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严禁出口的国防领域核心芯片,这家民企花费8年研发成功

被美国严禁出口的国防领域核心芯片,这家民企花费8年研发成功,第1张

红外探测是指先探测目标红外热辐射,然后将探测结果转换成肉眼可视图像的技术。

红外探测器是红外设备中实现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它能够在全黑环境或恶劣气候条件下提供稳定可靠的观测 ,目前已广泛用于红外制导导d、战机红外探测告警、反导反卫、光电对抗、侦察、夜视夜战等军事领域以及高铁运行监测、 汽车 自动驾驶、安防、消防、物联网、工业、气象、医学等民用领域。

红外探测器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红外芯片了,其探测敏感度越高、能够反映的温差越细微,探测就会越精准。所以它也被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用于民用和q械瞄准的非制冷型,第二类是用于战机、导d等高端军事领域的制冷型。

可以说,红外探测器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及尖端 科技 发展的重要核心器件 ,一些武器装备只要配上红外技术后,就能精确地在夜间环境下捕捉到地面十几公里、空中上百公里的目标,但该市场长期被美国、法国等少数军工企业垄断。

2008年以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端芯片领域对中国实行严苛的出口审批制度。特别是在红外芯片领域,西方国家更是将其产品及研制技术列为高度敏感的高 科技 领域。美国严格禁止对我国出口。

不仅如此,美国还对拥有红外芯片核心技术产品的西方发达国家施加压力,限制其对华出口。

而那个时候,国内红外产品的芯片,全部都要依赖进口,当时唯有与中国关系较好的法国,每年向中国出口少量的工业级低端红外芯片,且明确限制不允许用于军事领域。

为了防止中国将红外芯片运用到军事领域,30万像素以上的芯片基本封锁,正常芯片的帧频是25HZ以上,而出口到中国的红外芯片全部锁频到87HZ。

低像素让你无法精确捕捉物体,锁频让你不能连续动态观察,不要说追踪导d了,追个耗子都追不上。

被西方狠狠掐住脖子,这让许多的红外企业心有不甘,纷纷开始研制红外芯片。除了国企中国电科11所之外,民企之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高德红外。

高德红外的董事长黄立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华中 科技 大学教授,他也毕业于华中 科技 大学。我发现,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很多都毕业于华中 科技 大学,华为的轮值董事长郭平、海康威视的董事长都是毕业于华中 科技 大学。

87年,黄立被分配到电力系统科研所工作,可是在1999元,他却怀揣30万,毅然下海经商,成立了高德电气,黄立自己有技术,他是公司红外热像仪专有技术的主要研发者,这让他可以敏锐把握红外市场技术发展。

2003年,非典爆发,红外测温设备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装备之一,黄立把握住机会,成为首都机场唯一的红外测温设备供应商。后来,高德红外研发的智能型红外自动搜索测温系统,具有对大范围人群的自动搜索与预警功能,当时我国大部分机场、码头、火车站等重点区域都配备了这一系统,这为政府建立疫情检测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成功狙击了疫情。

当年,高德公司的产品在国内实现了95%的市场占有率,至今仍然主导着这个检验检疫测温的市场。

身为红外领域龙头的高德红外,却一直受到红外芯片的限制,没有办法大展身手,当时国内配额最多的高德红外,平均每年也只有千余个左右。

而且公司红外探测器全部依赖欧洲进口,一台红外热像设备,进口探测器要占整机成本70%。再加上刚才说的西方对军民两用器件出口审批极严,经常实施封锁,导致我国红外热像产品一直难以大规模应用。

而后来美国更是借口高德红外使用法国红外芯片制造的红外热成像设备销售到某被美制裁国家,法国政府迫于美国压力,立即对高德红外实施了严厉的制裁和产品技术封锁,直接导致高德红外无芯可用。

从那时起,黄立深刻意识到“要想不被‘卡脖子’,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中国只有掌握了红外核心器件的研制技术,才能彻底打破西方封锁,保障我国军事国防安全。

2009年开始, 黄立率科研团队开始自主研发探测器。

探测器涉及几十个专业,专业跨度很大。从材料提纯到封装工艺,每个环节都要一一打通,研发过程十分艰辛。为此,早在研发初期,高德红外就制定了长期规划,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搭建从以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为基础的核心器件到以红外热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

高德红外由此走上了漫长自主研制国产红外芯片、自主建设生产线的道路。

缺少专业人才,公司花大力气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了一支近200人的国内一流的红外探测器研发及生产团队;没有专业设备,公司千方百计借助多种途径购买并自行改装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

高德红外结合前期进口的法国红外探测器芯片资料,针对探测器封装、混合信号集成 电路 、新型MEMS 传感器 3大领域分别组建团队,分解指标任务。

红外芯片研发难度之高,超乎所有人想象,在最开始起步的原料上高德红外就遭遇了困难。

氧化钒是制造红外芯片最基本的原料,它的配比直接影响芯片性能,甚至温度、气压等变量也会对其造成巨大困扰。高德红外只能通过一次次制造、一次次试验去摸索。两年时间、1000多次试验,才最终搞定。

花费了整整8年的时间,2017年,高德红外突破了数百项技术难题和数千项工艺难关,终于搭建起三条国内领先、国际先进且完全“自主可控”的红外探测器(兼具制冷与非制冷)批产线,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封锁与禁运,有效确保了我国红外探测器的自主可控及军事装备安全。

高德红外成为了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红外芯片企业,我国首条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线在高德红外投产,可年产上百万支探测器,军民两用。另一条更为先进的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生产线,可年产四五千支探测器,主要用于高端武器装备。

经权威测试,高德红外智能探测器的灵敏度,综合参数比法国同类产品高出30%至50%,图像均匀,探测距离和识别距离更远。在夜间完全无光源的情况下,形同“超级猫眼”的探测器可清晰夜视几十公里,跟踪空中飞机目标距离可达300至400公里。

高德红外2018年发布的12801024制冷探测器是第一款12微米超小像元、超大规模面阵的探测器,这是国内首款研制成功的像元间距12μm的大面阵制冷探测器,能在探测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减小光学及整机系统体积和成本,代表着中国“红外芯”正式进入“百万像素”时代。标志着机载广电吊舱、侦查搜索卫星、精确制导等夜视夜战武器系统进入全高清时代。成功打破了欧美在红外成像系统中高端核心芯片的技术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

目前,高德红外通过对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原材料制备工艺等全方位技术的掌握,高德红外建成完全自主可控的我国最先进、批产规模最大的非制冷型、制冷型碲镉汞和制冷型Ⅱ类超晶格三条8英寸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线,生产的红外探测器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

不仅使得我国夜视夜战装备和精确打击武器系统不再受制于人,保障了国家安全,而且大批量、低成本的红外芯片也正被广泛应用于民用红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 社会 效益。

此前由于红外热成像仪成本高昂,中低端轿车很难配备。如今高德红外拥有了自主研发的红外探测器技术, 汽车 红外探测器价格有望从原来的几万元降至2000元。届时,大部分车型都能用得起这一技术,仅此一项应用就有望催生百亿元级市场。

目前。高德红外是中国唯一一个全部掌握制冷与非制冷两大类型、非晶硅和氧化钒两种材料、碲镉汞探测器与Ⅱ类超晶格探测器以及12微米以下的红外公司。

当然,高德红外在一些芯片基础领域仍然与美国有差距, 芯片基础的电子级高纯硅片、光刻机等还得依赖国外,也希望我们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再创佳绩,在红外芯片全方位超越美国。

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卡按照运营商规定是不允许在手机上使用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物联网卡使用,因此是一个违规的问题。并未触及到法律层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二十二条网络产品、服务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其产品、服务持续提供安全维护;在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内,不得终止提供安全维护。网络产品、服务具有收集用户信息功能的,其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明示并取得同意;涉及用户个人信息的,还应当遵守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第二十三条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应当按照相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由具备资格的机构安全认证合格或者安全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销售或者提供。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公布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目录,并推动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测结果互认,避免重复认证、检测。
第二十四条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三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710102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传感器应用、网络通 信、综合布线、物联网项目工程实施等知识,具备物联网生产施工、物联网技术服务、 系统运维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 系统集成实施、物联网系统监控、物联网产品制造与检测、售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技术 技能人才。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1 具有物联网产品装配、焊接、检测与调试的能力; 2 具有感知层设备质量检测、典型传感网安装组建与调试的能力; 3 具有物联网项目施工图识读、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4 具有物联网平台、数据库及应用程序安装、配置与运行维护的能力; 5 具有物联网样机试制、数据采集与标注、应用程序辅助开发的能力; 6 具有物联网系统应用程序安装、使用、维护、系统监控与故障维修的能力; 7 具有初步将 5G、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能力; 8 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程序设计基础。 专业核心课程: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传感器与传感网技术应用、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运维与服务。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物联网综合布线、物联网 电子产品制作、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工程实施等实训。在物联网系统集成企 业、物联网产品制造企业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集成和应用、物联网安装调试与运维、物 联网工程实施与运维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接续高职专科专业举例: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 接续高职本科专业举例: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 接续普通本科专业举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面向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职业,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与维护、 物联网系统监控、物联网产品制造与测试、物联网项目辅助开发和售后技术支持等岗位 (群)。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物联网应用技术是物联网在大学专科(高职)层次的唯一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升本专业为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类)。 本专业培养掌握射频、嵌入式、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物联网域名等物联网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TCP/IP网络协议,RFID技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

简介:深圳市太和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物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自2007年公司成立以来,太和物联一直致力于为烟草及快消品行业提供最优质、最前沿、最稳定的物联网产品应用与服务。太和物联拥有一支充满创新意识的管理技术团队,团队的核心成员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拥有腾讯、平安、新浪、用友、劲嘉等领先企业的丰富经验。太和物联总部设于深圳市高新科技园区,在北京、沈阳、昆明、成都、贵州、青岛、广州和新疆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
法定代表人:庄浩贤
成立时间:2007-07-19
注册资本:54545454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030110380436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北环路与深云路交汇处智慧广场B栋1801A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6588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