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期【听课记录】

第1034期【听课记录】,第1张

主讲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家尧

记录人:高平六中  郭霞

(一)概念界定

1单元

      崔允漷教授曾经这么说,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

      现有教科书中的单元,譬如语文教材中的一个单元通常是一个主题下的几篇课文。如果这几篇课文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任务”来驱动,没能组成一个围绕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的完整的学习事件,那它就不是我们所讲的单元的概念。确切的说呢,那只是内容单位,而不是学习单位。

      原有教材的单元好比一个个独立的钢筋、水泥等建材单位,而学习单元呢则好比我们的住房“单元”, 一幢有几个单元组成的这一个建筑,就好比一个由几个单元组成的学习期课程(也可叫模块)。一个建筑单元有屋顶、户型、楼层、楼梯、钢筋、水泥、门窗等组成,依次可以类比一个学习单位由素养、目标、课时、情境、任务、知识点等组成。单元就是将这些要素按照某种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2“大”单元

      “大”不是指内容之多、之大,而是指格局之大、视野之大,是将单元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用“大”的观念、项目、任务、问题来统率单元的要素,使之成为一个结构化的内容。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将单元视作一堆零碎的知识点或散的篇章的组合。

      例如,八年级上册的新闻单元,选文涉及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评论等,总体由三个探究性的任务来构建——新闻的阅读、新闻素材的收集、新闻的写作,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有逻辑联系的,内在关系非常紧密的体系。这样的单元,才真的叫做“大”单元。

3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就是以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大问题来统率单元教学,使之结构化,从而实现单元的整体目标,更好地达成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大单元教学,就是打破传统的单篇独立教学的范式,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单元内各部分内容、学习资源的梳理与整合,以语文大观念为核心,以结构化的任务、项目、问题为牵引,通过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二)为什么要倡导大单元教学?

      第一,这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核心素养,为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情感价值观。它具有三个特质:其一,人本性。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其二,迁移与适应。核心素养强调学习结果的可迁移性与对复杂情境的适应性。其三,跨学科性。相较于能力,核心素养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特点并体现学科特性的学科理解或思维,才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

      第二,可以解决现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教材主要是以篇为单位来组元的,课文教学、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彼此相互独立,如果不加以整合,建构起严谨的内在逻辑,极容易走向散乱。可以尝试建立语文学习任务群。即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三,提升有效时间内的教学效益。

      当前教学设计的通常是以“课时”为单位,“时间决定学习”,每课有相对固定的课时,有相对固定的学习流程,导致课时冗余或课时不足。而在大单元下的这个学习,是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实行“学习决定时间”。根据学习的任务、项目、问题来确立课时的多少。

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篇目《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
(一)对写作的重新认识

      在美国,一种口号是学生需要学习写作,另一种口号是学生需要“通过写作来学习”。对许多教师来说,后者已经取代了前者,他们认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努力发现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写作是一个自我发现、自我认识,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过程。

        荣维东在《重构写作课程的概念、类型和内容体系》中言明,在课程标准中,学习性写作、实用类写作、文学类写作基本呈现倒三角分布,2017年版课标中传统写作概念和类型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由应试写作向学习性写作、认知写作、应用性写作、思辨写作、学术性写作转变。

        李卫东在《论“全写作”课程的构建》中提出全样态:让写作作为语篇来表达,笔记、提要、评论、调查报告、小论文与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章,已经不能被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分法所涵盖。

(二)写作与单元的关系

      写作是有机镶嵌于单元之中的,与单元的其他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有形式方面的,也有内容方面的。“读”“写”“做”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读中有写,写中有读;做中有写,写中有做。

        写作不仅涉及写作技巧,而且也涉及写作内容,除了笔记、提要、评论、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语篇之外,如说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中的写作,都更加关注写作内容。统编教材的大写作,主要是关注形式,关注写作技巧,对写作内容的关注很有限。

        写作教学必须纳入大单元整体框架类来思考,纳入单元大观念、大任务、大项目、大问题之中来设计写作活动。正如刘卫东老师所说,抛掉统编教材的单元学习情境、大观念和核心任务,去另立所谓的写作序列,则易把写作悬隔于“孤岛”之上,走上“阅读+写作”的机械训练的老路。

(三)大单元写作范例

        根据大单元的情况,我把它归为三类:大概念写作、大项目写作、大任务写作。

(一)大概念写作

        大概念写作,就是以语文写作大概念为核心,通过在阅读中对这一个大观念的理解、抽象,在写作中对大观念的实践迁移,从而掌握写作知识,提升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一句话来表述,大概念写作就是基于技巧的写作。

(二)大项目写作

        大项目写作,指的是围绕一个项目,通过一系列“读”“做”“写”的实践活动,以达成项目,实现写作素养提升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同于大概念写作关注写作技巧和知识,大项目写作特别突出写作的活动。例如,八上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就是一个典型的大项目写作。

      大项目写作主要包括两类。

1专题研究型写作。

      如八上第六单元可设计写作《生命的应然状态》。具体设计如下:

 

      再如,就七下第一单元邓稼先、闻一多、鲁迅等为人,设计《与先生同行》的主题活动。具体设计如下:

        此外,还可以进行名著小论文的写作。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就人生的,是信仰;《简·爱》:什么是有尊严的爱;《西游记》:如何走向成功……

2综合性学习型写作

        例如,开展综合性学习《人无信不立》。搜集诚信格言、典故、名人逸事,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撰写诚信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

(三)大任务写作

        大任务写作,是以真实生活中的情境性的写作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情境。

1活动·探究单元的写作(部分)

        例如:八上新闻单元

        大任务:学校要举办运动会,让我们班负责撰写新闻稿,要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报道。提示:可报道运动会的组织、精彩瞬间、人物特写、典型人物的事迹……

        核心任务:

        ·新闻阅读:阅读几篇新闻,把握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的体式特质;

      ·新闻采访:根据写作的目的,就学校运动会的某一方面进行采访,选定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

        ·新闻写作:将采访的内容,写成合适的新闻。

2基于交际的情境写作

        其一,是说明类情境写作。

        例如: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

        教材: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改造:奶奶不知道怎么用微信,请你给她写一个说明书,教她学会使用。提示:a内容要包括微信的一些主要功能,老年人可能要用到的;b要采用合适的说明顺序;c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

      其二,是劝说类情境写作。

      例如: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心里话要说,却没有机会说出来?这一次,就让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一吐为快吧!例如,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 *** 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在把我当小孩子看;对邻居叔叔说,谢谢您多年来对我们家真诚的帮助;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总之,敞开心扉,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说心里话,就一定要真实,要说出内心的想法。写完后可以读给对方听,再根据别人意见改一改。

        其三,其他类情境写作。

                  教学案例

        基于大单元的写作实现了写作与单元内容的有机整合。

        基于大单元的写作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并重。

        基于大单元的写作使写作走向真实,更加贴近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903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