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市政管理有什么特点?

智慧城市的市政管理有什么特点?,第1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一系列城市问题也纷至踏来:日益拥堵的交通、低效的城市管理方式、越来越少的资源、难以发挥实效的城市应急系统、远未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等。当城市面临这些挑战时,须应用新的措施来应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一、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

“新型智慧城市”的目标是建造城市的智能基础设施,这就要推进实体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主要要求在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和利用现有城市信息资源,为市民、企业和社会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这样可以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和政府行政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智能的感测、分析、整合和处理,以更加机动和灵活的方式优化城市的各个方面,使城市变得“智慧”。

新型智慧城市是从信息化和关注人的价值角度出发,综合城市发展规划、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动态整合城市信息数据资源,连接物理城市与虚拟城市,构建智慧基础没施、智慧资源管理、智慧产业和智慧运行服务相结合的框架,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信息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产业高度发达具有较强公众意识的优秀城市形态。

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重要性

1、 新型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联合国人居署《2008/2009世界城市状况:和谐城市》报告:城市已经承载了全球50%的人口……至2050年全球城市化程度将达到70%。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0%,至2050年,将超过70%。城市品尝着荣耀也咀嚼着诟病。传统的“粗放型”、“外延型”的城市发展模式越来越显示其弊端。新型智慧城市用虚拟网络引导实体网络,减少城市能源消耗,改善城市资源配置效果,减轻城市压力,优化城市生活环境使城市由“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约型”、“内涵式”模式转变,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红利,是一条优化了的城市化道路。

2、新型智慧城市将催生新的“智慧产业”

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支持。物联网建设将带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与传感、信息储存和处理等服务产业发展。美国独立市场调查研究机构曾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将要比互联网大很多,会形成一个超大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根据产业数据库显示,2008年,中国RFID产业市场规模达到658亿元,2009年达10777亿元,2010年更是大幅度增长,根据预测,至2035年前后,中国传感网络终端将达到数千亿元。这样这一产业的得到极大发展,从而促进新型智慧城市的进程。

3、新型智慧城市能实现城市管理与运营的多赢

新型智慧城市的营建能优化城市管理、降低城市运营成本。“物联网+互联网”模式能及时准确地对城市管理和社会公共安全做出响应;智慧服务深入食品、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使公共服务如影相随。智慧政府将更加强调人性化的服务,实现城市管理由“主体中心”向“客体中心”转变。新型智慧城市使信息成为城市运营的新资源,使城市政府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部应用到协同一体的平台服务的三大跨越。新型智慧城市通过整合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极大可能实现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城市运营的多赢。

三、如何把握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握好三大方面,即基础设施、应用创新、产业发晨。

1、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

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有两层含义一是网络等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要智慧。如:建设无线城市,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中心,使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像使用水、电一样方便快捷,满足人们“即需即供”的需求。二是城市道路以及路灯、给排水管网、燃气管网等市政设施需要智慧。道路能够根据干燥度决定是否自动启动洒水装置,燃气管道能够探耐压力等参数,当出现异常时自动关闭并通知维修以防爆裂。实际上,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应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纳入城市规划建设范畴。

2、“新型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

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信息传输与存储等技术,在自动智能化融合,电子政务、社会信息化三大领域开展创新应用。

在自动智能化融合过程中,目标是提高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开展工业物联网应用推广工作。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监控、产品质量溯源、企业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领域,通过进料设备、生产设备、包装设备等的联网监控,实现工业自动智能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费用,在工业企业大力推广无线网络、传感器、智能工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应用到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在建设电子政务时要体现智慧,在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领域,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变通管理、公共安全、、安防安保等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政府数据中心建设,作为承载大型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计算平台。发展政府知识管理系统,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台素质。发智慧政务系统,提高领导的决策能力,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在社会信息化领域,发展基于电子病历的智能健康服务体系和远程关爱系统。推广电子学校、虚拟教室等来促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发智能住宅、智能家居系统和智能社区。建立高度开放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相关产业

实践证明明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信息产业发达程度成正相关。即一个地方的信息产业越发达,该地方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往往越高。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要建社“新型智慧城市”,必须重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会改变城市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应对城市病,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技术和金融的创新,需要有统一的标准和完善的法规,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主导。但是发展新型智慧城市要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炒作概念,特别是要防止把新型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筐,把一些无关的东西往里面装,希望我们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相信我们通过城市的智慧的发展,我们一定会迎来一个幸福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和谐城市。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日本的 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韩国的 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 *** 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从“城在海上”向“海在城中”,一次次跃变见证着“大厦之门”越开越广阔,一场波澜壮阔的跨越之路征程由此开启。积极响应号召,推动核心业务基地“落户”岛外;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岛内外路网“更新扩建”,助力高颜值城市建设。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指引下, 厦门市 政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政工程公司)坚定与厦门城市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的决心,以“匠心·智造”理念为跨越之路贡献力量。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站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实施20周年的全新起点上,市政工程公司勇立潮头、勇毅前行,为厦门纵深推进跨岛发展,不断拓展“跨”的视野,加快“跨”的步伐,提升“跨”的能级,不负新使命书写新篇章。

跨出新天地 大力推动产业落户岛外

2015年,市政工程公司沥青搅拌站年产7万吨沥青,到2020年,搅拌站沥青产量达到50万吨。看似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是紧跟跨岛发展浪潮带来的无限机遇。2007年,市政工程公司就意识到跨岛发展的重要性,并计划在岛外建设新的生产基地。2016年,位于集美区后溪镇碗窑村的混凝土搅拌站和沥青搅拌站建设完成。

厦门市政沥青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瑞波表示,把核心业务“落户”岛外,契合厦门发展战略,也给企业带来了诸多便利。“以前,沥青搅拌站在岛内象屿保税区附近,货车运送沥青材料要经过出岛通道,较为不便。随着岛外发展,路网不断完善,在岛外建站运送材料更方便。”

不仅如此,厦门两环八射快速路网建成,也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市场发展机遇。王瑞波表示,近年来,厦门市政沥青工程有限公司积极服务两环八射提升,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新城,岛内两次市政设施大提升,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建设,产量占据厦门市场半壁江山,业务范围还辐射到了漳州等地。

跨出新技术 助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

有着红蓝相间跑道的滨海旅游浪漫线,是世界首条彩色沥青马拉松赛道,也是厦门第一条彩色沥青机动车道。仅需半个月完成的沥青铺筑作业,厦门市政沥青工程有限公司却用了半年时间进行试验,研制出好看耐用的彩色沥青“配方”。厦门市政沥青工程有限公司总工办主任姚锋介绍,早在2000年,他们就曾参与铺设厦门第一条彩色沥青路面——白鹭洲路的非机动车道。到2017年,滨海旅游浪漫线建设时,彩色沥青的使用再次提上议程。“这一次要铺设的路面是机动车道,颜色为红蓝双拼,面积近20万平方米。既要满足机动车通行要求,还要对抗高温高湿等不利因素,同时要保证高颜值效果。这样的高难度任务,没有先例可循。”姚锋说。

面对这一难题,有一种节约成本的方法,即先铺筑黑色沥青,再喷上一层彩色涂层,能大量节约成本,但这种方法很快就被否决了。“滨海旅游浪漫线代表着岛外新城的颜值,丝毫容不得马虎,一定要持久耐用、便于保养。”姚锋说。在多年研发经验基础上,通过不懈研究,厦门市政沥青工程有限公司对脱色沥青性能进行改性提升,成功研制出高性能彩色SMA沥青混合料,不仅颜值高、质量好,而且沥青冷却后即可通车,实用性强。

2007年,在仙岳路建设中,厦门市政沥青工程公司联合长安大学研发大孔隙透水沥青混合料用于道路高架桥路面铺筑,一举解决了路表雨水快速排放问题,消除了路表水膜,保证了路面抗滑阻力,提升了雨天行车安全性,同时降低了行车噪音。

同时,为全力推动低碳绿色发展,市政工程公司花费数千万元,将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建设成当时国内第一座高规格配置的全环保砼沥青站,配备沥青铣刨料再生设备,研制冷掺法再生沥青混合料,使铣刨料可作为沥青混合料的辅料回收利用,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泉厦高速公路路面提升工程项目中,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跨出新业务 串起岛内外发展联通线

近年来,市政工程公司积极推动新旧产业融合,推进绿化施工、道路管养发展,成为助力岛内外发展的重要引擎。

平整宽阔的休闲空间、低矮灌木错落有致、缤纷花卉点缀其中……今年春节前夕,由市政工程公司施工建设的后埔社小游园正式完工。这个小游园位于地铁口附近,原为一块边角绿地,仅花了10余天就“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精致的口袋公园。近年来,厦门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分公司还承接了厦门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的交通疏解工程,参与各站点周边交通道路路面硬化及配套市政设施(雨水管道)迁改等施工。

在项目检测方面,获评厦门市2020年第二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厦门市政工程研究所有限公司,在2021年成功获得了住建厅的“3+1”资质以及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CMA资质参数全覆盖。近年来,该公司参与了岛内外诸多重点工程,如新机场北部片区排水除涝工程、环东海域滨海旅游浪漫线二期景观工程、内湾大桥等工程项目的钢结构、主体结构、CCTV和桥梁荷载检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8521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