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越来越普及了,它在电动汽车的哪些环节能够得到应用?

物联网越来越普及了,它在电动汽车的哪些环节能够得到应用?,第1张

我认为在电动汽车领域,物联网可以运用到以下几个环节:

1应用于制造环节

虽然国内所生产的电动汽车零件具有较大容量、高效率的高电压锂离子蓄电池,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受限,所生产出来的高电压锂离子蓄电池的一致性不足,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的电动汽车零件生产商就可以引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管理相对应的产品,从而提高生产的一致性,实现全面的自动化生产运作。

例如可以在进行电动汽车零件以及整车制作过程当中,给原材料植入原材料自身信息的EPC 标签,通过这种标签就可以查询到材料的基本信息,就算原材料被加工成各种汽车部件,标签也不会消失,自然而然制造的信息也就不会消失。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生产线所有的工作点设置专门的识读器,对重要零部件的生产进行实时的监控,与此同时还能够将原材料的各种信息及时传送到数据中心进行统一的梳理和存储,通过一系列 *** 作车辆即使到达消费者手里,人们也可以通过信息对车辆生产的各个过程进行源头追溯,从而也就保障了汽车生产商所生产出来电动汽车的整体质量。

2应用于售后环节中

汽车生产商将已经生产完成的汽车通过物流运输等方式运输的各地的经销商处,在整个运输和销售过程当中,经销网点和物流信息都将会被纳入到车辆的EPC 标签当中,经销商所销售出的车辆也会将购买者的信息一同录入到车辆的EPC 标签当中,之后这些信息就会被传送到电动汽车制造厂商的数据库当中,制造厂商再将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将所有车辆以及车辆当中的所有信息进行集中,进而汇总成电动汽车车辆信息系统。

3应用于充电环节

充电问题是一直围绕着电动汽车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但是在未来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可以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智能电网系统和传统电网系统的区别就是智能电网系统比传统电网加了物联网技术。

除此之外,智能电网系统还拥有更加先进的电力技术和设施,从而保证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实时的监测,进而可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管理。如果纯电动汽车想要进行充电工作,智能充电设施可以通过延时充电等功能来对电力进行 *** 作。例如在夜晚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那么将会缓解白天的电网压力,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电能的使用效率,增加电网系统的节能效果。未来如若电动汽车占据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那么就可以在电动汽车上装置移动储能设施,对电网进行随时的电能会输工作,从而降低城市和国家的用电压力,节约电力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5G为车联网发展提供支撑

作为车联网信息的发送端、接收端和中继节点,消息传递过程必须保证私密性、安全性和高数据传输率,通信具有严格的时延限制。目前,研究的车联网通信数据的密集使用以及频繁交换,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然而,受无线通信技术的限制(如带宽、速度和域名等),通信时延达不到毫秒级,不能支持安全互联需求。5G
高/超高密集度组网、低的设备能量消耗大幅地减小信令开销,解决了带宽和时延相关问题,且 5G 的时延达到了毫秒级,可以通过网络切片等创新技术,提供低至 1ms
端到端时延和高至 10Gbps 峰值速率,满足了低延时和高可靠性需求,成为车联网发展的最大突破口。

智能汽车和驾驶是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新兴技术,智能驾驶在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及车辆利用率、降低运营费用等方面具有巨大潜能,已成为未来 5G
网络很重要的新业务场景。根据不同的自动化驾驶等级,要求的E2E 传输时延也不尽相同,智能驾驶对 5G
网络的传输时延、可靠性、速率要求均非常高,而在智能驾驶场景下,5G 网络覆盖受道路、车辆本身、车辆速度等众多因素影响,需要更加精细的场景化规划解决方案。

车联网发展阶段,规模有望接近万亿规模

车联网发展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当前正处于第二阶段——智能网联汽车阶段。车联网的发展从最早期的车载信息开始,车辆具备基本的联网能力;在当前的智能网联阶段,通过
V2X 技术,车路开始协同;到了未来的智慧出行阶段,车路协同在智能交通和高级自动驾驶中广泛应用,不可或缺。

得益于政策和大行业的发展,车联网行业快速渗透,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 Gartner 统计数据,预计 2020 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将达 70
亿,高速领域占据物联网连接总数的 10%,而车联网是目前高速场景中具有明确发展方向和市场的领域,将在高速领域发展初期占据大部分份额。

根据华为预测,车联网是物联网高速领域内行业成熟度最高并且连接数量最多的领域,预计 2020 年,中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达到 6000
万规模。另外,根据中国联通数据显示,预计 2020 年,全球 V2X 市场将突破 6500 亿元,中国 V2X用户将超过 6000 万,渗透率超过
20%,市场规模超过 2000 亿。而位于车联网整个产业链上的服务商、服务提供商、硬件商、通信运营商分别占有61%、12%、17%和 10%的市场份额。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车联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9247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