale(生产承包)
其他
生产日期 1993年-至今
衍生型 M4A1、CQBR 、SOPMODM4
基本规格
总重量 空q:30公斤
连30发d匣:34公斤
全长 :缩起q托状态下757 毫米(227 寸)
展开q托状态下840 毫米(253 寸)
q管长度 3683 毫米(1106寸)
d药: 556 x 45毫米
口径:556毫米(0223寸)(北约各国通用,使用相同口径:Famas,AR-15,SG550,SG552,M249,M60)
q机种类 :气动式,转拴式q机
发射速率 :800–980发/分
q口初速: 884 m/秒
供d方式: 20 30、35发STANAGd匣
设计:
M4卡宾q的设计可追溯至早期卡宾q版本的M16及XM177,都是由尤金·斯通纳开发的,
M4 MWS模组化武器系统
CAR-15发展而来,同样采用导气、气冷、转动式q机设计,以d匣供d及可选射击模式的突击步q,而M4的长度比M16突击步q为短,q管缩短至3683毫米,重量也较轻,令射手能在近战时快速瞄准目标,两者之中有八成的部件可以共用。
M4卡宾q系列取代了45 ACP的M3冲锋q成为美军工兵、战车驾驶员及非前线部队的装备。M4/M4A1卡宾q亦获多国特种部队及特警队所使用,多数出现在近战及城市战亦十分合适。战术配件的平顶型上机匣及导轨式护木改进型号亦正渐渐取代旧式的M4卡宾q。
和M16A2/A4的分别:M16A4是大托,前面的鱼骨是长的,q管长,火力更猛,杀伤力更大M4A1是标准的陆军托,前面鱼骨比较短,标准管是380MM杀伤力不如长管的M16A4大。

SOF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级武器的“贮藏室”,世界上任何一种武器,特种部队都要让其队员进行了解和熟悉,他们个人的武器配备足以令他们的对手既畏惧又羡慕:M16A2来复q和H&K SOCOM MK23手q,但这远远不是他们的全部武器,SOF具有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库,下面将对这支部队主要的武器装备系统进行介绍。
空军特别行动司令部
AC-130H/U“鬼性”、“幽灵”战斗机
外型:机长:97英尺9英寸;翼长:132英尺7英寸;机高:38英尺6英寸
最大载重:155000磅。
动力系统:4台阿里讯(Allison)T56-A-15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推力4300马力。
技术数据:速度:20000英尺高度每小时374英里;100000磅载重时最高限度33000英尺。飞行距离:最大载重时为2356英里,载重25000磅时为2500英里,无载重时为5200英里。无空中加油。作战半径:500海里。
机组人员:最多21人;最少机组人员:AC-130U“幽灵”为13人,AC-130H“鬼性”为14人。
AC-130是在C-130飞机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为适应特别行动的高要求,对原有的火力系统和传感器作了较大的改进,它能够在不同的情形下进行连续、如外科手术般纵深的精确的空中打击。当环境允许时,AC-130能有效执行以下任务:近距空中支援(CAS)、间接行动、武装侦察、战斗防御、护送(军队、海军、火车、旋转翼飞机)、监视、作战侦察与营救、空降服务、一定的空降指挥与控制。
这些重型飞机的侧翼武器与精密的传感、导航和火力控制系统相联接,能够在夜间和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进行作战,它在平等飞行和盘旋时都能开火,对地面部队进行空中支援时特别有效。
地形、防空情况和天气情况决定开火的高度,根据所攻击的目标、要达到的效果来选择使用哪一种炮火。这类飞机对装甲车、碉堡等军事掩体没有硬杀伤力,它们装备先进的炮火系统,105毫米榴d炮具有超级敏感的点爆导火线和相邻导火线,而且,20毫米、25毫米、40毫米火炮都具有点爆导火线。虽然AC-130H和AC-130U使用不同的电子系统及其他系统,但在对地面的火力支援方面,它们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对AC-130飞机来说,任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敌方的地面防空能力。AC-130最占优势的是夜间行动,在白天,它的弱点非常明显,当地面防空能力弱时,它的威力极其明显。选择在阴天行动,可以削弱地面防空对它的威胁,但它必须依靠雷达作为惟一的传感器。雷达引导的防空高射炮、地对空导d等可以严重削弱它的空中打击能力。如果预先了解、掌握敌方的雷达系统,可以在飞机出动前先进行雷达干扰或SEAD(抑制敌方空中防御),SEAD更为重要。如果要在防空能力明确的敌对领空进行行动,可以采取提高飞行高度的方法,但是,传感器的性能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而且因为地面范围的增加,火力的精确程度也会有所下降,使飞机打击点目标的能力下降。在防空能力强的领空行动时,因为要限制使用激光照明,因为这种照明使地面更容易发现飞机。
2001年度,共有13架AC-130U飞机投入使用。目前美国还在对AC-130H/U飞机进行改进,要进一步提升了它们的攻击能力,使其能在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以外,对敌人发动致命攻击。
“鬼性”飞机具有骄人的历史,在多次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越战期间,它摧毁了10000多辆军用卡车,数次完成近距离火力支援任务。在格林纳达的“紧急复仇行动”时,AC-130飞机压制了敌方的防空系统,猛烈攻击敌方的地面部队,确保其他美军部队顺利实施空降,完成战略计划。在巴拿马的“正义之师行动”中,AC-130飞机是攻打巴拿马国防部大楼及其他军事指挥设施的“闪亮角色”,它是那次战役中惟一担负近距离火力支援的飞机,它们准确凶猛的火力,使多支在地面行动的美军部队转危为安。
MC-130E/H“战爪Ⅰ”、“战爪Ⅱ”
技术数据:基本与AC-130飞机相同,武器与装备稍有不同。
这种飞机的装备包括空中加油、不受地形条件影响的雷达、惯性和GPS导航系统和高速空中转运系统。一些MC-130E还装备有地对空“优顿”系统和直升机空中加油系统。
MC-130E“战爪Ⅰ”和MC-130H“战爪Ⅱ”的任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在白天、夜晚,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为美国和盟军的特别行动部队提供空降、空中着陆服务或空中补充供给。它们的行动包括:渗透、撤出、供给、心理战,在敌对或复杂地形利用空降或空中着陆进行侦察。这两种飞机都可能进行空中加油,帮助其他飞机在不返航的情况下继续执行任务。MC-130E“战爪Ⅰ”能够为直升机空中加油。MC-130飞机既能单独执行任务,也可以与其他飞机联合行动,能够在标明、未标明区域对行动人员和装备供给实施空降或空中着陆。
MC-130飞机所执行的秘密任务,要求它们通常在夜间飞行。当它们进入或离开目标区域时,通常选择高空飞行,在这段距离,它们以每小时260英里的速度飞行,以避免油料过度消耗以及被敌人发现。而当进入、穿越敌对领空时,它们降低到能见地面的高度进行飞行。行动的成功与否,在于它们能否安全地以每小时220-260英里的速度保持在最低高度飞行。在夜间行动时,机组成员要戴上夜间可视镜(NVG)。
MC-130E/H飞机均装有空中加油、不受地形条件影响的雷达、惯性和GPS导航系统和高速空中转运系统。一些MC-130E还装备有地对空“优顿”系统和直升机空中加油系统。
飞机上特别导航和空中转运系统,目的是进行局部空降,运送行动人员和装备,它们比普通的MC-130具有更精确的空中定位能力。
目前,美国空军特别行动部队共有14架MC-130E和24架MC-130H,它们的一些“独一无二”的特别装备还包括:APQ-170雷达、低空撤出系统、防御系统等,MC-130H经过不断改进,低空飞行的能力越来越强。
MC-130P“战影”
技术数据:基本与AC-130相同,武器与装备稍有不同。
MC-130P的任务是为秘密在敌对领空执行渗透、撤出等任务的编队或单个飞机进行空中加油。为完成这一任务,这些飞机必须具有夜间飞行的能力,但同时,它们也能够在白天行动。
为减少秘密空降等行动可能面对的威胁,MC-130P主要的飞行任务是在夜间。它的第二项任务是空降小型的特别行动部队、小装备包和作战充气橡皮艇等,同时它能够接受其他飞机对它进行空中加油。
一些MC-130P为接受空中加油加装了输油管UARRS系统,还有一些MC-130P加装了设备齐全的导航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新型雷达以及红外线侦察系统(IDS),使其行动范围更大,导航系统更加精确。
MC-130P一般情况下有8名机组人员,根据任务的类型和行动时间的长短,会适当增加一些人员,所有的机组成员都具有NVG和空中对直升机加油的能力,他们的其他能力还包括:高空低打开着陆(HALO)、NVG着陆等。
夜间飞行时,MC-130P使用“夜间地形等高线”(NTC)在距离地面500英尺的高空飞行,在必要的情况下,地面可以提供可见的电子控制导引灯光。以下几种因素决定它们的飞行距离:低空飞行时间的长度、气象情况、风力和是否进行空中加油,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为减少不必要的油料损耗,它们会在高空飞行。使用NTC,可以使飞行在侵入敌对领空时,避免被敌方发现。
MC-130P的一个主要任务是空中加油,为飞机编队或大型直升机编队提供空中多重同时加油的服务。
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国空军特别行动司令部派出MC-130P前往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它们的身影不仅在主要的基地,而且闪现在偏远的地区,它们的任务包括在盟国、敌对领空为特别行动部队的直升飞机空中加油、撒传单等。
EC-130“独翔突击队”
技术数据:基本与AC-130相同。
所谓“独翔突击队”,是一支空中心理战队,是驻扎在宾夕法尼亚空军国防军193特别行动大队的一个部队,由4架EC-130E RR飞机组成,利用空中电子广播系统进行心理战。它使用高频波段、电视波段及军用通信波段等完成心理战计划及民间事务行动。为确保最大化的信号传播,飞机要在最大可能性的高度飞行。“独翔突击队”的任务还包括:在灾难援救中,向公众广播有关撤离行动的消息,临时代替信号中转,其他的广播与电视播放任务。
EC-130有全天候飞行能力,可以接受空中加油。它的典型任务包括对所要宣传的地区进行广播,听众包括军人和平民,它的另一个任务是指挥和通信控制干扰(C3CM)和有限的情报收集。
EC-130曾被派往沙特和土耳其,参加“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他们的任务包括“海湾之声”广播及其他宣传,策动伊拉克士兵投降。1994年,“独翔突击队”利用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波段,对海地平民、展开宣传,配合“支持民主行动”。在那次行动中,EC-130在行动早期即展开了宣传攻势,宣传重点是减少军人和平民的伤亡。海地总统阿里斯蒂德高度评价了他们的行动,认为他们对解除军管、恢复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
MH-53J/M“低空铺路”Ⅲ/Ⅳ
技术数据:机长:88英尺,机高:25英尺,旋转直径:72英尺。
最大载重:50000磅。
动力系统:两台通用电力T64-GE/-100发动机,单台推力4330马力。
武器系统:3门762毫米“迷你”机q或点50卡机q。
机组人员:2名军官(飞行员),4名士兵(2名作战技师,2名机q手)。
“低空铺路”直升机是美国空军的王牌直升机,也是世界上目前重量和功率最大、最先进的直升机。机上装备了地形跟踪回避雷达、先进的传感器和GPS导航系统,它甚至能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使用机上任务地图显示系统,在距离地面仅100英尺的空中超低空飞行,越过各种地面障碍。它的主要作用,是在夜间、恶劣天气情况下,为其他飞行进行空中导航。MH-53J的主要任务,是全天候、低空、长距离飞行,秘密侵入敌对领空,渗透、撤出、为特别行动部队补充供给等。它还能执行其他任务,包括海上拦截轮船、雷达导引、CSAR等。
根据空军的“低空铺路ⅢE计划”,空军所有的H-53J飞机全部改装为MH-53J,改装的部分包括“低空铺路”电子系统、卫星通信以及平台及结构的改进。所有的MH-53J能够降落在轮船上,主旋翼和尾桨均为金属自动润滑结构。另外,MH-53J还装备有反坦克武器和762毫米“迷你”机q或点50卡机q,机上有27个运兵座位或14运送伤员的躺床。它的外置挂勾能够吊起20000磅的重物。新型的MH-53J具有极突出的导航、通信、特别行动和防御能力。
MH-53J机上在左窗、右门和斜面分别有3个炮位,每个点上装备XM218 点50卡机q或GAU-2 B/A 762毫米“迷你”机q,每个点上机组人员手控这些武器。这些武器主要是用于自我防御和压制敌人,这类直升机在设计上不具备很强的攻击能力,但它的火力可以向地面行动的小组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机组人员要训练在各种情况下进行空中火力支援的能力,这是他们每周的常规训练内容之一。
这类直升机典型的武器配置,是GAU-2 B/A 762毫米“迷你”机q在左,GAU-18 50卡机q在机尾。由于“迷你”机q的火力非常密集,它一般用于压制软目标和地面部队,点50卡机q可用来对付轻型装甲车,两种武器都有红外线瞄准器(IRAD),大大增加了攻击的效率。
MH-60G “铺路鹰”
技术数据:基本与MH-60J/M相同。
MH-60G“铺路鹰”是一种中型直升机,它的任务是进行中、长距离的渗透、撤出,为特别行动部队补充供给等,此外,利用机上的SOF特别装备,这种直升机可以对受伤的特别行动人员进行救治,它装备有先进的红外线雷达,机组人员利用地图显示系统,能够在夜间避开地面的障碍。美国空军的常规部队有55架“铺路鹰”,预备役部队有25架。
MH-60G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全天候进行渗透、撤出,为特别行动部队补充供给,其他的任务包括作战侦察与营救。MH-60G是由UH-60A改装成的,在飞行距离、导航、通信和防御等方面,其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它可以支援各类空中特别行动,包括心理战和民间事务部队的行动。
它的防御装备包括:ALQ-144红外线反侦察系统(IRCM)、红外线旋转抑制系统和先进的闪烁欺骗电子系统。它的防御武器包括:76毫米“迷你”机q、或2000(或4000)rmp和点50卡机q。此外,因为外挂武器系统(ESSS),它可以加挂武器,进行自身防御、护送其他飞机,ESSS翼可以加挂机q、火箭炮和反坦克导d。
MH-60G能够成功地在有低、中防空能力的领空进行行动。飞行的高度与是否容易被敌方侦察到密切相关,因此也关乎行动的成功率。飞行的数量也会影响到成功率,因为数量越多越容易被侦察到,另外,行动的时间与成功率成反比。MH-60G能够在距离地面、水面很低的空中飞行,而且,它可以在没有准备、没有地面灯光和地面控制、直径大于50码的地区降落。
MH-60G可以由飞机、军舰转运到行动地区,也可以自已进入行动地区。通过飞机转运的速度最快,一般用C-5运输机,一架C-5一次最多可运载5架MH-60G。装运时,它可在1小时之内被拆开,到达地点后,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重新组合。最适合的是一架C-5装4架MH-60G。由于它的可拆卸、重组的功能,当距离超过1500海里,必须在半途进行空中加油,或超过1000海里要进行地面加油时,这时使用空中转运,比它自己飞往行动地点速度要快许多。MH-60G具有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进行行动的能力。
空中移动司令部C-141和C-5
空中移动司令部(AMC)的C-141/C-5/C-17 SOLLⅡ飞机,能够进行秘密的编队飞行或单独飞行,进入敌对领空进行安全可靠、自我保障、精确的人员或装备物资的空降、空中着陆。据分析,这些飞机有能力全天候、低空飞行,而且不需要额外的援助,它们能够把灯光、通信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同时使用欺骗性的信号,迷惑敌方的雷达和防空系统,以确保行动的成功。由于这些飞机的独特性能,它们非常适合执行特别行动任务。
青铜兵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攻击型兵器,这类兵器又可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远射程兵器。包括有戈、戟、矛、铍、钺、戚、殳、刀、剑、匕首、驽机、矢镞等。另一类为防御型兵器,有胄、甲、盾等;

参考资料:

>B13:SIG-SAUER手q是由瑞士SIG公司研制,德国SAUER公司生产的手q。在SIG-SAUER系列手q中最早的型号是P220手q。SIG-SAUER P220手q是20世纪70年代研制的,目的是为取代P210。虽然P220是P210的改进,但比起P210性能更完善,更安全可靠,而且价格也更便宜。SIG公司以P220为基础开发出的一系列的手q凭着性能优良、作可靠,在军用、警用和民间市场都很受欢迎
B15(CT):Five-seveN手q是一种半自动手q,q机延迟式后坐,非刚性闭锁,平移式击针击发。Five- seveN扩展了工程塑料在手q上的应用,以往的手q只在套筒座、d匣及其他非主要受力部件上使用工程塑料,而套筒的运动速度很高,需要承受猛烈撞击,因此都是采用优质钢材。Five-seveN手q通过精心设计,首次在手q套筒上成功采用钢——塑料复合结构,支架用钢板冲压成形,击针室用机械加工,用固定销固定在支架上,外面覆上高强度工程塑料,然后表面再经过磷化处理。因此,既减轻重量又保证了强度要求
15(T)(双q老太婆, ):Dual Beretta 96G Elite,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生产的96G式9mm手q是当今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一种手q。它是在92式系列手q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在美国手q选型试验中选为新的制式手q,命名为M9式手q,现已被美国陆海空三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备队正式列装。
该q精度好,使用安全, *** 作方便迅速。
该q的自动方式为q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闭锁卡铁摆动式。开闭锁动作由闭锁卡铁上下摆动而完成。这种结构的优点是避免了q管上下摆动对射d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射击精度,但缺点是机构较为复杂,零件较多。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 击针为两节式,即击针尾和击针体,只有打开手动保险时,击锤才能撞击到击针尾,击针尾撞击击针体进而击发。发射机构可以完成双动发射和单动发射。保险机构包括手动保险、击针自动保险、阻隔保险、不到位保险等。该保险机构设置齐全,功能完善,使用安全。此外,结构设计新颖、紧凑,手动保险柄可左右 *** 作。该q还设有d膛有d指示器和用于野战快速分解的卡笋。该q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与缺口照门涂有荧光点。该q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qd。
B21:意大利伯奈利公司的M1超级90(M1 Super90)系列霰dq是在80年代为军队及警察使用而开发的,发射12号口径的275英寸和3英寸d,还在的基础上演变出M1 Tactical(M1战术)和M1 Entry(M1进入)这两种霰dq。M1的一种变形q曾作为贝内利/HK公司为1997美国三军战斗霞dq竞选提供的侯选q。M1系列的机匣用高强度铝合金制成,回转式q机由机框带动,闭锁在钢质q管节套上,该q通过一个惯性后坐系统动作,实际是个快速循环动作的短后坐系统。M3super90是这一系列的改进q种。
B22:由于对城市作战武器越来越重视,各类CQB武器充斥了美国各个军事单位,同时,面对这方面的军事威胁也在增长,因此率先开辟战术霰dq军事用途的美国军方决定为军队提供新的军用霰dq,提出的三军战术霰dq计划(Joint Service Combat Shotgun——JSCS),JSCS提出的技术指标中包括有:性能可靠的半自动发射方式,折叠式q托,与76mm以内所有类型的d药相容,结构坚固。经过美国陆军军械研究、发展与工程中心的对比试验,伯奈利公司与HK美国公司组成的联合公司提供的样qXM1014(商业名称为M4超级90)从其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该q为导气式半自动霰dq,为保证低温条件的足够能量,采用独特的双活塞系统。d膛长76mm,可用76mm或70mm长的霰d。机匣顶部有RIS导轨,可配备种瞄准系统。首选的标准配件是ACOG Reflex瞄准镜。M4超级90的伸缩式q托很特别,q托可以向右倾侧,这样可以方便戴防毒面具进行贴腮瞄准。
B31(T):英格拉姆Mac10式冲锋q由美国戈登·B·英格拉姆于1964年开始设计,美国军用武器装备公司1969年开始生产。为了扩大其销售市场,每种q都有标准型和民用型,而标准型专供军用和警用。Mac10式冲锋q是现代名q之一,目前该q装备美国、英国、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以色列、葡萄牙、委内瑞拉等国家的警察和特种部队。Mac10式标准型冲锋q结构紧凑,动作可靠,大量采用高强度钢板冲压件,结实耐用,可配装消声器作微声武器使用。
B31(CT):史岱尔公司在1993年推出新型战术冲锋q (Tactical Machine Pistolru-TMP),TMP是该公司最新尝试,专供执法人员贴身携带的全自动火力支援武器,而该公司的构想是TMP直接配发o第一线特警作为制式配备,能在犯案的第一现场压制歹徒防其逃逸。TMP是1990年代发展的新型冲锋q,它的机械结构也独创一格,在全L不及30cm的q身龋竟裼们够旋转式的闭锁结构,舍弃冲锋q惯用的简单反冲式q机,这种全新设计可大幅减轻冲锋q的重量。
B32:20世纪50年代初,北约和华约开始进行冷战对峙阶段,1954年原西德制定了新的军备计划,并开展了与制式步q不同的制式冲锋q试验,以此为促进国产冲锋q的研制开发。德国国内各大q械公司参加了这次试验,而一些国外的进口q也参与其中。同年,为参加这次试验,HK公司设计使G3步q小型化的冲锋q,命名为MP·HK54 冲锋q。该q发射9 × 19 mm手qd,准星与初期的CETME步q相似,呈圆锥形,照门则与后期的CETME步q相似,为翻转式。20世纪60年代初,HK公司忙于G3步q的生产,末能顾及HK54的发展,直到1964年HK54尚未投入生产,仅有少量试制品。1965年,HK公司才公开了HK54,并向德国军队、国境警备队和各州警察提供试用的样q。1966年秋,西德国境警备队将试用的MP·HK54命名为MP5(Machine Pistol 5)冲锋q。这个试用的名称就这样沿用至今。
通过试用,HK公司对MP5原q型的瞄具进行了改进,将翻转式照门改为可在25~100m之间调整的回转环式照门;露出的准星改为带防护圈的准星;带鳍状物的q管改为光滑的不带鳍状物q管;q管前方增加了三片式的卡笋,用以安装消声器、消焰器之类的各种q口附件,经过上述改进的MP5被称为MP5A1。
MP5的性能优越,特别是它的射击精度相当高,这是因为MP5采用了与G3步q一样的半自由q机和滚柱闭锁方式,而当时大部分冲锋q均采用q机自由后坐式以减少零部件,降低造价。所以 MP5与华尔特(Walther)公司的MPK和MPL相比,其零部件较多,单价较高。试用结果是:国境警备队选用了MP5,而其他各州的警察部门则根据预算,有的选用MP5,更多的是选用华尔特公司的MPK、MPL。
MP5A1的单价比MPK、MPL高,未能在德国警察中推广使用。但在一些实际行动中MP5得到了很高的评价。1972年阿拉伯恐怖分子潜入奥运村劫持了以色列的运动员代表,以巴伐利亚州警察为主的德国警察部队在营救人质行动时采用了MPK冲锋q,由于该q射击精度低,无法狙击以人质为盾的恐怖分子。
1977年10月17日,GSG9在摩加迪加机场的反劫机行动中使用了MP5,4名恐怖分子均被MP5击中,3人当即死亡,1人重伤,人质获救,MP5在近距离内的命中精度得到证明。此后德国各州警察相继装备MP5,而国外的警察、军队特别是特种部队都注意到MP5的高命中精度,于是出口逐渐增加。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轻武器装备服务规划办公室(JSSAP)需要为特种部队寻求一种性能可靠的9mm冲锋q,经过多番对比试验,最后选定HK公司生产的MP5冲锋q,就这样,MP5又从美国获得大量的订单,首先是军方的特种部队,然后是各地的执法机构,MP5差不多成了反恐怖特种部队的标志。
33:由于美国特种部队手q(自卫用)和MP5冲锋q(进攻用)所用子d不同,对后勤供应造成不便,因此在执行特种作战任务时,希望冲锋q也能改用45ACPd。但不仅在HK公司的冲锋q中没有45口径的,在现役的冲锋q中也根本没有适合拯救人质这一类的特种作战用的 45ACP口径型号。在这种背景下,HK公司开发了全新的“45口径通用冲锋q(简称UMP45)”,并于1998年底交付试验。UMP45的自动方式不再是MP5传统的半自由q机式,而是采用自由式q机,为了保证射击精度采用闭膛待击。另外,为便于连发时 *** q和减小射d散布,还安装了射速减速器,把射速限制在580发/min,在发射高压d(+Pd)时,射速会提高到700发/min。塑料制的直形d匣容量为25发,比MP5少,这是因为45ACP d的直径比9mmd大得多。另外还有设计有一种10发的短d匣。q管前端有一个凸爪,凸爪的设计与MP5不一样,但作用是一样的,是为了安装消声器或消焰器。q托向右折叠后,抛出的d壳从q托中的孔中抛出,与G36相似。q的分解十分简单,也与G36相似,因为这是设计时刻意采用的一条原则。UMP45的瞄具采用的是柱型准星和固定的觇孔式照门,简单实用,不过在试验中普遍反映瞄具的位置偏低。
B34:单兵自卫武器(Personal Defence Weapon,简称PDW)的概念,最初是在1986年美国战备协会举办的年会上提出的,期后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在《美国轻武器总规划》中正式提出开发 PDW的设想,其目的是取代手q、冲锋q和短突击步q。根据该规划的要求,PDW的装备对象是驾驶员、 *** 作员、司令部人员、装甲兵、工兵、无线电员、飞行员、后勤人员或维护保养人员等。这些人员虽然不是一线步兵,却占军队总人数一半以上,他们很少有时间来提高个人射击技术,而他们所装备的自卫武器——手q和冲锋q大多数发射9mm Para手qd,不能有效对付穿着防d衣的人敌人。因此,对PDW的要求要重量轻,易于携带,容易瞄准和 *** 作,能有效对付防d衣。在1989年4月16 日,北约组织发布的AC225文件中明确表示需要在北约各国军队中装备这种武器。而在1986年,FN公司就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开发PDW系统,当时FN公司的设计人员意识到手q和冲锋q如果不经严格训练,命中精度很低,而折叠q托的短突击步q仍是偏大偏重,自动射击时的后坐力也不好控制,因此必须研制一种全新的武器。新q被命名为P90,在1987年10月就进行了第一次的样q射击表演,1988年,FN公司生产了4支样q,每支q均发射了15,000发qd,主要零件无破损现象。到1992年P90正式投产,FN P90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单兵自卫武器。
B41(T):加利尔(Galili)突击步q是以色列士兵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的取得教训的一个产物,由于当时以色列军中大量装备的FN FAL步q在沙漠环境中经常不能正常动作,故障多,因此以色列人加利尔——IMI的首席武器设计师便着手进行各种武器的野战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他得出一个理论:卡拉斯尼柯夫是一只“沙漠之虎”(Kalashnikov was the "tiger of the desert"。于是他和IMI的另一位设计师Yaacov Lior带领着一个研制小组,开始设计一种发射556mm M193d的新步q。1969年3月,加利尔设计的步q与M16A1、斯通纳63、AK47、HK33以及以色列另一位著名设计师乌兹·盖尔(Uziel Gal,乌兹冲锋q的设计者)所设计作品一起进行竞争,在野战测试中特别强调在沙漠环境中的表现,而加利尔小组的步q表现突击,在1972年,以色列国防部决定采用这件用研制小组的组长名字命名的新步q——加利尔步q代替FAL,并计划在1973年进入以色列国防军(IDF)服役,但是由于赎罪日战争爆发时,它仍未投产,结果在1974年时,加利尔突击步q才正式进入以色列国防军服役。
B41(CT):FAMAS是法语“轻型自动步q,由圣艾蒂安生产”的缩写(Fusil Automatique, Manufacture d’Armes de St Etienne)的缩写,正如其名称的表达的意思,FAMAS是由法国GIAT集团(Groupement Industriel des Armements Terrestres)下属的圣艾蒂安(St Etienne)兵工厂生产的。该q在1967年开始研制,主设计师是轻武器专家保罗·泰尔。法国研制该q的指导思想是既能取代MAT49式9mm冲锋q和MAS 49/56式75mm步q,又能取代一部分轻机q。二战后,法国人认为把他们的75×54mm步qd改进一下就可以现代化了,因此在步q小口径热时,法国人还在摆架子,好像很有主见的样子,当时研究的FAMAS仍是75×54mm口径的。可是到了1970年,法国终于还是决定和其他北约国家看齐,将 FAMAS改为发射雷明顿M193d。1971年St Etienne提交了10支样q供法国步兵团试验,经过两年的试验后对某些部件做了修改,并增加了3发点射控制装置后,于1979年向法国陆军提交了第一批的FAMAS F1,并首先装备伞兵部队。按原定计划,法国军方共需采购40万支,但后因军费不足,结果缩减至28万支。只是除法国军队外,加蓬、吉布提、黎巴嫩、塞内加尔、阿联酋等国的军队也有装备FAMAS。此时北约各国都将小口径步qd改为SS109d,但法国军队的FAMAS仍然使用M193d。
B42(T):AK-47突击步q,在我国曾被称为冲锋q(仿制的1956年式突击步q也曾长时间被称为56式冲锋q)。于1947年定型,1949年装备部队。AK-47的动作可靠,勤务性好;坚实耐用,故障率低,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条件下,射击性能都很好,尤其在风沙泥水中使用,性能可靠;结构简单,分解容易。但是连发射击时q口上跳严重,影响精度,而且重量比较大。AK-47是装备范围相当广泛的步q,除前苏军外,世界上有30 多个国家的军队装备,有的还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据称,死于AK-47q口下人数远远大于核武器。苏军所装备的AK-47于50年代末由其改进型AKM 所取代。目前国内的网站和BBS上流行着一种说法,认为AK-47是抄袭了MP44/Stg44而设计出来的,证据就是两者外形相似,而且“Stg44一出现马上就有了AK-47的最终设计方案”,何况卡拉斯尼柯夫本人也声称是Stg44启发了他设计AK-47的。但事实上Stg44和AK-47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都有着极大的不同;AK-47的最终方案是经过大量试验的验证而改进出来的,并不是突然就成型,就算是AK-46和AK-47之间都有很大的区别;至于所谓的外形相似,其实也只是轮廓投影的相似而矣,就外形而言,就算是刚接触军事的菜鸟都不可能把两者外形搞混。1946年,卡拉斯尼柯夫开始设计突击步q。他的设计是在原设计的半自动卡宾q上进行修改,这把样q称之为AK-46。经过3年多、十余个试验q型的研,1949年,AK-47突击步q定型,这种武器是为机械化步兵研制的,同一年苏联军队正式采用AK-47。这种型号并没有刺刀,机匣和许多配件是用冲压工艺来生产的,采用冲压工艺的好处是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许多人把这种早期的AK-47称之为“第1型”,以区分1951年和1953年生产的AK-47。AK-47的q管与机匣螺接在一起,膛线部分长369mm,q管镀铬;d匣用钢制成;AK-47的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发射机构直接控制击锤,实现单发和连发射击;发射机构主要由机框、不到位保险、阻铁、扳机、快慢机、单发杠杆、击锤、不到位保险阻铁等组成。AK-47的表尺射程为800m,有效射程为400m,但实际上300m以外都打不准了,连发精度更是低,按现代军队的要求已经是不能满足了,这是AK-47的一个缺点。q机框后座时撞击机匣底也是连发精度低的原因之一,而且还会很容易震松瞄准具。
AK素有“长q之王”的美誉,早在越战时,美军士兵就经常丢下M16去拣AK用,美军特种部队——海狮(1号CT的原型)的标配武器竟然也是AK,当然都是战利品。据称,死于AKq口下的人数达20万以上,超出核d的杀伤人数。
3(T)\B42(CT):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的q械专家杰夫·库珀产生一种叫做“通用步q” (General-Purpose Rifle)构思,然后在1983年,他定义出这种命名为“Scout Rifle”通用步q的规格,这些规格包括:便于携带、个人作的武器,能击倒重量200公斤的有生目标,最大长度为1米(3937英寸),总重不超过 3公斤(约66磅),其他还包括方便、威力大、精确、坚固耐用和外形漂亮等等。此后,有一些人根据库珀定出的标准用市面上的商业q支进行改装,使q支达到或接近标准。在7年后,斯太尔-曼利夏公司推出了一种按照这些标准设计并命名为“Scout”的旋转后拉式q机步q。斯太尔Scout是一种很轻的精确射击步q,全q共129个零件,q管细长,并大量采用新材料,因此重量很轻。q管长只有19英寸,4条右旋膛线,缠距12英寸。q管壁虽然薄,但采用冷锻制造,因此非常坚固。
B43(CT):由于以往的CAR-15(美国前主战步q)的有效射程都比较低,终点d道性能不稳定,1988年由 *** 公司授命于美国陆军部,在陆军部与海军陆战队联合参与下研制新型的M16卡宾q。 *** 公司的工程师把q管弄短至145英寸(370mm),q管上增加了一个缩颈用以挂装M203榴d发射器,采用伸缩q托,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三发点射,护木内采用了双层的铝制隔热屏。这种新型卡宾q的 *** 公司产品编号为Model 720,在1991年3月军方正式定型并命名为“美国556mm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口径M4卡宾q”(The 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 NATO, M4)。由于M4和M16A2非常相似,事实上它们有80%的零件可以互换,因此最初也称为M16A2卡宾q。M4首先装备82空降师,用于替代 M16A1/A2步q、M3冲锋q和车辆驾驶员使用的部分9mm手q,1994年正式列装。 *** 公司又为海军研制了一种射击方式为半自动和全自动的 Model 727,除射击方式外其他与M4完全一样,因此有些人称Model 727为M4增强型(M4 except)或海军型M4。然后 *** 公司又研制了一种M4的子变体,主要是设计了一种新的平顶型机匣盖以安装模块化的瞄准系统。在1994年8月,这项改进被军方采纳,并把这种平顶型M4正式命名为“美国556mm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口径M4A1卡宾q”(The United States Carbine, Caliber 556mm NATO, M4A1), *** 公司编号Model 27。M4A1的主要改进是把原来的固定式提把改为可以安装不同瞄准装置的M1913导轨——即平顶型机匣,此外M4A1的射击方式是半自动和全自动,就像M16A1。M4/M4A1卡宾q在美国的特种作战部队中服役,特别是美国陆军的游骑兵、海军陆战队的武力侦察队和海军的海豹突击队等等。由于 M4/M4A1射程远杀伤力大而结构又比较紧凑,也受到其他作战部队及非一线作战人员的钟爱。从1997年11月起,美军陆军正式装备M4/M4A1卡宾q,到1999年底全部现役部队换装M4/M4A1,而原来的M16A2则转交预备役部队和海岸防卫队。不过尽管平顶型机匣早已投产,但首先装备的M4仍然是带瞄具提把的标准M16A2机匣。M4和M4A1主要由 *** 公司和大毒蛇公司(Bushmaster Arms)生产,此外M4/M4A1也被一些执法机构所采用。现在 *** 公司销售的M4/M4A1的名称已经改为RO777、779、977和979。另外民间也出现一些民用型的M4/M4A1,有半自动也有全自动,但为符合相关法规,q管长度一般都在16英寸或以上。
B44(T):瑞士工业公司的SG551-1P是一支为执法机构的武装部队提供300米距离上延伸火力的突击步q。虽然9mm口径的d药有更好的停止作用,比556mm步qd更适合治安部队的使用,但当特种部队面对一些穿着防d衣的匪徒,9mm手qd就显得力不从心了。SG551-1P专门安装有一个6×42的瞄准镜,这是为了更容易地狙击混在平民中的匪徒,事实上,由于SG550/551的扳机力比起大多数突击步q都要柔和,因此SG551-1P就好像是一种近距离的狙击步q。在推出改进后的SG551-SWAT后,SG551-1P就停产了。SG552突击队员是SIG公司最新的突击步q,也是最短的一种,似乎是一种受潮流影响而设计的CQB用短突击步q,比起SG551系列,SG552的q管进一步缩短,并把质心后移以方便控制提高射击精度。扳机护圈可向左右两侧折叠,带手套也可 *** 作。
B44(CT):斯太尔AUG(德语Armee Universal Gewehr的缩写,即陆军通用步q)是一种导气式、d匣供d、射击方式可选的无托结构步q,是在19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其目的是为了替换当时奥地利军方采用的Stg58(FN FAL)战斗步q。新武器的研制由奥地利斯太尔-丹姆勒-普赫(Steyr-Daimler-Puch)公司的子公司斯太尔-曼利彻尔有限公司 (Steyr-Mannlicher GmbH, AT)负责,主设计师有三个人——霍斯特·韦斯珀(Horst Wesp,也是Glock手q的设计者)、卡尔·韦格纳(Karl Wagner)和卡尔·摩斯(Karl Mser)。AUG定型生产后,奥地利军方让AUG与FN FAL、FN CAL、捷克的Vz58和M16A1进行了对比试验,AUG的性能表现可靠,而且在射击精度、目标捕获和全自动射击的控制方面表现优秀。这种新步q经过技术试验和部队试验后,于1977年正式被奥地利陆军采用,并命名为Stg77(意思是“1977型突击步q”),并在1978年开始批量生产。从那时起 AUG便声名大噪,除奥地利外,被多个国家的军队所采用。当AUG刚研制出来时,有些说法认为AUG步q有许多独特设计都是革命性,其实不然。事实上, AUG是一种把以往多种已知的设计意念聪明地组合起来,结合成一个可靠美观的整体。斯太尔AUG实际上是一个武器系统,4种不同的q管可以在几秒内就装进任一机匣中,成为4种不同的武器;AUG武器系统是模块化结构的,全q由q管、机匣、击发与发射机构、自动机、q托和d匣六大部件组成,所有组件,包括q管、机匣和其他部件都可以互换。AUG系统中采用了大量塑料件,约占全q零部件总数的20%,不仅q托、握把和d匣采用工程塑料,就连受力的击锤、阻铁、扳机也用塑料制成,这些部件耐摩擦而且不需要润滑,因此有较长的寿命周期,而且非常坚固。据奥地利军方的测试,这些塑料部件可以承受射击100,000发以上的使用寿命。AUG很容易分解而不需要专门工具,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基本维护费用,士兵在野战条件下也方便维护步q。
B45(T)\B46(CT):从李·恩菲尔德No4型单发步q改成的L42A1式狙击步q“年事已高”,早就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在马岛战争中,该q就显得“力不从心”。于是英军把眼光转向了762x51毫米北约口径的新型狙击步q。其基本要求是:不管q管清洁与否,都要首发命中。此后,英军对好几种型号进行了对比试验,最后选中了英国国际精密仪器公司的PM狙击步q(意为精确竞赛q)。该q又称AW (Arctic Warfare,意为北极作战),研制者是“自选步q”射击的世界冠军和金牌获得者马尔科姆·库帕。该q有步兵型、警用型和“隐形PM”三种,其中步兵型 1986年装备英军,称为L96A1式狙击步q。PM狙击步q的主要特点是:机匣由铝合金制成;q托由高强度塑料制作,分两节,与机匣螺接在一起,q托前部配有可调式轻型两脚架;q管由不锈钢制成,长660毫米,螺接在超长的机匣正面,可在q托内自由浮动,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寿命达5000发;q机后部拉机柄周围有数条纵向铣槽,在q里进水并在严寒条件下结成冰的情况下,自动机不会冻结,射手仍可以完成装填动作。该q之所以被称为AW,就是这个缘
B45(CT):1988年,SIG公司在SG550突击步q的基础上研制出SG550狙击步q。SG550狙击步q实际上是使用重型q管的单发型SG550突击步q,但SIG公司强调SG550狙击步q是在警察和特种部队的密切合作下研制成功的。经过严格彻底的功能和精度试验,军方便大量采购作为战术狙击步q。该q有两种口径,发射556×45mm NATOd的为SG550-1,发射223雷明登d的为SG550-2。
B46(T):G3/SG1狙击步q是在G3步q中精心挑选精度最高的q管,配上两脚架、q托贴腮板和望远瞄准镜而成的,和G3步q基本没有区别,是一支用突击步q拼凑出来的狙击q。SG是“Schützen Gewehr”精确步q的意思。虽然现在德国联邦国防军已经换装G22狙击步q,但G3/SG1仍在军队中服役。
B51:“米尼米”(MINIMI)机q是FN公司于70年代开始研制的机q,是FN公司开发的第二种556mm NATO口径的轻武器,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74年。1982年2月1日,美军决定采用MINIMI(试验编号XM249)作为陆军班用自动武器(Squad Automatic Weapon,简称SAW)型号,正式定名为M249 SAW,首先配发给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步兵作战分队。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q膛迅速散热,防止qd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气体调节器,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d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q榴d时用的。
应该差不多了,小刀,闪光d什么的就不用吧。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972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