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广告的伦理问题

程序化广告的伦理问题,第1张

5G指的是第五代通信技术,5G带来的不仅是网络的提速的改变,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万物皆媒时代,可以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建立起联系。5G时代,可以连接近以手机为智能终端的百台的设备,将呈现融合化、微型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进入5G时代,广告的运作模式也不断地进入到智能化的 *** 作阶段。人工智能广告的投放更加精准化、但不可避免的是智能传播技术的发展在重塑广告生态、改写传播规则的同时也引发或加剧一系列伦理风险。例如,广告泛滥、“时空剥夺”、“视听暴力”、欺骗、逆向选择、无效资源配置等更多的问题。①能够支持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物联网、车联网等在内的多元应用场景,将对广告传播实践和产业发展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一、5G如何影响广告
5G技术改变了广告的传播范式,在新一轮的技术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VR、AR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下,对传统的广告生态产生了颠覆式的创新,推动广告业从“劳动密集型”和“智慧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范式的跳跃。②新技术的发展重构了广告业的经济范式,而我们多面临的问题就是传统广告业的转型,以及新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问题。③技术的革新打破了传统广告的运作模式。新的技术不会让“广告”这种传播模式消亡。广告从其最基本的原理,它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活动。在5G 时代,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进一步融合,交互式、体验式、场景化广告增多,沉浸式广告将成为主流。
著名的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曾经说过:“我不知道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都是无用的,但是问题是不知道哪一半是无用的。”这个难题被广告界称为哥德巴赫猜想。过去,许多传统的广告公司在投放广告时,广告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在5G时代,我们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成为智能终端,我们就有可能收到更多有效的有关产品的使用信息,全面分析消费者的使用偏好。因此,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和营销的策略方面,也就更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效的减少无用广告的投放。
二、5G时代广告的伦理困境
1数据泄露增加公众对隐私的担忧
5G时代,在技术背景的支撑下,通过对用户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可以促进广告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万物皆媒的时代”,正如数据安全专家布鲁斯施奈尔所言:“互联网的的主要商业模式都是建立在大规模的监视之上,由此便形成了一个“全景监狱”的现状。④消费者的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就被采集和记忆,不仅可以对消费者的身份、年龄、地域等人口统计学的数据,还能够深度挖掘到用户的兴趣特征、购买偏好等数据,对消费者就行全面的洞察。
2程序化购买降低广告创意的艺术性
传播学者喻国明认为,数据化和智能化将是互联网“下半场”发展的主导性技术趋势。程序化的创意就是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为依据的,自动化的为人们匹配,做到千人千面的智能匹配和创意设计。⑤陈昌凤等学者认为,算法机制具备工具理性特点,但它目的至上,忽略了价值理性中那些义务、尊严、美等信念。人工智能能够实现批量化的生产广告本身是一个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以此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的能力。
3用户标签化加剧了用户阶层分化
广告若只是成为了单纯发布信息,忽略了其本身应有的创意性,同时也忽略了人们的自主选择权。媒介是人的时空的延伸,新媒体延伸了人的时间和空间。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介延伸了人的眼睛、耳朵、手脚、思想。“这种延伸是器官、感官或功能的强大和放大”大量的个性定制和推送广告,若推送的精准,直指消费者的需求。但是数据挖掘、算法模糊所带来的费精准的推送,占用了用户的大量时间,信息变得无秩序,出现混乱的现象,也有可能对用户造成一定的心理伤害、情绪上的困扰。
三、5G时代广告的发展前景
(一)沉浸式营销场景:
5G带来的立体化媒介,增强虚拟现实的体验感。在技术的支撑下,场景式营销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将成为广告的主流传播方式。在万物皆媒的时代,用户的行为在不同的媒介之间来回的变换,并接收海量的信息,沉浸式广告将为用户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环境,降低受众对广告的回避心理,使其在快乐中接收信息。⑥在5G技术背景之下,过去设备硬件要求较大的应用转至云端进行储存、运算再通过低延时网络进行传输。如谷歌退出的云游戏服务,通过在云端运算高品质游戏画面后推送到终端Chrome浏览器,玩家不必再购置高配置主机,便能享受高清晰度的流畅游戏体验。
(二)消费者更加追求体验:
智能化的发展下,广告可以建构一个更趋向于真实的营销场景。虚拟现实的增强运用,将会普及衍生一系列的场景消费选择,比如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试衣服,逛动物园、海洋馆等公共设施及场所。在这种营销环境中,消费者更加注重产品的颜值,消费全程的良好体验感。超高的分辨率的广告信息,颜色鲜艳且设计感强的广告产品,都将会降低消费对广告的回避率,产生广告的正效应。重置消费者的行为将进一步营销领域的关注点,比如企业腰围身处时空紧张感的消费者提供快速、流畅的全流程购物体验。
(三)人机协同的创意生成:
当前,在新的技术背景之下,一些机构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掌握最新的技术;一些机构了解市场,懂得创意,但是这这两方面并未打通。纵观互联网的广告业发展,技术是促进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广告的从业人员,要将技术与创意之间的鸿沟打破,实现拥有海量数据的公司,更加擅长利用数据,启动复合型人才的发展战略,不仅要懂技术、懂市场,更重要的是懂创意。技术给广告产业的变革,对于广告从业者来说,这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程序化的创意系统,将会产生人机共生协同生产,组织、优化,进而得到海量的创意方案。
四、结语
5G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对广告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丰富了广告的呈现方式,但如何平衡人工智能广告精准投放的有效性与消费者个人信息的隐私权和消费者选择权之间的冲突?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广告从业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未来的广告业的发展将会涉及技术及其带来的影响,需要每一个从业人员要遵循广告伦理的原则,将技术与创意相结合。技术对广告带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广告业务的全流程都将产生深刻的变革作用。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一、场景多元化

1、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后

今年线下零售行业开始回暖。尤其是传统商业综合体跟物联网、AI、移动互联网结合的部分。重新创造了融合购物、社交、娱乐、餐饮为一体的零售新场景。这些场景不仅蕴含了物体的功能,也传递着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以社交为中心的电商增长特别明显,头部电商不再一家独大,私域流量成未来趋势

到了移动社交时代,渠道和媒体合二为一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是来自于推荐,来自于社群的推荐,来自于社交的推荐,消费者又多了一个角色,那就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者。在2015年左右,淘宝或者京东,一个获客成本也只有77块多钱,到了2018年可能要达到300到400元,新客户的获得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云集、达人店、环球捕手这类社交电商的出现是必然的。

3、电商巨头继续重金布局更多零售实体业态,包括:沃尔玛并购Jetcom、阿里线下新零售、京东无界零售、苏宁智慧零售等。

二、定制个性化

未来,以80后、90后、00后为主导的消费大军,也是中国互联网消费的主力人群。这类人群重品牌、重服务、重享受以及重精神需求,并且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这一趋势在食品饮料界尤为明显,商家使出浑身解数来讨好各个圈层的消费群体。比如今年很火爆的喜茶咖啡、樱花可乐、椰子灰冰激凌、咸蛋黄雪糕、农夫山泉酸奶以及大麻食品等。

三、零售无界化

在未来,无智能,不生活。智能化让消费以及零售场景逐渐开始多元化、碎片化,不再局限于电商网站、实体店等特定的零售场合。从跨界到无界,零售的商业形态以及业务逻辑和能力都发生了变化。

四、产品数字化

数字化冲击在国际4A公司尤为明显。前两年,上海广告界发生了史诗级的搬家工程,包括奥美、群邑等在内的26家公司陆续进驻静安的大邦协作广场,做出这一决策的正是全球最大的老牌广告传播集团——WPP集团。

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冲击下,雄霸天下的4A公司开始变革。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将曾经的老牌代理服务商打造成平台型企业,并通过技术和数据服务形成一套有效的服务方法。也就是说,过去的产品、服务都是死的,没办法说话,没办法反馈,现在的变革就是让内部 *** 作、客户体验都被数字化,都被智能化。

此外,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一些数据挖掘分析平台型公司也开始体现价值。比如中国银联旗下的大数据智慧商业及金融科技服务提供商——银联智惠。未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商品将会被不断增加很多嵌入式系统以及一些处理功能,形成智能产品,并且这些智能产品之间会形成互动。

五、万物互联化

万物互联在5G的推动下,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正在成为现实。这将为个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改变。有专家预计,到2025年,全球5G用户数将达到14亿,占全球连接总数的15%。其中,中国将成为全球5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

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做了一个调研,全球84%的商业领袖预期物联网产业将在未来五年颠覆既有企业的运营模式,但目前只有7%制定了全面到位的产业物联网的发展战略,73%的商业领袖坦言目前没有任何战略。

六、商业回归本质

从汗水经济转型到智慧经济,14亿人的消费市场代表着中国未来的产业转型升级空间的大数据,中国私募股权迄今已达近万亿元投资规模,并在全球资本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不过,无论投资还是商业的发展最终要回归本质。

根据访谈以及观察,投资人喜欢的项目类型在大方向上没有太大变化:从赛道来看,颠覆性技术、医疗健康、金融科技、消费零售、节能环保等五大领域依旧是投资人持续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些行业涵盖了GDP中占比较高的主要行业。就单个行业而言,经过前两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投资人对“独角兽”的热度有所递减,反而投向了造血能力较好的“隐形冠军”。

信息流广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也促进了网络广告的兴盛,成为不少移动互联厂商青睐的新盈利增长点,其传播模式与效果值得业界与学界深入探讨。
信息流是起源于手机的一种内容显示形式,广泛应用于社会信息和视频应用平台。由其衍生出的信息流广告,近年来展现出了较大的商业化潜力,信息流广告市场迅速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增速分别为1093%、915%、583%,预计2020年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①信息流广告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也促进了网络广告的兴盛,成为不少移动互联厂商青睐的新盈利增长点,其传播模式与效果值得业界与学界深入探讨。

信息流广告的概念界定及发展历程
信息流广告是穿插于媒体内容流中或社交媒体用户的好友动态信息流中的广告,并可以通过用户画像、用户喜好及用户行为标签等智能化技术开展精准推送的商业化广告形式,主要通过把广告内容穿插在流动的内容信息之中进行展示。按照信息流广告的发展历程,可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06年至2011年的国外起源阶段,由Facebook在2006年最早推出,随后几年,Twitter也开始试水信息流广告并将其作为正式产品投入商业运营中;二是2012年至2015年的国内萌芽阶段,2012年新微博成为国内首家尝试推出信息流广告产品的公司,2014年今日头App在内容分发中引入信息流广告,2015年讯公司尝试将信息流广告植入信朋友圈信息中,三家公司成为国内信息流广告运营首批梯队;三是2016年至2018年的爆发式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不少互联网厂商跟风加入信息流广告运营与发展行列,一点讯、度、UC条、陌、360电脑端的信息流广告相继上线,此后信息流广告业务成为不少移动互联厂商营收增长的新引擎;四是2019年之后的持续稳定发展阶段,除传统资讯及社交移动端信息流广告外,电脑端(浏览器、搜索工具、杀毒软件等)以及移动短视频平台的信息流广告也应运而生,信息流广告的商业化价值再一次得到凸显。
信息流广告的特征
1原生化广告形式,“润物细无声”。由于传统广告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存在容易被用户排斥、厌烦的情况,相较而言,信息流广告则是自然融入在日常接收的内容流中,在低打扰的使用情境下进行传播。同时,信息流广告还可依据用户特征与标签开展精准推送,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推送内容与信息接收内容的高度相似性,进而大大降低了用户对传统广告突然跳出的厌恶感。信息流广告形式和信息之间的微妙位置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广告规避,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广告而言,读者对信息流广告的回应相对积极,由于这些广告的侵入性较小②,并且能与周围的编辑内容相匹配,更容易做到“润物”细无声。
2精准标签化投放,科学监测传播效果。一方面,信息流广告基于常见的五类用户标签,即人口学标签(性别、年龄、地域、学历、职业等)、需求特征标签(短期需求、长期需求、周期性需求、潜在需求)、行为习惯标签(信息浏览行为、出行习惯、购物行为、游戏娱乐行为等)、兴趣偏好标签(饮食偏好、娱乐爱好、商业兴趣等)、设备标签(智能设备型号、设备运营商、设备品牌等)进行精准定向投放,提升目标受众到达率和广告观阅效果;另一方面,广告主与广告效果监测公司可分别采取第一方、第三方的广告效果监测体系,进行联合监控以监测目标用户与潜在用户的传播效果,通过智能化算法保证广告效果数据的真实、透明。
3精细化运营,优化营销漏斗。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广告运营商一方面通过人群特征分析确定出潜在人群、目标人群和核心人群等三类受众,根据品牌特色精准匹配目标群体后进行广告投放;另一方面可通过计算互动量、曝光量、导流率等运营数据,密切监测投放效果并适当修正广告营运策略,以实现营销漏斗的优化③,即科学反映广告目前的状态以及销售情况,实现从广告展现优化到点击优化,最后到转化优化的营销策略提升。信息流广告常采取品销合一的路径,即在提高品牌曝光度的同时,尽可能地实现点击率最大化转化。基于可针对营销漏斗的长期优化特点,信息流广告的运营模式也适用于大型、长期的广告投放与服务活动。

信息流广告发展的市场现状
1纯内容平台广告竞争白热化。纯内容平台上的信息流广告,即主要以内容定位为入口的平台所提供的信息流广告,由于纯内容平台的内容壁垒为信息流广告商业化提供了土壤,因此入局较早并得到快速发展,现已进入红海竞争阶段,其典型代表如资讯、社交、短视频等平台。值得注意的是,纯内容平台上的信息流广告增速在2019年呈放缓态势,这与移动互联网整体用户增速减缓有关,也与百花齐放的内容竞争分散用户注意力有关,还与内容同质化加速了用户疲劳期的到来存在相关性。这意味着,纯内容平台信息流广告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竞争方式也从单纯的内容资源壁垒向多维度的市场竞争迈进。
2泛内容平台广告市场价值潜力有待释放。相较于纯内容平台,泛内容平台上的信息流广告则是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潜力市场,这与泛内容平台近几年的强内容布局相关,内容壁垒加强后,信息流的商业化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其典型代表是电脑端信息流和应用工具平台。相对于纯内容平台用户群体而言,在泛内容平台上,用户阅读信息的主动性不强,以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当前市场下,电脑端和应用工具平台的信息流广告平台市场价值潜力还有待进一步释放。以电脑端为入口的泛内容平台,典型产品代表如360导航等,以应用工具定位为入口的泛内容平台所带来的市场,典型场景如手机浏览器、应用市场等,产品代表如百App、WiFi万钥匙等,这两类平台存在大量的日常用户使用需求,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白领用户对其有一定的依赖性,成为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其平台信息流广告市场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3核心竞争力向分发渠道转移。过去几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做内容铺设,各个平台的内容竞争差距在缩小,分发渠道的营销价值开始被重视。与此同时,泛内容平台的用户群体更加垂直,内容也更聚焦在用户当时及细分需求场景的满足上④,内容和用户匹配度高,从而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代入感和沉浸感更强,最终提高厂商的商业化效率。例如360公司于2018年在电脑端和移动端同时推出了资讯分发平台“快资讯”,大力推广信息流广告业务,在360手机士、360搜、360毒等多产品聚合的使用场景覆盖下,为电脑端+手机端的融合信息流商业化模式全面加速,通过把核心资源向分发渠道转移,360信息流的广告运营取得了显著效果。
信息流广告的发展趋势
1智能化赋能广告营销,平衡效率与体验。随着媒介智能化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信息流广告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进一步优化广告体验与效率,并提供较好的平衡点,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智能创意生产,通过智能化技术自动生成信息流广告创意,精准匹配信息内容;二是智能数据洞悉,通过智能化技术对用户行为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准确分析出用户的即刻需求;三是智能媒介传播,通过智能化技术将手机等移动端或可穿戴设备与公共场所的场景进行连接,实现多屏联动,进一步捕捉用户碎片化的时间与注意力;四是智能效果监控,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广告效果的实时追踪与反馈,获得更为精准的广告触达分析结果;五是智能定向投放,实现广告内容投放的定向化与精准化,即使用智能化技术海量聚合用户信息,进而建立更为翔实的用户标签,最终将广告投放到最匹配的信息流中。当前不少移动互联媒体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这些公司或机构势必会在未来的信息流广告智能化推进中占有较大的优势。
2广告内容从“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是以产品观念为导向,广告内容将更多篇幅放在宣传产品特性上;“以消费者为中心”则是以市场营销观念为导向,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寻求广告内容的拓新。从广告内容来看,虽然信息流广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用户的广告感知,但在广告内容展示方式上,大多数广告主还停留在传统广告思维导向上,多以产品中心视角去呈现广告内容,依赖较大的信息版面去抢夺用户注意力,缺少消费者中心视角的内容表达。未来,受众对广告内容的要求会更加原生化,信息流广告会从目标用户需求角度寻找或拓新广告内容,严选广告素材,提升广告的创意度,增加目标用户的代入感。
3广告审查更加严格,行业面临重新洗牌。从政策方面来看,信息流广告的未来发展将面对更严格的市场监督。2019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广告导向的监管。面对海量资讯,消费者通常会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信息,而在算法主导下的媒介平台很容易对用户做到“投其所好,送其所要”,造成广告信息内容的低俗化。同时,由于信息流广告“润物无声”的特性,会使消费者很难分清其真实性,进而使得不法者利用这种模糊的形态发布虚假或违法广告。此外,严厉的政策监管或将对信息流广告市场进行行业整顿和洗牌,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筛选出较为科学健康的信息流广告发展模式。
45G带来用户体验再升级,加速信息流广告商业化。从技术方面来看,5G技术普及将助推信息流广告的商业化提速。随着5G的到来,网速实现质的飞越,诸如高清数字化、VR、AR等对网络速度要求较高的业务,其发展瓶颈将得到较好解决,使其能得到普通用户的广泛使用。此外,5G时代也会推动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个人拥有智能终端的数量会大大增加,除自然人外的家庭、公司驻地等也会搭载更多智能终端,丰富信息流内容,也使得信息流广告的潜力市场更加广阔。此外,随着用户与智能端的连接更加便捷、迅捷,用户常用的智能设备都会一一被连接进来,智能手机、PC以及IOT(物联网)都会实时在线,未来信息流广告内容可能会呈现在更多能与用户连接的智能化平台中,其广告形态也会越来越智能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973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