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雨伞如何扬长避短

共享雨伞如何扬长避短,第1张

步骤如下:
1、共享雨伞在各城市体量要足够大,点位要足够多,覆盖场景足够广。人流量大的地方共享雨伞使用率自然高,诸如人员出入比较频繁的商业广场、交通枢纽、娱乐场所等,其场景涵盖商场、写字楼、院、地铁站、公交站、银行、酒店、公园、景区等等。
2、借伞步骤要简洁、十秒内完成取伞过程,这就对共享雨伞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进一步考验市面各品牌共享雨伞品质。文中共享雨伞自有工厂,自研团队,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软硬件设备,确保了雨伞租借软件系统稳定、流畅,相比市面其他同类产品,扫码开锁流程更简单、速度更快捷、取伞更方便。

首先我们要明白雨伞真的适合共享吗
共享雨伞是不是一个真的需求,或者会否成为一个新风口,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多,而获得融资的消息也开始传出。近日,共享雨伞品牌“JJ伞”就获得了昂若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从目前来看,共享雨伞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有桩”和“无桩”。前者同时铺设雨伞和智能伞架,用户依靠设备自助完成借还动作;后者则与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类似。
而与后者相比,有桩的运营模式尽管在借还都受到场景的限制,但却规避了监管的问题。以JJ伞为例,其为“有桩借还”,将设备放置到人流量较大的B端(写字楼、商场、医院、银行以及地铁站等),为B2B2C的形式,除了投放设备外,团队还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包括雨伞数量的调度和更新等。
有桩借还的公共自行车在使用中需要面临的问题是,由于车桩的数量固定而自行车的数量并不可控,还车十分不便。但是,创始人张世民认为,“有桩雨伞”并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除了雨伞方便携带,不能立即借还并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外,另一方面,雨伞在使用时间上通常以“天”为单位,因此“潮汐现象”的压力会比较分散,而JJ 设置的以每12小时为一计费单位的模式也使得用户的还伞时间相对宽松。
一个现实问题是,共享雨伞的消费频次和天气挂钩,因此在运营过程中受地域和季节的因素影响相对明显:在长江以南虽然降雨量大、降雨时间长,将来可能成为共享雨伞的“主战场”,不过,雨季长、降雨量大的另一面是,当地居民本身已经养成了随身携带雨具的习惯;北方地区整体降雨较少,降雨和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所以共享雨伞能够切入的即时性需求到底有多大仍需验证。
除了使用频次外,具体到线下运营成本、产品损毁率等也是需要探讨的细节。有投资人此前接受采访时就表示,从共享雨伞的角度出发,其使用场景通常是下雨天,而且还是自己没有带伞的情况下才会想到。总的来说,下雨天数是有限的,还要忘记带伞的时间更是有限的,因此共享雨伞可能不是一个高频行业。而如果不是高频行业,那么客单价必须要足够高,而雨伞的租赁价格绝对不可能太高。从这个角度出发,共享雨伞可能并不是一个特别适用能做大的市场和行业。

如何理解共享雨伞的资源利用方法如下:
1、共享模式是物品所有权到使用权的过渡,其中关键点在于用户-共享平台-用户之间所形成的闭环,而不是由公司性质参与研发推出产品,共享雨伞其实是以共享的名义所进行的租赁经济模式延展,因为这类共享并非是利用本身市场的盈余和空闲,而是投入资金来堆出产品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不置可否的是共享单车初创时在校园中,是完全的共享经济践行模式,同学们将自己的单车在空闲的时候租赁出去,获得盈利。
2、共享雨伞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

核心资源是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共享雨伞是指企业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2017年初,国内共享雨伞渐渐出露锋芒,在广州、深圳及江浙沪一带开始试运行。共享雨伞由于其符合绿色出行、节省资源、环保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会极力提倡和支持。2017年6月22日,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6894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