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工保网

10万亿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再提速!工保网,第1张

湾区(Bay Area)是指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纵观 历史 ,横观世界,不难发现沿海湾区往往聚集了发展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发展优势,如今 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珠三角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在内的城市群,其 GDP已在2017年突破10万亿元 。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接力《珠三角规划纲要》,将指引该区域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无论是建设湾区,还是要实现经济腾飞与跨越式发展,都需 基建先行 。早在发改委2017年7月发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中,“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联”便被列为了合作重点领域之首。此次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更是明确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了发展目标:到2022年,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及运营能力进一步提升。

《纲要》也为基础设施建设指明了发展路径: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 一系列的基建计划,将给建设领域带来哪些利好呢?

1

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因此 交通基建 将成为大湾区早期的重点建设任务。《纲要》提到,粤港澳大湾区依托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 快速交通网络与港口群和机场群 ,形成主要城市间高效连接的网络化空间格局。结合广东省交通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的“广州与珠三角各市 1 小时通达”目标,交通基建领域无疑会在区域建设中最先受益。

能源是现代经济的“基础口粮”, 能源转型 也是大湾区引领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纲要》将调整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运的安全和稳定列为一个独立的主题,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石油储备基地、煤炭储备基地建设。另外受益于“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绿色建筑 也将蓬勃发展。

水利 即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是大湾区克服自身发展制约因素的必过难关。《纲要》提出要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这为以 海绵城市 为代表的雨洪资源利用等节约水、涵养水的工程建设打开了政策大门。紧接《纲要》发布的《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实施细则(试行)》也设立了十类海绵城市建设资金奖励,大力鼓励海绵城市建设。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在《纲要》发布以前的半年内,共有32家券商对18家粤港澳大湾区概念上市公司进行了87次调研,其中被调研的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建筑装饰等热门行业。不难推断, 地产产业 将借助大湾区的人口集聚效应逐渐向好;基建、房建发展也将带动 建材以及机械设备 需求的大幅上升。

2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新型基础设施 也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成为焦点:围绕“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要想厚积薄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先行。《纲要》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全面布局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作为 5G 物联网 的基础协议, IPv6 的政策推进也为5G(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强心针。

被誉为“千年大计”的粤港澳大湾区,其目标对接世界三大湾区,自然要建设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建设要求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与 互联网、大数据、BIM技术、人工智能 等深度融合,构建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市政、智慧社区。

此外,为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纲要》还在第三章第二节明确“完善 市政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的目标;为打造国际 科技 创新中心,《纲要》在第四章第一节中提到“支持 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 、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平台在大湾区布局建设”;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纲要》在第八章第三节要求“完善滨海 旅游 基础设施 ”。

《纲要》发布前的2月13日,深圳前海自贸区举行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达749亿元的31个项目集中开工;《纲要》落地的次日,东莞市也宣布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重点项目动工,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34亿元——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打开的广阔市场,建设领域将再上一个台阶。

□本版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奚慧颖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何小敏 奚慧颖 张秀丽 陈子垤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公交都市”、老旧小区微改造全国试点城市,广州在多个领域走在前列,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哪些领域?昨日下午,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出席了会后举行的记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温国辉表示,广州将携手深港澳等城市共建一流湾区,进一步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
改革开放 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对外开放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会有什么举措推动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温国辉表示,广州要全面深化改革,特别要注重围绕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形成以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同时,积极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今年广州将重点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推动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金融、会展、教育、医疗、产业、赛马、养老等方面的合作等。
温国辉说,广州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今年将引导广州企业优化全球布局,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扩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同时,积极加大引智引技引资力度。将完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实体经济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营商环境 降低港澳台多行业准入门槛
温国辉说,广州将大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将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3项国家级试点,系统开展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市场监管体制等6项改革,开展不动产登记、缴纳税费、获得电力等11个改革专项行动。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进一步清理和精简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物流等成本,推动投融资管理制度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温国辉透露,广州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降低港澳台会计、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行业准入门槛,加强穗港澳商事登记深度对接,加快构建一体化市场准入环境。
大湾区建设 广州将在六个方面发力
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是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温国辉表示,广州将按照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 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与深港澳等城市共建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广州将在六个方面发力,包括: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联动,加快广州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推动湾区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境内外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模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国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网建设,用好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完善“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战略通道,推动与大湾区东、西两翼城市交通互联。推动产业协同升级,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共建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建设国际一流人文湾区,加快推进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营造更便利港澳居民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
城市更新 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
“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写入今年政府工作安排。广州在旧城改造和历史建筑修缮保护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位于荔湾区恩宁路的永庆坊就是一个典范。
温国辉表示,目前已经开工的恩宁路二期改造项目面积将是一期的10倍。整体2021年完工,今年10月份前骑楼部分会对外开放。广州要把恩宁路微改造项目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岭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的标杆工程、精品工程,打造成为“最广州”历史文化名片。
今年也将继续加大保护和活化利用力度,推进荔湾区沙面岛、花都区碉楼建筑群、从化区南粤古驿道、番禺区沙湾古镇等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有步骤、有层次地开展道路、建筑、街道、市政、公园等一系列城市面貌全要素升级微改造。推进越秀区旧南海县小区、梅花路小区在内的5个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打造成改善老城区面貌的范本。
接下来,广州市将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有序推进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等各类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市建设层次。
就业创业 预安排3382亿支持扶持就业创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温国辉说,全市去年新增就业人数337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685%。今年,广州将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群体就业,多渠道、多方式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
为此,广州将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稳定社会保险费缴费方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维持不变;进一步降低企业招工费用;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用工企业服务力度;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作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扶困难企业职工稳岗转岗;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温国辉表示,预计这些措施今年可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减负8998亿元,同时,广州已预安排3382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和扶持重点群体就业。
学前教育 鼓励街道、村集体、高校开公办园
随着全面二孩的放开,广州未来几年将迎来幼儿园入园高峰。温国辉表示,学前教育已列入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市本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学前教育奖补资金数量比往年大幅度增长。
下一步,广州将出台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投入,还计划盘活存量,扩增、优化、提升现有公办资源,积极鼓励多元办园,新增公办幼儿园。
在新建和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及移交开办工作的同时,鼓励街道、村集体、有条件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开办公办园。通过以上多种举措,实现2020年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的相关发展目标,加快形成“公益、普惠、优质、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交通 重点推进30条公交线路建设调整
近期,广州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2018年,市民对广州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达85%。温国辉透露,根据《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将加快构建多层次公交网络,进一步增强交通枢纽功能,把广州打造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接下来,广州还将打造智能公交网络,加强智慧出行规划,持续推进智能公交、电子支付、智能停车建设。进一步推进公交电动化和出租车纯电动化,提升优化公交场站的空间,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公交服务通达性也将进一步提高。今年广州将加快公交服务均等化,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慢行交通的协同发展。重点推进13条(段)地铁线路建设及30条公交线路建设调整,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网络体系,增加外围区公交网络覆盖,完善公交地铁之间的换乘接驳。
养老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去年底,《广东省养老服务条例》通过省人大常委会表决,并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广州将如何贯彻该条例?温国辉表示,广州市也在制定相关配套措施,预计今年上半年会陆续出台。比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高龄老年人照护商业保险、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
同时,广州市正在加快《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立法,专门就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服务作出规定,规范和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长护险的两年试点任务将于2019年8月完成。试点结束后,自己的待遇是不是会受到影响,这是许多参保人非常关心的问题。温国辉表示,接下来,广州市将按照国家、省的指导意见,对试点政策开展评估,适时扩大保障人群,健全筹资机制,进一步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会继续增加协议定点服务机构数量,促进长期护理体系发展,提高长护服务供给能力,提升长期护理服务管理水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7054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