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最新政策

国家对装配式建筑有什么最新政策,第1张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传递出建筑业发展的新信号,代表委员们关于建筑业发展的建议也屡屡“刷屏”,其中减税、审批、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等一系列与建筑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给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推行装配式建筑

会议中,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出台针对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金融、财政、税费、土地、环保等扶持措施,加快推进以BIM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力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标准化水平与技术水平,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数字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其中,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显示,2020年,建筑业从业人数53669万人,连续两年减少。但同时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达到423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8%。

建筑业从业人数减少但劳动生产率再创新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臻成熟,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一年来和疫情的对抗,见证了数字经济抵御突发风险的蝶变能力。疫情期间,越是数字化基础好的企业,复工复产速度越快,抗风险的能力越强,有的甚至实现业务逆势增长。

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而建筑节能将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减排目标的关键领域。建筑节能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材料与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处理,需要提高各专业、各领域、各环节相互支持、协同配合的绿色发展水平。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100亿元。继续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实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由此可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继续加大,“两新一重”尤其是新基建仍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6100亿元的预算投资以及365万亿元优先支持在建工程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都将给建筑业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因此,“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等一系列措施,是急企业之需、帮企业之困、解企业之难,也将实实在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湖北工业大学最早创建于1952年,在多年办学历史中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声誉,受到外界广泛认可和支持,也成为不少考生的理想选择。这样一来相信也就有不少人对于湖北工业大学排名全国第几这个问题都很好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湖北工业大学排名全国第几?2022年最新排名情况(2023年参考)吧。
湖北工业大学排名全国第几?
湖北工业大学在校友会版2022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197名;
以下为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在校友会版大学排名中的变化:
发布时间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2022 湖北工业大学 197 2021 湖北工业大学 217 2020 湖北工业大学 202 2019 湖北工业大学 193 2018 湖北工业大学 222 2017 湖北工业大学 233 2016 湖北工业大学 243 湖北工业大学在软科版2022大学排名中全国排名第142名;
以下为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在软科版大学排名中的变化:
发布时间 学校名称 全国排名 2022 湖北工业大学 142 2021 湖北工业大学 143 2020 湖北工业大学 130 2019 湖北工业大学 163 2018 湖北工业大学 169 从以上两个排行榜中我们都不难发现,湖北工业大学都处于一百多名的位置,而且总体排名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该校的综合实力也处于不断增强的阶段,有着不错的发展前景。
湖北工业大学简介
办学条件
湖北工业大学地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8号,学校占地面积1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以及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
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2万余册,电子图书163万余册,电子期刊153万余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
院系专业
湖北工业大学下设数字艺术产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国际学院、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开办56个本科专业。
教务老师对湖北工业大学在院系以及专业上的设置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院系/部 专业名称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轻化工程 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 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 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 环境工程(中美合作办学) 底特律绿色工业学院 软件工程(中美合作办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自动化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工业设计学院 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 国际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 国际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中英合作办学) 国际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国际学院 产品设计(中美合作办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机械工程学院 智能制造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机器人工程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计算机学院 信息安全 计算机学院 智能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学院 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学院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电子商务 经济与管理学院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经济与管理学院 金融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能源经济 经济与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学院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理学院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理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院 应用统计学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生物工程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制药工程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 生物制药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建筑学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城乡规划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智能建造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风景园林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工程管理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环境生态工程 土木工程与环境学院 水务工程 外国语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外国语学院 商务英语 外国语学院 英语 艺术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设计 艺术设计学院 公共艺术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师资班)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师资班)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电子商务(师资班)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班)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师资班) 王牌专业
湖北工业大学学科专业涵盖工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和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学校开办的56个本科专业中拥有国家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专业3个,湖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荆楚卓越人才协同育人计划等专业35个。
教务老师对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在专业上的建设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工程、艺术设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
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电子商务(物流方向)
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建筑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 [23]
湖北省品牌专业:艺术设计、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4]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能源经济
“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入选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轻工清洁生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重点学科
湖北工业大学现建有1个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
教务老师对湖北工业大学近年来在学科上的建设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具体如下:
优势学科 :轻工技术与工程
特色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设计学、生物工程
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
优势特色学科群 :绿色建筑与城市生态环境、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制造与检测控制、生物与化学制造
师资建设
湖北工业大学经过多年发展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共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700余人,专职博士、硕士生导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6%以上。现有国家级人才28人次、省级专家人才201人次。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包括9名国内院士和9名国外院士在内的兼职教授400余人,形成了以国家级人才为领军、省部级人才为中坚、中青年博士教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以学校官方最新消息为准。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美的和建发在徐州合作的项目叫“美的建发徐州智慧城市”项目。该项目旨在推动徐州城市智能化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该项目主要包括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家居建设、智慧社区建设、智慧政务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包括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境、智慧安全等;智慧家居建设主要包括智慧家庭、智慧家电、智慧家居等;智慧社区建设主要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智慧政务建设主要包括智慧政务、智慧政府、智慧公共服务等。
该项目的解决方法和做法步骤主要包括:首先,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其次,要结合徐州的实际情况,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方案;再次,要组织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确保建设过程的顺利进行;最后,要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
此外,在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要注意技术的应用,比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比如《智慧城市建设指南》等,以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24日,中国政府网转发住建部《关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的指导意见》。住建部明确,建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实施举牌验收,加强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管理,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不得转包、违法分包工程。

住建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为切入点,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抽查符合率和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总体水平。

住建部从强化各方责任、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支撑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抓好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多项意见。

强化各方责任

(一)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严格履行法定程序和质量责任,不得违法违规发包工程。建设单位应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保证合理工期和造价。建立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建设单位应主动公开工程竣工验收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落实施工单位主体责任。施工单位应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岗位责任制度,设置质量管理机构,配备专职质量负责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将质量管理要求落实到每个项目和员工。建立质量责任标识制度,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隐蔽工程实施举牌验收,加强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管理,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不得转包、违法分包工程。

(三)明确房屋使用安全主体责任。房屋所有权人应承担房屋使用安全主体责任。房屋所有权人和使用人应正确使用和维护房屋,严禁擅自变动房屋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房屋所有权人及其委托的管理服务单位要定期对房屋安全进行检查,有效履行房屋维修保养义务,切实保证房屋使用安全。

(四)履行政府的工程质量监管责任。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抽测,探索工程监理企业参与监管模式,健全省、市、县监管体系。完善日常检查和抽查抽测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能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预算全额保障。强化工程设计安全监管,加强对结构计算书的复核,提高设计结构整体安全、消防安全等水平。

完善管理体制

(一)改革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推行工程总承包,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完善专业分包制度,大力发展专业承包企业。积极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和专业化服务,创新工程监理制度,严格落实工程咨询(投资)、勘察设计、监理、造价等领域职业资格人员的质量责任。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依据双方合同约定,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利,明确建筑师应承担的责任。

(二)完善招标投标制度。完善招标人决策机制,进一步落实招标人自主权,在评标定标环节探索建立能够更好满足项目需求的制度机制。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行电子招标投标和异地远程评标,严格评标专家管理。强化招标主体责任追溯,扩大信用信息在招标投标环节的规范应用。严厉打击围标、串标和虚假招标等违法行为,强化标后合同履约监管。

(三)推行工程担保与保险。推行银行保函制度,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工程担保公司保函和工程保证保险。招标人要求中标人提供履约担保的,招标人应当同时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对采用最低价中标的探索实行高保额履约担保。组织开展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加快发展工程质量保险。

(四)加强工程设计建造管理。贯彻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指导制定符合城市地域特征的建筑设计导则。建立建筑“前策划、后评估”制度,完善建筑设计方案审查论证机制,提高建筑设计方案决策水平。加强住区设计管理,科学设计单体住宅户型,增强安全性、实用性、宜居性,提升住区环境质量。严禁政府投资项目超标准建设。严格控制超高层建筑建设,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消防、节能等管理。创建建筑品质示范工程,加大对优秀企业、项目和个人的表彰力度;在招标投标、金融等方面加大对优秀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将企业质量情况纳入招标投标评审因素。

(五)推行绿色建造方式。完善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建筑产品节能标准,建立产品发布制度。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绿色施工,通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

(六)支持既有建筑合理保留利用。推动开展老城区、老工业区保护更新,引导既有建筑改建设计创新。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建筑。建立建筑拆除管理制度,不得随意拆除符合规划标准、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公共建筑。开展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利用试点示范。制定支持既有建筑保留和更新利用的消防、节能等相关配套政策。

健全支撑体系

(一)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系统制定全文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精简整合政府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和企业标准,加快适应国际标准通行规则。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国内外标准比对,提升标准水平。加强工程建设标准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一批中国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和推广应用。

(二)加强建材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缺陷建材产品响应处理、信息共享和部门协同处理机制,落实建材生产单位和供应单位终身责任,规范建材市场秩序。强化预拌混凝土生产、运输、使用环节的质量管理。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和施工安装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对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实行驻厂监造制度。建立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的建材质量追溯机制,并将相关信息向社会公示。

(三)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建筑业技术创新及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应用。加大重大装备和数字化、智能化工程建设装备研发力度,全面提升工程装备技术水平。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推广工程建设数字化成果交付与应用,提升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四)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加强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大力开展建筑工人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建立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点建设,完善技能鉴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多元评价体系。推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加快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企业使用符合岗位要求的技能工人。建立健全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

加强监督管理

(一)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归集,健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制度,及时公示相关市场主体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结果等信息,并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将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记录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严格监管执法。加大建筑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落实,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和严重质量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肃查处曝光,加大资质资格、从业限制等方面处罚力度。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对存在证书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注册执业人员,依法给予暂扣、吊销资格证书直至终身禁止执业的处罚。

(三)加强社会监督。相关行业协会应完善行业约束与惩戒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建筑工程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公示制度。企业须公开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探索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社会监督机制,支持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合理表达质量诉求。各地应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投诉和纠纷协调处理机制,明确工程质量投诉处理主体、受理范围、处理流程和办结时限等事项,定期向社会通报建筑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情况。

(四)强化督促指导。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品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各地执行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落实质量责任制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质量监督队伍建设、建筑质量发展、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状况,督促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各项工作措施。

抓好组织实施

住建部要求,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工作,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突出重点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强化示范引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事建筑行业6年建议转行成室内设计师。成为室内设计师有以下优点:
1、就业机会众多,选择机会多
室内设计师就业方向面向房地产、建筑公司、装饰公司、设计公司、展览公司、设计公司、家具行业等。快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设计人才,专业设计人才一直都是招聘热点。
可能大家对设计行业还是比较陌生的,建议大家先领取个限时免费学习设计的名额,先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会对你的职业发展更加有帮助→点击领取限时免费学习卡
2、门槛较低,能力比学历更重要
室内设计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从业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他们中有任职资格和证书的人并不多,有真正的专业背景的人更少。
3、收入水平较高
设计师收入丰厚,薪酬结构一般都为“底薪+业务提成+设计提成”。
4、广阔发展空间和灵活就业机制
设计相关行业都可以就业,也容易兼职创业。整体而言,室内设计是一个朝阳产业,就业前景良好。
学习室内设计要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天琥教育开设室内全案课程,让学员精通技能 *** 作的同时,也具备项目分析、方案设计、洽谈等各项能力,培养学员成为复合型设计人才。

一、技术。

可视化技术应该是目前BIM技术最为人熟知的技术尤,尤其行动设备渐成主流后,BIM模型浏览器的行动化应该是目前最常看到的新发展。

还有BIM协同作业技术也是对业界冲击很大的BIM技术,主要就是因为当今建模软件工具在参数设变引擎技术方面的突破,让组件碰撞与组件逻辑系结关系的机制能在信息技术层次帮了产业界很大的忙。

二、工具。

BIM软件应该是BIM这个技术造成大热门的主要因素,但也因为他造成了很多的误解,虽然每一家软件工具在最近几年都为了追求BIM在产业界心目中的理想功能而挖空心思,但是看来短期内,要填实大部分业界的期待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何况ICT技术与流行浪潮也不断涌进。

眼前应该以抓住需求的优先次序的正确方向,才能赢得此回合的胜利。基本上目前国内建模软件工具市场态势与美国的情况较为接近,所以相关信息若紧迫钉住美国,应尚可推估国内概况。

三、规范。

BIM导入营建业,许多工程承包商与商务模式都将改变,直接冲击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与相关的规范,如何让业界能无缝衔接与导入,让BIM与传统能逐步转移是需要产官学界集思广益,想出一个最适当的方式。

BIM在导入工程实作时,需要订定的标准甚多,但较为迫切的部分,如信息换标准、BIM项目计划执行标准、各软件工具所属之建模作业标准等,英美先进各国都已陆续建置,其数据相当值得参考。

四、永续节能减碳与绿色建筑经营的观念。

已是当今世界主流思想,BIM技术正好弥补了智能绿建筑在空间信息整合与有效掌控的需求,因此近年来的Green BIM已渐成研发议题,相关解决方案,如BIPV的应用方面,以及能源分析与感知器具的信息搜集管理等文献数据特多。

BIM技术有以下特点:

1、可视化 (Visualization)。

对于BIM来说,可视化是其中的一个固有特性,BIM的工作过程和结果就是建筑物的实际形状,加上构件的属性信息和规则信息。可视化主要包括,设计可视化、施工可视化、设备可 *** 作性可视化、机电管线碰撞检查可视化。

2、协调性(Coordination)。

“协调”一直是建筑业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关配合工作。基于BIM进行工程管理,可以有助于工程各参与方进行组织协调工作。通过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并提供协调数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样板和标志。

10个篇章、2万多字,《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契合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雄安规划纲要》提出了“两步走”——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建设目标。

亮点之一:“组团式”格局:无单一中心、不摊大饼,城市发展富有d性

未来雄安,整个城市将呈现组团式格局。

“雄安没有单一城市中心,不会摊大饼一样无序扩展。而是构建尺度适宜、职住均衡的城市组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逐步形成城乡统筹、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布局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

雄安将呈现“一主、五辅、多节点”的空间格局——

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呈组团式结构,形成“北城、中苑、南淀”格局。“北城”集中布局5个城市组团;“中苑”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塑造生态苑囿;“南淀”为临淀区域,严控开发建设,塑造白洋淀滨水岸线。在起步区内选择适当区域规划建设启动区,面积约20至30平方公里,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雄县、容城、安新县城和寨里、昝岗,作为5个外围组团,布局高端高新产业。

布局若干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约50平方公里。

雄安新区(河北),3月31日无人机拍摄的白洋淀中安新县赵庄子村依水而建的民居。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介绍说,各组团之间,森林、湿地、绿地等蓝绿系统环绕间隔,有明确开发边界。功能相对完整,可满足工作生活需求。

“新区规划了战略留白空间,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空间,使城市发展富有d性。”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说。

亮点之二:鲜明“中国面孔”:不都是水泥森林,严格控制建筑高度

雄安新区将是“中国面孔”,规划建设将集中展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髓。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中西合璧、以中为主、古今交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中华文化基因。塑造中华风范、淀泊风光、创新风尚的城市风貌。

高层建筑将受到严格限制。《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不能到处是水泥森林和玻璃幕墙。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特点,在新区特定范围规划建设高层建筑,集中承载中央商务、金融、企业总部等功能。

雄安建筑将形成轮廓舒展、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雄安没有高楼大厦林立给人的压抑感。”朱子瑜说,建筑既有古典神韵又具现代气息,融于自然、端正大方,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

雄安遵循平原建城、尊重自然的规律,建筑不照抄照搬,将有着鲜明“中国范儿”。新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这意味着雄安没有封闭式大院小区。

作为主城区的起步区,将传承中华传统营城理念,营造布局规制对称、街坊尺度宜人的“方城”,街坊呈棋盘式布局。规划设计城市轴线,南北轴线展示历史文化生态特色,东西轴线串联城市组团。

建成后的城市,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林木葱郁,周边淀区碧波万顷,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空间意象。

亮点之三: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打造全球创新高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

目前,已有100多家高端高新企业落户雄安,创新资源向新区加速聚集。

翻阅《雄安规划纲要》,“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IPv6率先布局”等内容均被写入。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雄安规划纲要》还提出了38个主要指标。“像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超过90%,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等这些指标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说。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表示,雄安承载的使命之一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探索可借鉴可复制经验,高端高新将是新区产业最显著特点。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表示,新区将重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符合新区定位和发展需要的高校、企业总部、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疏解,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等高端高新产业。

改革创新是雄安的灵魂,是新区成长的第一动力。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打造便民高效政务服务环境和创新开放的政策环境,在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对外开放等方面,制定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确保疏解对象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根据《雄安规划纲要》,新区将搭建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教育基础设施,构建国际一流创新服务体系,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亮点之四:生态典范城市:城市就是园林,蓝绿空间占比达70%

未来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

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达到50%。

“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新区将展现出迷人的生态魅力。”邬贺铨说,新区将再现“林淀环绕的华北水乡,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要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何立峰说。

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之五:以人民为中心:步行15分钟搞定日常需求,打造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

步行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送到小学、15分钟到中学。未来在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

石家庄,工人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调试建筑物的幕墙(3月29日摄),新华社发

“新区城市组团式发展、职住均衡、小街区,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新区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之六:交通“快慢结合”:站城一体、窄路密网,“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雄安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则乘坐高铁半小时抵达北京和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城内“慢行”也便捷,“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是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交通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杜恒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

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至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初期对地铁作规划空间预留。

亮点之七:数字孪生的城市:同步规划“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建设绿色智慧新城

“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座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具有智能化特征。杨保军说,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

亮点之八:绿色低碳:雨水“流不走”、管廊地下藏

“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助力节约用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分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高均海说。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

新区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之九:留住乡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保护好历史文化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建成的新城市要有老场所,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说。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雄安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

殷会良说,新区规划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古树、古牌坊等将有机嵌入公园、绿地等,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深刻构筑富有雄安特色的城市印记。

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老百姓记得住乡愁。

亮点之十:建设“安全雄安”:构筑现代化城市安全体系,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雄安规划纲要》提出,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高孟潭等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我国安全城市的典范。

《雄安规划纲要》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

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以上内容来自:新华视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6688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