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游戏经济学的论文 哪里有啊

关于网络游戏经济学的论文 哪里有啊,第1张

“最伟大的化学发现”
“早两天我们就猜到他们会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第三届长江特聘教授杨震告诉《了望新闻周刊》,“实际上我认为这是历史以来最伟大的化学发现,他们提供的方法直接改变了传统化学的思维,为化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效、快速的通道。”作为同行的他,1995年前后曾使用今年获奖成果合成试剂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抗肿瘤药,非常有效,因此内心之中对三位诺奖得主充满了感激。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形象地比喻为“交换舞伴的舞蹈”。在10月5日授奖当天,阿尔伯格和一位皇家科学院教授以及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用舞蹈向听众诠释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
中科院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麻生明介绍说,碳是地球生命的核心元素。碳原子能以不同方式与多种原子连接,形成小到几个原子、大到上百万个原子的分子。这种独特的多样性奠定了生命的基础,它也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有机化学的核心。原子之间的联系称为键,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有着碳-碳双键的链状有机分子称为烯烃。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就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
研究碳-碳键的断裂与形成规律是有机化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切断碳-碳键并使其按照人们希望的方式重新结合,需要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这也是化学家面临的挑战课题。麻生明说,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得主,获奖原因就是他们弄清了如何指挥烯烃分子“交换舞伴”,将分子部件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
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所研制的催化剂均为多组分催化剂,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认清反应的机理,不知道到底是哪种活性物质发挥了作用,只好使用多种混合物来进行催化。这些催化体系还受到苛刻的反应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科学家只好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反应进行的机制。
20世纪70年代,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实现了理论上的突破。他阐明了烯烃与金属卡宾通过〔2+2〕环加形成金属杂环丁烷中间体的相互转化过程,这一机制后来被广泛认同。金属卡宾是指一类有机分子,其中有一个碳原子与一个金属原子以双键连接,如果用舞蹈的方式来简单解释,它们可被看作一对拉着双手的舞伴。而在烯烃分子里,两个碳原子也像双人舞的舞伴一样,拉着双手在跳舞。金属卡宾在与烯烃分子相遇后,两对舞伴会暂时组合起来,手拉手跳起四人舞蹈。随后它们“交换舞伴”,组合成两个新分子,其中一个是新的烯烃分子,另一个是金属原子和它的新舞伴。后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烯烃分子,再次“交换舞伴”。
据介绍,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主要用于研发药品和先进塑料材料。通过肖万、格拉布和施罗克等人的工作,复分解法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使用起来也更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使人类向着“绿色化学”又迈进了一大步。
杨震表示,20世纪有机化学发明星光灿烂,有许许多多发明的艺术品,但最璀璨的发明当属今年获诺贝尔奖的“有机合成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法。”杨震喜欢用“艺术”、“魅力”等词汇来描述他的工作。他说烯烃复分解反应法为有机化学家提供了研究过程中的“快速通道”,可以帮助更快速达到更好的艺术境界。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方法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可能性。杨震解释说,生命科学研究进入的“后基因组时代”,主要是研究人体的功能,其中最困难的部分不是在于生物学部分,而是在用什么样的化学来研究生命体系。人体内隐藏着一个复杂而宏大的微观世界,当某些蛋白的空间造型或表达方式发生问题时,人体就会表现出某种疾病症状。医学的目的就是改变这种不正常状态,恢复健康。在此研究过程中最大的瓶颈是,人类的3万个活性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在体内究竟都在干什么?当人的生理发生疾病症状时,是哪些基因发生了变化?好比人类登上月球需要一个探测器一样,能够理解这个过程的手段或称“探测器”就是化学小分子,即用小分子来探测患病部位,并能够快速地把患病部位修复和调整到正常。若能达到这个水平,就不用再担心癌症等“不治之症”了。这是未来人们期待的奇迹。
因此,快速合成成千上万的小分子,是下一步医学、药物研究中最大的瓶颈。有机合成的烯烃复分解反应法为快速合成这种活性小分子探测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从而为人类最终理解自己开启了新的可能。
人们同样关心,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如何?杨震说我国这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与诺贝尔奖成果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语。《科学观察》指出,从论文引用次数来看,这一领域在国际上是炙手可热的前沿科学。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统计表明,我国在该领域几乎没有大的课题和项目。
病原微生物研究的惊喜
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高福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用“惊喜”表达了许多业内同行的心情。
高福的“惊讶”在于,在病原微生物研究已经不再占据基础研究主流位置的今天,一个小小的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能够获得科学的最高奖。“喜悦”则源于经过“SARS”、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传染病的“考验”,世界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似乎曾经平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关注传染病。更重要的是,诺贝尔奖的评选往往透露了一个研究的新方向、一个信号,势必引发全球科技界的资源重新向这一冷清多年的研究领域集结,从而导致世界各国,也包括中国在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政策发生积极改变,对预防禽流感无疑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从更广泛的视野来评价今年的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印证了它所倡导的“鼓励出奇”这一科学研究理念。1982年前,医学界始终认为,是情绪与神经紧张、工作压力等导致了胃病,有“胃是人的第二张脸”的说法。因此当沃伦于1979年首次注意到幽门螺杆菌时,与传统的医学教条格格不入。时隔20多年,在接到获奖电话通知后,现年68岁的沃伦对当时的艰难研究状况仍记忆犹新:“改变那种是因为压力和其他因素引起(胃溃疡等疾病)的想法,是如此难以进行,几乎没有人相信那真的是因为细菌引起的!”为了证明致病机理,沃伦的合作者马歇尔还曾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大病一场。两人“固执己见”的创新精神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赢得了科技界的尊重。
高福透露,在诺贝尔奖公布之前,人们普遍看好已经获得了“艾伯特—玛丽·拉斯克基金会奖”的DNA“指纹识别”和干细胞研究领域。相对于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干细胞等尖端研究成果,1982年发现的幽门螺杆菌可以说是最“平民化”的成果了。因此获奖消息一公布,引起了不小的震动,甚至引发了一些争议。但人们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在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发表后,全球范围内相关研究急剧升温,通过人体试验、抗生素治疗和流行病学等研究,幽门螺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才逐渐清晰起来,科学家对该病菌致病机理的认识也不断深入。目前,医生已经可以通过抗体试验、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正如评委会在颁奖公报中所说,“胃溃疡终于不再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慢性疾病”,而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酸分泌抑制剂就可治愈的疾病”。马歇尔和沃伦的发现,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胃病的认识,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胃溃疡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定论,启发了科学家的思维:微生物在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病中是否也起到作用呢?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和一些淋巴肿瘤发病之间的联系,目前也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虽然这些研究目前尚没有明确结论,但正如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所说:“发现幽门螺杆菌加深了人类对慢性感染、炎症和癌症之间关系的认识。”
幽门螺杆菌似乎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这种病菌的惟一自然宿主。据估计,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都“藏”有幽门螺杆菌,但只有极少数受感染的人会患上胃溃疡等疾病。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邹全明在接受《了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言语之间充满了兴奋,他所领导的课题组攻关十余年的“幽门螺杆菌疫苗”在近期有望投入商品化生产。发现该菌的两位同行荣获诺贝尔奖,无疑对他们的研究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他表示,幽门螺杆菌的发现获得诺贝尔奖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或多或少受着幽门螺杆菌的危害,与SARS、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相比,该菌隐藏在胃的粘膜部位,发病过程也是渐进性、缓慢的,因此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与欺骗性。中国是胃病大国,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高的地区,胃癌的发病率也很高,因此二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我国每年有20万人因胃癌死亡,位居因癌症死亡人数的前两位。
人们曾经认为抗生素就能有效控制绝大部分传染性疾病,但SARS、禽流感的爆发使问题变得严峻了。鉴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广、危害大,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疗程较长,邹全明的课题组从1987年开始研究幽门螺杆菌疫苗,希望从预防入手,造福人类健康。令人欣慰的是,这一课题获得了科技部“863计划”重要科技计划的支持,在相继完成了一、二期临床试验之后,2004年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预期明年可投入生产。据邹全明介绍,他的课题组在国内有关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单位中进展是最快的,国际上也有一些同行在进行疫苗研究,但也仅处于二期临床试验。
“光梳”获奖的感慨
“科学创新的机会往往蕴藏在不同学科相互交叉中,本来飞秒激光与频率测量是两个不同的研究内容,亨施等人却巧妙地将飞秒激光用于频率测量中,才有了光梳这一新概念。”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让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魏志义生发诸多感慨。他对《了望新闻周刊》说,光梳实际上并非十分复杂的概念,也并不像人们所猜测那般晦涩难懂。比如,我们可以提问�一根蜡烛发出的光与CD唱机中采用的激光束究竟有什么区别?光能否作为一种比原子钟更精确的手段,用于对时间等的测量?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成果回答了这些问题。
所谓“光梳”是拥有一系列频率均匀分布的频谱,这些频谱仿佛一把梳子上的齿或一根尺子上的刻度。“光梳”可以用来测定未知频谱的具体频率。在20世纪末期,霍尔和亨施对“光梳”技术进行了有效改进,其精度目前已经可以达到小数点后15位。
在我们所不经意的生活中流逝的“时间”,在物理学家那里有着特别的意义。魏志义介绍说,时间是目前所有物理量中最精密、最准确的基本单位,国际计量委员会已经正式宣布长度成为时间的导出单位。由于时间测量的准确性,它不仅是现代科学技术大厦的重要基石,而且在全球定位系统(GPS)、空间导航等方面起着核心作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手机,正是基于高精度频率标准的微波原子钟的应用。
如何提高频率标准的精度,一直以来是物理学家关心的问题。早在激光诞生后,人们就想到采用光学频率代替微波钟作为新的时间标准。但如何高精度地实现微波频率与光学频率的连接,多年来成为制约该研究的主要瓶颈。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德国科学家亨施等人就提出了用超短激光脉冲作为桥梁连接微波和光学频率的可能性。上世纪末,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霍尔研究组首先成功地实现了稳定的飞秒激光束,并用其成功地测量了772纳米波长的激光频率。
正是由于光梳的发明,才使得人们第一次能够用微波频标直接测量光学频标,并进而为发展更高精度的下一代光钟、实现用光学频标标定微波频标提供了可能,这一重大突破不仅被广泛认为是频率测量历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进展,而且也促进了激光精密光谱学、阿秒(10~18秒)激光物理等学科的发展,在基本物理常数的精确测量、GPS精度的进一步提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材料说,由于霍尔和亨施的工作,“光梳”等技术的测量精度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高,并将在很多领域找到用武之地。这些技术有望改进现有的全球定位系统,提高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精度。另外,类似的超高精度测量技术,也可能应用于研究物质和反物质的关系,以及用于检测某些自然界常数可能产生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孙昌璞研究员介绍说,我国在量子光学方面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开始,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光机所、山西大学以及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等科研机构,都有较好的研究成果。
回顾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的情况,可以看到已经有多位科学家因为从事与今年该奖得主相关的研究而获奖,如2001年诺贝尔奖得主所从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相关研究、1997年得奖的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所进行的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研究等。孙昌璞认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近年来较多的关注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因为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往往与最先进、最新的技术发展联系紧密;另一方面,这些高新技术的发展,恰恰又需要在非常基础的理论研究方面下工夫。
魏志义认为,国内应创造出更好的科研氛围,让科研人员有充足时间去吸收新鲜的知识营养,并能不断地思考探索,而不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按部就班地去完成一些程序、填写许多急于体现成果的表格和报告。他认为目前中科院倡导和推进的知识创新工程和创新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认识到了我国以前科研体制上的弊端所在。因此“有理由相信经过若干年的积累和科研人员的勤奋努力,诞生中国本土的诺贝尔物理奖”。

诺贝尔,全名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生前拥有Bofors (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一项。人造元素锘(Nobelium)就是以诺贝尔命名的。
1821 569
下一条回答
南京种牙2018年「康贝佳」三维精准"即刻用"种牙
南京种牙多少钱「康贝佳口腔」精细种牙,种牙惠享折上折,低价不低质,不乱价,不隐
电话咨询:更多详情
南京康贝佳口腔医院广告
诺贝尔,地砖质量,瓷砖1088
诺贝尔,「12月2日南京家装博览会」100余品牌,诺贝尔1088/套爆款促销限时特惠,数量
南京拉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19条评论
留下评论,万一火了呢
发布
热心网友
34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18-08-24 10:14 · 回复Ta
热心网友 : 拉屎吧
热心网友 : 谢谢太多了
查看全部3条回复

红胡子501
23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2017-12-13 17:57 · 回复Ta

12serqw3
23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哈哈呵呵
2016-12-06 19:13 · 回复Ta
热心网友 : 好好好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相关问题
《诺贝尔》主要内容简要概括
内容简介 诺贝尔是一位旷世奇才。他从小体弱多病,但却有着惊人的精力和毅力;早年生活贫困,后来却成为少有的大富翁;他没有正式的学历,却成为一位科学家和拥有几百项专利的发明家。最后他又把一生积累的巨额财富捐赠给在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刻画出诺贝尔传奇的一生。
12 浏览370 2018-10-13
诺贝尔奖资料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授奖仪式。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成为国内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女性。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23 浏览155 2018-05-20
谁有诺贝尔的简介资料
诺贝尔(Noble,Alfred Bernhard),瑞典化学家。1833年10月21日生于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卒于意大利圣雷莫。诺贝尔1842年随家去俄国圣彼得堡居住。1850年去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在美国J埃里克森手下工作过4年。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 1859年诺贝尔开始研究 *** ,但在1864年工厂爆炸。为了防止以后再发生意外, 诺贝尔将 *** 吸收在惰性物质中,使用比较安全。诺贝尔称它为达纳炸药,并于1867年获得专利。1875年诺贝尔将火棉(纤维素六硝酸酯)与 *** 混合起来,得到胶状物质,称为炸胶,比达纳炸药有更强的爆炸力,于1876年获得专利,1887年诺贝尔发展了无烟炸药。他还有许多其他的发明,在橡胶合成、皮革及人造丝的制造商都获有专利。 诺贝尔经营油田和炸药生产,积累了巨大财富。他逝世时将遗产大部分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约20万美元)奖给前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的奖金,即诺贝尔奖,于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起,增设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由瑞典国家银行提供资金。
213 浏览2728 2017-09-20
诺贝尔的资料
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 *** 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 *** 引爆剂、 *** 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了《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遗嘱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个奖项同时颁发。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全世界为保护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这项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的“联合国——地球是一体”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地球是一体”协会在联合国的赞助下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其中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20世纪60年代约为7.5万美元,80年代约为22万美元,90年代达到1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5万美元)。2005年每项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诺贝尔遗产到底有多少钱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鲜花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诺贝尔奖特别是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有时仍受政治等因素影响。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有关评选的记录和候选人材料等,50年内都不得向外界公开。即使过了这一时限,也仅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员查阅。诺贝尔奖各颁奖机构都极为强调其严格的独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对评选结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 诺贝尔奖的纰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内,物理学奖得主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颁奖。新华社/法新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首建于1786年,是以维护和发展瑞典文学和文字为宗旨的国家学院。18名终身院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公开宣布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根据古老的传统,退出文学院的院士名额将不添加,只有在现任院士去世后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当日出版的《瑞典日报》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原因是他对文学奖评委会2004年评选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满。 诺贝尔奖的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这个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和原则为: ——评选过程的第一步是推荐候选人。推荐者必须有一定资格,他们必须是: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某些国际性会议和组织的成员(和平奖)、各国议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和平奖)。任何人都不能推荐自己为获奖者。瑞典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结束,9月份左右推荐人把推荐报告递交有关评选机构。评选委员会在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讨论后,于10月中旬公布评选结果。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评审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 2004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到9月份时,各领域的获奖人已基本内定,然后由评委会召开大会正式决定。 ——10月的第二个星期里,选出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选举结果揭晓,立即通知获奖者。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和平奖)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在瑞典,由国王为获奖者授奖。 诺贝尔奖”对中国,意义何在 据统计,平均一个国家在建国后30年就有第一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中国成立50年了,为何竟没有一位中国本土科学家戴上这顶科学皇冠? 1999年,毋国光、陈佳洱、杨福家和朱清时四位院士一起提出“中国需要诺贝尔奖”,紧接着经济学家何炼成就此也谈了自己的意见。如今,“中国需要诺贝尔奖”成了中国人共同的呼声。 诺贝尔奖对中国科学家的意义有多大?赵忠贤院士认为,对中国科学家来说,得奖的意义在于鼓励大家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原始创新。诺贝尔奖对人类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些方面,中国科学家也应该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忠贤院士强调,诺贝尔奖并不是唯一的科学标准,并不能把它当做科学研究的唯一目标。因为大量工作———探索宇宙规律———必然要进行科学研究,但不是所有的研究取得了成果就能拿到诺贝尔奖。获奖并不是一个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目的,认为从事科学研究不得诺贝尔奖不行,这就不对了。 ■中国科学家为何没获“诺贝尔奖” 中国科技馆馆长、科学史专家王渝生介绍,中国科学家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甚至可追溯到建国前。最主要的科研成果有20年代的“康普顿———吴有训效应”、30年代赵忠尧的正负电子湮灭早期实验、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夫妇的铀核三分裂的发现、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岛素结晶。 不可否认,我国曾多次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赵忠贤院士认为,从科技史的角度讲,中国没有得到“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1901年颁发了第一次“诺贝尔奖”,而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进北京,从此往后的半个世纪,中国都处于战乱和列强压迫之中,总体上说,基础科学研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展。解放后,在科技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改革之前处于封闭的状态。对我国来说,有很多问题,经济、科学、国防,这时主要科技成就是“两d一氢”的研究,这一领域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在1965年人工第一次合成了胰岛素结晶,但是,毕竟还很少。改革以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又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赵忠贤院士认为,建国后没有拿到诺贝尔奖有很多原因,从客观上讲,十年“文革”期间,国际上科技高速发展,而我们对基础研究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这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和积累;从主观方面讲,我们原始创新型基础研究比较少,在改革之初,在原始性创新科技强调得不够。 ■百年中国科技史,给人何种启示 杨振宁教授说,诺贝尔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评选的方法和成绩,我不认为是正确的。关于物理、化学和医学这些方面,中国大陆到现在还没有人获诺贝尔奖。这个原因非常简单。第一是没有足够多的经费。今天,不论是做生物、物理或化学研究,设备是非常贵的。中国现在渐渐上来了,可是与先进国家最好的设备相比还差一截。第二个原因是学术要有传统。学术传统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年轻人知道哪个问题是值得去做的,哪个问题容易有发展前途。中国科学的传统一时还发展不上来,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赵忠贤院士说,一个实验室、研究所的学术积累和学术传统非常重要。要注意积累,发扬传统,不断培养年轻一代。在20年代,索默菲没有拿到诺贝尔物理奖,但是索默菲实验室却有七个学生都拿到该奖,这就是因为索默菲实验室的学术传统影响到了下一代。我想,在积累和传统方面都做到了,不断有年轻人发展起来,更多的重大的原始性创新科技就会出现,有人获奖那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中国科技与国际水平有差距原因何在 据1996年统计数据,中国科研开发经费只占GNP的0.5%,相对于发达国家(美国是2.45%,日本是2.9%),不但比例低而且绝对数量少,如果按人均则更少,甚至不如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无疑是严重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因素。 谈及产生差距的原因,我国著名科学家赵红州教授认为有四点:其一,科学知识积累不够;其二,科学研究时间不足;其三,缺乏科学家群落;其四,缺乏科学人才识别和甄选机制。 杨振宁认为,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落后。但他也逐渐乐观起来,他认为中国科学家做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级工作的条件正在成熟。他说,两年前,也就是中国大幅度增加科学家薪金之前,我研究了10所最好的大学正教授的年薪,算下来人均还不到2000美元。两年来我看到政府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我觉得中国人可以做出很多能够得到诺贝尔奖级的工作。 中国科技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这恐怕已经有300年的历史,当近代科学兴起之后,中国却出现落后了,而在700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在世界上一直走在最前列。中国科技的兴盛与衰落的原因难道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吗? 赵忠贤院士在谈到中国技术史时说:“在文化上,我认为儒家文化抵御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儒家文化也有其精华,在培养人的修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方面是先进的。从总体上看,这种文化机制不利于培养标新立异的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家要拿到“诺贝尔奖”,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巴丁教授在同一领域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他在访问中科院物理所时,曾半开玩笑地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讲了获得诺贝尔奖应该具备的三个条件:第一是努力;第二是机遇;第三是合作精神。 赵忠贤院士说,这些方面对中国科学家来说很重要。他所说的“努力”,不仅指勤奋,还指要选准方向,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做出原始创新成果。他所说的“机遇”,还包含着所选的工作的意义大不大,有的虽然工作完成得很漂亮,但是意义不一定大,也不可能得奖;他所说的“合作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人的特点也许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中庸,不太允许标新立异,虽然大家都知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做起来就困难了。今后我们要学会容忍标新立异,鼓励不同的学术观点,同时要有安定、自由的环境和稳定的支持,为科学家创造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的条件。 真正的科学家的快乐是通过解决一个个科学问题来享受的,虽然他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一些,但他不会要求太奢侈的条件,当前最需要的是稳定的支持。吸引那些热爱科学、有科研素质的人才从事科技工作。如果能够贯彻江总书记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的精神,中国科学家做更多更大原始创新工作,得奖的几率就会增加。 ■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得“诺贝尔奖”有什么有利条件 中国农业科学家生物技术研究所刘德虎研究员说: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人才优势。在国外,几乎所有著名的研究室里都有华人,甚至一些在国内我都看不上的学生,到了国外,不知怎么就成了人才了。 中国有人才,这当然是第一要素。杨振宁认为,要说优势,我认为就是中国具有得这个大奖的人才条件。杨振宁切身感受到,在西方教书的人接收了很多中国学生,大家都认为中国学生质量最好,可以说中国教育工作已成功地供应了大量科技人才。 要想在科技方面大大发展,中国这样的人才是不成问题的。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中国的年轻人非常勤奋。杨振宁认为,过去,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是经济落后,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本土离诺贝尔奖已不是遥遥无期,而仅一步之遥! ■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得“诺贝尔奖”有什么不利因素 赵忠贤院士认为,对中国来说拿到国际大奖的不利因素是,中国科学家参与国际活动太少。过去不先进,人家有成见,还需要了解我们。作为基础研究,与国际接触、交流,尤其是与世界一流实验室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国际间交流不够,原因往往是由于经费不足。刘德虎研究员说,一些科学工作者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去前要先写信给人家,看人家愿不愿意给你提供来往机票、食宿等经费。这就像“要饭的”一样,花自己的钱理直气壮,干吗不花自己的钱?因为一年一个项目经费只一二十万元人民币,你去国外开会,宣传自己的研究成果,一去一回,科研经费还会有多少呢?按项目进行投资,项目申请必须写得非常完备,但是作为原始创新科技,又有谁能看得那么细、看得那么远、看得那么准呢?如果能先写出结果再进行创新的话,那不任何人都可以创新了吗? 有专家认为,现在有的项目投入不算太少,但是,还要避免分散,应该把钱集中在真正献身科学又有科学素养的人身上,鼓励他们的好奇心。现在的评估体系不是把资金投资给科学家身上,甚至出现了该拿钱的人拿不到钱的现象;申请专利的体系跟不上,对已有科研成果的保护不力;科研的连续性不够,不断地申请,科研过程不断地被打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中国科学家离“诺贝尔奖”究竟有多远 中国多少年能够拿到这个奖?杨振宁说,假如经济增长快,还不止一个中国人会获“诺贝尔奖”。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很快,而且中国***对科技发展的速度有很殷切的要求,对研究工作的投资也有大幅度的增长。 诺贝尔奖与中国擦肩而过的机会毕竟太少了。赵忠贤院士说,如果对个别事件做估计这很难。但是从整体水平来说,中国要拿诺贝尔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6152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6
下一篇 2023-05-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