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前景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物流行业前景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第1张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物流产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顺丰控股(002352)、京东物流(02618HK)、圆通速递(600233)、申通快递(002468)、中通快递(ZTON、02057HK)、韵达股份(002120)和德邦股份(603056)等。

本文核心内容:物流行业产业链、物流行业主要政策规划、物流行业竞争格局、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行业概况

1、定义

被世界普遍认同的“物流”是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所定义的:“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以高效和经济的手段来组织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运动和储存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产业链剖析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物流产业上游主要为提供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行业,包括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仓储地产业、以及物流设备制造业;中游包括提供运输、仓储以及物流管理服务的物流企业,下游主要为对仓储、运输等服务有需求的行业或个人。

运输是整个物流产业的核心部分,没有运输的物流产业就失去了灵魂。

从企业来看,物流行业上游涉及到仓储地产投资运营的企业主要有普洛斯、万纬、上海宇培、嘉民等;涉及公路、铁路、航道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主要以中国交建集团、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长江航道局等国有企业为主;通过物流硬件和软件制造企业主要有音飞储存、润邦股份、天桥起重等。

在中游一众物流行业中,又可以分为主要从事运输业务的企业和以仓储为核心的企业以及提供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企业;以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主要有:顺丰、中通和申通等物流公司;以仓储为核心的企业主要有邮政速递和新宁物流等;提供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企业主要有北京中物联、飞马国际等企业。

我国物流行业下游行业包含钢铁、煤炭、汽车等各类生产制造企业、服装等快消品行业,以及食品行业等众多行业。

行业发展历程:行业处在突飞猛进阶段

自改革开放后的四十余年内,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1979年日本OCS快递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快递公司;1984年FedEx进入中国,同年中国物流研究会正式成立;1986年DHL进入中国;1988年UPS和TNT共同进入中国;1992年全国货运量首次突破100亿吨;1993年顺丰和申通、我国第一家股份制铁路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1994年宅急送成立;1999年-2003年韵达、圆通、中通和百世汇通相继成立。至2000年末,全国货运量约1358万吨,较1978年增长54538%。

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后,物流行业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助推“中国制造”走向全球。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时期,《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相继颁布,提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要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大力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等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了物流业的发展目标:物流业信息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重点行业物流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十三五”期间(2015-2020年)我国将进一步把物流业降本增效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物流业创新发展;

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等目标,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物流行业的重要任务。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鼓励行业转型升级

2022年“奥密克戎”疫情在我国多地呈密集爆发趋势,物流业对各地的抗疫物资、民生物资供应和稳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22年以来,有关部门通过电视电话会议、书面文件等形式,以帮扶政策、金融及财政支持、降费及补贴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多项物流业援企纾困政策,确保物流行业的稳定运行发展。

2022年以来我国物流行业主要政策规划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5月24日(下同)。

行业发展现状

1、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

2021年,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

从构成看,2021年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99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农产品物流总额50万亿元,增长7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25万亿元,增长402%;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108万亿元,增长102%;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74万亿元,下降10%。

2022年1-4月,社会物流总额106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

2、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仍然较高

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从结构看,运输费用90万亿元,增长158%;保管费用56万亿元,增长88%;管理费用22万亿元,增长92%。

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2022年1-4月份,社会物流总费同比增长64%,增速虽比2022年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同期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总收入。

注:中物联2022年5月25日公布的2022年1-4月的物流运行分析数据中,仅公布了社会物流总费同比增速情况。

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仍然偏高

2015-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整体来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已从2015年的157%下降至2021年的146%;但相对发达国家来看,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仍然偏高。

2022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148%。

4、物流业总收入逐年递增,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中物联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2021年我国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适应市场物流需求变化,物流供给服务保持快速增长,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2022年一季度,社会物流业总收入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

5、物流业处于较高景气水平

2021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4%,较2020年提高17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指数均位于较高景气水平,且总体水平有所提升,物流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景气指数平均为53%,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回升至559%的高点,下半年指数出现一定波动,三季度回落至513%,四季度缓中趋稳回升到532%,物流业韧性提升,实现良好开局。2022年一季度,社会物流业景气指数均值约503%。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因目前中物联和国家统计局未公布各省份物流业总额和总收入情况,故按照各省份快递业务量排名来看,金华市和广州市的快递业务量远超其他城市。2021年全年,浙江省累计快递业务量11638879万件,为我国快递业务量最多的城市;广州市排名第二,2021年快递业务量达106778312万件。进入全国快递业务量产量排行TOP10的城市还有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揭阳市、东莞市、苏州市、北京市和泉州市

2、企业竞争格局

根据中物联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物流企业50强榜单来看,2020年总物流业务收入达1358872亿元,同比增长166%;上榜的营业收入门槛值达4064亿元,同比提高359亿元。按照物流业务收入规模来看,有27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未超过100亿元,23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100亿元。

企业排名方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以262862亿元的物流收入排名榜首,厦门象屿和顺丰控股,分别以216129和151743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第二和第三位。中国外运、京东物流、中国物资储运集团、中铁物资集团、圆通速递、韵达货运、百世物流位列榜单的第四至第十位,排名前十的物流企业累计物流收入达97329713亿元,占总物流业务收入的7163%。

注:截至2022年5月30日,中物联尚未发布2022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

“十四五”期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十四五”物流行业发展趋势:持续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2022年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商品和资源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商贸、物流设施更加完善,国内外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流通业态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流通成本持续下降、效率明显提高,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显著提升等发展目标;展望2035年,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全面建成,形成覆盖全球、安全可靠、高效畅通的流通网络,流通运行效率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显著增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高效支撑,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保障。“十四五”期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2、中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2021年11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货运需求稳中有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需求快速增加。预计2021年至202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长23%,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154%,公路货运量增速放缓,铁路、民航货运量增速加快,水路货运量稳中有升,电商快递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等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聚焦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着眼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现代流通统一大市场,发展现代商贸流通和现代物流两大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快速健全我国物流体系。前瞻根据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及社会物流总收入变化趋势,对2022-2027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及社会物流总收入进行预测,初步得到至2022年末,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可达到约36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收入可达到约128万亿元;至2027年末,我国社会物流总额或将突破51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收入可达到约186万亿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2月8日上午,2021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大会在太原开幕,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参加会议,并现场见证了煤炭产业上下游企业签订74亿吨中长期合同。
本次交易会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晋能控股集团承办,以“巩固、深化、创新、提高”为主题,旨在搭建煤炭产运需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巩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创新现代化煤炭市场交易体系,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国家有关部委,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国内煤炭生产、运输、销售、消费企业,相关行业协会、机构负责人参加大会。
12月8日下午,刘国跃出席国家能源集团2021年度煤炭产运需衔接签约专场会议,现场见证了集团公司与华能集团、中煤集团、浙江能源等八家上下游客户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并与签约单位领导及代表进行了座谈。
刘国跃分析了当前煤炭市场面临的形势,围绕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破解煤电产业发展问题、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共同提升煤炭营销水平,强化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推动煤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效、合作共赢;积极创新营销方式,依靠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数字化、透明化共创共享煤炭营销新模式。二是共同加快供应链、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深化融合协同,构建煤、运、电、化协同高效联动体系,提升产业协同效率,增强全产业链活力,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效益。三是共同促进煤炭产业发展,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加强煤炭高端化、清洁化利用,优化提升清洁燃煤发电在能源供应中的保障作用,积极推动煤化工、煤制油等清洁高效产业发展,增强煤炭清洁转化利用能力,携手为实现“十四五”减排目标贡献力量。
专场会议后,刘国跃与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满慎刚举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煤炭供需合作交流了意见,希望在“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下,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层次,共同维护煤炭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更加紧密、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801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