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以考研物联网专业的院校都有哪些?最好考的学校有推荐吗?有什么方向吗?

请问可以考研物联网专业的院校都有哪些?最好考的学校有推荐吗?有什么方向吗?,第1张

物联网属于计算机专业大类,在考研时可以在计算机专业类里选择一个方向,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方向都可以。具体的方向选择建议在大学阶段学好专业知识,了解各个方向的研究侧重点,进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虽然同是电子信息类专硕,但不同院校部署在不同的学院甚至多个,培养方式、研究方向也各有特色。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根据该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部署,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分别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5个学院开设。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理论、技术及应用;无线大数据与泛在智能系统;信息系统与人工智能、无线VR云游戏、区块链;5G边缘计算系统与应用研发、大数据及应用研发等24个研究方向;
计算机学院设有物联网服务计算、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数据挖掘与大数据技术;未来网络技术、大数据与智能计算技术等28个研究方向;2个不区分研究方向的非全日制学科(计算机、软件工程);
人工智能学院设有Web搜索与数据工程;未来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医疗;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与技术等12个研究方向;
电子工程学院设有智慧教育与移动互联网、AR/VR/MR;通信电子、卫星导航及多媒体;物联网、数据挖掘、视觉信息处理、电子商务;智能光电子芯片和集成电路技术等27个研究方向;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设有网络安全、数据挖掘、情报安全技术;网络安全、云计算与可信服务、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攻防、大数据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等11个研究方向。
在全国高校中,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排名靠前、整体实力较强的院校报考人数较多,且录取分数较高。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等。
还有很多院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有鲜明的特色,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考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仔细研读学校的招生宣传材料,考虑招生情况和具体研究方向,参考历年报录比、录取分数综合选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拥有一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两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以及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部署,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由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学院、通信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等六个学院设置,集中在通信、集成电路、自动化、电子商务等优势学科相关的研究方向,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交叉学科的电子信息专硕人才。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拥有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信息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中心以及江苏省有机光电子学科综合训练中心等为科技创新研究平台。根据南京邮电大学2020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物联网学院、现代邮政学院等7个学院设置,研究方向除了直观可见的材料科学、人机交互、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等,还包括生物传感材料与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物流大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等细分方向,培养目标也非常明确,侧重在胜任本学科或相近学科的管理、科研等工作。
以上两所院校仅为举例,考生可关注意向院校的研究生院网站,多研读培养方向、导师科研课题等,确定报考目标。

二本物联网工程考研报滁州学院比较好。

数据截至2019年5月,滁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

“单一师专升本院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信息科学、物联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3个应用型专业获批安徽省一流(品牌)专业。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个,获批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

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考研专业解读:物联网技术[0812Z1]
物联网技术[0812Z1]开设院校:
1 北京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 大连海事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7 北京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 北京邮电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9 华北电力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10 天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 东北大学(包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2 吉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3 河海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4 江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5 合肥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6 山东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7 武汉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8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9 武汉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0 中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1 重庆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2 西南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3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4 四川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5 西安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6 太原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门类/领域代码:08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12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二级学科代码:0812Z1
二级学科名称:物联网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临近很多物联网高科技公司有很多实践机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术很强大。
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行列。卓越联盟高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理工大学七十年栉风沐雨,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942年秋,毛泽东同志亲自为自然科学院题写了校名。1949年,学校迁入北京。1951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1952年,学校的航空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冶金系被抽调参与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采矿系及专修科被抽调参与组建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1988年,学校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北京理工大学已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居于国内研究型大学前列,跻身于国内一流理工科大学。2012年,学校首次进入[4]在全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100强”和“世界大学500强”,在入选的19所中国高校中名列第13位(并列)。
学校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与教育发展前沿,大力实施“强地、扬信、拓天”的学科特色发展战略,形成了理工并重,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学校拥有4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9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工程、材料、化学、物理、数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2个工程研究中心,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013年3月更新)校以“高远的理想、精深的学术、强健的体魄、恬美的心境”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国 防特色优势,积极为国家培养“红色国防工程师”。在建校以来的20多万毕业生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以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等35位院士;有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有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广州金发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袁志敏、万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尚吉永等众多企事业单位的总经理、总工程师。有成就斐然的企业家,以及航天、兵器、电子、信息等各个行业、各个层面的大批领袖人才和优秀建设者。
学校曾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如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等。学校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领域代表了国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学校在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参与数量和深度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学校研发的多项技术均有优异表现。如今,学校积极参与“高新工程”和“科技奥运”,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5项,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基地。
学校始终秉承延安精神宝贵传统,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优良办学传统、教育思想观念校园文化。经过多年发展完善总结凝练,形成了以“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团结、 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学风为核心特色精神文化体系。以此为基础,学校致力于培养志向的高远、学术的精深、体魄的强健、心境的恬美,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党委解放思想、探索创新,以积极进取、科学发展的昂扬斗志大力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先后高质量、高水平的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和工信部的“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党建创优工程评估”、“办学水平提升工程评估”,并多次的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已成为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领军人才培养和国防武器装备研制的重要的基地,是一所文化底蕴很深厚、有较高国际声誉、生机勃勃、发展后劲强的高水平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正承载着光荣与梦想。面向未来,学校将牢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同志的嘱托,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一切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一切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从奉献伟大祖国出发”,继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784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