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第1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而建筑一度被认为是世界能源以及土地、矿石、木材、水等各种资源最主要的消耗源和环境污染源,因此,绿色建筑发展尤为重要。绿色建筑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场革命,对人们理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及行业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经过20余年的发展,绿色建筑充分吸纳了节能、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理念,内涵日趋丰富成熟。

建筑能耗大

水泥、砂子、水、钢材是建筑行业的主要原材料,每年这些原材料的消耗量非常巨大。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40%的能源消耗和21%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于建筑业。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因此,探索并建立可持续的建筑业发展模式具有较大意义,绿色建筑发展需求非常大。

城镇化脚步加快给建筑节能带来挑战

此外,随着全球的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中国的城镇化也在进一步推进。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镇化水平超过了60%,达到6060%。不过离发达国家的75%仍有一段距离。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建筑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需求也给中国建筑节能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年增超3000个

我国自2006年形成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并从2008年正式开展标识评价。尽管初期发展较为缓慢,但近年来,随着各地绿色建筑标识评价陆续展开,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增长迅速。据住建部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累计有近14000个建筑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2018年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建筑项目3556个,占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比例达到25%左右。

政策不断推动产业发展

作为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建筑节能非常重要,因此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根据2017年出台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将比2015年提升20%,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比重将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重将超40%……2019年11月,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在新能源大类中,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列入第一类鼓励类中。

此外,多个省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2018年7月,广东省发布《绿色建筑量质齐升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广东省城镇民用建筑新建成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成总面积比例达到60%。2019年1月山东出台《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表示研究开发绿色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发生的费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2020年3月15日,济南发布《关于促进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发展十条政策》,明确对符合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按济南市奖励标准给予建设单位1:1的配套奖励。政策春风不断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低水平、资源浪费的劳动密集型的建筑业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建筑行业转型势在必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向:

方向一:智能化建筑

在“互联网+”浪潮下,建筑行业出现一个新词——智能建筑。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BIM(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都可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而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进而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方向二:现代化建筑工业转型3D打印是绝对不能缺席的“狠”角色

除了自动化设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筑行业转型,还有一个“狠”角色是不能忽略,它就是3D打印。

从技术角度讲,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一栋实体房屋有两种方式:一是打印出各房屋部件再进行后期组装;二是直接打印出成型房屋,后期仅需按要求安装门窗等即可。


方向三: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


诸如存在一定危险性和困难性的工程,无人机的存在显然成为了建筑工作者的福音。建筑专家认为,能飞行的机器比传统建筑机器有很多优势,尤其是,他们能到达空间任何一点并能飞进或环绕任何已有的物体。

建筑行业转型对个人和企业得影响

随着建筑市场的变化,建筑师也会逐渐的和住户直接接触,及时了解终端的需求,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将其实现。这使建筑师就需要具备精通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了。最终,这种模式终将取代规模化复制的模式,同时也为大量的建筑师提供巨大的市场和生存空间。

不管建筑行业怎么发展,对于企业来说,项目工程的质量上去了,口碑就上来了,自然会在这个领域实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否则将会被这个行业淘汰!


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好处是多方面的,建筑施工企业使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转型可以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虽然看到行业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却对数字化转型实施仍然感到困难和困惑,主要体现在:

一是转型成本高、看不清价值”不愿转”。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在项目建造全过程中加大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等新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应用,以及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现场应用。技术装备、 科技 创新投入的增加,特别是某些场景的数字化不能带来直接的价值增值,缺乏相应的投入产出合理分配机制配套支持,难以形成企业主动转型的市场内在动力。
二是转型目标不明确,心里没底“不敢转”。数字化转型对基础性的信息技术和建筑工业化的水平具有较高要求;同时企业需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市场需求、资源优势,从管理架构、业务流程、供应链条、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重新规划并落地执行。这对建筑施工企业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目标、推进节奏等组织管理行为提出挑战,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三是缺少成功经验,想转型但“不会转”。2020年国家出台的系列政策落地生效形成生产力尚需时日,截止目前全国缺少成功的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做指引。在当前“新冠疫情”时期严重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在保生存的同时进行数字化 探索 创新,“不会转”必然成为“拦路虎”。

数字化的本质是什么?从本质来看,数字化最擅长的就是运算决策。在基于数据形成算法、用算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上,建筑行业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崇尚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该做什么?
施工企业的数字化没有“万金油”式的方法,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改变了原有的业务架构,传统企业要思考全新价值链下的自身定位。企业应该提前了解全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扬长避短,判断自身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在新环境下创造价值,这也将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比如行业巨头,特别是大规模、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可以考虑投入以数据驱动的建筑全生命期服务;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可以率先尝试为业主方提供数据服务,提升其全新的行业竞争力。

企业的数字化该如何做?
在回答企业数字化该如何做之前,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来思考。数字化转型不是孤立的某些流程的改变或是局部的组织的调整,而是必须在整个企业的层面,包括流程、人才、组织、文化和制度等方面都做出有计划的、系统性的重大调整。
施工企业的数字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项目管理的转型升级,即BIM(建筑信息模型)和智慧工地完成整合。第二个阶段是企业运营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管理一体化。第三个阶段要实现的是产业协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生态数字化。

迈道 科技 在基于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总目标的大背景下,以数据作为企业数字化的关键要素,采用云原生架构,云端分布式系统部署,容器化运行,微场景应用,一体化运营管理。搭建起一体化、集约化、开放包容的系统平台。通过数据中台将物联网将智能设备数据,信息化工具获取到的市场数据、行业数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数据等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实现端到端的数据共享。实现企业决策智能化、管理流程化、生产自动化。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辅助信息,减轻管理的工作负担,提高领导的决策效率。

在项目管理数字化方面运用“互联网+智慧监管”创新模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监管部门、参建单位、工地现场”三级管理体系,利用大数据、IOT、智能互联等数字技术,研发的“数字化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工地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科学化监管,有效提升了在建工地的监管水平。

“企业管理数字化建设是系统性的工程,其数字化,要有一体化数字管理系统建设战略规划,最终目标是打造系统化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对企业数字化进行战略规划,以企业一体化数字化管理进行顶层设计,,遵循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急用先行、边建边用、渐进完善的一个建设思路。”技术架构既能满足当前数字化管理需要,又能兼顾未来管理和应用的d性升级。迈道 科技 强调从目前来看,面对转型难题,向懂行业、有技术,可以为系统性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的数字化转型专业公司寻求助力,将是绝大多数央企建筑企业的重要选择。

迈道 科技 国内领先的大安全产业数字化服务商,核心业务覆盖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 旅游 等。研发中心围绕大安全产业数字化服务,建立起完整的产业数字化服务体系,具备产品、系统、工程、运营全系列设计和实施交付能力。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针对安全生产的全周期、全层级、全业务、全场景的监督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55376亿元

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的市场需求主要由新建建筑智能化技术应用和既有建筑智能化改造两部分组成。新增建筑面积对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市场需求影响较大,占据了市场的主要需求。

在存量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我国每年约3%(平均改造周期30年)的住宅以及6%(平均改造周期15年)的工业、公共建筑会进行智能化改造,按住宅每平米80元、公建150元的平均改造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建筑智能化改造市场规模为235655亿元。

在新增智能建筑规模测算方面,随着建筑智能的提升,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增建筑中的比例从2012年的25%提升至40%左右。以住建部公布的房屋竣工面积为基数,按照前瞻调研的智能化建筑平均新建成本,以住宅150元/平方米,厂房仓库250元/平方米,办公商业服务用房350元/平方米的建筑智能化成本计算,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新建市场规模为3181亿元。

综上所述,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总市场规模为55376亿元,且未来,随着行业市场的需求增长,智能改造成本的上升,行业市场规模还会逐渐增大。

行业发展潜力大,市场占比逐步提升

当前,智能建筑行业在我国尚处于成长期,行业发展潜力大。2018年,我国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40%,仍远低于美、日等成熟智能建筑市场的占比,前瞻预计未来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仍将保持每年3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速度,到2024年,我国智能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有望逼近558%。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894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