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个屏幕好点的手机,什么推荐的吗?

想换个屏幕好点的手机,什么推荐的吗?,第1张

屏幕好点的手机基本定位为影音娱乐手机,作为一名资深数码爱好者,推荐楼主入手我手持的这款OPPO Reno 8,3000左右的价位性价比高,性能很好,非常符合您的需求。一起看看基本的配置情况。

OPPO Reno8 Pro

OPPO Reno8 Pro是OPPO公司于2022年5月23日发布的手机,于2022年6月11日正式开售。OPPO Reno8 Pro骁龙7 Gen1处理器;前置3200万像素摄像头,后置5000万像素大底主摄+800万超广角摄像头+200万微距摄像头;内置4500毫安时容量电池。 

      一:外观特色

颜色参数

OPPO Reno8 Pro配有邂逅蓝、夜游黑、微醺三种颜色。

机身设计

OPPO Reno8 Pro摄像头模组从机体中自然生长,凝固在手机背面,一体成型没有断点;中框采用航空级金属材质,采用25D微弧设计。

二:影像

OPPO Reno8 Pro拥有自研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芯片,并搭配旗舰人像镜头和OPPO独有的人像算法矩阵,形成较专业的双芯人像摄影系统,打造细节较清晰、色彩较真实的拍摄效果;拥有18万亿次/秒的AI降噪能力,降低噪点与偏色,较大提升夜景视频纯净度;其还拥有最高20比特HDR的计算能力,可以呈现较宽广的动态范围,亮部不过曝,暗部也保留了较多的细节,人脸逆光也较清晰,且保留较多肤质细节,肤色还原较自然。

三:充电

OPPO Reno8 Pro拥有80瓦超级闪充,可10分钟将4500毫安时的电池充至45%,31分钟充至100%;配备有电池健康引擎,电池充放电循环1600次,电池寿命长;还有智能五芯防护系统和全方位保护充电系统。

四:散热

OPPO Reno8 Pro配备了3D恒冷中央散热系统,VC均热冷凝板面积相比前代提升25倍,无论是拍摄还是游戏都能保持合理温控,确保手机性能的深度释放。

五:全场景NFC

OPPO Reno8 Pro搭载全场景NFC功能,支持公交卡、门禁卡、yhk、身份z、车钥匙等使用场景。

OPPO Reno8 Pro和OPPO Reno7 Pro的区别对比:


1、屏幕

OPPO Reno8 Pro正面搭载了一块662英寸三星AMOLED(E4)挖孔屏,分辨率为2400x1080,像素密度达到了397ppi,比较清晰细腻。支持120Hz高刷新率,高刷流畅体验很不错。色彩方面,覆盖1670万色(8bit)+ 生动模式97% DCI-P3+ 柔和模式100% sRGB,拥有500nits全局默认最高亮度+800nits全局激发最高亮度+1300nits局部峰值最高亮度,显示效果相当出众。表面覆盖了比较抗摔耐刮的康宁第五代大猩猩玻璃。

OPPO Reno7 Pro采用的是655英寸的AMOLED柔性屏,分辨率为1080P,像素密度有402dpi,精细度还行。支持90Hz刷新率,最高触控采样率达到180Hz,中规中矩。拥有500nits典型值,阳光下最高可达 800nits(典型值),显示HDR及HDR10+内容时,最高支持920nits。覆盖1670万色 ,生动模式:9760% NTSC,9994% DCI-P3 柔和模式:72% NTSC,100% sRGB。

小结:OPPO Reno8 Pro的屏幕在高刷体验、最高亮度和色彩方面相比OPPO Reno7 Pro的屏幕拥有明显优势,实际体验也要更胜一筹。


2、电池续航

OPPO Reno8 Pro内置了一块双电芯4500mAh电池,这个容量放到现在的安卓手机阵营中并不算高,由于所采用的处理器功耗控制比较优秀,所以整体续航表现并不差。OPPO Reno8 Pro只支持有线快充方案,充电功率为80w,只需30分钟左右就能完全充满电,速度相当快。

OPPO Reno7 Pro同样内置了一块4500mAh电池,这个容量放在安卓手机中并不高,续航表现相对一般。OPPO Reno7 Pro同样只支持有线快充方案,充电功率为65w,30多分钟就能完全充满电,速度还可以。

小结:两款手机的电池容量完全相同,虽然处理器型号不一样,但整体续航表现并没有太明显差距。OPPO Reno8 Pro的充电功率更高,充电速度略胜一筹。


3、相机

OPPO Reno8 Pro拥有三颗后置摄像头,规格分别为5000万像素主镜头+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200万像素微距镜头。后置主摄采用旗舰手机标配的索尼IMX766传感器,最高支持4K@30fps视频录制。主摄和广角的拍摄表现很不错。前置摄像头为3200万像素的索尼IMX709传感器,搭配优秀的算法,搭配MariSilicon X影像芯片,可以拍摄出很出众的人像自拍照片。

OPPO Reno7 Pro同样拥有三颗后置摄像头,规格分别为5000万像素主镜头+8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200万像素微距镜头。后置主摄同样为索尼IMX766传感器。前置摄像头同样为3200万像素的索尼IMX709传感器,搭配优秀的算法,可以拍摄出很出众的人像自拍照片。

小结:两款手机的影像规格完全相同,采用的算法也没有明显差异,只不过OPPO Reno8 Pro搭载了最新的MariSilicon X影像芯片,而OPPO Reno7 Pro并没有。有这枚芯片作为辅助,OPPO Reno8 Pro的实际拍照表现更胜一筹。

综合来看,最新OPPO Reno8 Pro各方面都有了不小的升级,全面领先上一代机型。



总结:OPPO Reno8 Pro是市面上用户数量和好评数量都非常多的一款产品,其使用体验非常好,性价比极高,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用户选择来满足办公、家用或者娱乐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屏幕表现也是不逊于一众旗舰机型,非常不错,此外颜值出众,手感极好,看视频玩游戏的画面也非常清晰流畅,拍照效果也是万里挑一,整机没有明显的短板,楼主选择这款手机不会错的。

新年伊始,折叠屏手机消息不断,继苹果可折叠屏幕原型曝光后,华为又新增有关折叠屏的专利信息,小米、OPPO、vivo等各大厂商的折叠屏手机有关专利和概念机也相继曝光。自智能机取代功能机以来,手机便一直停留在直板形态,直到这两年兴起折叠屏,但尽管折叠屏手机吸睛无数,苦于价格偏高、携带不便等原因,始终没能走出“小众市场”,随着如今大批厂商的介入和技术的成熟,折叠屏手机或许将迎来全民时代。

消息不断

目前,主流手机厂商只有三星和华为推出几款折叠屏手机,苹果、小米、OPPO和vivo还未正式发布这类产品,但都有相关产品信息的流出。

近日,网上出现了疑似中国网友在地铁里使用小米折叠屏手机的真机。从可以看出,该款折叠手机使用的系统界面是小米的MIUI 12系统,因此网友纷纷猜测该机是小米的折叠屏手机。由于其机身带有较厚保护壳,因此看不出来机身外观以及整体厚度。不过,从屏幕中间的折痕不难看出,这部手机采用了内折方案。

早在2019年1月23日,小米总裁林斌便在微博上展示了小米折叠工程机,折叠后的中间部分可以作为手机使用,系统会在手机折叠后自动适配屏幕。不过,林斌所演示的这台折叠屏手机并未量产商用。

还有报道称,苹果公司已经开发出用于内部测试的可折叠屏幕原型,但尚未最终确定推出可折叠iPhone的计划。知情人士说,这项开发工作并未超出显示屏的范围,这意味着苹果公司尚未在其实验室中拥有完整的手机原型。 苹果公司在内部讨论了许多可折叠的屏幕尺寸,其中包括手机展开后与iPhone 12 Pro Max上67英寸显示屏类似的尺寸。当前的可折叠手机屏幕尺寸为6英寸到8英寸不等。

而OPPO早在去年10月举办的未来 科技 大会上,就展示了一款名为“OPPO X 2021 卷轴屏概念机”的折叠屏手机,该机与普通的折叠屏手机不同,其并不是简单“内折”或者“外折”来实现大小屏的转换,而是采用了左右伸缩的形式呈现。最近,该品牌又有一款全新的折叠屏手机被曝光,据微博某数码博主透露,OPPO这款折叠屏新机采用了四折叠方案,可以通过上下折叠展开的方式实现屏幕大小的转变。

vivo此前被外媒曝光了一份去年2月向世界知识产权局提交的折叠屏智能手机专利文件。根据专利图所示,vivo的这款折叠屏手机折叠方式采用了类似三星Galaxy Fold系列的横向折叠,设备展开后为一块宽大的平板电脑大小的屏幕,而柔性屏幕位于设备内部,能够起到对屏幕的保护作用。

形态多样

近两年,手机形态的创新相对比较活跃,其中,折叠屏是真正付诸实践的一类产品,而在2019年,小米还推出了一款环绕屏的手机,但迄今为止,这款产品还没有真正上市。因此,当前突破了直板机型的手机形态,其实只有折叠屏一种。

虽然都是折叠屏,手机形态却多种多样,且厂商还在开发更多形态。

三星系的两款旗舰折叠产品Galaxy Fold、Galaxy Z Fold2和W20、W21都采用了内折的折叠方式,Samsung Galaxy Z Flip采用的是上下翻折的方式;华为两款折叠屏手机Mate X和Mate Xs都采用了外折的折叠方式;摩托罗拉Razr 5G则是上下翻折;柔宇 科技 的FlexPai和FlexPai 2都是内折。

总体来说,目前市面上的折叠屏产品有三种形态:内折、外折和上下翻折。那么,未来哪种折叠方式才是消费者最为接受的形态呢?

通信专家马继华认为,折叠屏手机现在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需要平衡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跟技术实现的可行性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前,很多企业实际上受限于技术能力,选择外折或者干脆弯曲的方式。

“随着未来技术的完善,我觉得主要的折叠屏手机会像翻书一样,选择所谓的内折方式,从而使大家的阅读习惯更符合未来的使用。当然,折叠方式主要需要符合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人写字、看书一样,有的人从左向右写,有的人从右向左写,有的竖写,有的横写,而且将来异形的终端也会多起来,边上折叠、部分折叠,甚至卷起来都有可能。”马继华说。

而在产经观察家丁少将看来,折叠屏手机的对折方式虽然在细节上有差别,但基本遵循两种逻辑:一种是将收纳尺寸变小,从而在收纳时占据更小空间,突出便携性的进步;另一种是将使用尺寸变大,可以提供更大的视野和 *** 作界面,从而在具体使用时提供更好体验。

“就我个人的感觉,一方面,两种产品各有优势,对于场景和用户的适用性不同;另一方面,折叠屏还在导入期,现在整体还不成熟,未来还会有更多变化,我们只需要继续见证,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做出选择。我认为,折叠屏进入成熟的理想状态至少是,在常见的智能手机尺寸基础上,既能一定程度上‘变小’,也能‘变大’,满足多重需求。当然,这应该还需要一定时间。”丁少将说。

加速普及

根据IHS预测,2025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攀升至5340万部,IDC则预计,到2023年,国内折叠屏产品出货量将超过100万部,也就是说,折叠屏手机近几年将加速普及。

但现在看来,折叠屏手机仍然属于小众产品,由北京商报家电数码周刊推出的“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大调查”结果显示,40%受调查者认为,折叠屏手机价格太贵,23%、19%、18%的受调查者则分别认为体验感不好、技术不成熟和携带不方便。

另外,折叠屏手机的核心技术在于可折叠屏幕、铰链及 *** 作系统,折叠屏铰链使用100余个零部件,具有复杂度高、折叠寿命要求高、产品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因此技术压力非常大,很多融合或者匹配的技术还不具备,尚且存在疑问。

“我个人对折叠屏的长远未来持乐观态度,折叠屏技术并不是不能成为未来手机的标配,那个时候,可能已经不会再有人提‘折叠屏手机’,因为它就是产品常见形态的一种。”丁少将指出,原因是,一方面用户对于多设备的“融合”是有现实需求的,另一方面,“屏联万物”的时代在开启,任何场景都需要屏幕的能力。同时,他还认为,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屏幕形态的“手机”产品出现,那才是 科技 发展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真正体现。

马继华则表示,折叠屏这种形态肯定要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至少会改变目前受众极小的局面,比如说未来百分之二三十、百分之四五十的人会用折叠屏,但是要让所有的人都用上这种手机还为 时尚 早,或者说不太现实,当价格满足了大家的要求,就会流行起来的。“未来人们对大屏的需求越来越大,却没有降低便捷的要求,那就只能靠折叠屏来解决,所以折叠屏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5G基站加速布局,为5G手机打下基础

5G比4G拥有更快的下载速度,可以推动车联网、物联网、VR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但需要更强大的基站作为基础。

发展5G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2019年,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了5G商用牌照,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新建5G基站数量将在2020年底达到60万个,前瞻预计我国2026年新建5G基站数量将达到44万座。

苹果出货量领涨全球

2020年苹果秋季发布会,苹果发布了其第一台5G手机,有望带动当期全球10亿的手机存量换机。第四季度,苹果手机出货量达9010万台,同比上涨222%。第二、三名分别为三星、小米,2020年第四季度分别售出7390万和4330万台,同比分别上涨62%和32%。

2020年全年,苹果出货量第一,销量达267亿台,较去年同期下降98%,主要系受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影响。全球销量第二、三名分别为三星及小米,销量分别达206亿台和189亿台,前者较去年同期上涨79%,后者同比下降215%。

2021年,中国基本摆脱疫情的负担,3月手机出货量达36094万部,同比增长659%;第一季度销量达97973万部,同比增长一倍。

前瞻认为,全球手机销量在疫情影响下同比增长59%,2020年仍迎来了换机潮。

5G手机出货量大增,中国市场成为“主战场”

据《IDC全球智能手机跟踪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将达到24亿台,其中,中国市场该类型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6亿台,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将持续占领全球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2019年,5G手机开始崭露头角,7月份5G手机销量仅占总出货量的02%。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1年3月份,国内5G手机出货量达27498万台,占总销量的762%,短短不到两年时间,5G新机占比几乎快达100%。

未来两年5G手机销量将持续攀升

随着5G手机行业竞争逐渐激烈、价格不断探底,预计未来两年手机出货量将持续攀升,前瞻预计2023年手机销量将再次遇到瓶颈,5G手机销量或有所下滑。

前瞻按照2020年全球手机销量1292亿台、2021-2022年手机出货量增速为4%、2023-2026年手机出货量增速为-5%计算,前瞻预测2026年全球手机销量将达到1138亿。

那肯定是华为刚出的matex了,Mate X的OLED显示屏是塑料的,并不像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那样是玻璃材质。这将是未来所有可折叠设备不可避免的特点。然而,塑料材质表面并没有给记者带来任何麻烦或担忧。

3月29日,在2021川渝媒体见面会上,BOE(京东方)首次披露其在西南地区总体战略布局,即构筑成都、绵阳、重庆三地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包括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1个研发中心、2个智慧系统创新中心、1个数字医院等,累计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助力打造西南万亿级产值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带。近年来,BOE(京东方)依托其雄厚的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制造能力及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能力等核心优势,不断从业务布局、运营管理体系、企业规模、品牌形象等四个维度进行全面升级,并确立了“1+4+N”航母事业群的全新业务矩阵,向着构建物联网创新生态的目标稳步迈进。

BOE(京东方)执行副总裁、显示事业首席执行官高文宝

BOE(京东方)执行副总裁、显示事业首席执行官高文宝在本次活动上表示:“过去BOE(京东方)从0到1铸就了一条全球顶级显示之路;当前,BOE(京东方)秉承“芯屏气/器和”的坚持,正用技术创新融合培育富饶的物联生态“沃土”;未来,BOE(京东方)将在全球用户心中树立一座“BOE即物联”的丰碑。”

四大变革助力二次腾飞 “1+4 +N 航母事业群全线迸发

显示在物联时代是信息交互不可或缺的“枢纽”,作为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BOE(京东方)的显示屏总体出货量及五大主流应用出货量均持续稳居全球前列(调研机构Omdia数据),全球每四块显示屏中就有一块来自BOE(京东方),为其从显示领域迈向物联网全域奠定了先发优势。2020年BOE(京东方)实现业绩逆市增长,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将超过150%。与此同时,BOE(京东方)还全面落实“四大变革”,开创物联网时代企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业务布局上,BOE(京东方)从以显示与传感事业为主体转变为以半导体显示事业为核心,Mini LED、传感器及解决方案、智慧系统创新、智慧医工等事业融合发展的“1+4+N”航母事业群,并向智慧车联、智慧零售、智慧金融、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数字艺术等各个物联网细分领域拓展。

品牌形象上,从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转变为全球物联网创新企业,推动品牌价值飞速增长。2020年首次跻身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并连续登上2020年全球最有价值 科技 品牌100强、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同时还获评了新财富最佳上市公司。

运营管理体系上,从矩阵式管控管理转变为适配物联网转型战略的“三横三纵”组织运营体系。建立起有力支援业务发展、敏捷响应、高效协同的组织机制和流程管理体系。

企业规模上,随着物联网战略的全面实施,BOE(京东方)正在从千亿人民币向千亿美金营收全面迈进。

技术底蕴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融合发展新引擎

多年来,BOE(京东方)始终保持“对技术的尊重和对创新的坚持”,无论企业经营情况如何,始终将较高比例的营收投入研发,确保技术持续引领产业发展。作为一家全球性 科技 公司,BOE(京东方)累计可使用专利超7万件,PCT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排名第七位,连续5年进入全球TOP10,这些成就进一步佐证了BOE(京东方)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力。

当前,BOE(京东方)已全线布局一系列行业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在TFT-LCD(液晶显示)方面,通过搭载独有的ADS Pro超硬屏技术,形成超广视角、超高色域、超高刷新率等优势,在行业中首屈一指;在OLED(柔性显示)方面,BOE(京东方)柔性AMOLED显示屏出货量位居国内前列、全球第二。实现360 内外双向弯折,以及业内微小内折半径1mm的柔性折叠屏,获得全球多家头部客户的采用和青睐;在Mini LED方面,由BOE(京东方)自主研发的Micro LED显示产品创新采用玻璃基主动式驱动方式,具有无屏闪、低功耗、亮度均一、高效驱动、 健康 护眼等优势。

在显示技术优势基础上,BOE(京东方)正全面构建“软硬融合+智能物联”的技术体系,一方面打造多元化的软硬融合智能终端产品体系,加强软件平台应用创新和集成能力;另一方面,形成了行业领先的AIoT技术优势。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已提炼和沉淀出40余项AI关键能力,正在全面向细分行业渗透、落地。截止目前,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算法领域,BOE(京东方)荣获8项算法冠军,25项技术位列世界Top10。

近年来,BOE(京东方)智慧创新事业不断取得快速突破,并在多个重大活动及重大项目中大放异彩:光影技术解决方案亮相天安门广场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参与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8K+5G超高清直播,为全国1500家银行网点提供智慧金融解决方案,为全球超过61个国家的2万余家门店提供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向中国80%以上的高铁线路和全国22家城市地铁线路供应显示产品……

人才战略铸就物联网转型坚实后盾

BOE(京东方)一直秉承“ 科技 价值源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构建“正直诚信、勤奋务实、国际视野”的用人标准。员工平均年龄28岁,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海外高级专家近1500人,已逐渐形成专业、 科技 、年轻、高学历等独特的人才特征。在“开放、多元、包容”的用人理念下,从人才招募、人才培养、职业发展、薪酬福利等维度构筑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体系,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计划助力员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共赢。

在人才培养与激励方面,BOE(京东方)致力于为物联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生力军。为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BOE(京东方)大学与各专业组织为员工持续赋能;BOE(京东方)测评中心的专业测评,为员工提供与个人能力适配的岗位;在多样化内部管理体系下,公司提供丰富的物联网创业资源,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一系列人才举措,不断激发BOE(京东方)人的创新活力,为物联网转型提供坚实后盾。

乘区域发展东风开创新天地 共建川渝全新增长极

当前,川渝两地正在共建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走廊,打造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川渝两地优越的营商环境、开放友好的产业政策为 科技 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

BOE(京东方)在成都、绵阳和重庆总投资约2000亿元的布局,吸引逾8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地,提供就业岗位26万个,预计未来两年将新增工作岗位2万余个。此外BOE(京东方)还与四川大学、电子 科技 大学、西南 科技 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互补机制,并与电子 科技 大学组建联合创新研究院。BOE(京东方)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也在川渝大地上落地开花:城市光空间解决方案应用于成都天府国际金融中心双子塔,智慧金融解决方案应用于川渝多家金融机构,助力川渝地区数字化转型。

“千亿级西南战略”仅是BOE(京东方)全面推进其物联网转型的一个缩影。以西南辐射全国,BOE(京东方)将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构建物联新生态,推动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为人们创造更加智慧美好的新生活。

公司专注于精密金属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中框、外壳、底座、中板、按键、镜头环、转轴(铰链)、音量键、微创手术刀、骨钉、内部支架、外壳,公司已经形成以精密金属应用为切入点,以精密塑胶为补充,打通模具、刀具等上游核心环节,带动消费电子(含电子烟)、医疗器械、 汽车 等终端行业及面板等配套产业,形成自身核心制造能力和装备水平,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客户,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民营企业。 公司专注于精密金属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发展了捷普(Jabil)、富士康等国际知名客户,公司生产的消费电子类产品还应用于美国苹果公司(Apple)、索尼(SONY)、联想(Lenovo)等国际知名客户的终端产品。公司积极拓展上述领域,其中,为国际知名的某电子商务 科技 企业提供了其智能音箱所需的金属结构件产品,随着智能家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也将继续加强该领域市场的拓展。 公司专注于精密金属结构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从事各类精密车件、精密冲压模具、精密切削件、模具标准件以及自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富士康、松下电子、索尼电子等知名客户提供精密金属结构件制造服务,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发展了捷普(Jabil)、富士康等国际知名客户,公司生产的消费电子类产品还应用于美国苹果公司(Apple)、索尼(SONY)、联想(Lenovo)等国际知名客户的终端产品。 公司在消费电子领域已发展了捷普(Jabil)、富士康等国际知名客户,公司生产的消费电子类产品还应用于美国苹果公司(Apple)、索尼(SONY)、联想(Lenovo)等国际知名客户的终端产品。与国内的一些手机厂商进行联合基础开发工作,公司此前拥有精密医疗设备结构件的生产业务基础,因此在生产柔性屏转轴上不存在技术性问题有部分产品用于国外的TWS无线耳机,但该类产品占公司总体营收比例很小。 公司持有清陶发展 029%的股份, 且公司为清陶发展供应商,已在为其提供电池模组产品。 公司与清陶发展共同投资设立江苏科森清陶 科技 有限公司, 将有助于公司获取清陶发展更多订单,在未来固态电池被众多整车厂接受后,为公司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 进一步助力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141,876,975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人民币16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高精密模具扩建项目(总投资为29,93542万元,预计年均营业收入17,97686万元,年均净利润2,11544万元,项目投资财务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1360%),微创手术器械零部件生产项目(总投资为35,19758万元,预计年均营业收入20,46213万元,年均净利润4,93131万元,项目投资财务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2891%),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类产品部件制造项目(总投资为50,54800万元,预计年均营业收入52,65680万元,年均净利润4,98359万元,项目投资财务所得税前内部收益率2170%)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公司在医疗手术器械结构件销售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拟通过本次发行扩大生产规模,以便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增强公司医疗器械结构件的行业地位。 依托在精密金属结构制造领域多年积累的技术,质量,客户等优势,公司顺利成为某国际知名加热不燃烧方式电子烟品牌客户的供应商,为其提供金属支架等产品,产品于2018年下半年顺利进入量产,今年将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同时,公司投资设立的“科森光电”也于去年下半年逐步进入量产。标志着公司从原有业务领域,拓展到消费电子,医疗器械, 汽车 ,电子烟,面板等领域,产品覆盖范围更广,有利于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降低经营风险,形成制造端的“品牌效应”。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科森智能,组建了近百人的团队,设计自动化集成解决方案,以自动化生产线结合产品大数据的“硬件 软件”方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减少了人工消耗。 公司主要以精密压铸,锻压,冲压,CNC,激光切割,激光焊接,MIM,智能制造等制造工艺,技术为基础,为苹果,亚马逊,谷歌,美敦力等国际,国内知名客户提供消费电子,医疗器械, 汽车 (含新能源 汽车 ),液晶面板,电子烟等终端产品所需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部分工艺服务。公司消费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外壳,中框,中板,按键,标志,转轴(铰链)等,医疗器械产品包含手术刀,骨钉等,电子烟产品包含金属支架及部分外观件,及液晶显示面板的部分工艺服务。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608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