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是什么?

快递行业的现状和趋势是什么?,第1张

我国快递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快递的相关政策紧密相连。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颁布快递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发展规划,积极引导行业逐渐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便捷化迈进。

中国快递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如下:

1、网络信息技术升级带动行业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

随着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不断发展并在快递业得到广泛运用,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货物运输过程的自动化运作和高效化管理,提高快递行业的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减少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的消耗,实现智能物流。

2、现代快递行业兼并收购趋势明显,行业整合加速

自2005年开始,中国快递行业受经济环境波动影响、国家政策刺激以及行业自身发展的三重因素影响,企业并购热潮不断,成为快递产业增长的新驱动力。2015年以来,各类资本不断挖掘快递企业的投资机会。

从2015年1月3日至12月9日,中国快递行业公开融资58起,大部分是新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同时快递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和协同化运作。2015年,四大航运央企启动重组,预示着市场向强势企业进一步集中,快递行业的集中程度将逐渐增加。

3、快递行业服务不断向供应链两端延伸,逐渐与制造业建立深度合作

快递企业从最初只承担简单的第三方快递,逐步拓展到全面介入企业的生产、销售阶段,并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信息,优化企业各阶段的产销决策,快递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和效益显著提高。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更多快递企业向提供供应链服务方向延伸发展。

快递市场依然呈现高速发展趋势

业务规模全球领先。2018年,我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达到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快递业务增量为1065亿件,快送业务量及増量均创历史新高。我国日均快件处理量达到14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达到42亿件,同比增长257%。2010-2018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69%,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6倍以上,增速居现代服务业前列,是我国新经济的代表行业。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美、日、欧发达经济体之和,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我国快递业务量规模连续五年稳居世第一,成为全球快递包市场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

同时,快递业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18年,快递业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达到60384亿元,同比增长218%。快递业务收入占邮政行业业务收入比重为76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增速是服务业生产指数増速的近3倍,快递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28%,同比提高012%。

行业集中度明显出现提升,但是对比美日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2018年,快递与包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3为812,同比提高25。市场集中度指数CR8在上年反d后呈现加速提升的态势,提升幅度创历年新高,行业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显著。我国已形成1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5家超500亿元的快递企业集群。

在具体企业层面,2014年之前申通十年王者,2015年圆通取而代之,2016-18年的中通三连冠,同时18年韵达从通达系小弟追至榜眼,百世超越了申通。2018年,中通市占率168%、韵达市占率138%、圆通131%,申通101%、百世108%。2019Q1,中通市占率186%、韵达147%、圆通136%、申通105%、百世11%。通达系市占率达到575%,加百世CR6达到了685%

但是从美国、日本的邮政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日本快递行业CR3都超过90%,我国快递行业集中度还将上升。2017年美国前三家快递公司美国邮政服务USPS、联合包裹UPS和联邦快递FedEx合计约133亿件,份额占比90%。2017年日本的CR3达到935%,雅玛多、佐川急便、日本邮政分别占比达到4696%、3062%和1591%。相比而言国内快递行业的集中度还比较低,2018年三通一达的合计单量只占总单量的54%,行业集中度还将继续提升。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美国的快递行业也经历过产业链延伸、并购重组、不断加大资本支出构筑竞争壁垒等过程。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大概解释了一下造芯片和做系统哪个更难,系统最难的地方在于搭建生态,而生态里除了大地万物以外,人也是一个关键核心,就是市场的意思。

一个系统做得比安卓、比苹果好,但是依旧面临着封杀和没人用的情况,但是幸好,鸿蒙系统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表现向好。

1月12日的“2020 科技 风云榜”活动上,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总裁王成录透露,HarmonyOS生态的装机量分为两类,一类是华为的自有设备,这一类的装机数量预计在2亿以上,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另一类是合作商也就是第三方的装机数量,通过华为的沟通与统计,1亿台的装机数量是可以保证的,进行一个统计,HarmonyOS生态的装机量至少在3亿以上,超出了预期。

王成录对HarmonyOS生态进行了两个解释,一是这3亿承载HarmonyOS生态的设备,并非灯泡、插座等简单设备,这一类设备并没有在华为的统计名单里,都是一些智能交互设备。

第二则是对HarmonyOS生态进行了新的定义,鸿蒙系统只是一个在IOT时代到来前打通底层的系统,并非大家理解的美国因素或者复制ios与安卓系统,鸿蒙系统要迈出物联网时代的第一步。

近日谷歌已经与高通取得了联动,在鸿蒙系统尚未成型之前,Android系统与高通骁龙888芯片以及此后4年高通推出的芯片合作,表示搭载这一系列芯片的安卓手机,会得到系统的优待。

表面看谁是高通芯片享福,实际上谷歌此举无疑是将Android系统与骁龙芯片绑票起来,使得搭载了芯片的国产手机还会有优先考虑Android系统,将鸿蒙系统的优先级降低。

此外,谷歌为了对系统进行升华,打造4年之久,被称作安卓进化版的Fuchsia OS系统已经开放了源代码,吸引众多优秀的开发团队参与建设,进一步加速了Fuchsia OS系统内部构造的成型。

一方面是阻止鸿蒙系统向外扩张,一方面推出新的产品给鸿蒙系统增加多余的压力,谷歌这双管齐下的 *** 作,恰恰用行动告诉我们,做一个成功的系统和生态出来,多么困难。

尽管鸿蒙系统与Android系统一样,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系统,拥有相同的本质,而ios系统则是基于Unix开发的,但是苹果依旧在当中嗅到了一些潜在危机,比如底层软件开发团队向鸿蒙系统转移。

底层开发人员减少,会大大降低系统生态的活力,基于这样的事实,苹果主动将与利润收入低于100万美元的团队,利润分成从30%降低到15%,增加了这些小团队一倍的收入。

苹果使出这样的招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于构建阶段的鸿蒙系统,华为为其砸下了数百亿的资金来吸引开发者,在苹果和谷歌的私心里,自然是不希望鸿蒙系统有一个好的结果。

华为在国内市场号召力极高,一旦鸿蒙系统确认可以使用,并且表现超越安卓和苹果的话,华为以外的消费者,尤其是在国内,可能会出现大范围的要求更换鸿蒙系统的声音。

华为最大的优势也是国内市场及其稳固,在芯片问题解决以后,鸿蒙系统还会因为华为手机的复出首先在国内开花,同时华为也会带上鸿蒙系统继续征战国际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十分值得我们期待。

1用户体验
如果你曾经购买过智能家居电器,当你要安装的时候可能会后悔,因为这个过程通常很沉闷(Nest是个例外)。如果你足够幸运安装并运行了设备,接着你可能要被不熟悉的软件和不稳固的制造商资源烦恼。
制造物联网软件的Neura公司的执行总裁GiladMeiri说:“很多买了这些产品的人几个月后就丢弃不用了,即使依然有价值,但用户体验非常差。恰恰苹果公司是以用户体验设计闻名的,所以我觉得他们将带来其它竞争者渴望的东西。”
苹果保持其系统的相对封闭性,但能很好地转换成相应的用户体验--一些物联网行业非常需要的东西。
《金融时报》报道指出,苹果同意以类似于“IPhone制造”这种方式提交项目产品。当制造商正在为消费者加强用户提体验时,这种做法无疑会为他们制造阻力。

2购买动机
另一个阻力是一些智能家居产品不是大家最根本的需要。虽然它们能解决问题,但起初大多数人并没有发现问题,或者没有立即想到科技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高耗能通常会令大家关闭电灯、拔掉电器,甚至不下载相应的应用程序)。
Meiri说:“消费者并没有尖叫着说想要,物联网这些事是供应驱动现象”。
《金融时报》说,苹果公司很容易劝说大家购买智能家居设备,它可以以苹果电视的身份吸引消费者。下一代的苹果电视很明显会兼备智能家居设备的功能,这是聪明的特洛伊木马程序,可以快速把苹果技术嵌入数百万家庭。
据估算,苹果公司目前已销售超过1400万台苹果电视,每季度大约销售200万台。相反地,据估算,Nest每月仅销售了10万恒温器,而且刚刚因为烟雾探测器出问题了进行产品召回。只要苹果电视的价格不上涨,隐藏的智能技术策略可以快速让苹果在该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3建立合作伙伴
某种程度上,苹果公司在物联网领域占据优势了。自从2011年推出iPhone4S,iPhone系列就可以支持智能蓝牙(又称低耗能蓝牙)产品,这促进了一些智能配件的出现,例如心率检测器、无线相机和简单的传感器。
Meiri说:“Android把赌注投在NFC(近场通信技术),而苹果则投在低耗能蓝牙上”。最终,苹果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近场通信还不没什么成就,但是低耗能蓝牙已到处都可见。
因为有先见之明,苹果公司已经列出了一些在苹果专卖店销售连接设备的合作伙伴:PhilipsHue照明灯可以让有iPhone的用户根据他们的需求设置灯光;Dropcam提供了一种设置智能安全家具的简易方法;甚至Nest都出现在苹果专卖店了(我们继续看这现象是否会在谷歌收购事件后继续存在)。
正如苹果公司平常的反应一样,它没有激起广泛的积极性,但确定无疑有几个合作伙伴将要推出智能家居平台,另外一些在不久之后也会有一些跳跃性发展。
4隐私和安全
Nest可能是目前最成功的智能家居设备,但谷歌在给美国证监会的公开信上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它想在未来给恒温器做广告。Nest的执行总监TonyFadell迅速纠正,但已造成损失:那份声明恰恰包含了人们对智能科技的担忧—为了急功近利,他们会把个人数据发给公司。

虽然很市场化,但苹果公司无疑会说服人们相信在智能家居技术方面,它们要比谷歌更能保护大家的隐私。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这就需要苹果iOS系统的帮助了:虽然iOS没有Android系统那么灵活,但正因为其封闭性,遭遇恶意软件的几率就非常小。
5超越家居
最后,苹果的iBeacon技术和目前还未公布的iWatch技术提供了比谷歌更完善的智能生活。没错,当包含Android穿戴和第三方信标技术时,谷歌拥有所有的技术,但它们远不及苹果的垂直整合方法。
一位iPhone用户戴着iWatch,开着安装了CarPlay的汽车回到装有苹果新系统的房子,继续访问每个智能家居设备—检查嵌在手表里的相机的安全或者汽车仪表板(当然只有已经停车的时候)。你还可以从第三方获取即时信息。喜欢健身房的这份游戏列表吗?为何不发送到苹果电视然后在家自己玩多一次呢?
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是相对较新的概念。虽然它们可行高而且具有真正的好处,知道你用有前你都不知道自己想拥有它们。但如果有一个公司能保持长期优秀的销售记录,那就是苹果公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754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