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人眼中的2018,是寒冬深入还是阳春将至?

物联网人眼中的2018,是寒冬深入还是阳春将至?,第1张

蜂窝模组出货量将会激增,但市场会重新洗牌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龚勇

细分的场景,行业的渠道,核心的技术,才是生存的关键

中国电信广东研究院 物联网领域经理 谭华

2018年,不是寒冷,是火炉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共事务经理 孙芃卉

物联网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

Semtech 市场战略总监 甘泉

2018年是资本市场的“寒冬”,却是物联网是的“初春”

厦门南鹏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总监 王铎霖

物联网需打破落地难、盈利难的质疑

日海智能市场经理 谭梦溪

2018年是物联网真正由示范到实际应用转化的起始年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伯林

先回归产品本质,其次是物联网。

深圳市汇径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孙科彧

物联网的窗口期说了这么多年,或在2019至2020年真的降临

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 邹达

物联网不能只停留在“将来我们能为客户做什么“的概念中

北京羿娲 科技 有限公司 市场VP李博

物联网市场上拼价格抢市场并不明智

奇迹物联(北京) 科技 有限公司CEO 杨仁磊

聚焦用户与产品,就无惧外部环境

杭州中科思创射频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蔡玉锋

NB-IoT将成为万物互联的万能钥匙

芯翼信息 科技 市场总监 陈正磊

物联网连接增长依旧强势,国产芯片迎来良机

上海移芯通信 科技 有限公司 高级市场总监 杨月启

物联网并未达到预期,但不用怀疑未来的潜力

利尔达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经理 徐海

物联网渐行渐热,应用遍地开花

西安中星测控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荣祥

2018年是决物联网数据传输的一年, 2019年将会是数据分析和应用的一年

上海桑锐电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 张吉泰

NB-IoT量价齐飞,为物联网打开了突破口

江苏南大五维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总经理 潘巍松

期待5G商用,实现无人驾驶、MR影院影院等应用

深圳前海翼联 科技 有限公司 企划主管 陈奕榕

物联网平台化没有想象的市场效果,头部玩家还没出现。

深圳市飞思捷跃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杨捷

物联网应用定位精度提升需求迫切

深圳思凯微电子有限公司 总经理 张光华

AI和IoT紧密结合,是未来5年物联网的最大商机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廖原

产业周期起起伏伏,做好产品才是王道

杭州数蛙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霍燕林

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受到热捧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K/3事业部总经理 张剑云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十年一定是物联网行业的春天。

成都精位 科技 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总裁 周宏亮

物联互联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

锐骐(厦门)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锐骐 科技 董事长 谢洪泉

明确公司定位,聚焦产品与方案迎接新一轮洗牌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解决方案经理 杜利征

物联行业已是“冉冉之星”,何以谈“寒冷黑夜”

上海莱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市场经理 何良龙

物联网企业从单一供应商向解决方案转变

苏州芒种物联 科技 有限公司 CEO 薛明刚

物联网应用在普及性和上档次两方面都将大有可为

北京优锘 科技 有限公司 VP 沈祎岗

工业物联网项目数量在逆流而上

上海美迪索科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 VP 庄正军

物联网概念热不热,与企业不相干

北京九纯健 科技 发展有公司 副总经理 王小永

2018年是一个重新洗牌,行业优胜劣汰的一个时机

机智云创始人兼CEO 黄灼

物联网或将崛起于这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七牛云边缘计算及IoT负责人 陶纯堂

5G技术的到来让万物互联时代触手可及

值得看云技术有限公司CEO 许明

物联网进入跨品牌跨品类跨协议的智能互联时代

广州云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戴筱倩

技术发展速度远远快于物联网应用的发展

上海艾拉比智能 科技 有限公司市场副总裁 万学靖

智能家居市场正在从产品推广到用户运营的转变

富连网智能家居 科技 服务公司 生态链商务拓展总监 刘威

一站式物联网私网部署及相关应用方案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杭州罗万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裁 孙伟仁

智慧零售与工业制造业转型市场崛起迅速

深圳市宏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张艳霞

共享单车风光不再,电动车和智能锁迎头赶上

MiraMEMS Marketing吴子健

深挖企业需求,瞄准To B领域

赫里奥(苏州) 科技 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王剑宇

消防领域刺激了传感器的市场需求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锦荣

新零售方案的视觉识别技术趋于成熟

安徽耐可视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CEO 张治国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上海艾络格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周光兵

VR产业博览会中MR智能眼镜火了,这款眼镜运用了哪些黑科技?

一:MR叫做介导现实,比起VR更为先进。

首先很多人听说过VR和AR,VR其实就是一种虚拟的画面,戴上眼镜有特定的情景,然后给人感觉仿佛置身在情景之内,但是只能限定于VR规定的情景中,所以是虚拟画面;而AR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就是通过现实加上VR的虚拟,让你戴上AR设备,可以在家或者眼镜看到的情景中,增加许多VR的虚拟体验。而MR更加了不起,中文名字叫做介导现实,是在AR中升级,可以更加现实的场景,并且根据使用者的真实 *** 作去体验现实中的事物,所以比起VR更加先进,这也是未来的一大科技发展。


二:MR运用了人眼画面的数据分析,并且进行渲染。

MR主要运用的黑科技,其实就是通过我们人眼看到的事物,然后采集我们人眼画面的数据去进行分析渲染,而且在其渲染的过程中,还能增加很多虚拟的AR,这也叫做数字化的现实画面,就是相当于我们通过穿戴MR设备,然后看到某一种事物的时候,MR眼镜很快可以分析出这种事物的多种属性,让你更加快捷的了解,并且还能将属性延展,而且你也通过MR眼镜看到许多延展的画面,这就是MR的神奇之处,也是妥妥的黑科技。


三:MR以后会改变我们在互联网的生活,上升一个新的体验。

MR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发展,国内如今其实知道MR的并不多,并且还处于一种起步的阶段,很多东西还需要完善,但是MR结合以后的物联网,那么就可以让很多用户切实体验到MR的魔力了。比如我们以后可能只需要穿戴MR设备,在眼镜里面选购衣服,然后还可以虚拟试穿,满意在下单;又或者我们可以通过MR在菜市场买菜,看到每一个蔬菜的重量、价格、日期等等,最后选择心仪的下单。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MR和物联网的结合实现,这也会让我们的互联网购物上升一个新的体验。

聊聊我曾经工作的通信行业,一个日渐衰退的行业。

从我的所见所闻出发,曾经风光无限的通信行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
我入行的时候,通信行业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我大学读的是通信工程专业,大学实习时进入了一家上市的通信公司工作。这是一家承接外包项目的公司,在通信行业这样的公司很多,主要跟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合作。

我被安排到公司移动项目,负责网络优化的工作。实习生或者应届生一般都是当测试员,负责外场的测试任务。工作任务很简单,每天捧着电脑和测试手机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测试信号,完成任务就把测试数据交由工程师分析。

遇到不懂的我就问前辈们,他们也很乐意教我。回想起那段日子,虽然工作很累,但很充实。
这是我外出调天线时拍的,是高速边上一个内爬通信杆,很佩服自己能把通信杆拍得那么唯美。
可是,好景不常,明年的项目开标了,公司没有中标,取而代之的是一家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猜到。

没有项目员工要么跳槽,要么服从公司调配,于是我被公司调去一个小地市的项目,同样是负责外场的测试任务,工作环境从城市的大街小巷换成乡村田野。

那郁郁葱葱的山林上耸立的基站,把信号覆盖到每一个角落,让这偏僻的山村得以与外界联系。那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流水像是在诉说着大地的变幻。作为一个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大自然的美景让我心旷神怡,很想这辈子都留着这里工作,虽然这不太现实。

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年后我被公司调回原来的城市,原来公司今年中标了。“十八大”的反腐浪潮已经影响到通信行业,由于“靠山”倒了,去年取代我们那小公司没有中标。也许是因为领导认可我的工作能力,我被提拔到中级工程师,负责数据分析优化的工作。

公司又招了几个实习生,都是大专毕业,还有一个是中专毕业。奇怪的是,我的前辈们几乎都是本科毕业。后来我才知道,这是 一个行业衰退的迹象 。如果我早点发现该多好?
随着工信部发放4G牌照,意味着4G时代到来,让这个日渐衰退的行业又焕发出生机。各家运营商都加紧建设4G网络,而设备厂商则各出奇招争取更大的份额,价格战就是他们常用的手段。价格战愈演愈烈,更有甚者亏本卖设备以抢占份额,反正后期设备维护和升级时再把钱赚回来。

为了保持稳定的利润,开源节流是不错的办法,设备厂商一般是通过外包项目或者人才租赁的形式节约成本。因此,公司承接了某设备厂商的4G工程项目,为了学习4G前沿技术,我向公司申请加入到这个项目。

人不能停止学习,作为通信人更应如此,停止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我努力学习4G理论知识和优化方式。与 2G/3G相比,4G网络架构更扁平化,优化起来也更简单,出现了很多的新工具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隐约的感觉到,也许以后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对网络进行优化, 也许通信网优都会被时代淘汰 。
转眼间,4G商用至今已经快四年了,4G网络早已建设完毕,通信行业也回归到昔日的平静。

4G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移动支付、手机打车、地图导航、视频直播,这些改变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4G时代的开启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为移动互联网注入强大的能量。然而,流量带来的红利却落入了互联网公司的口袋, 运营商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

在三家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依然一家独大,中国移动2017年业绩显示,营业收入7405亿元,同比增长453%,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502%,净利润是联通与电信的总和五倍之多。尽管通信行业仍被人认为是暴利行业,但是中国移动利润率和增长率,已经远不如互联网巨头, 被超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

在国家提速降费的号召下,运营商逐步下调资费,这对拥有庞大存量用户的中国移动影响很大,面临很大的营收压力。中国移动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显示,营业收入5677亿元,同比下滑03%。

运营商的日子不好过,我们这些通信服务公司更是如此。通信行业一直饱受低价中标之苦,尽管已有政策法规禁止低价中标,但依旧屡禁不止。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通信服务公司只能再分包或者减少人力成本,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

今年新项目开标了,公司以25折的价格拿下了总价37亿的项目,25%的折扣率也是全场最低,各公司出价的平均折扣率是33%,要知道去年的平均折扣率是72%,这是打“骨折”了。

朋友圈一片哀嚎,大家直呼 通信网优寒冬将至 !

如此低价地接一个项目,很可能会亏损,不过公司没有选择分包出去,而是选择裁减人员减少人力成本。这样一来,原来三个人的工作量,现在要一个人完成,而且薪酬也将大幅下降……

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萌生离开的想法。

在公司提交给甲方的高级工程师名单里,我的名字赫然在列。毕业至今工作六年,我终于成为了高级网优工程师,然而我却要打算离开。

看着日渐衰退的通信行业,即使继续奋斗也不会让我过上想要的生活。于是我决定转行,离开这个让我付出青春与汗水的行业。
最后,简单聊聊5G,展望通信行业的未来。

最近5G好火,很多报道都提及5G优势和应用,有种老调重d的感觉。物联网在4G时代就已经炒得很火,但是至今依然没有普及。

沉寂已久的通信行业,很需要5G这个热点为自己注入活力。4G市场已经饱和,运营商很需要5G去争夺市场。过去运营商为了争夺用户,抢先建设4G网络,但到头来4G带来的红利却被别人收割。运营商应该吸取教训,寻找新的出路,避免被边缘化才是正道。

一个行业的兴衰,自然有它的周期。未来通信行业要重回巅峰恐怕很难了,借助5G东风,布局物联网,扩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心系通信,从未离开。

0前言部分

1我所理解物联网

2公司业务架构

3个人职业规划

毕业后第一次跳槽,来了家物联网公司,感觉回到了大学时候,每天被大量智能设备包围的感觉很熟悉,有一些感悟,关于产品、关于技术、关于生活,抽空写下来。

物联网这个词被讲了很多年,毕业后也一直从事移动互联网相关工作,自然对其较为熟悉,物联网就是大量的智能设备联网共同工作。但当我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真正接触物联网产品,我反倒很难说清楚什么是物联网。亲人或朋友问我新工作是做什么的,我也很难描述清楚,不单是设备,不单是软件硬件,不单是数据,不单是场景现在我能体会到一些知乎大神上关于物联网的回答都是用一些很虚、很飘渺的词:处处皆入口,万物皆相连,边界不复存在。这不是装深沉,而是真的无法用一两句话描述清楚。

我也沿用这种很虚很飘渺方式来理解物联网,从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开始,来理解物联网中频频提到的两个词:“连接”和“数据”。

这句话诗描述的几时古人对“连接”这个词的理解。这一刻,全天下的人看得都是同一个月亮,通过一个月亮,把所有人都连接在一起。可见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有着一些隐隐约约的思路,通过一样东西,把所有人都连接起来。终于在今天,腾讯把这个使命完成了,微信让人与人之间可以即时通信,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微信的启动界面,也是一个冰冷的月亮,跟我这个配图有点像,不知道设计灵感是否也是想表达,当代的微信就像古代的月亮,承载着连接的使命。如果文章有幸被微信的设计师看到,可以回复一下。

这是一个哲学家说的,我想用这句话来表达,数据是带有时间维度的。川流是不息的,河流中的水质、流速、温度每一秒钟都不一样,左脚踏进一条河流,右脚再踏进去的时候已经是另一条河流,它的水质、流速、温度等都不一样了,即便一样,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已经不一样了。我们需要记录下每个时刻的数据,让这条历史的长河具有可分析意义。

物联网系统要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要记录和分析历史数据,感知每个瞬间的数据变化,在最适合的时候提供最时候的服务。举个例子,你的身体状态每一秒钟都在变化,天气每秒钟都在变化,我们要结合你昨天的睡眠情况,今天的皮肤特性,建立很多数据模型,可能还需要融入中医的知识图谱,心理学知识图谱,告诉现在的你最适合和什么汤,甚至告诉炖锅每一秒钟的火力是多少,计算出热力曲线,炖出来的汤才最适合2个小时后的你喝。

其实写到这里我会想起我爸爸妈妈,每当我回到家他们看到我的黑眼圈,或者脸部发红,会问我昨晚睡得怎么样,然后猜测我是阴虚火旺,然后炖一个苦瓜黄豆汤给我喝。类似的事情你们爸妈也经常做吧。现在机器可以完成这些事情,而且不再是靠猜测,而是精准的数据采集,结合各种知识图谱进行多维度数据分析,将分析结果转化成设备服务。

好了,故弄玄虚的文字写完了,我还是得理清我具体是做什么的,公司业务架构是怎样的,我的岗位在整个业务流里处于哪个环节。其实面试时,甚至入职前我都不太清楚我的岗位职责,拿到offer后我深入了解物联网,领略到其魅力,以及判断到公司的研发实力能驾驭物联网的魅力,还不是很清楚岗位工作内容就入职了。现在已经入职两周了,对公司业务架构有一定了解了,以产品经理为焦点梳理一下业务流程。

公司业务方面:公司主要是面对B端客户,以数据服务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服务平台和开放平台,让数据的雪球越滚越大,在幕后担任“大脑”角色。另一方面,在图中下方也看到了两条小小的产品线,一条是互联网产品,另一条是硬件设备,既做互联网产品也开发硬件,虽然力度很小,但也看出公司并不放弃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想法的。

部门架构方面:从对外部门架构上来看很不清晰的,有两家子公司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均有自己的产品经理、开发人员,职能交叉,部门自成体系,难以梳理清各部门的依赖关系。我按照业务流程以产品经理的视角捋一遍可分三种产品经理。第一类是走在业务流最前端的市场部的产品经理,他们直接对接客户需求。第二类是业务流中端的物联网产品经理,他们把各方面资源整合起来创造出应用场景,供商业转化。第三类是业务流后端的AI产品经理,他们负责人工智能产品的落地,负责数据大脑的需求。

我的岗位:我是上述第二类,业务中端的物联网产品经理,负责场景的创建和数据的打通,让算法结合使用场景落地。从图上可以看出负责的产品可以“一横两竖”概括,“一横”就是平台性的项目,包括B端开放平台、C端超级APP等;“两竖”中分别为家庭场景和商业场景,家庭场景包括睡眠产品线、美容产品线、家电产品线,商业场景更多了:智慧校园、智慧农场、医疗健康、养老、酒店、水生态这些场景和数据需要相互打通。

2013年毕业后就在上一家公司工作,老东家是一家电视厂商,一共待了5年时间。也有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在一家电视终端公司待那么久,找工作时面试官也会问这个问题,待了这么久的公司为什么现在想离开。我的择业逻辑是这样的:

为什么在一家做电视的终端公司呆那么长时间,因为它的工作范畴比较广,我能学习的知识面广。前沿技术的方面涉及了大数据、AI、语音,移动互联网领域涉及购物、内容、社交等模块产品,硬件方面的有智能设备产品等。终端公司业务覆盖领域广,如果我对某一个领域感兴趣可以找相应的项目去做,再自己深入学习。比如甚至我对外卖行业感兴趣,现在的TV也有内置的外卖APP,通过项目和自主深入学习我能转到外卖这个垂直领域的公司去。但如果在外卖领域公司,就比较难转到终端公司了,这就是终端公司的好处。

这几年互联网高速发展,很多新技术、新模式在瞬间爆发,也很快没落,今天共享单车群雄逐鹿,明天短视频三分天下,如今无人零售打的火热,区块链又何去何从我不知道哪些方向才是对的,不知道转到哪些垂直领域去才合适。所以我选择在一个大的平台待着,能看清楚当前形势再行动。

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逐渐能看透一些东西,个人感觉到移动互联的发展到达了一个瓶颈,新模式枯竭,产品差异化最终也只能体现在运营上,没有太多的机会,遂放弃了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想法。这一两年人工智能悄然兴起,能强烈感觉到它带来的变革,它将像移动互联网那样,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李彦宏也提到,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不再,但AI的机会正在走来。各种迹象表明,站队人工智能是正确的选择。所以我摒弃了一些移动互联网属性的工作经历,选定了“一个方向,两个场景”:AI的方向,以及AI赋能的两个场景,一个是机器人,另一个是智能家居。然后准备简历,面试,最后来了目前这家物联网公司,虽然岗位不是AI产品经理,但能跟AI团队紧密合作,且能调用其资源,想深入学习AI技术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下阶段:

在业务层面,希望能尽快上手和适应新工作,并能在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目前从“一横两竖”中的“一竖”入手,即家庭场景产品线,后续会接触商用行业的产品线,再到横向的平台类项目。最后向前后端延伸,学习范畴渗透AI核心技术、各垂直行业的商业需求,努力成为全栈人才。

在职业层面,目前产品经验尚不足,是一个初级、执行层面的产品经理,希望通过努力,发展到能在规划层面有一定话语权产品经理,最后发展到在战略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经理。

在生活层面,好像单身挺久了,抽空找个女朋友。入职两周,感悟大概就这些了,以上,共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6976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7
下一篇 2023-05-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