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智能温室大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样的大棚才算智能大棚呢?

建造智能温室大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什么样的大棚才算智能大棚呢?,第1张

建造标准

温室大棚应建造在交通便当,地势平整、开阔,排水便当,有蓄水池、河流或地下水丰盛,地势高燥,避风向阳,地下水位05米以下,土壤深沉肥美的地方。

建设温室大棚要注意棚内后两排立柱之间,间隔尽量缩小,应在80厘米左右,中间只建一条东西走向的水泥沟兼人行路就可。东西两棚间隔08-2米,中心有一宽800厘米以上的小水沟。南北两棚间隔3-5米左右,用于挖水沟、安供水管道、修建通行路程等。连栋温室的间距不应低于一栋温室的宽度。

温室大棚

关于大棚选址,土壤是作物获得养分的重要来源,需注意土壤有机质含量,建议在建造温室大棚之前,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够,可提早进行补充。在作物种植地苗床期等种植过程中,土壤环境的清洁也尤为重要。

温室大棚的朝向对温室内的蓄热能力影响很大,对日光温室来讲。以南北向或略偏西南的朝向更好,即南北为大棚长,东西为棚宽,便于积蓄热量。

同时也要考虑下温室类型建设的基础需求,比如玻璃温室一般上基础底部应低于室外地面05米以上,根据气候和土壤情况,基础顶面与室外地面的距离应大于01米,除了特殊要求外,温室基础顶面与室内地面的距离宜大于04米。薄膜大棚的薄膜外压深度等。

智能温室设施

设备采购

主要配件有接头管、压顶簧、压膜槽(卡槽)、压膜簧(卡簧)、护套、压膜卡、斜撑、U型卡、夹箍、固定器、连接片、压膜线、门、卷膜器、卷膜杆、双管卡、管卡、人字卡、防雾薄膜、防虫网等,根据相关规范对进行建造。

智能温室大棚所需的设备则要在传统大棚的基础上,加上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PH值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以及摄像头、智能控制柜、远程控制物联网云平台等部分。

智能温室

通过感知设备的实时监测,获取温室的环境参数,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经智能控制柜上传到云平台,登录到云平台界面,查看每一分钟的数据变化情况,并根据种植作物类型、环境条件等,联动天窗、通风机、水肥机、补光灯、卷膜器等设备,实现示警、灌溉、卷帘、补光、施肥等 *** 作,减少人工劳作。

一、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体系简介

温室大棚在不适宜植物成长的时节,能提供生育期和添加产值,多用于低温时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因而对栽培作物成长环境的要求要准确的多。

大多数农户加温、洒水、通风等,全凭感觉。人感觉冷了就加温,感觉干了就洒水,感觉闷了就通风,没有科学依据。农业进入信息化年代后,对温室内部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2浓度及光照等农业环境信息的收集也越来越注重。因而,将物联网技能引进温室大棚中来,完成温室栽培的高效和精准化办理。

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能,选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略执行机构的节点(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 构成无线网络来丈量土壤湿度、土壤成分、pH 值、降水量、温度、空气湿度和气压、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来取得作物成长的最佳条件, 经过模型剖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 *** 控灌溉和上肥作业,然后取得植物成长的最佳条件。

关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经过接纳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现和数据办理,可完成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办理和剖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法显现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依据栽培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完成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办理。

此外,物联网技能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把不同阶段植物的体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剖析,反应到下一轮的生产中,然后完成更精准的办理,取得更优质的产品。
二、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数据收集

经过物联网体系可衔接传感器收集土壤温度、湿度、营养含量(N、P、K)、PH值、降水量、空气温湿度、气压、光照强度等来取得作物成长的最佳条件,并依据参数变化实时调控或自动 *** 控温控体系、灌溉体系等;

2、智能 *** 控

经过无线传输,衔接 *** 控室与 *** 控柜, *** 作 *** 控室内中控台,即可一键式 *** 控温室大棚内的风机、外遮阳、内遮阳、喷滴灌、侧窗、湿帘或大田内的水肥喷灌等,完成远程化办理。

3、软件平台

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并不只是一个 *** 作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办理体系,是用户在完成农业运营中运用的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 *** 控体系。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办理思维、办理理念、办理方法,完成信息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 *** 作,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7221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